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精選10篇)

工作報告 閱讀(1.2W)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精選10篇)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1

我國農村正經歷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資料,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物件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

1、獨居戶;

2、夫妻戶。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戶(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戶(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戶(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戶,佔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戶數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佔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佔5.6%。除隔代戶從20xx年的4.4%下降到2017年的3.7%外,其餘幾類家庭戶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戶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戶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戶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戶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佈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陝西、廣西、雲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佈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裡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佔64.9%,喪偶的佔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戶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願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物件,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佔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式過於複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後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佔20%,約948萬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佔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0%,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著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戶和兩代戶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佔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戶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援的只佔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佔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佔7.0%,需要上門護理的佔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佔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的佔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於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絡。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並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衛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物件的基礎上,把服務物件擴充套件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在農村社群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託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戶、隔代戶、兩代老人戶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絡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籤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衛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援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2

鎮有22個行政村1個社群,總人口3.2萬多人。其中六十歲以上的人有5302人,佔總人口比例16.1%,其中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的30%,他們的生活直接關係到農村的穩定和發展,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黨的各項重大決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狀

1、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現狀差

這些農村的老人,屬於貧困的弱勢群體,他們大多依靠家庭的供養,然而由於我們的農業生產落後,使得以農為生的他們收入微薄,他們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標,中青年農民供養老人成為他們很大的一大負擔,另外,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村中青年越來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攜帶妻兒進城謀生。雖然,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收入高於種地收入,但他們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援往往很有限,以至於大部分老人還要靠勞動來維持生計。特別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他們參加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同時,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數也將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種,這樣一來無疑加重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勞作負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真可謂苦不堪言。

2、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儘管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仍有不少人連補償起付標準線以下的費用也負擔不起。同時,農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抱怨醫院收費太高,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說,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節儉,捨不得花錢看病,對待小病,他們總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乾脆不治了,萬一遇上病情突發,家中無人,又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難以治癒的嚴重後果,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鎮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3、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難熬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萬家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鎮部分村、社群活動室只是作為擺設,活動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裝置。鎮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戶,其中20戶家裡連電視機都沒有。

有些老人還為教育子孫傷腦筋。教育孩子,這本是年輕父母的事,可是,由於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這項任務全部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雙河村的王世清老人無奈的告訴我:“我兩個兒子都出去打工,放下兩個孫子在家讀國小,要管吃、管住、管監護,教育孫子不但責任大,而且極為操心,今天不是孫子生病,明天就是孫女鬧彆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聽話,又不爭氣,時不時還給你惹禍上身,再加上我們沒文化,無法輔導讀書,怕影響娃娃終身。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埋怨,真是心煩”。

二、當前“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經濟環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於改革開放,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漲,農村的經濟收入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於是產生了農民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來補貼家用,近年農村惠民政策不斷出臺,政策寬鬆,農民工地位明顯提升,種地與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加上近年來打工人員中部分人員已成為外地老闆留用人才,工薪較高不願返鄉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齡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農村生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優育觀念逐步形成,使農村產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也使得代際重心發生傾斜,“寵幼厭老”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人預測,到21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城市裡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60%—7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農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3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產生衝突與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

二是子女壓力大(子女的子女讀書等),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立生活。

三是受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

四是極少數子女具備條件,但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4、老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念和習慣難以改變

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城市購買了房子,也樂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種與鄉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層的單元套房、相對淡薄的'人際關係,使得一部分老人對久居的農村生活充滿懷念。也有的農村老人雖然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覺得雙方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共同居住與子女產生衝突而選擇返回農村居住。總之,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農村。所以,除了那些進城務工尚無多少發展的大量青壯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裡站住了腳的少數青壯年的父母,也一樣多半會不得不自守農村的“空巢”。

三、對改善“空巢老人”現狀的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戶,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幸福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1、進一步發展新產業,解決就業問題

家庭養老任然是養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於經濟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村青壯年能留在家鄉,既能養家,又能照顧老人。鎮作為“農特之鄉”,可以依託傳統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傳統工藝“手工面”和“鹽花生”,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來帶動農村的經濟和減少農村的富裕勞動力。其次,鎮內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政府可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導農村青壯年引進產量高,效益好的優質農作物,實現規模種植,吸引廣大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現狀。

