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

文學 閱讀(1.31W)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1

週末的午後是泡書店的最佳選擇,也許你忙碌了一週的工作,也該放鬆下來,品嚐一下書香的味道,給自己一杯休閒獨處的下午茶。寧靜或是思索……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

這樣的季節裡,你必須給自己上好發條,郊外有濃濃的春意,城市裡充滿活躍的嘈雜,一不留神……可能就,就不見了蹤影,隨波逐流了。人們有時候需要學會享受孤獨片刻。

午後的陽光變得淡淡的,還有一點點溫度,坐在公交車上,透過窗玻璃撒在在了身上。從終點站開始,三個人,六個人,十七個人,十二個人,十五個人,二十三個人……我無聊的數著,每一站,有下車的,也有上車的,有上錯車的,也有乘反車的。其實,生活也是這樣,我們就像坐車,一站到另一站……有時走的匆忙,有時卻悠閒的等待。

週末的道路是擁擠的,汽車是這樣,行人也是這樣。司機大哥的高超技術,讓你也可以體驗一下,走走停停的藝術。窗外,道路兩旁的商鋪,各色的小攤,行人 ,流浪的狗,在不停的後退……

二十多分鐘的行程,到站了,下車,看著車也越行越遠……剩下的便是休閒獨處。坐夜晚的車,回自己的住處……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2

有人說上班路上,坐公交車超過45分鐘,離婚率會增高好多。我就是其中一個在上班路上超過45分鐘的已婚人士。可是我並沒有感覺這45分鐘影響到了我的婚姻生活,反而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

我自我感覺是一個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人。在上下班途中的45分鐘裡,是我進行工作生活轉換角色的時候,也是唯一讓我感覺悠閒不忙碌的時候。早上從家裡到公司,我會坐那趟人少,但離我公司比較遠的公交,我上公交後,會在車上的20分鐘考慮我今天的工作,讓自己進入工作角色。然後下車走20分鐘,鍛鍊身體到公司,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一天的工作忙碌。我一般都能在下班前準時完成工作。下班後,我做就進的公交車,找一處站的比較穩的地方扶著,然後開始遐想。思緒飛啊飛,不一會感覺整個人精神就放鬆了好多。然後就開始想家裡的事情。回家需要做的事情等等。有時候會突然想到老公對我的好,由於當時遲鈍沒有反應過來,在公交上想過來了,就會回家給老公一個大大的擁抱或甜甜的吻。有時候想想好像昨天孩子有些地方表現的不錯,但是我沒有及時發現和表揚,於是會給我的寶貝一個讚揚,讓他知道我在關注他。有時候想到自己一些地方做的過分了,傷了愛人的心,回家要做頓大餐彌補一下。

我是一個反應慢半拍的人,但是我相信我自己非常熱愛我的生活。我想公交車是的45分鐘,正好可以讓我找回這慢了的半拍子。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3

如今大家學知識普遍都不是為了當一名知識分子,那似乎意味著某種不合時宜的上進,而另一種叫作“公知”的著名變體幾乎被當作了取笑人的詞兒。我想這不僅是因為知識分子不招人待見,“公共”兩個字本身也帶有一種多管閒事、令人鄙夷的味道。因為“公私”概念混亂的思維方式由來已久,一方面我們喜歡在私人話題裡拼命打探別人的八卦,一方面卻又喜歡在公共領域中說“關你屁事”。

有一次去一個讀書沙龍,聽阿丁老師提及了一個觀點,他說公知就是如果公交車上有人用手機外放大聲播放鳳凰傳奇的時候,能夠告訴他“這是公共場合,請把外放關上”的人。說得太好了,公交車和地鐵不正是最好的闡釋“群己權界”的場合嗎?公域和私域模糊地交織在一起,製造出很多敏感地帶,尤其在北京,簡直太敏感了。

