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廣東大學聯考語文成語易錯知識點

教育考試 閱讀(2.61W)

掌握好大學聯考語文成語易錯知識點,有助於我們在大學聯考語文考試中避免不必要的丟分。下面本站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大學聯考語文成語易錯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7廣東大學聯考語文成語易錯知識點

  大學聯考語文成語易錯知識點

一、望文生義

①古人寫文章都是文不加點。今天的人讀起來很吃力。

②此城四郊多壘,固若金湯,不宜強攻。

分析:①中的“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一氣寫成。無須修改。形容思維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筆來,文不加點地寫下去。”①句作者顯然是望文生義,以為“點”就是指標點符號,因而造成誤用。其實“點”在這裡表示塗改。

②中的“四郊多壘”與“固若金湯”並提。顯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堅固。與“四郊多壘”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壘”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敵人的營壘。後用來形容敵人四面進擊,形容危急。

二、近義混用

①我收到一封國外來信,上面的郵票不脛而走,不知被哪個集郵迷撕去了。

②她父親思想開明,對女兒和兒子等量齊觀,並無重男輕女的思想。

分析:例①中“不脛而走”應為“不翼而飛”。“不脛而走”是指沒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飛”是指沒有翅膀卻能飛走。“不脛而走”側重指事情、訊息等用不著刻意宣傳,就迅速流傳開來,而“不翼而飛”則著重指什麼東西突然不見了。

例②中的“等量齊觀”應改為“一視同仁”。這兩個成語雖說都有“同樣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齊觀”一般用於生命的事物之間的比較,如:”因為他是把貧富、貴賤、智愚、賢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齊觀的”。而“一視同仁”著重強調的是對人或動物的態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親疏,如:“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三、褒貶失當

①李明見別人在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動。(躍躍欲試)

②姐姐性格孤僻,卓爾不群,平時很少參加社交活動。

分析:①中的“蠢蠢欲動”原是形容蟲子蠕動的樣子,現多用來形容敵人準備進犯或壞人準備搗亂,明顯帶有貶義。如“據點裡的敵人又蠢蠢欲動”。

②中的“卓爾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學問的成就超乎尋常,與眾不同。例句中將“卓爾不群”和“性格孤僻”並列,顯然作者以為“不群”就是“不合群”,這與原意大相徑庭,應當將“卓爾不群”改為“落落寡合”或“鬱鬱寡歡”。

四、顧此失彼

①這些具有穿雲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場,就把觀眾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②這次演出比較成功,只是個別動作有點裝腔作勢,不自然。

分析:①用“穿雲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費解,“穿雲”指衝上雲霄,“裂石”指使石頭裂開。大力士可以使石頭裂開,但他們如何衝上雲霄呢?衝上雲霄僅靠人體的力量是不夠的。

②中的“裝腔作勢”除褒貶失當外,也犯了顧此失彼的錯誤。“裝腔作勢”是指故意裝出一種腔調和姿態,形容做作。例句是針對“個別動作”而言,很顯然,動作只能“作勢”,不能“裝腔”。

五、前後矛盾

①二嫂喃喃地說:“這是命中註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罷了。”

②雜誌社的來稿雖多,可是不刊之論、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

分析: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對不如意的事一味強調客觀或埋怨他人,而該句前面說二嫂已經認命,這樣句意前後矛盾,造成表達上的混亂。

②中的“不刊之論”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論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經典性的著作。而後面又說這樣的稿子沒有份量,顯然是因為不理解“不刊之論”的含義而造成了語意的前後矛盾。

六、誤用詞性

①我們必須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陳規。

歷史上也曾有那麼幾位文韜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統一天下,但是未曾實現自己的抱負。

分析:①除了“老一套”與“成規”語意重複外,還犯了詞性誤用的錯誤。“墨守成規”是個動詞性短語。作者卻讓它帶上了“老一套”以個定語。顯然是把它當成名詞性短語看待了,可將“老一套”去掉,並將“墨守成規”改成“陳規陋習”。

②作者是把“文韜武略”當成形容詞或動詞短語看待了,其實“文韜武略”是個並列關係的名詞短語。如果要讓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語,必須在之前加上“具有”之類的詞。

七、不合邏輯

①龐涓對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齊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②荊軻對太子丹說:“臣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分析:上述兩句中,龐涓、荊軻都是戰國人,而加點的兩個成語分別出自《晉書·謝玄傳》和清代吳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說出“後人”的話,所以不合邏輯。

八、堆砌成語

①在辯論會上,它的觀點被駁得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面目全非。

分析:在這個例句中,加點的三個成語語意相近,重複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說服力,實則羅嗦,不如任意刪去兩個。

  大學聯考語文散文解題套路

1.明白三個問題

閱讀一篇散文,我們必須明白三個問題,即“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何這樣寫?”

