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優秀】人際交往心理

生活經驗 閱讀(3.23W)

人際交往心理1

目錄:

【優秀】人際交往心理

第一章: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第二章: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第三章:職場“菜鳥” 發洩情緒良方

我們在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交往是必須的,但是有哪些要不得的人際心理呢?那麼下面我們來做個心理疾病測試吧,來檢測一下你的心理健康程度有多深!

七大人際交往的心理要不得

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不喜歡那種膚淺的不真實的“朋友”關係,因為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情感交流的基礎上,而是各取所需或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偽朋友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跟蹤調查發現,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心理狀態不健康者,往往無法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係,以及良好的人際心理。

在與人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社會心理學家歸納出以下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請女性朋友在與他人交往中努力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

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

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

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

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麼衝著別人的位子,要麼想從別人那裡得點實惠,要麼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

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遊戲心理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著遊戲人生的態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賞,以為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捨或恩寵。

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著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願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7、成見心理

對己自由主義,事事放縱;對人馬列主義,事事計較,而且極為刻薄。因為一件事情而對別人懷恨在心,心生怨恨,從此認定對方不值得交往。

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容易走死衚衕,與事與人斤斤計較,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一個人是永遠不犯錯誤的,不懂得原諒,就不會長久地擁有友情。

職場必知的交際技巧

1.問候時最好點名道姓。

邁進會客室的門,你的第一句話可能是:“你好,見到你很高興。”但這卻不如說:“李經理,你好,見到你很高興。”後者比前者要熱情得多。

2.若對方沒請你坐下,你最好站著。

坐下後不應掏煙,如對方請你抽菸,你應說:“謝謝。”把菸灰和火柴頭弄到地板上,是很不得體的。

3.不要急於出示你隨身帶的.資料、書信或禮物。

只有在你提及了這些東西,並已引起對方興趣時,才是出示他們的最好時機。

當對方詢問你所攜帶資料中的有關問題時,你應給予詳細的解釋或說明。

4.主動開始談話,珍惜會見時間。

儘管對方已經瞭解到你的一些情況和來訪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動開口。你可再次對某些問題進行強調和說明。也是禮貌的需要,也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5.保持相應的熱情。

在談話時,你若對某一問題沒有傾注足夠的熱情,對方會馬上失去談這個問題的興趣。

6.當憤怒難以抑制時,憤怒會使你失去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觀尺度。

它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應提早結束會見。

7.學會聽的藝術。

聽有兩個要求,首先要給對方留出講話的時間,其次要聽“聽話聽音”。

如對方首先講話,你不可打斷對方。應做好準備,以便利用恰當的時機給對方以響應,鼓勵對方講下去。

不能夠認真聆聽別人談話的人,也就不能夠“聽話聽音”,更不能機警、巧妙地回答對方的問題。記住:不論是社交場合,還是在工作中,善於聽是一個人應有的素養。

8.避免不良的動作和姿態。

玩弄手中的小東西,用手不時地理頭髮、攪舌頭,清牙齒,掏耳朵,盯視指甲、天花板或對方身後的字畫等,這些動作都有失風度。

9.要誠實、坦率,又有節制。

若在一件小事上做假,很可能使你的整個努力付諸東流。對方一旦懷疑你不誠實,你的各種不同凡響的作為都將黯然失色。

誰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談起或承認自己的缺點或過失。在評論第三者時不應失去體量他人的氣度。

10.要善於“理亂麻”,學會清楚地表達。

善於表達使人終生受益。講話不會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們的反感:敘事沒有重點,思維頭緒混亂的人,常常迫使人們儘量迴避他。

一般來說,你若從沒有擔心過別人會對你的話產生反感,就意味著你已引起他人的反感了。

11.作一次音色和語調的自我檢查。

把自己要講的話錄音5分鐘,聽聽是否清晰,喉音、鼻音是否太重-語速怎樣-語調老成、平淡嗎?

如不滿意,改進後再錄一段聽聽。充滿朝氣的語調會使你顯得年輕。此功重在平時留心多練。

12.注意衣著和髮式。

第一次見面就給人一種不整潔的印象,往往會給你的自我表白投下陰影。

平時不修邊幅的企業家,在會見前應問問懂行的人,讓他根據你的年齡、體形、職業及季節等因素設計一下你的衣著和髮式。

13.如果對方資歷比你淺,學識比較低,你應格外留心自我優越感的外露。

當你介紹了自己令人羨慕的學位職稱等情況後,對方也得談到他的相應情況。

為了避免對方自愧不如,在介紹自己時你應該謹慎一些。對對方可以表示讚佩。過度的關心和說教應該避免,要表現出誠意和合作精神。

14.會見結束時,不要忘記帶走你的帽子、手套、公事包等東西。

告別語應適當簡練,剋制自己不要在臨出門時又引出新的話題,因為沒有理由認為告別才是會見的高。

職場“菜鳥” 發洩情緒良方

不要見人就發洩情緒

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洩不滿,是最重要的原則。

向同事或毫無裁定權的人發洩情緒,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

解決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上司,然後心平氣和地與上司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層次的上司求助。

抱怨的方式同樣重要

儘可能以讚美的話語作為情緒述說的開端。

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同時更重要的是,你的讚美已經事先為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

記住,聽你情緒述說的人也許與你的事情並不相關,甚至不知道情況為何,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自衛的反應。

控制你的情緒

如果你怒氣衝衝地找上司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

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滿、委屈,也應當儘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

過於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說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

注意抱怨的場合

發洩情緒時,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儘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

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迴旋餘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於維護上司的尊嚴,不至於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結語:原來,在職場中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交際中我們要學會如何大方、得體的人際交往,這樣就不僅能給你的人際加分還能有利於你在職場中的發揮哦!

