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認知語言學中的轉喻議文

熱點 閱讀(2.38W)

【摘 要】認知語言學認為:轉喻是一般的語言現象;其實它也是人們一般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轉喻是用人們認知上的兩種東西之間的關聯,使一物轉指另一物成為可能,常見的有用來源指稱結果事物,用區域性指稱整體等方式。

認知語言學中的轉喻議文

關鍵詞】轉喻 認知模型 顯著度 應用

轉喻是用人們認知上的兩種東西之間的關聯,使一物轉指另一物成為可能,常見的有用來源指稱結果事物,用區域性指稱整體等方式.例如:

爐子著了。(爐子指代爐中的火)

白宮沒有表態。(白宮指代美國政府)

他瞎了。(他指代他的眼睛)

要了解認知語言中的轉喻概念需要理解轉喻中的兩個名詞:“認知模式”和“顯著度”。

沈家煊先生把轉喻的認知模式表述如下:

“①在某個語境中,為了表達某種目的,需要用概念A指稱目標概念B;

②用概念A指代B,A和B須同在一個“認知框架”內;

③在同一個認知框架內,A和B密切相關,由於A的啟用,B(一般也只有B)會被附帶啟用;

④A要附帶啟用B,A在認知上的“顯著度”必須高於B;

⑤轉喻是A和B在某一認知框架內相關聯的模型,這種關聯可以叫做從A到B的函式關係。”

上述模型用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說就是:“爐子點著了。”是用爐子(概念A)轉喻火(目標概念B),爐子和火同在“容器-內容”這個認知框架裡,兩者密切相關,概念爐子的啟用會附帶啟用概念火。爐子在認知上比火顯著,爐子是可以看得見的,而火在爐子裡面是看不見的。火被點著時,我們看到的不是火在燃燒,而是爐子在冒煙。這就是轉喻的一般規律。

沈家煊先生還指出,認知框架是人根據經驗建立的概念與概念之間的相對固定的關聯模式,對人們來說,各種框架是自然的經驗型別。常見的認知框架有:容器——內容;整體——組成部分;領有者——領有物;勞作者——工具;物體——性狀;機構——所在地;當事——行為/經歷;施事—— (工具) ——動作——受事/結果;施事——動作——與事/目標——受事。例如:

他喝三瓶。(容器指代內容)

我教大四。(層次水平指代學生)

轉喻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名詞概念是“顯著度”。顯著度效應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A轉喻B,A和B除了在同一認知框架內,A還必須比B顯著。根據沈家煊的先生的觀點,顯著度主要看四個方面:

1.一看“整體和部分的顯著度”

一般整體比部分顯著,所以有“他拿著一瓶水”用他轉指他的手裡;“手裡拿著錘子”其實手裡拿的只是錘子的把柄。

2.二看“容器和內容的相對顯著度”

一般容器總比內容顯著,如“喝了三瓶”指“喝的是瓶裡的酒”。

3.三看“恆久性狀和臨時性狀的相對顯著度”

“白”這一性質形容詞是區別性的,所以“白的”可以轉指“白紙”,而“雪白”是狀態形容詞,是描寫性的,因此“雪白的”不可以轉指“雪白的紙”。認知語言學認為,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要用一類事物的性狀來轉喻這一類事物,這種性狀必須是恆久性狀而不是臨時性狀。一類事物的恆久性狀才能在人腦中形成這類事物的顯著印象。

4.四看“名詞的可及性顯著度”

名詞的生命度越高,顯著度越高且可及性就越強。因此專有名詞的顯著度高於普通名詞。“在東南沿海再造幾個香港”,香港是一個顯著名詞。

5.五看“語境對顯著度的調控性”

語境(上下文)的作用是可以把一般不在認知框架內的概念臨時納入認知框架內。語境調控有一個總的傾向:兩個概念的距離越近,作用力越大。如:一般我們不說“曉巨集的眼睛大,小云的不大。”而說“曉巨集的眼睛比小云的大”。

理解了轉喻的兩個基本概念以後,我們來看轉喻在語言中的某些應用:

第一,關於“程度副詞+名詞”的現象,刑福義指出:“從語義看,典型名詞進入這類結構,用的不是本然意義,而是一種臨時賦予的‘異感’意義。

①這個男人的名字很女人。

②他長的很中國。

這裡“女人、中國”顯然比“輕盈、文雅”“黑頭髮、黃面板”更加容易識別,處理和記憶,因而具有較高的“顯著度”。誠然,這類結構中的名詞實際上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名詞,也就是說這些詞前後表述的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名詞的理性義稱為概念A,把名詞在“程度副詞+名詞”的結構中表現出來的意義成為概念B,並且概念A的顯著度比概念B高。這是轉喻在語言中的一種應用。

第二,轉喻作為一種認知機制,在漢語賓語的轉換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人類的思維具有轉喻性,所以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會無意識的體現這種轉喻性。工具和方式成分可以成為賓語,部分是因為它們本身帶有新資訊。如“寫毛筆”中,“字”並沒有出現。因為“字”是“寫”的常規賓語。即使“字”不說出來,人們也知道“寫”什麼。而如果“毛筆”做賓語的話,能使工具這一新資訊具有更高的顯性度。動詞允許在直接賓語位置上出現不同的題元角色,如“吃食堂”,“靠山吃山”。這些不同的題元角色同屬於“吃”的語義框架內,在概念上具有臨近性。“這事,我們跑了好幾趟了”這一數量賓語中,說話人為了體現事情的難辦性而把數量放在直接賓語位置上,使得這一新資訊被凸顯。此外,數量賓語可使表達簡潔,達到經濟性的效果。

第三,同義反復話語(tautological utterance)是言語交際中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表面上同義反復話語是一種累贅表達,而實際上具有豐富的交際內涵。它的語用功能在於言簡意賅。例如:

(1)開會半天了,她還沒有來。女人究竟是女人!

(2)你瞧,連路上吃的菜她都給你準備好了,女人究竟是女人!

(3)做起事來拖拖拉拉,女人究竟是女人!

上述三個例子中的第二個“女人”激活了與“女人”這一範疇相關的女人特徵:女人拖拖拉拉;女人心細,辦事認真;女人做事不果斷等。聽話者利用認知語境,對這三句話進行轉喻推理,啟用與之相對應的部分,就可獲得恰當正確的理解。

第四:委婉語是人們儘量避免直接使用令人不快的詞語而採用的一種不明說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說法。對委婉語的理解,語用學中禮貌原則可做出較好的解釋,而認知語言學中轉喻的表達則可更進一步揭示委婉語的認知機制。如:人們不用“大便,小便”而用“去衛生間(洗手間)”這一文雅的詞語來表示;“下葬”說成“入土”;“垃圾箱”說成“清潔箱”;漢語中一些謾罵言語:NB,TMD,NMD,英語中的B.O代body odor(狐臭)。這些其實都是轉喻在起作用,只是人們並不知道這是轉喻,認為這只是一種委婉語,是一種詞語的替換而已。

總之,轉喻在語言中的反映不僅僅是上述那些,還有很多,這裡僅就幾個比較突出的方面簡單闡述一下。轉喻是我們的認知基礎之一,這種認知基礎反映在語言當中是自然的事情,所以有些語言現象我們以前有很多不同的解釋,現在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理解語言中的語法,語義,語用不能孤立理解,要把三者聯絡在一起。因為語言說到底是認知的產物。

參考文獻:

[1]錢乃榮.現代漢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7.

[2]任鷹.“吃食堂”與語法轉喻[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0,03.

[3]沈家煊.轉喻和轉指[J].北京:當代語言學(第一卷),1999,(1).

[4]董成如.轉喻的認知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7-9.

[5]趙彬.“轉喻”與“程度副詞+名詞”[J].大慶師範學院學報.

[6]刑福義.“很淑女”之類說法語言文化背景的思考[ J ].語言研究,1997,(2) .

[7]聶鑫琳.認知語言學概論[ 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8]趙豔芳.認知語言學概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9]沈家煊.認知理論與語言認知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