但是已經很難有人會為了公共利益說些什麼。人們開始習慣無限度地推崇消極的自由,別人無權制止我做哪些事情,這當然值得鼓勵,但少有人反過來想——我真正能做的有哪些事情。

我想起在地鐵裡遇到的一個榜樣。那天回家很晚,車廂里人不多,有個男生玩著手機,音量可能是調到了最大,本來挺安靜的車廂變得比嘈雜更難以忍受。我想去制止,但一看那魁梧的身形我又嘀咕上了。大家都面面相覷,無動於衷。

我正猶豫著,迎面走過來一個稍顯瘦弱的男生開了口:“你的聲音太大了,請你調小一點。”當時我感到萬分羞愧,那名男生看起來比我還要單薄,可我卻坐著,沉默地表示感激。然而擺弄手機的`男生連頭都沒抬,也沒有吭聲,當然也沒調小音量,而是繼續玩著遊戲。緊接著,瘦弱的男生再一次重複了自己的話:“請你調小一點。”隨後拿著手機的男生斜挑著眉向上看去,冷冷地說了一句:“等會兒。”

如果是我,我一定會停下來,不再勸說,因為該做的我都做了,而我總不能為了這個跟他打一架。但那名男生還在堅持,他說:“你聲音太大,別人說話都聽不清楚。這是公共場合,請調小一點。”這是第三次說了相同的話。我注視著事情的發展,感覺自己可能比他還緊張,甚至盤算著要不要出手相助。可是當他說完,玩手機的男生真的停了下來,他抬頭看了一眼左右,大家都在看著他,可能他感到難堪,車一停就下了車。呼,原來沒有那麼可怕。

我想這就是知識分子了。知識分子就是在大家都不講理的時候還在講道理,他們必須要相信這能夠帶來改變,而不是一下子就放棄了交流,然後急於哀嘆和批判。

知識本身就有公共的屬性,它能讓人們更好地生活,這就使掌握了知識的人也帶有了將其傳播的責任。如果你知道怎樣是對的,能說卻不說,知而不言,這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基於此,作為一個媒體人足以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感到光榮並戰戰兢兢起來。

公交車上散文隨筆4

中午坐公交車出去辦點兒事兒,車上人不多,我身旁的位置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衣著樸實,看起來憨厚老實,但眉宇間透著一股倔強的神氣。

也許是閒著無聊,那個孩子開始嗑瓜子,只見他丟進嘴裡一個瓜子,立刻吐出一個空殼,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他身邊的過道上便有了一片瓜子皮。開車的師傅回過頭來溫和地說:“孩子,不要把瓜子皮隨地亂吐,把地上打掃一下。”但那個小孩兒像沒聽到一樣,照樣吃一個吐一個。開車的師傅又說了一遍,他依然沒有反應。旁邊一位老人實在看不下去了,起身去拿司機背後的笤帚。開車的師傅有些生氣地說:“老先生,你不要掃,讓那小孩兒掃。”

這時從車廂後面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二小子,你咋那麼犟?別吃了,趕快起來把瓜子皮打掃乾淨!”只見一位身材魁梧、身穿軍裝的中年男子從車廂最後一排走過來,拉起小男孩。小男孩倒很聽他的話,乖乖地接過老人手中的笤帚,把剛才吐的瓜子皮打掃得乾乾淨淨。

“二叔,可以了嗎?”小男孩怯生生地問。中年男子點點頭說:“以後無論在什麼地方,特別是公共場所,要講衛生,不能亂扔垃圾,要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

“二叔,我記住了,我這不是第一次來城裡嗎?有些規矩我不懂。”小男孩紅著臉說。中年男子又抱歉地對大家說:“我侄子第一次進城,不懂規矩,給大家添麻煩了,對不起了。”

這堂生動的教育課,不僅教育了那個倔強的小男孩兒,也教育了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乘客。車廂本是社會的一個小小角落,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相互謙讓、相互尊重,讓這個社會更和諧,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