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新課標下如何培養語文閱讀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1.13W)

創設自由、寬鬆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

新課標下如何培養語文閱讀能力

沒有自由、平等的教學氛圍,學生就沒有自主性。沒有自主性,學生就不會積極主動參與語文教學活動,就不可能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朱熹《觀書有感》中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堂教學要想氣氛活躍,人人蔘與教學,就必須引入“源頭活水”。而“活水”就是教師對學生“個性”的尊重。所以,創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學生的思緒縱橫馳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篇情文並茂的散文,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一篇跌宕起伏的小說,都可以為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提供源泉。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各種思想碰撞及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不能以自己與文字交流的閱讀體驗來代替學生個體閱讀的過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讀完一篇文章,筆者設定以下問題:你認為本文哪一點值得你欣賞?哪些方面值得你在寫作中借鑑?文中是否有不足之處?這樣設定問題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教學氛圍,讓每個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如鑑賞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誦讀後設定上面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本文語言美、巧用修辭、講究煉字、樸實典雅、貯滿詩意;有的認為本文意境美,通過寫景創造出恬淡、清幽、朦朧的意境;有的認為本文感情美,融情於景,表現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的認為本文結構美,前後照應,渾然一體。不拘一格的理解,個性的審美體驗,既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文學鑑賞水平。

尊重學生個體審美體驗,鼓勵探索創新

鑑賞文學作品,本來就是藝術的再創造過程,對同一文學形象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教學中如果老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參考書的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那麼課堂教學只能是一潭死水,學生的創造力只能被禁錮於樊籠中。因此,閱讀教學中老師應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審美體驗。如講授《蘭亭集序》一文時,有的學生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是積極的,因為文中作者認為“死生亦大矣”,否定了莊子虛妄的人生觀;有的認為是消極的,因為作者感慨人生苦短,認為生命“終期於盡”,應否定王羲之的人生觀;也有的認為兩者都有,應辯證分析作者的人生觀。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我們不能用唯一答案否定學生觀點,應正確引導學生辯證分析古人的生命觀,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拓寬思維空間,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思維具有開放性的特徵,是一種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方式,具有大膽創新、不受現有知識和傳統觀念侷限和束縛的特性,因而可能由已知導向未知,獲得新的發現。新課標認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與文字對話,應具有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與發現。所以,筆者以為語文教學應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文學的天空“精鶩八極,心遊萬仞”,這也是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教師在備課時應深思熟慮、精心選擇“可發散點”,選擇恰當,則能一石激起千層浪,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在司空見慣的問題中有新的發現。如在講《孔雀東南飛》一詩時,筆者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認為造成焦仲卿與劉蘭芝愛情悲劇的根源是什麼?傳統的看法是封建家長制的冷酷無情,然而有的學生從人性的角度思考認為,仲卿從小喪父,母親將所有的愛傾注在兒子身上,是焦母畸形的愛將蘭芝視為眼中釘,劉蘭芝再完美也要被休,最終導致兩人的愛情悲劇;有的學生通過分析劉蘭芝的性格認為,蘭芝並非一個服服帖帖、任人擺佈的小媳婦,從她與焦母及仲卿告別時的話可以看出,她的性格柔中有剛,是她不屈服於命運的剛強性格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再如學習《裝在套子裡的人》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套子”,有的學生認為傳統守舊的思想是“套子”,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是“套子”;有的認為老師守舊的教學方法是“套子”;還有的認為父母溺愛的方式是“套子”。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能將思維空間最大限度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自由的天地縱橫馳騁。教學中“可發散點”選擇恰當,既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培養出一大批超越前人的創新型人才,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設寬鬆、自由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搭建創新的平臺,讓每個學生成為敢於標新立異的創新型人才。(西安市黃河中學曹太有陳穎)(來源:中國校長網閱讀原文)

新課標下如何培養語文閱讀能力 [篇2]

一、培養興趣。

興趣可以產生巨大動力,培養校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當使學生喜歡閱讀。因此,可以先選擇一些著名的童話故事讓學生品讀,一方面,讓同學們互相交流感受,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與同學們談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稱讚他們的看法,與其產生心理的共鳴,並且糾正他們的錯誤認識,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以來,他們不僅會被優美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還能增長許多知識,讀書的慾望自然會被激起。此時,再選擇其他的讀物學生就會比較樂於接受。

二、指導方法。

在閱讀課外讀物中,學生最容易被生字、生詞以及一些較難理解的句子所困擾,甚至對整個作品的認識也會出現問題。對於這種情況,應知道學會以下幾種方法:

1、解決生字的方法。漢字不僅數量多,而且字形千變萬化。國小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字在所難免,關鍵是要讓學生養成通過查詢資料自己解決的良好習慣。例如查字典、詞典,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生字的讀法,還有助於理解句子意思。但由於查字典、詞典比較浪費時間,因此,應教育學生具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可以向身邊的同學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使學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2、理解句義的方法。

在閱讀中,學生對於一些句子往往難於正確理解,束手無策。遇到此種情況,可以採用抓住句子主幹的方法來理解,這是最常用的方法。此外,還有一些句子與其他句子的聯絡緊密,只有把他們放在一起,才能正確準確理解,這時,可以聯絡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待讀完全文後,根據文章意思來把握。總之,要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只要有耐心,總會解決的。

3、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學生閱讀,不僅是為了增長知識,更重要的是把握文章思想,從而起到陶冶情操,學習作者在文章中表現的高尚品質,確立正確人生觀的目的。因此,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可以採用歸納整合的方法,即把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歸納在一起,然後總結,把握其總體思想,探索作品的思想內涵。

三、及時總結。

只有及時總結,才能發現不足,悟出真理。一方面,可以要求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做好摘抄記錄,以便以後查閱,另一方面,隨著學生閱讀面的拓寬,他們的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對於以前讀過的文章,也會有新的認識,這時就需要查找出以往認識上的誤區,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閱讀教學的成敗與否,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所以,在國小階段,一定要加強教學探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一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