人際交往心理2

人際交往心理學目前已經告一段落,自從學了這一門課以後,感覺獲得了不少有意義的知識。現就這些知識談談我的看法。

在還沒有接觸這一門課的時候,我對於人際交往的認識還是非常簡單的,認為和老師同學以及其他人的日常交談就是人際交往了。但是自從學習了人際交往心理學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可以說他是最複雜也是最有用的一門學科。下可以改變人們對一個人的看法,把人人疏遠的人轉變為人見人愛的好人;上可以在交際圈裡遊刃有餘,將成功的道路鋪得更加平坦。

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孟子荀子告子世碩就有著對人性的不同看法,無論哪一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這可以說也是人際交往心理學的起源。人際交往實際上是指的是人與人之間在心理與行為上的互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在內心和情感方面的全部交往。而人際關係則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的必定在情感上產生的一定的結果與積澱。

原先我在日常生活中認為如果兩個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那麼這兩個人是無法進行溝通的。可是在學習了人際交往心理學之後,我瞭解到不同的意見之間的爭論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手段,但是具體溝通是否完整還是要看傳遞的資訊是否被接受和理解。我也學習到了言語溝通的藝術,比如從各個方面與角度尋找話題,直接進行提問,鼓勵對方說下去等等。我也學習到了傾聽的藝術。傾聽是我們後天學習到的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聽只是一種被動的消極的與生俱來的.能力的展示,而傾聽則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用心去接受和體會的美妙能力。什麼是傾聽的藝術?理論上來說是全神貫注地聽別人說話,邊聽邊概括要點,鼓勵對方把話說下去,善於聽出對方的言外之意。但是要做到極致還是需要不斷地練習。

人際交往心理學中還有各種豐富的理論和效應,比如皮格馬利翁效應,暈輪效應,刻板印象等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這些理論與效應無時無刻不在被我們日常的交往中被證實,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中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去深思和理解的內容,在此就不便一一贅述了,我認為在學習完人際交往心理學後,我一定能在未來走得更遠。

人際交往心理3

大學生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通過各種方式實現的知識、情感及思想等資訊交流的過程。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國內外研究者都一致認為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

在理論研究方面,黃希庭教授等認為,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程正方的研究表明,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比較突出,表現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人際溝通能力,溝通能力技巧的缺乏是造成個體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Angelo等也認為,人際關係和諧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人際溝通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他們的學業進步,不良的人際溝通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空虛、心情壓抑、抑鬱、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大學生改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

人與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與知識及心理的整體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人際關係的`質量。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懼、膽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獨、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

(二)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

每個個體都有其內在的人際魅力,他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社交生活中的體現。這就要求在校的大學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隨著交往的深入,學識更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大學生的個性培養,拓展自己的內涵。

(三)善用交際技巧

第一,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問題,一切就會變得簡單多了。一般而言,善於交往的人,往往善於發現他人的價值,懂得新生他人,願意信任他人,對人寬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在可能的範圍內幫助他人而不是指責他人。第二,善用讚揚和批評。心理學家認為,讚揚能釋放一個人身上的能量調動人的積極性。與讚揚相對的是批評。一般情況下,應多作讚揚,少用批評,批評是負性刺激。通常只有當用意善良、符合事實、方法得當時,才有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才能促進對方的進步。

大學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大學生需要面臨學習、戀愛及就業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不能較好地處理,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的心理問題。陳鍾舜通過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於常規者佔34%,有心理疾患的約20%,心理輕度障礙者約14%。王建中等人和劉慶武等人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者分別佔16。51%和57%。這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鑑於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

在實踐中,我們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一是智力正常。這是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工作的基本心理條件,也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證。二是情緒健康。其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種有目的的活動時,所進行的選擇、決定與執行的心理過程。意志健全的大學生在各種活動中都有自覺的目的性,能適時地作出決定並運用切實有準備的方式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能採取合理的反應方式。

人際交往心理4

1、私人距離

私人距離一般在45~120釐米之間,表現為伸手可以握到對方的手,但不易接觸到對方身體,這一距離對討論個人問題是很合適的,一般的朋友交談多采用這一距離。

2、親密距離

親密距離在45釐米以內,屬於私下情境。多用於情侶,也可以用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或知心朋友間。兩位成年男子一般不採用此距離,但兩位女性知己間往往喜歡以這種距離交往。親密距離屬於很敏感的領域,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不能輕易採用這種距離。

3、公共距離

公共距離指大於360釐米的空間距離,一般適用於演講者與聽眾、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及非正式的場合。在商務活動中,根據其活動的.物件和目的,選擇和保持合適的距離是極為重要的。

