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3.29W)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1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著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著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說說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呢。這都是我在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其實這樣滲透,對國小生們來說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來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說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說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2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影響深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把聽、說、讀作為訓練的重點,習慣於動口不動手,比較重視讓學生讀書、思考、議論,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積極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卻很少讓學生在課上寫。課堂上學生讀、思、議,整節課顯得熱鬧非凡。語文的知識點多,字、詞、句、段、篇,樣樣都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怕耽誤時間。學生偶爾動動手,也只是寫寫筆記,打打符號,造成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想一想說一說好象都會,寫起來卻感覺吃力。這樣一來,造成成績測試中閱讀題普遍失分較多。

在語文課上,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讓學生寫。讓學生準備一個可以“隨便寫、隨便畫”的本子。讓學生隨意性地“亂寫”。記生字時,讓他們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課文中有些不易講解的詞句,用筆畫一畫,教師講十句不如學生畫一畫印象深刻。教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最簡短的句子寫出來,老師巡視檢查,瞭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要質疑,有些問題可以用問號表示,就直接標在書上,有些問題無法用問號標出的,可以寫在本上;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後,可以寫出自己的收穫,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寫下來,通過各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有疑而問”,養成隨時留意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是,閱讀課上的寫,絕不能等同練筆。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學生完成時,只要自己認識,能描述出來,用符號替代,用詞串聯,寫關鍵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內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都可以寫。但要避免寫的內容過多,老師讓學生寫的內容必須經過仔細推敲,要以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不能什麼都寫,要有目的,有計劃。

實踐證明,語文課堂上學生動口又動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地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地提高。同時,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主動性,既強化綜合訓練,又促進學生讀、寫、思的有機結合。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3

葉聖陶說過:“我們讀一篇東西,無論詩歌詞曲,總要像吃東西一樣,細細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來。”這種細細咀嚼、辨別滋味的過程,就是訓練朗讀、培養語感的過程。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品讀的作用,進行細細品味,那麼學生就能在讀中理清文章脈絡,掌握思想內容,記住妙詞佳句,習得語言文字,感悟語言的意蘊。

首先要把握好朗讀的時機。初讀課文時,這時的朗讀,要求學生把語句讀通順、讀正確,生字詞讓學生反覆讀,目的在於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在講讀課文過程中,特別是重點段落,要引導學生朗讀,如教學第一課《快樂的杉樹林》的第二段時,這一段寫了杉樹林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愉快的活動,只有讓學生讀才能體味出作者對杉樹林的喜愛和作者樸實的語言特色。

然後要把握好朗讀的形式。選擇什麼樣的方法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教師要設計形式多樣的“讀”,讓學生人人蔘與,做到在“讀”中訓練語言的思維,“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學生讀書既要重視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質的提高,精心指導學生有步驟、有目的、有要求、講究方法。可以分角色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徵;表情朗讀,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品評、研讀,體會重點字、句、段的深刻含義。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朗讀,都力求讓學生在讀的實踐中,提高朗讀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讀的分寸。讀的數量,不能平均用力,應視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掌握情況而定,不能讀得太多,也不能讀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處,應讓學生多讀,以致熟讀成誦。不僅如此,對不同的課文,把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用傳聲表情的方法讀出來。

最後要注重朗讀的評價。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學生讀完後,說說自己為什麼這樣讀,可以讓學生略有所思。爾後,一遍比一遍讀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樂讀、好讀、會讀。學生讀完書後不給予評價或只是簡單地、一概而論地說“好”與“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樣不利於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而且容易挫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所以學生讀書後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具體的、恰如其分的評價,並且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哪個地方讀得好,哪個地方還需改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多接觸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文字,這也是學好語文的一條重要途經。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4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屬於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主要培養學生增強語言文字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實踐學習中培養學生蒐集並處理語言文字資訊的能力,在教學設計中每個版塊我都會想到讓學生在課下需要蒐集什麼素材,課堂上素材的展示以何種方式呈現,我感動的是全班55個學生他們的課外學習積極性全被調動起來了,每當看到孩子們在預習本上所完成的各類蒐集作業,作老師的我心裡很欣慰,因為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烙印在了學生的心田。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又到了語文課時間,孩子們特別興奮,他們都盼望著能夠在課堂上展示他們蒐集到的諧音字歇後語及笑話,期盼給全班同學帶來樂趣與快樂。隨著我在課堂上宣佈:“同學們,下面讓我們走近大家蒐集的材料,一條條歇後語,一個個諧音字的笑話,付老師提個要求,起來回答的同學只說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留給同學們搶答,回答不出的再由出題者進行回答。”真是一語激起千層浪,班級變得更加活躍生動了。

張##同學第一個出題:從河南到湖南。同學們都在迷惑,小機靈鬼喬##起身作答:“南(難)上加南(難)!”張##同學一臉的沮喪,可把喬##高興的要命。我在心裡慨嘆這兩個小傢伙,真是聰明過人吶。胡##同學第二個出題:“窮木匠開張。”壞了,我也不知道這歇後語的答案,班裡一下子變得寂靜了,接連有三四個同學都說錯了,我只能將答案交給恩超同學了,他大聲地說出了答案:“只有一鋸(句)!”我連忙回答說:“這個歇後語實在是太妙了,誰能說句話呢?”同學們回答後,我也造了個句子,令全班同學捧腹大笑:“老師給我們上課,總是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調皮可愛的孩子們望著我傻傻地笑,我也開心地笑了。

