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工作方案 閱讀(5.79K)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是人們對事物進行形象感受的最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具體的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這樣能促進學生的思考,促進對學生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

(一)、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

巧用板書設計。清晰、合理、新穎而富有創意的板書是情境創設的一種簡便易行的常規手段,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輔助教學,同時還能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審美享受,使學生的心理過程在極短的時間內與教師的授課過程冰水消融、產生共鳴,而彩筆的運用更有畫龍點睛之妙。

善用畫面和音樂。《觀潮》一課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學生基本上沒有親眼目睹過這種罕見的壯觀景象。在學習“潮來之時”一段時,我讓學生先觀看畫面,再閉上眼睛,聽潮水奔騰、衝擊的錄音,想像潮來時的氣勢,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中的描寫,最後談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去薰陶,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二)、通過語言描述渲染情境

首先充分發揮口頭語言的魅力。現在的國小語文課文大多文質兼美、朗朗上口,本身就極富有感染力,為教師用語言創設美的課堂教學情境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大膽運用朗讀,以此來渲染課堂教學情境。古人云“讀得好,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

其次巧妙運用態勢語言。一方面,教師隨教材內容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樂等表情變化和恰到好處的手勢與動作,有助於喚起學生對教材感情的共鳴;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關注學生表情、動作的反應,並據此判斷學生感知和理解的程度,及時調整情境,改變手法,推進課堂教學。

三)、憑藉主體情感和角色效應體驗情境

調動主體情感。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情境教學自然要以“情”為紐帶,以教師自己真切的感受去引導學生的學習。一方面,教師要善於以己之“情”去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以情激情,以情動人。另一方面,要從調動學生主體情感的角度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感悟的情境,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內化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從而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時空距離,最終實現情境教學。

發揮角色效應。如果說電教媒體是一種創設情境的工具,那麼角色活動則是一個體驗情境的過程。根據國小語文教材的特點和兒童喜好表現的特徵,教師要善於設計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充當一定的角色去體驗情境。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考慮採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以激發學生興趣,還要注意突出教材重點,要善於挖掘教材的語言內涵,巧妙指導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之中,順利地達到理解語言美與感受情境美相統一的目的,但不能讓活動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和諧產生美,美在和諧中。”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語文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裡,教師要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努力創設和諧的美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鬆的、美不勝收的課堂裡遨遊,欣賞學習語文的美。和諧是最佳的組合,和諧是事物的最佳狀態和人們的追求。而和諧的語文課堂追求的則是師與生、人與文、導與放、思與悟等方面的平衡、統一,打造一種自然、開放、創新的語文課堂。

(一)、建立親和、融洽的師生關係,創設和諧的語文教學環境

和諧的語文課堂應是師生心靈融通、情感共振的綠洲。現代閱讀觀認為: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現代語文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馬斯洛語),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裡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語文的學習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師生關係應亦師亦友。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更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的技巧,乃至求新、求異的思維。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觀點,論認識,說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歡,同離合。實現師生情感共鳴,產生教學合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學生接受資訊的閥門,積極的情感是學生認識活動的“能源”和“發動機”。情感是文章的靈魂,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掌握一種工具技能,從長遠看還應通過一篇篇凝聚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美好願望與情感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善於利用教材,創設教學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指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審美教育,受到人倫情懷的薰陶,從而進入到“人化情境”中去,與作者、老師同悲同喜,同歌同泣,從而實現師生情、作者情的和諧共振,在美與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如在教學《萬里長城》一課時,教師注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溝通,學生、教師與教材之間的情感溝通,運用飽含深厚情感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對具體詞句進行閱讀、討論,並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自由讚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體會,教師細心點撥,巧妙“移情”,在感受長城的偉大中激發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和諧的教學情境使教學充滿了活力,理性的光芒就會在情感共鳴的火花中放射出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