4、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大約在120~360釐米之間,屬於禮節上較為正式的交往關係。一般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在小型招待會上,與沒有過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採用此距離。

人際交往心理5

如何擺脫人際交往中的悲觀心理

拋棄世態炎涼的心態

在人際關係,有種以利益為前提的交往,看多了這樣的事情,人就會慢慢覺得,這世界只有變得有錢有勢別人才會跟你交往;當然現代社會是有這樣的現象,但這並不是世態的主流,不能因為一個人以怨報德,而懷疑所有人都是以怨報德者。

克服對人猜忌的心態

有句話說“人心隔肚皮”,這句話是不錯,但反過來你真的有去了解這個人的心理,還是隻有自己的胡亂猜測而否定這個人。

不要有人走茶涼的心態

很多人擔心兩個人的關係只要離得遠了,這兩人的關係就會慢慢的`疏遠,因此他們寧願不去跟別人交往,也要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就好比擔心旱災會發生,就不去種莊稼是一個道理。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關鍵是在於你和他是否有親密的友誼。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1.不要忌妒別人

忌妒是當看到與自己有關的人獲得了比自己大的成績,從而生出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遇到苦難年,就幸災樂禍,落井下石,以獲得心理的滿足。就像黑格爾說的:“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2.遠離自負

只在意個人的感受,強調自己的需要,常常表現得目中無人。和朋友在一起,不高興就亂髮脾氣,高興時就會滔滔不絕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另外,在與別人相處時,往往過分估計彼此的親密度,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3.不要做個多疑的人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品質,是友情之樹的蛀蟲。就像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多疑的人,常常先在主觀上認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才從生活中找證據。

4.丟棄羞怯

羞怯是社會上很多人都有的一種心理。這樣的人,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者害怕見人。因為過度的焦慮和沒必要的擔心,讓人們在言語上會吱吱唔唔,行動上也會手足失措。

5.不要敵視他人

這是非常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類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看他人。這種心理有可能來自童年時期的沒有安全感,從而仇視一切。對比不上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達敵視;對比自己強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表達敵視;對與自己相似的人則用中傷的方式表達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人際交往心理6

1、孤獨心理

其特點是寡言少語,對人缺乏主動、熱情。外在的表現往往把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慾望掩蓋起來,對別人懷有戒心,平時願意獨自學習或處事。

社交上的孤獨,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是一種封閉的心理障礙,是一種心靈上的孤寂。找不到或根本就不想找到知音,對社交缺乏興趣,不知如何去接近他人,與別人缺乏心靈上的溝通。對於別人來說,常常感到這樣的人難以接近,與之交往不是很累就是無效,於是便與之保持心理距離,久而久之,孤獨者就越加孤獨。這類學生的交往障礙更多地是由於其偏於內向的性格造成的。

2、自卑心理

其特點是在人群中羞怯,有不自然的表現,有較強烈的自卑感,凡事總希望採取觀望的態度 ,一旦與同學出現矛盾或考試成績不佳總是“自責”,長此以往這種學生會出現沮喪和悲觀的消極心態。有這種心理影響的大學生,往往對自己的不足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敏感,又擔心自己的不足或缺陷被別人發現而被瞧不起,所以在交往中缺乏勇氣、畏首畏尾。

自卑,即因自我認識發生偏差,過低地估計自己,輕視或看不起自己,是人際交往中的羈絆。過於自卑的人,別人同他打交道時也常常感到壓抑和沉悶,他也害怕同別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人際關係顯的很不協調。

3、多疑心理

其特點是不信任別人,與人打交道總好斤斤計較,不顧別人利益,很少能體貼別人。多疑的人總以為別人在議論自己,看不起自己,抱“以鄰為壑”的態度。多疑的人往往無中生有,搬弄是非,總把別人的善意當做惡意。結果不僅會產生人際關係的裂痕,而且還會造成嚴重的人際衝突和人際傷害。

多疑是一種沒有出路的心理選擇,是一種由主觀臆斷所產生的不信任他人的情緒情感。多疑心理的產生是有其歷史根源的,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多疑心理,這與我們傳統文化的薰陶有關。如廣為人知的“人心隔肚皮”、“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等,這幾乎成了中國人性格中的共性。當然這也有其積極的一面,與人打交道時多點心眼,防備被騙等。但在人際交往中更多地起著消極的作用,如多種無謂的爭執、吵鬧等,往往都是多疑在起作用。所以,多疑是人際內耗的禍根,是心理的'毒瘤,它往往使“自我”變得陰毒可怕,無法溝通。

4、自負心理

其特點是自高自大,爭強好勝,固執已見,不信任他人,甚至瞧不起老師。這類學生往往目中無人,總是過高地評價自己。其同齡夥伴也討厭同這種型別的同學交往,最後也會成為“孤家寡人”。

自負的人往往是以自我存在為前提的處事心態,凡是與我相吻合的便是真理。這種人偏面強調“自我需求的合理性”,極端自私自利和自以為是。如有些同學在午休或晚上,不顧別人是休息或學習,便旁若無人地在寢室裡為所欲為。這種人還常常喜怒無常,讓別人都圍著他轉,一不如意就火冒三丈,在同學中顯得十分霸道,以此來滿足自己的不良心態。這是一種令人憎惡的“自我”表現。這類學生產生的交往障礙主要是由於過分自滿,自我評價過高造成的。

