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班級管理彙報材料終稿

彙報 閱讀(1.72W)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大家好!

班級管理彙報材料終稿

在我校“堅持素質教育,尊重差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著想”的辦學理念引領下,為把學生培養成才,我盡力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地學習有關班級管理的知識,在實踐中,我勇於探索,大膽創新,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日臻成熟。下面我向大家作以簡單的彙報:

一、巧妙選拔班幹部,培養同學們的主人翁意識。

我每接一個新班,都要先組織一系列的活動,從中發現,挖掘有頭腦、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識的人才,通過民主評議,推選出班委成員。這樣選出來的班幹部有工作熱情,責任心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有工作的魄力。班委會成立之後,儘快使他們熟悉自己的崗位,明確自己的職責,每週末,我要求每位幹部在班裡總結自己的工作,找出存在的問題,最後,我進行講評。在講評中,我側重表揚,突出教育,重點是給予指導。這樣,班幹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

二、加強思想教育,創良好班風。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工作重在培養學生集體意識以及良好的學習品質。

記得在開學初,為使學生樹立集體觀念,認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以後將在這裡學習、生活,要把它當成自己的家。我以“我們是三年級學生了”為題,組織了一次班會。班會課上同學們勇躍地說出了自己的計劃。班會後第二天的情景讓我很感動——班裡多了幾盆花,桌椅擺放的整整齊齊,地面格外乾淨,窗戶也特別明亮,教室的環境煥然一新。這些都是同學們主動地為集體獻出的一份力。我為此十分欣慰。

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沉澱,我班形成了“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良好班風。

三、和諧班集體要形成自主管理的制度和規範。

班集體建設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參與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育,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服務,自身完善。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科學的制度和規範是必不可少的。

我班設立“班級文明監督崗”對班級進行自我管理,讓所有學生成為班級文明監督崗的成員,對班級的一日常規進行自查自糾和監督管理。每週做好記載,在班內對不文明行為和優秀事蹟進行公開,但是具體操作細則由班委會具體制定和實施,班主任只是定期和不定期對記載本進行批閱,進行指導監督和處理有關問題。這樣在班級中,每一位同學都成為班級做實事的主人,給予了學生自我管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信任。

四、讓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學會明理、做人。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書先要育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那麼如何教會學生明理、做人呢?

首先,我積極帶領全班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每一次教育活動和比賽。如:紅十字捐款;為災區小朋友捐款;為大辛中學病危女生捐款;六·一兒童節;到南埋珠集市撿垃圾等等。活動前先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主題、經過;活動後讓學生說說心得體會,使同學們在每參加完一次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和提高。

其次,以節日、紀念日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如:在今年的教師節中,我給同學們佈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為老師送去一句問候”,要把自己的感受及老師的反應真實地記錄下來,並請老師也寫寫自己的感受。然後通過一次板報進行展示交流。當看到孩子們與教師通過文字在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時,我的眼眶不禁溼潤了。

五、主題班會有成效。

開學初,由於大部分學生騎自行車上學,我首先開展了以“交通安全在我心”為主題的班會。為了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教育、自立自強教育、愛國主義集體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我班分別開展了“我們是三年級學生了”、“我愛我的祖國”、“文明禮儀伴我行”等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效果顯著。

國小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會伸出雙手,拿出全部的愛,扶好我們的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與孩子們一起享受成長的幸福與快樂!我的'彙報完畢,希望各位專家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班級管理彙報材料終稿 [篇2]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和瑣碎的工作,需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培養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使每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充分的發展,是每位班主任的心願。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班主任講求方方面面的管理藝術。從教十多年來,我擔任國小班主任工作近十年,這些年,學生在進步,我也在成長,堅持把自己的收穫不斷地積累下來: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

班級管理把德放在首位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個人道德品質和能力。人格魅力即個人道德品質和能力對他人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班主任有高尚人格作背景,不但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尊重和歡迎,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思維活力,從而積極向學。同時還能在看似平淡的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價值取向、人生選擇。班主任人格魅力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班級管理彙報材料終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