2、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

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而有效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農村老人還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並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著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單純依賴家庭養老則有著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農村養老保險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逐步落實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提高高齡補貼標準。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養老院設施和逐步推行居家養老模式,提高服務水平。農村養老保險要實現全覆蓋,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讓農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老有所養。

3、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路建設

現階段,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鎮村兩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閱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4、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

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聯絡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鎮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5、進一步加強宣傳,營造尊老敬老氛圍

家庭養老是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今後在農村仍佔主要地位。我們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此外,要在各中、國小中開展孝敬主題教育活動,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空巢老人問題是一個涉及家庭、社群、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家庭、社群、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希望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為讓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3

據人社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67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大化瑤族自治縣都陽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二、基本情況

大化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西北的紅水河中游。全縣幅員面積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2萬公頃,全縣總人口45.87萬人,瑤族佔21.95%,全縣轄13鄉3鎮。都陽鎮位於大化瑤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50公里,地處丘陵。鎮人民政府駐地在都陽村都陽街。東接七百弄鄉,北連北景鄉,西鄰巖灘鎮、江南鄉,南接百馬鄉、古河鄉。20xx年全鎮總面積189平方千米,總人口24244人。轄都陽、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滿江、雙福等7個村。都陽鎮耕地面積883公頃,其中水田443公頃,旱地440公頃,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等,農產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這裡說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數為17244人,女性人數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重農活要僱人,成本比較高,老人們只進行日常的田間管理。

(二)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著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三)留守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由於經濟收入不高,有病不醫的情況不在少數,由於支出習慣和現實經濟能力的考慮,“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著,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有一些子女因為工作忙或是路途遠而沒有回來,只是打來電話詢問。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悲劇。

四、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程序。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美好的生活。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讓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讓他們不再擔心生活無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讓老年人歡歡樂樂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建議採取以下措施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

1.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受訪者中覃克陽老人,生育1男1女,女兒已出嫁,兒子已外出務工近5年,母親已是94歲高齡,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馬河兩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還有黃玉林老人,平時熱愛跳廣場舞,但是場地有限,希望政府幫她們硬化場地等等。因此,政府應因地適宜加大農村健身活動場所投入,讓喜歡運動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鍛鍊身體。多組織娛樂活動,比如組織舉辦晚會,開展適合老年人在文體活動等,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減少他們的孤獨與失落感。作為子女,應該多抽些時間常回家看看養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2.還應加強孝道宣傳。一是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子女們的思想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明白關心老人,尊敬老人,贍養老人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提高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實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贍養老人等醜惡行經。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對於這些行為進行調解,必要時還應求助於法律手段來解決。二是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絡;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

(六)安全知識

留守老人們很多都不懂得用火、用電安全的常識,因此政府要定期派工作人員走村串戶,瞭解農村用電情況,向老人們講解安全用電常識和當前電價執行標準,使老人們真正用上“明白電”、“放心電”。同時,工作人員還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裡,檢視線路,發現異常,就地解決,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鄰里之間要相互幫助,發現有安全隱患存在要及時消除。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4

為進一步瞭解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縣老齡辦依據省、市老齡辦檔案精神,今年,在全縣開展了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基本情況、經濟收入、勞動現狀、健康狀況、需求狀況等主要生活方面的調查,現綜合報告如下: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8216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程序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2001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援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裡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說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戶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必須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戶。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選擇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絡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戶,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路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是關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xx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閱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3、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在職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聯絡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鄉村兩級可組織低齡“老年志願服務隊”,就近為高齡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殘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務。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5

一、前期預備

七月剛剛到來,我一邊完善立項,聯絡相關人員。在我們協商將實踐時間定在七月十日,於是我們便在十號當天一起預備實踐所需物品。十號十一號兩天,我與先到的兩人一起到預先方案的實踐地點分析實踐進行的可行性和效果,並聯繫了一些居委會,以便為實踐的實施供應便利。經過兩天的實地考察,我們對團隊的方案進行了相關的調整,其中變動最大的為志願服務方面。估計的實踐地點是在整個安鄉縣城,但是由於範圍過大,孩子又比往年的多很多,所以我們將志願服務地點改在了深柳區委會。十二號,全部隊員返回,團隊召開會議集中爭辯了大事中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就方案的調整重新明確了每個人的工作。我們都佈滿鬥志,佈滿信念,預備迎接實踐的正式開頭。