本節課的第二個任務是交流諧音字的笑話,我想到了為鍛鍊同學們的膽量,培養他們講笑話的能力,勇敢地在講臺上表現自己,我提議:“請準備好講笑話的同學到臺前展示,不過有一個要求,如果你的笑話不能讓大家發笑,就不能回到位子上坐下,笑的人不包括本人和付老師,因為付老師天生愛笑,是個樂天派。”

劉##同學到講臺上講了一個全新的“枇杷與琵琶”的故事,裡邊還有一句打油詩,全班同學聽後笑得前仰後合;特別是姜##同學的“竹竿與豬肝”的笑話,真是笑死我了,同學們都笑得不成樣子了!說有個縣令說話是方言,派出他的手下去買竹竿,因為吐字不清,手下聽成了買“豬肝”,順便在集市上敲詐了賣豬肝的人,多要了兩隻耳朵,高興地回去了!誰知縣令看後卻大罵起來,“我讓你買竹竿,誰讓你買豬肝的,你的耳朵呢,哪去了?”他的手下慌里慌張地從口袋裡掏出了敲詐的豬耳朵,說:“耳朵在這兒呢!”這個諧音字的笑話令每個同學,當然也包括我,笑得簡直肚子疼,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講笑話的還有王同學,平時見她聲音唯唯諾諾的,沒想到今天的她也勇敢地站在了講臺上;張##同學竟然在臺上學起了地主的樣子,雙手一直掐著個腰,語氣十分相像。

看到如此開心的課堂,我總結了幾句話:“同學們,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樂趣無窮,奧祕無窮呀!希望大家能夠在課外繼續蒐集關於語言文字的有趣素材,從小做起尊重我們的漢字,弘揚我們的漢字文化。”最後我以一個“小心地滑”的笑話結束了本節課。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5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1、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如:在教學“釐米”的認識時,一位教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為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2、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3、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裡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例如:學習了“求平均數”這一知識後,便可讓學生圍繞“在唱歌等評比活動中,各個評委給同一參賽者打的分不一樣,怎樣確定其最後得分?”等實際問題思考並展開討論;使學生通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味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國小五年級教師教學隨筆6

從小我一直是班裡最高的女生,所以最後一排座位永遠是屬於我的。成績一直優異的我,同桌永遠是班裡的倒數。大多數情況下,新學年的第一天,班主任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讓學生從高到低安排到座位上。過一段日子,又會調座位,除了身高相當之外,成績相差懸殊。這兩種最常見的就是按照身高和成績互補的方法來安排座位。

我也經常這樣做,期間發現情況可能還會適當調整。至於如何藝術地安排座位卻沒有仔細研究過。記得有一次看見鄰班一個調皮搗蛋學生把網路上一張“神座位”表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給畫了下來,還在學生面前炫耀自己是多麼富有創造性,幽默性和概括性。

結果當然是被班主任一頓狠批。仔細研究這張座位表發現,其實也部分展示了孩子的一點心聲。於是我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妥善地安置好每一個孩子呢?

今年九月接手了這一屆九年級,任重點班班主任。開學的第一天,手裡拿著他們八年級期末考試的各科成績和年級排名時,我就想到了第一種安排座位方法——按照年級排名坐。即學生的學號從小到大,從進門口開始S型排列,他們也知道這個學號就是按照期末總成績年級排名來排的。於是我就開始宣佈,從開學的第一天開始,你的競爭對手就在你的前面(後面),追趕物件就在你的後面(前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也可以更清楚地便捷地看到和你水平相當的人是如何學習的。這樣安排座位還有一個方便之處就是可以S型傳遞互批作業。奮鬥目標就是超過在你學號前面的人。所以批改作業時幾乎不存在包庇行為,正常想法都是不喜歡自己被超越,那麼批改時,自然也就相對嚴厲和認真了。經過兩個月不到的時間,發現這種方法開始出現了問題,每次作業無法保質保量的學生相對集中在了一個地方,於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有了依靠,心裡想著“反正我旁邊的某某也是”。果然在期會考試成績中顯示,班裡年級前20位的佔了年級一半以上(全校3個重點班),而差生又是我們班學生最多。

這一方法利弊各佔半,但是為了安置好每一個學生,學期中間我又採用了第二種方法——尋找自己心儀的“物件”。但前提是必須以學習為重,互相幫助互相進步為前提,而且還要學生白紙黑字地寫好申請,如果是無所謂和誰都能處得來的學生那麼就不需要寫。滿足了大多數學生的要求後,自豪的告訴他們,現在你們有同桌了,因為之前包括七年級八年級都是單人單桌。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很興奮,學習似乎也很積極。甚至還從任課老師口中知道某某誰最近默寫默得好的不得了,小測驗進步啦什麼的。貌似是很喜人的現象,然而這種假象在第二次的月考中完全的暴露出來,原來平時的默寫、測驗養成了“斜視”的習慣,時不時地不經過仔細思考就去討論了,真正在考試中缺乏鑽研精神了。

於是,近期我又採用了第三種排座位的方式——任課老師參與式。請任課老師一起把成績互補的學生安排得近一些,(還是單人單桌)方便互幫互助。目前似乎情況良好,運轉正常,等待期末考試成績的反饋。

所以綜上所述,發現座位安排不能是一成不變的,以不變應萬變,始終記住這是一個班集體,是一體的,不是畫一個圈,讓他們不分彼此,而是要畫40個圈,讓他們相伴,但各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