5、嫉妒心理

其特點是在與人交往時,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如天生的身材、容貌、聰明才智、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各方面的差距,就會產生抱怨、憎恨、甚至憤怒等複雜的心態。這種人總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在某些方面強過自己時,又無競爭的能力或勇氣,於是往往採取諷刺、挖苦、挑撥、中傷等不正當的行為,造成種種心理傷害。嚴重的嫉妒,還會吞噬人的理智,影響正常的思維。有的在“妒火中燒”的情況下,可能會鋌而走險毀滅自己的前程,甚至自殺或他殺等,也有的可能消極沉淪,從此一蹶不振。

培根說:“嫉妒是人類最卑劣的品質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實際上嫉妒心人皆有之,只不過有輕重之分而已。嫉妒心理的產生,常常是在周圍熟識的人之間產生,如同學、同事、朋友、親屬、上下級以至夫妻、兄弟姐妹、戀人等等。有嫉妒心理的人,最容易與他們比高低、分上下,不服氣、爭輸贏。而對那些位居高位的“偉人”、“大科學家”、“大名人”,人們不會產生嫉妒,其原因這些人與一般人差距太大,所以談不上嫉妒。嫉妒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會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和健全的社會生活。

6、逆反心理

其特點是在交往中總愛與別人“唱反調”、“對著幹”、喜歡充當“反派角色”。你讓我向東我偏向西,你讓我幹這我偏幹那。有的人甚至走極端,充當與眾不同的“英雄好漢”角色。這種人往往自以為是,固執已見,振振有詞,不能與別人合作共事,幹什麼事都彆彆扭扭等,事情還沒有做,意見就一大堆,誰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反對誰。只能聽恭維話,聽不得反對意見或善言勸告,等等。

社會心理學認為,逆反心理是一種失常心理,它是用抗拒、反對集體或者別人對自己的要求、指令的形式,逃避外界的壓力,從而維護自己個人的尊嚴、面子。有逆反心理的人,當他的需要受到挫折時,他就會對阻礙他的人,阻礙他的需要不能實現的規章制度和周圍環境等,產生攻擊行為。如他們往往用摔壞器皿、腳踢桌椅、重重關門等行為來發洩情緒。有些人雖沒這樣做,但是憤怒、敵意和破壞情緒卻長期積壓在心頭,沒有發洩出去,那麼,就很有可能導致他們進一步地心理失常,並會用社會所不允許的、人們不能按受的方式,把他們的逆反心理表現為攻擊行為(如打架、破壞財物等等)。

當然,青年人當中的逆反心理,有些是由於受市場經濟負面影響所形成的,如專門看受到批評或批判的作品、影視片、光碟等,他們輾轉相傳、爭相暗中傳閱,這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造成的。青年學生應用理智戰勝情感,提倡謙虛忍讓的美德,同學、師生之間要多理解、多諒解、友愛相處。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骨幹,決不能受困於心理疾病,若是出現以上負面情緒,還請及時就醫或者進行自己調整,才能更好地生活學習。

人際交往心理7

一、人際交往不可缺少心理學知識

現代社會心理問題涉及各個方面,比如人的流動產生對新環境的適應問題,資訊爆炸時代引發的學習和競爭壓力,或者人際關係問題。人們由於生活壓力增大,缺少對他人足夠的包容、認識、理解和溝通,進而帶來很多的人際難題。在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心理學知識。

人和人要認識、相互喜歡,必須在居所、學習或工作場合等方面有近距離接觸。兩個人距離越近,認識和接觸的機會越高,越有機會去培養對方的好感。重複接觸和麵對,只要是中性的刺激,你對他沒有特殊的反感,那麼看得越多,接觸越多,對他越易有積極的評價,這是心理學中的“鄰近效應”。中國有一句俗話叫“日久生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掌握了這一規則,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節你和他人的物理環境,如果你想結交朋友,就要拉近你和想結交者的物理距離,尋找機會,重複多次出現在目標物件面前,跟他打一個招呼或者給他一個微笑,讓他留意到你,那麼在他的潛意識當中有了你的影子,當有一天你沒有出現的時候,他可能會想起你來。

心理學當中還有一個詞叫“自我監控能力”,表示個體根據外部的環境、別人的反應等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自我監控能力,高自我監控的人會隨著外界環境變化和人的不同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言行;而低自我監控的人比較嚴守自我原則和標準,不會靈活變通。高自我監控的人通常人際關係非常融洽,也易贏得更多的合作和別人的認可,但容易流於圓滑和無原則;低自我監控者我行我素,和人相處的時候,不會去討好別人,甚至容易得罪人,但是低自我監控者也不是沒有優點,他們善於獨立的思考,有創造力,比如一些性情古怪的天才發明家和科學家,對於這類人群,我們需要更多的包容和忍讓、接納和理解,才能夠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總體而言,自我監控能力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我們應在合理的範圍內適當調整自己的言行,以滿足周圍人的需要。

取悅他人,讓別人有一個好心情是博取好感最有效的一個途徑。研究發現,當人們處於好心情的時候,通常更加樂於助人,更加願意提供幫助。同時,自己經常保持積極的情緒,也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加強,使自己和別人的交流更加愉快和輕鬆。