二、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在行動

志願服務是此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此次志願服務圍繞留守兒童的主題開放,留守兒童多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伴侶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雖然不在農村但是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或者父母由於工作緣由很少和孩子在一起,這也屬於留守兒童的一種。在常德市安鄉縣深柳居委會這邊,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而這些孩子都聚在一個叫"深柳小飯桌的地方,在這裡有老師輔導孩子學習、照看孩子們的起居。作為長沙民政的學子,瞭解這一狀況後,我想我們有義務為他們做點事,於是我們隊伍便在"深柳小飯桌開放了為期十天的志願服務活動。

去小飯桌的第一天,我們先與居委會的相關人員羅主任瞭解了狀況,粗略的瞭解了這裡每個孩子的特點。剛與這十幾個孩子見面,我卻不知道怎麼著手融入到這群孩子中,沒來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應當很簡潔,不用刻意的去預備。然而,真正開頭做的時候卻不知道從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們恰好在上手工課,我便與孩子們一起學起了手工藝品的製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們當中,在隨後的幾天中漸漸的我們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們輔導孩子的學習,下午羅主任會給他們上繪畫課、手工課等,到了傍晚我們會陪孩子們到樓下做玩耍,實踐過程中我們還帶孩子巡遊了很多地方。

經過了解,他們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週六週日很少與孩子接觸。劉曉峰小伴侶告知我說,沒來這之前,他通過玩玩耍來消磨時間,通過玩玩耍來打發無聊,對身體是格外有害的。在這些孩子中我就發覺有個別的孩子有暴力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與人溝通。同時,通過與他們交談了解到,雖然在這有人玩,但是他們期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期望自己能像別的小伴侶一樣上學父母接送,週末與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來,城市留守兒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現了外出打工和子女訓練的衝突。有關人士稱,解決衝突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工作、收入穩定,並改革城市的訓練體制,要讓在城市裡打工者的子女能夠輕鬆地接受訓練,大力進展經濟,使外出務工人員可以不為生計困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留守兒童不僅僅是訓練問題和社會問題,更是經濟體制問題。而這對城市留守兒童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小噓。首先,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會造成孩子們的恐驚感,以致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習慣;其次,城市中的誘惑多,從這個層面講,城市留守兒童比農村留守兒童危急的多,稍不留心會產生各種不良後果。我們可以實行什麼對策呢?

第一,越來越多的農夫工帶孩子進城打工,但由於戶籍問題在政策上卻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應當解除他們在就業、醫療、受訓練等方面的限制。其次,社會應當多成立一些"留守兒童活動基地之類的組織,樂觀的去關懷留守兒童。再者,應大力鼓舞高校生志願者的志願服務,高校生可以在志願服務的同時,帶給孩子先進的思想,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三、社會調查-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注

以"空巢老人為主題的社會調查是此次社會實踐的有一大模組。"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濟南市作為省會,醫療條件較好,老齡化程度相對嚴峻,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很多,針對此狀況我們開放了關於社會各階層對空巢老人現象認知狀況的社會調查。

此次社會調查主要以一對一問卷談天的形式開放,重要通過談天輔以問卷,具體瞭解被調查者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此次社會調查一共持續了3天,我們主要前往人流量大的景點及空巢老人集中的地點開放調查。我們先後趕往於深柳區、香港步行街(2次)、澳門步行街、西站、黃山頭、大鯨港。雖然調查時間選在了下午,但是天氣照舊很熱,在步行街和大鯨港調研時還遇到了大雨,但我們照舊將調查進行下去。調查過程中遭到拒絕也是常有的事,始終遭到拒絕心裡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們彼此鼓舞,一起解決困難。在步行街做問卷時,我們還遇到了傳銷人員,我們準時離開並將此狀況報告給保安處。

調查顯示,不同地點的及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對空巢老人這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老人方面,黃山頭的老人們生活條件較好,精神生活豐富,他們表示子女雖然不在身邊但是生活比較豐富,他們傾向於讓子女追求自己的生活;深柳區及步行街的大多老人認為人老了,對子女來說是一種負擔,自己能生活就不去麻煩子女。青年人方面,他們普遍認為,這主要是經濟的進展使子女們不得不離開父母去追尋更好的生活,作為子女應當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為政府社會應當建立相關體制,給空巢老人多一些關懷。個人認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緣由有三點。首先,我國實施的方案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對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其次,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丁克家庭(doubleincomenokids),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觀念越來越流行。第三,現在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員的流淌越來越頻繁,人們經常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甚至出國深造、工作等。怎麼去應對這一問題呢?我認為社群服務方面,社會各界人士,小區居委會應當依據老年人的特點為空巢老人設定相關的設施,建立相關的老年人服務機構,同時小區內多開展豐富多彩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贍養方面,我們應當加大對於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揚力度,讓更多的子女意識到應當儘量多花一些時間陪伴父母,讓空巢老人儘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贍養;心裡調整方面,小區居委會要準時把握瞭解老人狀況,多於心裡消滅問題的老人談心,開展文藝活動,老人自身也要調整自己的心裡狀態。

