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中生語文閱讀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1.71W)

加上繁重的課業負擔,學生的課外閱讀儼然成了鏡中花,水中月。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一般認為,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是: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於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閱讀教學的價值和作用的最根本體現,也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探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下面結合本人的一些教學經驗,就國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如何培養國中生語文閱讀能力

一、指導學生培養閱讀習慣

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激發興趣是前提,養成習慣是最終目標。國際閱讀協會把鼓勵人們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而努力作為根本宗旨。復旦附中教師黃玉峰自豪地說:學生們愛讀書,會讀書,將來養成終生與書為伴的習慣,我的教學就成功了一半。養成習慣的前提是激發興趣,使學生對讀書達到入迷的程度,從而自發地去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中學生年齡增大,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他們渴望瞭解社會,關心天下大事,要求探討人生的價值;他們課業負擔繁重,欲尋求解脫,愉悅自我心境,調整生活節侓;他們還想自身修養,培養良好氣質。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導學生投入課外閱讀的內在有利因素。還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閱讀的積累可強化語感,提高理解能力和語文成績。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積極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以自己的讀書經歷現身說法,用湧動的真情感染學生。其次是再現偉人及文化名人的讀書風采,形象地闡釋讀書與成才的關係,鼓勵學生讀書立志。第三是溝通課內外的聯絡,引導學生延伸閱讀。比如上《智取生辰綱》,我就給他們介紹《水滸》中的英雄好漢;上《范進中舉》,我就給他們介紹《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斷;上《傅雷家書》(節選),我則對古今中外家書中的珍品,如數家珍,讓學生產生先睹為快的衝動。第四是搭建作家展示的平臺,七年級至今,每週我都會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隆重推出一位作家,除介紹他的生平事蹟,還要重點介紹其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讓學生帶著仰慕之情去拜讀其大作。

二、指導學生學習閱讀方法

學生課外閱讀是隨意的、自由的,但決不是放羊式的閱讀,教師要做到正確的把握方向。一般來講,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分為自主型閱讀和指導型閱讀,自主型閱讀是完全按照學生自己的意願進行的,指導型閱讀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通常情況下,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閱讀的目的、任務,提出要求,推薦一些書目,學生則根據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對價值的材料及時筆記,及時獲取有用的文字資訊,然後把摘錄的筆記進行整理,去粗取

精,保留有價值的資訊資源。我的一貫做法是:1、強調閱讀的視野開闊。不要完全憑個人的喜好,儘量做到博覽,但其中又可突出文學類作品多讀,粗劣文字的圖書莫念。2、強調閱讀的層次選擇。不同的學習階段,應選擇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書目,而適度的拔高閱讀則因人而異,無需勉強。3、強調閱讀的長短搭配。一般來講,篇幅較長的作品宜在假期內閱讀,而正常上課期間,應多食些篇幅短小的文化快餐,其中文學類的報紙、雜誌可視為首選。4、強調閱讀的成果、時效。閱讀首先要有緊迫感,學生擠點時間讀書不容易,有壓力才會有效率。其次是閱讀不能總是漫無目的,要有功利思想,這就像做生意,要算帳,不能虧本,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做讀書筆記。當然如何去做,教師要指導,讓學生思路要清,挖掘要深,感悟要真。5、強調閱讀的精略得當。

三、拓寬學生閱讀渠道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我常以此為目的,開展一系列相關的活動。 1、每週摘抄一篇自己喜歡的作品,給予點評,並闡述喜歡的理由,每篇不少於600字,文體不限,最終將活頁稿紙裝訂成冊。

2、每人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文學類報紙或雜誌,閱讀後要做讀書筆記。 3、開設優秀作品賞析課,每週一節,作品由教師提供,也可由學生推薦,賞析則在師生互動中完成,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4、假期應視為閱讀的黃金時間,可組織學生閱讀篇幅較長的作品,並要求寫出上千字的讀書筆記。

四、對學生展示閱讀成果

1、幾年來的苦心經營,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興趣高漲,閱讀蔚然成風,這是金秋的十月,是收穫的季節,辛勤的汗水終於化為苦盡甘來的香醇。最新調查顯示,現在己有80%以上的學生基本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在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地 方,課外書報隨處可見。

《如何培養國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