表情和肢體語言是獲取他人內在心理感受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說話的時候可以言不由衷,把心理的'想法隱藏起來,但是肢體語言和表情,難以隱藏內心的真實想法,如果你是一個會察言觀色的人,你會從中發現他人內心的真實反應。

心理學中有許多原理和策略有助於我們知己知彼,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但是策略是其次,關鍵是要真誠地對待他人,才可以獲得別人真誠的回報。所以設身處地,理解和顧及別人的需要和感受,對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跟你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人,如果你想要結交慷慨之人,自己要先做這樣的人,才可以接受和吸引這樣的人,所以你的個性就像一個磁場,可以把性格相同的人吸引到身邊,最終成為你的朋友。

二、人際交往的技巧

1、隨便反悔,不守約定,朋友會離你越來越遠

輕諾寡言必遭人棄。有些人不那麼看重朋友間的某些約定,對於朋友們的活動總是姍姍來遲,對於朋友之求當時爽快應承,過後又中途變卦。也許你真有事情耽誤了一次約好的聚會或沒完成朋友相托之事,也許你事後輕描淡寫解釋一二,認為朋友間應當相互諒解寬容,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孰不知朋友們會因你失約而心急火燎,掃興而去。雖然他們當面不會指責,但必定會認為你在玩弄朋友的友情,是在逢場作戲,是反覆無常、不可信賴之輩。所以,對朋友之約或之託,一定要慎重對待,遵時守約,要一諾千金,切不可言而失信。

2、喜歡強人所難

當你有事需求人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事先不作通知,臨時登門提出所求,或不顧朋友是否情願,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參加某項活動,這都會使朋友感到左右為難。他如果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難堪。對你所求,若答應則打亂自己的計劃,若拒絕又在情面上過意不去。或許他表面樂意而為,但心中就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求時,必須事先告知,採取商量口吻講話,儘量在朋友無事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時要記住:辦事強人所難,非交友之道。

3、不知時務,反應遲緩

當你上朋友家拜訪時,若遇上朋友正在讀書學習,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戀人相會,或準備外出等,你也許自恃摯友,不顧時間場合,不看朋友臉色,一坐半天,誇誇其談,喧賓奪主,不管人家是否早已如坐鍼氈,極不耐煩了。這樣,朋友一定會認為你太沒有教養,不知時務,不近人情,以後就想方設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擾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情此景,你一定要反應迅速,稍稍寒暄幾句就知趣告辭,珍惜朋友的時間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樣可貴。

4、用語尖刻,亂尋開心,讓人可惡可恨

人都有一種炫耀的心理。有時你在大庭廣眾面前,為炫耀自己能言善辯,或為譁眾取寵逗人一樂,或為表示與朋友之“親密”,亂用尖刻詞語,盡情挖苦嘲笑諷刺朋友或旁人,大出其洋相以搏人大笑,獲取一時之快意,殊不知這樣會大傷和氣,使朋友感到人格受辱,認為你變得如此尖酸刻薄,後悔誤交了你。你也許還不以為然,會說朋友之間開個玩笑何必當真,豈不知你已先損傷了朋友之情。所以,朋友相處,尤其在眾人面前,應和藹相待,互敬互慕互尊,切勿亂開玩笑,用惡語傷人。

人際交往心理8

每個人在與他人交往中都渴望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都希望能夠在交往中建立雙方真正的心理互動、情感交流成為真正的朋友關係,而不是各取所需或者迎合他人的趣味的偽朋友關係。

社會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在人際關係交往中,心理不健康者,常常不能擁有和諧、友好和可信賴的人際關係,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既無法得到快樂滿足,也無法給予別人有益的幫助。為了擁有和諧愉快的人際關係,心理學家歸納出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狀態,希望女性朋友在人及交往過程中能夠儘量避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為容貌、身材、修養等方面的因素,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闡述自己的觀點,做事猶豫,缺乏膽量,習慣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在交流中無法向別人提供值得借鑑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感到與之相處是浪費時間,自然會避而遠之。

上班一族加班、熬夜、工作壓力大誘發身體各種疾病;工作很重要,家人和朋友同重要的;小編教你怎樣來十一招養護我們的身體。

1、儘量別加班:事情是做不完的,下班時間到了,準時離開辦公室,不要拖延。

2、充足睡眠:挑燈夜戰,或者早晨5點起床繼續上班,都不是良策。缺乏睡眠會導致創造力減退、精神疲倦低下、暴躁易怒。

3、關掉電腦:我們的生活不是每時每刻都需要上網。有時關掉電腦,遠離螢幕,會讓你感覺非常舒服,思路會更清晰,思維也更活躍。

4、親近自然:忘掉工作,甩掉煩惱,親近大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每天抽點時間去戶外活動,比如散會兒步,看看花草樹木,對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5、陪伴親友:工作很重要,家人和朋友同樣不能替代。抽時間陪陪他們,會讓生活更有意義。但要真心投入,保持互動,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