四、單車宣揚很給力

7月18日,我們通過騎單車的同時扛旗、扯橫幅的形式開放"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的宣揚活動。由於單車數量有限,參與此次單車宣揚的共5人,四兩單車。我們從深柳區動身,沿潺陵路、五總街行進,一路上新穎的宣揚形式引來了很多人的目光,呈現了民政學子的風貌。隨後深柳大道我們轉入深柳區,到達小飯桌與孩子們見面,並與他們合影留念。短暫的停頓後我們駛入黃山頭路,由於處在下班高峰期,我們取消騎車宣揚,轉而實行了行進一段路程下車宣揚的形式。

此次宣揚活動形式形式新穎,信任產生了良好的宣揚效果,對外呈現了民政學子的精神風貌。騎車的同時扯橫幅比較困難,一路下來手都麻了,還有幾次險些摔倒,但是有了收穫付出也是值得的。

五、感悟

這是步入高校的其次次社會實踐,寒假只是簡潔的生活體驗。而今年的,我們有了自己的隊伍,而且自己還擔當隊長,隊中的成員雖然都是學校同學,但是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聚集起來,也是格外不易得,這帶給我的考驗是很大的。

雖然有雨閱歷不足,在立項上有些紕漏,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隊伍準時對實踐有了相應的`調整。實踐的十天並不是那麼簡潔的,尤其對於閱歷缺乏的我們,每天早晨,我都要六點起床,預備社會調查與志願服務的相關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飯也會在路邊小攤草草解決。七月中旬的天氣是格外酷熱的,有事還會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但是我們仍舊將調查持續下去。印象深刻的是在步行街做問卷時,我們的衣服已經完全溼透,但卻沒有就此返回,仍舊按方案將調查工作連續了下去。志願服務方面,雖然和孩子們在一起佈滿歡快,但是與十幾個孩子待在一起一成天也不是簡潔的事。到了傍晚6點多,全部人員才能返回,雖然渾身都是汗,但是我們都樂此不疲。晚上大家還要不顧疲乏的去寫活動日誌,發新聞,預備其次天的實踐活動。

實踐的收穫也是不少的。首先熬煉了自己的隨機應變力量,活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也會依據當天的狀況對人員、地點進行相關調整,這些極大的熬煉了自己的應變力量。其次,是組織力量,自己要對全部成員依據個人意願進行協調、支配,這些熬煉了自己的組織力量。再者,是交際力量,調研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讓被調查者協作自己的問卷調查,也不是那麼簡潔的。還有就是自己的急躁,實踐的十天雖然不長,但是依據方案有條不紊的做下來也不是那麼簡潔的,要每天早起,晚歸,支配行程、協調人員、寫活動日誌總的來說這次實踐是受益匪淺的,和這麼多優秀的隊員們一起努力,苦也變成了甜,"青春責任團隊,我們用青春,擔當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向外呈現了民政學子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6

一、活動目的

為了更多的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道德素養等方面,加強與留守兒童的就留,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全面進展以及增加我們的責任心,熬煉我們的力量。

二、活動前期預備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他們或是被交付給爺爺奶奶撫養,或是跟從父母處處流浪。從今,他們的生活比其他一般孩子少了很多,也多了很多。現在社會隨著經濟的快速進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加。這些兒童由於家長長期在外務工或忙於工作,他們大都由祖輩或親戚照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溝通較少。

面臨著平安失保、學業失教、生活失助、親情缺失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們的生存、愛護與進展。留守兒童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簡潔導致他們的心理缺陷,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又使他們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以後的進展真的很令人擔憂。於是,我便開頭了自己的頭腦風暴,想該怎麼辦,在哪裡進行,如何進行,當然也從網上面借鑑了一些閱歷。於是在預備差不多時,屬於我的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實踐之旅也要開頭了!我從弟弟那得知楊興宇是留守兒童。他和他奶奶在家,父母在外務工。

