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淺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論文

工作方案 閱讀(1.72W)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背景和意義

淺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論文

1. 1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立背景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起源於20 世紀的美國。由於西方國家“第三部門”的發展,對於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美國一些高等學府相繼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20 世紀90 年代後期,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公共事業人才的少量供給逐漸與社會大量的人才需求產生矛盾。因此,我國在借鑑歐美等發達國家人才培養的經驗基礎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運而生,並在1999 年,由雲南大學和東北大學率先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隨後各大院校陸續開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目前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

1. 2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公共事業是指負責維持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事業,它服務於社會公眾整體的利益,與民生相關,與經濟發展相連。公共事業管理的發展之本在於對人才的培養。一方面,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大; 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管理這門學科出現較晚,知識體系尚未健全,培養模式不完善,加大了培養專業人才的難度。因此,對於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 1 社會各界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認知偏見

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認知偏見是導致公共事業管理髮展缺乏動力的一個因素。近幾年,此專業的就業率並不理想,導致人們對於此專業的發展前景並不看好。在很多的網站和論壇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常常被視為垃圾專業,有些網站上甚至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列入“十大最差專業”之一。這些輿論給該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就業率低和專業差的雙重打擊。甚至一些專業老師,也評論該專業前途暗淡。考研和考公務員被大部分老師認為是最好的出路。這種普遍悲觀的心態在思想根源上便嚴重影響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

2. 2 專業優勢不突出,職位定向不明確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習所涉及的層面過於廣泛。在課程設定上就涉及政治學、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習的內容雖然較為廣泛,但是學習的深度不夠。大多數學校在課程設定上缺乏特色,導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優勢不突出。在就業職位方向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同樣缺乏優勢。例如,會計學、酒店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在職業定位上都有明確的去向。相比之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則十分不明確。以至於在未來的求職乃至考研方面都沒有足夠的優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一般有以下四種發展方向: 考公務員( 進入政府機構) 、考研、進入企業或者其他社會上非營利組織、自行創業。縱觀這四個途徑,其實這也是其他專業學生未來的出路。此專業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便是“我能做的,他人也能做; 他人能做的,我未必能做”。從這一方面分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毫無自身競爭力,導致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於專業優勢不突出,職位定向不明確。

2. 3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不對接

第一,對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種應用型專業,實踐環節是重中之重。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學制度和教學方法的建設沒有跟上公共事業發展的步伐。大多數學校沒有及時搭建合適的教學實踐平臺,並且在實踐教學上撥入的資金又是少又之少。另外,學校又因為學生外出安全等一系列原因不敢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種種原因導致該專業的建設是緩步不前。學生只能另尋途徑尋找實踐,而學生又因為自身資源劣勢或者能力不足等其他原因,致使大部分學生很難找到與專業對接的實踐機會。這種嚴重缺失實踐環節的教學模式對應用性較強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來講無疑是“瘸腿走路”。第二,教學考評模式並不適應實際情況。在很多大學中,教師還僅僅以學生的應試水平來考量大學生的能力。這對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十分不適合的。教學考評模式的單一,使學生越來越注重應試考試,導致學生逐漸忽視對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而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教學考評模式不創新,培養出來的人才自然無法與社會需求對接。

2. 4 教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

近幾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快速發展壯大,培養的人才數量也大幅增加。但是在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質量卻大幅下降。究其原因,則是該專業教師專業水平不足。由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國外舶來品,高校在公共事業發展研究上的歷史積澱不足。一部分老師並沒有該專業的研究學習經驗,還有一部分具有學科研究經驗的老師卻不能根據專業特點進行授課。大多數老師還停留在專業課程的傳授,而忽略實踐對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3.關於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的幾點建議

要改變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的現狀,還要從多方位入手,不僅要在思想層面加以建設,改變學生們對本專業的認知,還要在教師個人能力的培養方面和專業設施建設方面多下功夫。

3. 1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認知

學生的思想建設十分重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好本專業的基礎。這裡可以從大學生職業規劃入手,因為大學生最初對專業的認知往往決定了未來的大學生活的方向。剛剛進行大學聯考後的大學生往往激情滿滿,但對於大學乃至本專業的瞭解還並不清晰。這時就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進行全面瞭解,樹立正確的專業認知。另外,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模式也應改進。在大一、大二乃至於大三每個學期都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每個學期的授課時長依次遞減。最好由專門的老師進行授課指導,這樣有利於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愛好特長,持續性跟進和指導。

3. 2 進行“因校制宜”的專業化培養

教學培養的過程中要由兩個主體來做。一是教育部,教育部在規定的公共事業管理課程中,要對課程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縮減,使系統性的知識更加專業化,以突出專業的優勢。並且要對專業深造的'途徑進行建設,建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有的深造學習途徑。二是學校,學校要根據自身優勢,利用好學校所擁有的資源,開設更具有專業性的課程。這樣學生學習的內容不但有本校特色,還能使學生在學科深造和未來的就業發展中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優勢。

3. 3 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

第一,加大對教育設施的投入,教育設施的完善對專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管理型專業的設施投入主要在於一些相關管理系統軟體的購買以及教育實訓基地的建設。校方應儘量結合學校自身資源的優勢,與社會上一些非營利組織或者政府機構進行一系列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購買先進的相關管理系統軟體,為學生提升應用實踐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第二,加大對師資水平改善的投入,要加大力度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應鼓勵教師多進行相關的學術交流、相關知識領域的進修,多開展專業相關課題的研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專業培訓。一方面,學校為教師提供資源,去歐美等公共事業管理制度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進行調研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多到公共事業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進行兼職或者擔任相關的顧問,在實踐中加深對公共事業專業的認知。學校也可以選擇外聘一些在公共事業管理行業有經驗的人士對學生進行授課,這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對於部分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授課短板也是一個補充。

3. 4 對教學考評體制的改革

改變教學考評體制,著重培養學生實操能力,寫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實踐性的技能。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一般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實踐課程、專業特色課程和選修課程這幾大部分組成。但在真正授課過程中往往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佔的比重較大,而實踐課程比重較小。這種模式並不適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故在教學考評模式上就要對課程的設定、授課方法和考評方式進行改進。首先,增加實踐課程設定的比重。在課程的設定中,合理安排授課時間,提高實踐課程佔總體課程的比重。大多數學校只在大三下學期開始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而這時學生也開始準備各種找工作、考研、考公務員等事情。為避免此情況,學校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就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學生時間分配不開等問題,還可以使學生儘早地瞭解自身不足與社會需求,從而避免了畢業後的社會需求和個人能力不對等的現象。其次,創新授課方式。教師在授課時應改變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模式,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多加鼓勵學生進行專業性質的內容分享活動。還可根據教師和學校的自身資源邀請一些行業內的精英人士到學校進行課題分享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科的認識,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最後,改進考評方式。在學生成績考評專案中,及時地與時俱進,改變舊有的成績考評模式。將學生的成績評定改為“基礎課知識+ 論文分享+ 實踐”的評定模式。在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具體實踐的專案和職位的安排,定期對學生參與實習工作進行理論上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