2.嫉妒心理

有人說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與人的來往過程中,這點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來往往往會出現以下情況,中對別人的優點、成就等不是讚揚而是心懷嫉妒,企望著別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試想,一個心懷嫉妒之心的人,絕對不會在人際交往中付出真誠的行為,給予別人溫暖,自然不會討人喜歡。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間最忌諱猜疑,無端懷疑別人。有些人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沒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風捉影,對人缺乏起碼的信任。這樣的`人喜歡搬弄是非,會讓朋友們覺得她是搗亂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與人相處總想撈點好處,要麼衝著別人的位子,要麼想從別人那裡得點實惠,要麼為了一事之求,如果對方對自己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就不願意和對方交往。這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傷害別人,一旦別人認清其真實面目後,就會堅決中斷與其交往。

5.遊戲心理

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誠,把別人的友情當兒戲,抱著遊戲人生的態度,不管與誰來往都沒有心理的深層次交流,喜歡做表面文章。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往往聞風而逃,這樣的人無法結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賞,以為自己是人中鳳、天上仙,是人世間最棒的,把與人交往看成是對別人的施捨或恩寵。自我感覺特別良好,總是高高在上,端著個架子,一副驕傲冷漠的樣子,讓別人不敢也不願意接近,自然不會擁有朋友的。

人際交往心理9

卡耐基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從自己親身經歷的所受所感、對人類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和探索,完成了很多著作,《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就是其中一本,這是一本讓讀者可以在其書海中受益終身的關係指導書。

我每讀完一篇內容,內心都在說:“說的真對,內心豎起大拇指”。其實在人際交往中就應該像卡耐基書中說的那樣:尊重並禮遇對方,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值得他人尊重自己,其實尊重是相互的;懂得理解和關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從對方的出發點想問題,這樣的.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學會分享與合作,在社會生存,在一份工作崗位上,基本上都是團隊協作,這時的你應該拿出誠意,學會與他人分享,為他人創造快樂,這樣你的團隊會越來越好,自然團隊的其他人也是一樣的,所謂的眾人拾柴火焰高;與他人溝通要講究溝通的技巧,會讓事情事半功倍,好的溝通能讓你前進的道路順暢很多;改變自己和提升自己,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審視自己的行為,不要成為自己都討厭的自己,與人溝通的時候先正視自己的問題,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驕傲放縱。不論是與同事、領導、陌生人、家人、朋友的交往,卡耐基的這本書都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際交往心理10

一、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

有些人在於他人交往時經常是手足無措,緊張冒汗,滿臉通紅,口乾舌燥,心跳加快,恨不得儘快逃開人群。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1、猜忌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為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風捉影,節外生枝,結果只能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2、怯懦心理

涉世未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於怯懦,不敢發表深思熟慮後的真知灼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怯懦,醞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 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

3、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創造,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表現為抱殘守缺,不去延伸認識的觸角、拓寬思維領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裡兜圈子。

4、逆反心理

求異思維並不等於標新立異與專唱反調。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於是就產生這種現象:你說某種錯誤觀點站不住腳,他就偏要挖空心思為其辯護;你指東,他偏要向西。這種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

5、冷漠心理

有人認為,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個性”,於是崇尚冷漠成為一種時髦。其實,這是一種病態,它會使年輕人孤芳自賞、活潑浪漫的天性萎縮,從而步入寡合的死衚衕。因而,也是一種應該堅決克服的心理現象。 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資訊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同學、同事關係..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坦誠、幽默感、能為他人著想、充滿活力等等,當然,不是說這些特點都具備才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偽自卑、沒有個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都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並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 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說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為“貴”,為何“貴”,貴,說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的確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和自傲。

6、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吱吱唔唔,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同他人正常交往。

二、人際交往的原則

l、平等原則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裡,人們之間只有社會分工和職責範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權利和人格的尊嚴,都應得到同等的對待,因此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別人的愛好、習慣、風俗。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自己。

2、真誠原則

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真誠團結是現代社會事業成功的客觀要求。就人生而言,僅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到達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誠待人,實事求是,要胸懷坦蕩,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別人,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友愛原則

中國儒家有“仁者愛人”之傳統,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裡,人與人之間更應團結友愛。人際交往中要主動團結別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虛懷若谷、寬巨集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友愛就是要愛同志、愛朋友、愛同事、愛人民。真正的愛心就表現在幫人一把,在別人需要時,奉獻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則

互相關心,互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客觀需求,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職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援、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互幫助就是要樂於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熱情幫助。互助互惠,一個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很難要求別人自願幫助他。互相幫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踐行真誠和友愛。

人際交往心理11

今天我聽了講師王xx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穫良多。王老師從化解心理壓力、自己調整、預防和麵對心理問題三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感覺老師講的貼切實際,很實用。

今天剛好是5月20日,講座開始,王老師與大家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鼓勵學生向自己表白,活躍了全場的氣氛。王老師首先從怎麼化解心理壓力講起,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壓力過大的情況,壓力過大通常表現為失眠,注意力難集中,易怒,緊張等表現,我們可以通過自己調整的方式化解這些壓力。自己宣洩,情緒轉移,愛好減壓,運動衛生是一些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壓力太大、心情不佳時變換一下環境,例如室外觀景、室內養花、對美好事物的想像等。壓力無處不在,有的人被壓力擊跨,一蹶不振,而有的人過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前者消極面對壓力,而後者卻對壓力進行有效的運用。所以,當你心裡有壓力時,一定要學會自己緩解,釋放壓力。

