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關於建築工程專案建議書範文

書信函 閱讀(7.76K)

建築工程是建設工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在進行專案工作時,提出自己的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建築工程專案合理化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建築工程專案建議書範文

  建築工程專案建議書篇一

一、專案背景: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就成為中國發展的重大主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業化程序的加快,“三農”問題,農民的生存、發展問題正成為日益突出的社會矛盾。世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目前農業生產的現狀將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如何在發展農業、保護環境的前提下解決上述矛盾,是否能將“三農”問題與城鄉一體化發展及建立和諧社會聯絡起來考慮,怎樣把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和農林建設上去,以全面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增強農業、農村、農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我們必須真心誠意的把農民看作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一切考慮首先是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不要到農民的口袋去掏錢,而是千方百計不斷的往農民口袋去裝錢。農民滿意了,農業發展才有希望,農民的富裕才是國家真正的穩定與繁榮。

第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我們取之不盡的資源,也就是如何珍惜土地,節約用地,保護耕地,可持續發展。

第三、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來提高農民的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使農業生產與世界市場經濟接軌,直接參與世界市場的竟爭。發展訂單農業,有條件的發展外向型農業,走無公害綠色農業為基礎。有條件的發展有機農業,儘快使農產品走向世界。

第四、正確理解和實施國家出臺的有關“三農”的各項政策,有關新農林、村、小城鎮建設的方針措施。不要搞形象工程,不要重複舊城鎮的建設,不要建了新農村,破壞汙染了好環境。要建設好生態農村,做好系統工程的同步建設。

第五、農業不是一個旅遊觀光業就可讓大多數農民致富的,農業也不是突然一個市場好銷的品種就能長久讓農民富起來,我們所提倡的和將要實施的生態農村工程專案首先是綠色的、自然生態迴圈的、無公害的;是產業化、外向型、可持續發展的與農民住宅於一體的、綜合型、種、養、加工、科研,開發於一個整體的迴圈經濟模式。徹底改造農民的居住環境,居住與農業相依存,農業與大自然相結合的良性迴圈,長期的培養人類維護地球大自然環境。在我國農民都住上別墅是不現實的,現代化的別墅本身就是一種消耗、一種汙染源,同時別墅也不能完全作為農民富裕的標誌,人類還要吃、喝、還要創造、更需要勞動,我們將建造的農民住宅也絕對是現代化的,但它的區別在於95%以上都是綠色環保建材,能源自給自足與大自然溶於一體,即體現人性化的舒適,又實行汙染零排放,各種能源消耗達到最低。

“生態農村”工程是我們在中國首家提出的,它將是一系列綜合的工程體系。未來的農村將是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也將誕生新興行業,農村物業管理、農業產業化,電子商務、政務網路化管理生態一體化等等,將有效的實現為社會創造良性迴圈與農村就業提供了積極的作用。

二、專案內容

“生態農村”工程專案是一項系統建設工程,它包括:生態農業、生態環保住宅、獨立能源、汙水處理迴圈利用、智慧管理等系統工程。為了更好地實施和推廣該工程。目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建設示範工程,同時,將在北京郊區建立一個永久的“生態農村工程示範基地”集中各類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優良品種等新型生產資料和生態住宅樣板,各類綠色建材,國際新產品、新技術等等的。

(1)生態農業

目標是示範產業化外向型的品種,確保農業增值,培育優良品種供應國內外,傳統蔬菜的出口創匯穩定收入。要求是無公害綠色生產為基礎,培育品種特色品牌為經營手段。

A、目前農業種植內容主要有:

1。國外品種(暫有3種用來種植示範):貓薄荷,油南瓜,傑蘭逢諾辣椒,特種玉米等其它經濟作物。(大量加工出口)

2。航空育種種植和培育優良品種。(供應國內外市場)

3。國家緊缺中草藥保真品種種植和示範。(藥品公司回收)

4。綠色蔬菜會員訂購和供應出口(供應國內和出口)

5。綠化樹木和草種種苗培育(國外引進、供應國內市場)

6。國內蔬菜果品優良新品種示範和出口(美國)

7。發展芽菜種植和推廣。

8。食用菌高科技栽培與供應和優良牧草栽培推廣。

9。大棚培育和種植反季節果蔬。

10。野生果蔬的訓化種植和種苗培育。

11。種植新技術引進、實驗、推廣和培訓。

12。地方特色資源的深開發、品牌包裝,國內外市場發展。

B、目前農業養殖內容有:

1。國外肉牛優良品種胚胎培育。

2。出口肉鴿,肉鴨的養殖。

3。鵝肥肝養殖、加工、出口。

4。林蛙種源的培育和養殖。

5。內陸海水永不更換的海產品養殖。

6。肉食珍稀動物和野生動物的養殖。

7。地方特種資源的深開發、品牌包裝,國內外市場發展。

C、中間生物鏈產品————蚯蚓的培育,養殖及轉化為肥料,農藥,糞便自用和出口。

D、農副產品加工區內容有:

1。預備綠色肥料和農藥的加工。(自用和供應國內外)

2。農副產品的包裝,檢疫和深加工(供應國內會員和出口)。

(另參考圖一,圖二表示生態農業鏈)

(2)生態環保住宅

E、由於歷史原因,農民住宅分散不合理,我們將集中建設生態住宅並提倡和遵守國家一戶一宅基的政策,這樣即不佔用農地而且還會騰出更多的農地,按村或村與村合併,更理想的新合併。總之統一規劃,合理安排,符合國家政策,一切為農民利益著想,為創造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真正讓農民快速富起來,徹底改變我國農村落後的整體面貌。

我們將由專家設計不同風格的樣式,適合當地風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根據農民家庭情況合理安排,基本標準是:一戶一宅基、有二層、有三層的、家家有院落、小區內綠化35%以上、有公共設施如小型超市、醫療門診、幼兒園、活動場所、集中垃圾處理、村委會辦公室等,一切公共地面均是環保型的。

住宅:要保持95%以上是綠色的建材,包括牆體的一磚一瓦或板塊式,整體框架式、總之不用水泥。環保型新材料防水阻燃的隔牆板和裝修等,並且抗8級以上地震要求,室內利用空氣多效應處理系統自動調節含氧負離子新鮮空氣。(最新成果)根據不同地區,我們將採取多套方案建設。總之,環保、綠色、舒適可持續發展是最基本要求。

  建築工程專案建議書篇二

一、專案概要

1、專案名稱:xx渡開發區再生水利用及汙水配套管網工程

2、承辦單位:xx市風陵渡誠祥汙水處理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xx

4、建設地點:xx渡開發區

5、建設規模:16000方/日再生水利用,回用水管網及

汙水配套管網

6、建設年限:2年

7、總 投 資:4500萬元

二、專案建設的必要性

風陵渡經濟開發區位於山西省南部芮城縣風陵渡鎮境內,北靠中條山,南臨黃河。本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處於我國華北、西北、和中原三大經濟區域交匯處,同時也是我國黃河中游地區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帶。

在上級政府以及風陵渡經濟開發區政府領導下,在開發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風陵渡經濟開發區已經成為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重要的產業創新基地,是山西省外向經濟發展的南部視窗,是以新技術工業、商貿旅遊業為主的省

級經濟開發區。

2010年開發區汙水處理廠建成執行,對開發區環境治理及黃河水體汙染防治有著重要意義。汙水管網建設對汙水處理廠正常執行至關重要,汙水管網與汙水處理廠規模不配套,汙水處理廠無法達到滿負荷執行,影響汙水處理設施效益的發揮,可大大緩解開發區汙水對黃河流域的汙染,提高黃河流域水域環境的`質量。

我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很多城市的供水安全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於此同時,由於水汙染治理相對滯後,受汙染的水體逐年增加,又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水資源的危機使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加強水資源保護、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保障和支援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實現汙水的資源化,將汙水再生回用就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途徑。汙水的資源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隨著開發區的不斷髮展和入區企業的不斷增多,汙水收集管線的敷設,再生水利用及中水回用管網的建設,也成為開發區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建設規模及內容

建成日處理1.6萬m3的再生水利用設施,敷設汙水管

網18公里,回用水管網21公里。

四、專案選址

根據開發區的地形地貌特點,結合現狀情況,規劃在開發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再生水利用工程。

五、專案單位情況

運城市風陵渡誠祥汙水處理有限公司二00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註冊於運城市工商局風陵渡開發區分局,是由自然人崔智勤、張巨集偉共同出資成立的一家汙水處理及中水回用的公司,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

六、專案實施進度

該專案計劃2年完成。

七、總投資及資金籌措

專案總投資元4500萬元。

八、效益分析

水危機已經是全球性的事實,無數有識之士為此憂心忡忡。早在1977年聯合國就召開水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重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把水看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代已經過去,把水當成寶貴資源的時代已經到來。1993年1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用以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我國更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再生水利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汙水經處理後回用至風陵渡開發區的山西大唐國際運城發電有限公司、開發區造紙廠、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等企業。加緊對汙水管網的建設,有望在汙水處理廠執行的同時,汙水收集管線能將汙水收集至汙水處理廠後進行統一處理,為汙水處理廠能有充足水源,實現滿負荷執行提供保障,效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防止資源的浪費,汙水處理後用於中水回用。大力發展中水回用,可以節約大量寶貴的優質水源,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必然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