要搞清這些內容,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關注“標題”,理清“思路”,抓“關鍵語句”,理解“主旨”。

“標題”,提供了閱讀的線索,隱含著寫作物件、重要內容等資訊,與文章的主題有著密切的聯絡,閱讀首先從標題開始,必須加以關注。

2.理清“思路”,整體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於我們對文章思想內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劃分層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線索”,能理清思路。“線索”常有這樣幾種: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②以感情為線索,③以具體事物為線索,④以時空變化為線索。

3)分析表現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應、對比、襯托、穿插、虛實結合、欲揚先抑等表現技巧都體現了作者寫文章的思路。

3.區域性把握,抓住關鍵。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於把握文章中的“關鍵詞語”“關鍵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議論句,過渡句,修辭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強的概括力。

這些語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點,或者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或者體現作者的觀點態度。因而,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留心,必須重視這些語句的作用。把握住這些語句,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脈絡。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們更不能忽略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處境等方面內容,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大學聯考語文一輪複習誤區

誤區一:棄芝麻,得西瓜

有的學生認為,語文能力是長期積累感悟所形成的,非一朝一夕所能提高。在他們的眼裡,語文簡直就是芝麻,其他容易抓分的科目就是西瓜。與其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提升幅度不大的語文,不如把時間與精力分配給容易得高分的其他學科。因而很多學生要麼只是跟隨老師安排複習,以保證不至於淡忘就行:要麼就乾脆放棄語文複習,連語文課上也在做其他練習,遑論課外花時間學習語文。這既是對語文課程特點和語文考試命題特點不瞭解的片面觀點,也是不明白學習心理特點和課程平衡造成的結果。語文能力固然是經過長期積累、感悟形成的,但在相對集中的時間裡,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訓練,語文成績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有較大的上升空間的。再者。人的大腦左右半球分工合作,在較長時期內如果其中一邊大腦半球處於休息抑制狀態,就不利於全面激發智力發揮,即使全身心投入到能夠抓分的科目學習之中,這些科目所得到的分數,也未必能夠彌補因放棄語文複習而丟失的分數。

高三各個科目的複習,應根據本人的學科基本知識掌握程度,做合理的安排,做到突出優勢科目,提升弱勢科目。使各科均衡發展。無論以往功底如何,絕不能放棄語文複習。

誤區二:不知己。無計劃

進入高三語文複習前,學生一定要花時間充分了解自身語文學習和語文功底的現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全面準確地瞭解自己,才不至於盲目跟隨老師的複習計劃轉。不至於盲目悲觀或樂觀。準確瞭解自己是制定科學複習語文計劃的前提。瞭解自己語文學習狀況和語文功底現狀,就是了解自己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等狀況。瞭解自己的途徑,一是通過向瞭解自己的語文老師諮詢,二是分析以往自己語文考試試卷的答題狀況,三是分析自身記憶力的強弱、思維能力的強弱。從語文試卷答題情況,基本可以判斷出自己語文學習方面存在的缺陷。因為一般來說,某個知識點錯誤率越高,越說明該知識點沒有掌握好。自己的語文複習計劃,就是針對自己個人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學習和訓練。進入高三,語文複習的使命並非是要推倒重來、重新建構,而是要在原有語文知識基礎上的系統化、條理化,達到熟練牢固掌握知識,準確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目的。因此,個人複習計劃非常重要。只有針對自身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薄弱環節重點訓練,才能避免因全面出擊而分散精力。

語文複習計劃要與老師的複習計劃基本保持一致。須知,老師的複習計劃是針對全班同學的,全班同學語文功底各有差異,老師安排複習內容時只能照顧大多數同學。與老師的複習計劃保持基本一致,可以同步靈活安排,而且可以實現同步檢測,及時發現問題。當然。計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自己的複習效果靈活調整,

加強複習的計劃性,也是基於把握複習的主動權而考慮的。從學習心理的角度考慮,主動出擊的'複習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盲目跟從的學習,往往使自身的中樞神經處於抑制狀態,使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

誤區三:寧信書。不信師

一方面,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語文知識茫然無措,希望有人給予他們點石成金的指頭;而另一方面,學生面對老師課堂上枯燥乏味的講解又萎靡不振,希望趕快逃離這寡味的課堂。好像老師的講解、安排的訓練似曾相識、於己無益,而實際答起試卷來,卻又是處處似是而非,無從下手。與其聽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不如自己翻看複習資料來得實惠,於是大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你講你的課,我看我的書”,出現了“寧信書,不信師”的現象。這固然與老師課堂教學能力有關,但作為高三學生,仍然僅憑個人興趣喜好聽課,不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麵臨的大學聯考嚴峻形勢調整自己的聽課習慣,這將會制約語文應試能力的提升,與自己希望考上理想大學的初衷是相矛盾的。一般來說,老師經過長期的專業學習,有著比較紮實的專業功底,有充足的時間鑽研教材和教法,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瞭解大學聯考命題的趨勢和答題的一般技巧,聽老師的課、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訓練,效果總比自己單幹要強得多。從資訊輸入的角度而言,多器官參與比單一器官活動效率要高許多倍。如果在語文課堂上,考生在聽的同時,積極記錄,積極思考、整理、練習,效果肯定要比單獨看複習資料強。語文學習本身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語文課堂上不可能像理科課堂一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各種語文考試試卷命題看似與課本、課堂沒有多少聯絡,但試卷中所包含的知識、能力要求都來自課本,來自課堂,來自平常的訓練。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預期,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相信老師能夠幫助自己提高語文複習效率,才會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要求,完成訓練任務。

相信老師而不盲從,主攻複習資料而不唯書本,聽課的同時基本按老師的複習計劃同步完成訓練任務,聽課與針對本人知識薄弱點進行強化練習相結合,語文成績必定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