怎麼預防和麵對心理問題呢?首先不能隨便復壓抑自己的情緒,一定要給自己的壞情緒找到正當的合適釋放的渠道。這其中比較恰當的有:找父母傾訴,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等等。其實很多嚴重的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是由於學生不願意將心中的苦悶發洩出來所導致的,當苦悶遇到孤僻的時候,也就是嚴重心理問題滋生的時候。其次,活得有自制我,有信心,不隨便胡亂比較。這是保持一種健康心態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己肯定的`話,以激勵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笑對人生。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

人際交往心理12

自負: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髮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於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衛與之疏遠。

孤僻: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定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多疑: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佈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靦腆: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旅途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自卑: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干涉:有人在相處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執: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13

概 述:

人們的一些小動作往往能夠體現出其心理狀態。而且在人際交往當中,如果想要說服對方的話,不但自己的說話方式要特別的注意,也要善於察言觀色。因此,建議大家在生活中要學會解讀對方的表情,這樣才能提升談話效果。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

步驟/方法:

1、多疑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蛀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

2、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3、自負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髮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

注意事項:

如果你的談話物件總是低頭聽著你講話,那麼就證明這個人是比較慎重,而且是比較含蓄不喜歡張揚的人。但是,這類人的缺點的就是比較固執,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因此,和這類人交往的時候最好不要試圖勸說。

人際交往心理14

大學人際交往心理要注意什麼?大學就彷彿是一個小社會,也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但大學生在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和以往階段不太一樣的心理。所以大學生們要好好看今天的文章,因為人際交往一定要熟悉彼此的心理,這樣可以使溝通更加順暢。

面子心理

大學生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說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一個不讓,一個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懊悔不迭。從心理學角度講,則是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彷彿誰先道歉就傷了面子,誰在威脅面前低了頭,誰就孬種、於是層層升級,以悲劇而告終。

衝動心理

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或者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做事爽快,實則也是衝動表現。象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大學生往往一時衝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

寬容心理

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友情,減少不必要的磨擦、衝突。但是,如果你和同學交流時遇到意見分歧,或對方有錯誤時,你是措辭生硬,直道其詳,還是近取諸譬,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委婉地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另外,培養幽默感也有助於把本來緊張的局面緩和得輕鬆自如;幾句俏皮話能使一個窘迫的場面在笑話中消逝。

封閉心理

大學生人際和諧的表現之一是樂於與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閉心理,阻礙其正常人際關係的形成。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情感衝動的強度較弱,外露表現不明顯,被人誤認為封閉。實際上他們是情感深沉,能幫人一幫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所累,始終處於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鬆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有的則是因為心靈上的創傷所致。如過去曾赤誠待人,結果卻遭致欺騙、暗算,因此對人漸存戒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事業屢屢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層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對生活的追求,自以為是看破紅塵,新的事物,新的活動難以再激起他的熱情,看不到自己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想消極混世,了此一生。對於心理封閉的同學,最重要是要努力改變自我,自強不息。大家要以更大的熱情關心他(她)、幫助他(她),不能簡單予以責備,甚至孤立他(她)。

所以以上心理,大學生們都記住了吧。人際交往就是要注意彼此的心理,每個人的心理都不一樣,所以彼此的交往一定不要傷害對方的心理,然後再要滿足對方的心理,當然在不會使自己不舒服的前提之下才行。

揭祕!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特徵

走入了工作崗位,就應當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只有樹立正確的觀念,才可以更好的適應職場。現在很多大學生的心理都是很浮躁的,並且也很難進入角色,所以對於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特徵要及時瞭解,如果你是大學生,則就要做好心理保健,讓自己更快的適應這個社會。

瞭解環境進入角色

社會好比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部有自己的角色位置。畢業生進入新單位後,首先應該認清自己在工作環境中所承擔的工作角色以及這個角色性質、職責範圍,弄清楚工作關係中上級賦予自己的職權和自己承擔的義務。只有這樣,才能盡心盡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角色意識淡漠,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該請示的擅作主張,該自己處理的事務不敢作主或推給上司、同事,勢必會與新環境格格不入。

客觀全面評價自己

大學畢業生大都自視較高,在走出校門之前,大都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創造一番業跡的巨集大抱負,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估計往往失之於簡單或片面,他們的理想目標不是建基於客觀條件之上。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產生不安或不滿情緒,失去競爭的勇氣。

其實,社會是一個萬花筒,其中既有好的、有利於人發展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不利於人發展的一面,作為大學生,只有正視現實,接納現實,正確地瞭解、認識自己,恰當地評價自己,將主觀願望與客觀實際結合起來,才能站穩腳跟,找到真正改造世界創造業績的切入點。

完善自己知識結構

任何一個畢業生產可能在學校就學到工作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識,這是因為學校培養的是專門人才,而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問題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到跨學科、多領域的知識。你是學工的.領導要你寫一篇新聞報道或調查報告,動起筆來你會感到很吃力;你是學新聞的,到工廠、科研單位採訪,會因自然科學知識貧乏,科技專業術語不通而力不從心。

