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經典散文:解讀黃昏

文學 閱讀(1.14W)

一直想寫寫黃昏。其實,我能寫出來的是什麼呢?對此我很懷疑。黃昏天天可見,可是當我提起筆的時候,思緒卻有些混亂。正如有些人或有些事,你覺得無比熟悉,你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當你決定要描繪出來的時候,卻突然發覺,千絲萬縷的,竟無處著筆,無話可說。

經典散文:解讀黃昏

我試圖如同往常一樣,在心底先賦予黃昏一個確切的定義,然後從中窺出某種有別於常人的意境來。然而,當我真正站在斜陽裡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黃昏如同一幅巨大的寫意的畫,有著美麗得讓人落淚的色彩,卻唯獨無法用言語來解讀。

日落西山,或者將落未落,彩霞滿天,倦鳥歸林,一切慢慢沉寂。黃昏的每一次來臨總是這樣的漫不經心,它沒有朝陽的鮮豔奪目和生機盎然,也不同於正午日頭的熱烈刺眼和驕氣逼人。我以為,黃昏,那是一種更容易接近的溫柔,彷彿思念中人的低語和歌吟,又如同夢裡愛人的細碎腳步。我不知道我所形容的,是否已然真實地描述了黃昏的意味,但當那一抹殘陽映入我眼裡的那一刻,我整個的人,便完全的溶解在黃昏裡了。

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倘若你靜心注視從白天到黑暗這樣一個短暫的過程,你會有片刻的心悸,那是一抹無法拂去的失落。在這樣一個分明的臨界點上,無由地,你突然會對來去的感覺變得無比敏感。無需刻意,從黃昏天際相互掩映的紅霞裡,從已然漸幽暗的樹林深處,你一任思緒這樣遊蕩著,便可以閱讀出某種不同的意味和心境來。一個白天過去了,一個黑夜要來臨了,你只需念著夕陽、落霞、倦鳥這幾個詞來,便會念出一點點傷感。古人對於黃昏的吟詠,大抵也逃不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慨嘆,就連《詩經》裡也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君子于役,如之何勿”的吟詠,那該是對年華逝去的悵惘,對青春歲月的追思罷。在傷逝的.人看來,日頭終於落入西山,天邊最後一道亮色也終於隱沒了,那真是一種令人心碎的美麗。

然而,黃昏的意味又豈只是塗抹在時光流轉的年輪裡,飄散在光陰易逝青春不再的嘆息聲裡呢?在這樣簡單黑白顏色的交替裡,不知道寄託了多少普通人複雜的思緒和平靜樸實的情懷。

中國的古人向來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一種簡樸到可以說是美麗的生活觀,也是農家百姓對於時間的最直觀的看法,全然沒有悲鬱之氣,有的只是對生活的一種平靜且泰然的接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誰說黃昏只適合傷逝呢,黃昏之美,在於意會,因其獨特的意境,成了多少才子佳人情感的寄託,愛人相約相守的最佳時段;還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比作故人,多麼的親切的比喻,又是多麼雋永和持久的感情,遠在天邊的遊子,注視著落日,便彷彿看到了故人的容顏罷;“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暮色蒼蒼,江水映斜陽,皆是故鄉,原來暮色裡,溶進的還有數不盡的思鄉之情啊。

在我看來,解讀黃昏是一項無比浩瀚的工程,從古到今,從天際之遙遠到內在之親近,從青山之飛禽走獸到大地之一草一木,沐浴在黃昏之微光下,無一不折射出一股說不清言不盡的餘味。或悲或喜,或張揚或平靜,站在斜陽下,一切便如同放大了般歷歷在目。黃昏是一首詩?黃昏是一幅畫?看者其實自身也在詩裡畫中,閱讀黃昏,同時也在閱讀自已。閱讀黃昏可以日復一日,而閱讀自已,則需要一生一世。

記得少年時候,也曾和某人相約一道去看過黃昏,看過日落。如今人生匆匆,瑣事纏身,終成一夢。想想,倘若他日,年華逝去,白髮蒼蒼,那時候,能同我再相約去看黃昏看日落的人,不知道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