社會需要的是“通才”、“複合型人才”,要使自己勝任工作、適應新環境,必須不斷根據工作需要學習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總之,走向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必須明白,社會不會再象家長和老師一樣,欣賞你的天真清純。社會將會關心但不會遷就你這樣一個年青的新成員,社會要求你遵守規則,社會期望你勞動、貢獻。社會與自然一樣奉行一條法則:適者生存。

主動調整生活節奏

結束了宿舍-教室一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來到了一個生活節奏全然不同的新環境,只有主動調整自己的生活節奏,才能儘快適應新環境。首先,作息時問的變化要適應。早上睡到九點,下午三點起床的″九三″學社生活方式千萬要不得了。如果你是在醫院、部隊、公安等單位工作,還要適應三班倒或夜間值勤的規律。

其次,由於南北方的生活習性、飲食結構、風土人情等差別,還要學會調整原來的生活習慣,培養新的生活習慣,順利度過異地生活關。再者,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業餘生活。在學校裡課餘有作業,晚間有自習,週末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參加工作以後,業餘時間的學習和文化生活,主要靠自己來支配、安排,不善於支配自己的業餘生活.同樣很難適應新環境。

綜上所述就是大學生的心理特徵,對於這些心理特徵適應社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心理保健,變的更成熟,才可以更好的進入社會發展。此外,可以多瞭解一些保健常識,多結交一些社會上的人,可以讓自己更快的適應。

人際交往心理15

【摘 要】大學生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需要,作為培養人才的高等院校,應該在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中發揮主導作用。本文從高校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近些年,大學生就業總是新聞媒體的熱門話題。他們能否順利地走上社會,的確為全社會所關注。各高校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上,一些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上,除去巨集觀形勢、大學生擇業心態等因素外,大學生的交際與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主要動力,因而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的能力則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面對用人單位開出的招聘條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涵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絡和對外界資訊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為三種:表達理解能力: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人際融合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有極大的關係,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交往能力不盡如人意。

2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別力,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侵蝕。如:抽菸、酗酒、打架、賭博、沉迷網路等等。現代大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經濟壓力等,沒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和渠道,就無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撐系統,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和加重;二是由於長期情緒、壓力無法排解,沒有形成正確的疏導渠道,而使心理疾病產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團體,不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小團體一般都具有封閉性和排外性,思維固化性。在團體內的人已經形成了較為統一的習慣和方式,對外來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牴觸性,直接導致了思維的固化性。關心團體內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無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溝通交流渠道。這種小團體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如老鄉會。人際交往的複雜性。人際交往具有泛指意義,它不僅僅指學校、同學之間的交往。我們的校園同樣不是封閉的,人際交往還包括與社會人員的交往和網路交往。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容易被社會人員利用,陷入網路陷阱。

3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3.1年級不同表現不同

大一是適應階段,也是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有著不同於中學生又有別於大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剛剛從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中掙脫出來,滿腔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特別是面對來自五湖四海、個性迥異的同齡人,更讓他們興奮、好奇。交往的範圍比較廣,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二年級經歷了一年級的大學生活,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進一步的轉變,通過一年的接觸大家逐漸相互瞭解,交往範圍縮小,學習開始繁忙起來,大都有針對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學習壓力相對小一些,並已習慣了大學及所在城市的生活,這個時期會更多地接觸與瞭解社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範圍。而進入大四,面臨就業、考研等各種壓力,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而忙碌,人際交往的意願和行動會少一些。

3.2性別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性別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在對人和人際交往的認知和評價取向、人際交往的社會退縮取向、對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維度上,在對交往的自我評估、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坦誠性等特徵上存在顯著差異,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於男生。這表明,男性大學生在交往上可能顯得更封閉些。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健康各維度和特徵的比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問題要多於女生。這種性別間的差異原因有很多,出現這一結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礎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還與男女生回答問卷的真實性程度有關係。在使用問卷法時,當問卷觸及到的敏感問題,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誠,少一些掩蓋性。此外,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不同,社會與傳統文化對兩性性別角色及行為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看法或觀念,認為男性應當堅強,要有責任、敢擔當。這種性別角色偏見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時,常常選擇壓抑自己的內心痛苦,不願意敞開心扉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情感問題,更不願意向他人尋求幫助,以維護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則被容許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時,往往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並善於通過傾訴等方式來宣洩被壓抑的情緒,來緩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3.3專業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專業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王軍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互助性、對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異,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於文科生。應當說,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所學專業特點有關。理科學生平時得到的大多屬邏輯推理訓練,思維嚴謹。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會比文科生更明確,更理性,對於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會主動去追求,因此,也表現出一定的外傾性。由於理科專業的性質,有很多實踐性的知識(比如實驗)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現了較好的互助性。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情緒失調上存在差異,文科生的問題要多於理科生。文科生由於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對生活、文化的體悟比較深刻,與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緒體驗,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緒更容易失調。

4結束語

很多專家都把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看作是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滿意程度與穩定程度狀況,除了受其人格的影響外,直接由人際交往能力制約。但是以往研究都是關於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人際的作用、原則和技巧等方面,很少有人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這個角度對心理健康進行研究。可見,探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否影響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巧香.論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

[2]周曉虹.大學教育與管理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