三、活動過程

其次天早上,我就去了楊興宇的家裡。他奶奶已經上山幹活了,臨走時千吩咐萬囑咐才放心地出去了。於是,我就和他在家一邊看電視一邊談天。我主動和他說話,他好像沒聽到似的,臉上一片茫然,眼睛盯著電視。萬事難開頭,我下定決心,只要我能做到的,我肯定要讓他活潑開朗起來,要讓他的小臉上洋溢著小孩子應當擁有的可愛笑臉。漸漸的我就和他聊起來了,我問他的年齡,他在哪裡上學,以及關於他父母的一些問題,他的回答很是被動,讓我不禁想到他平常確定很少與別人溝通吧。

後來我問他想不想他爸爸媽媽時,他的`聲音哽咽了,只看他呆呆地望著電視。他肯定很惦念他的父母吧!唉!沒有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孩子,他心裡肯定很難過吧!我又問了好多關於他學習上的一些瑣碎小事,並且和他說了一些我的成長的故事,告知他要堅強,沒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我們要更堅強。看著他那帶著迷茫的眼神,我很欣慰,由於我在他的眼神裡看到了真誠和對幸福的渴望。我還告知他,父母在外打工,是為了讓你更好的生活、學習、要學會理解父母,對父母感恩,假如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雖然他們現在不在你身邊,但是他們的心始終陪著你,所以你要堅強英勇點,讓你的父母以你為榮!我期望他可以記得我說的話,然後我給他講了幾道題。

過了一會兒,他奶奶回來了,奶奶或許60多歲了,頭上白絲賽過青絲,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看著他我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又說了一會兒的話,我就預備回家了。臨走時,他很不捨。他奶奶說我的到來讓他歡快了不少,期望我能經常去他家,和他聊談天。我向他保證以後有時間就會來看他。

四、調查結果

1、留守兒童的總體現狀

(1)當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進展,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這導致了留守兒童的數量大量增加;

(2)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

(3)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欠佳。

2、留守兒童面臨的社會問題

(1)監護不力,九年義務訓練難以保證

①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養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力量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

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氣、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供應特殊有效的訓練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

③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

(2)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擔憂

留守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生疏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掛念,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生疏價值上的偏離和共性、心理進展的特別。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脆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溝通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急躁。衝動易怒,經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

3、疏於照看,人生平安不容忽視

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力量弱,農村留守兒童簡潔受到意外損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物件。

五、建議與思考

農村孩子是將來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將來,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為他們製造良好訓練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於促進學習訓練和農村社會的良性進展。為了保證疏於留守兒童同學的健康成長,我們可以實行以下措施:

1、加大支援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2、加大對社會主義心農村建設的力度,儘量從各種渠道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經濟上賜予支援掛念,使一些家長多有些實踐來照看自己的子女。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7

實踐人員:

xx

活動主題:

關於空巢老人的社會生活

活動時間:

寒假期間

活動地點:

江蘇省南通市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活動內容:

幫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調查空巢老人社會生活,來呼籲更多的人幫助弱者。

調查方法:

探問,實地調查,道聽途說等等。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活動內容

你可能很難想象公園裡那些神態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本是到了盡享天倫之樂之時,卻只能深居獨處,望“子女”而興嘆。“空巢老人”這個原本生僻的詞語,如今是一個沉重的社會話題,而這個話題也成了我和小組其他成員這個暑假中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

二、調查結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來到了觀音山鎮敬老院,先後採訪了三位老人,陳大媽、楊大爺和於大爺。

陳大媽,子女均在外打工,其餘的親戚都居住在南通。陳大媽本身有血壓高的毛病,如果身體不適,則無法自己照顧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陳大媽對於敬老院的情況較為滿意,雖然敬老院的環境和硬體條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比較好,而且收費偏低,能滿足陳大媽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當中與其他老人進行交流,彌補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於大爺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較喜好熱鬧,但是在家裡和子女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加之經濟較寬裕,故而選擇自費住進養老院。於大爺非常健談,喜歡和其他老人交往、談心,屬於“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訪了光明新村社群的37號樓,瞭解了社群當中的空巢老人的情況。我先後採訪了兩位老人,李大媽和張大爺。

李大媽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個人在南通生活,沒有太多的經濟來源,因而生活較為拮据。李大媽的身體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說她因為習慣了在這個社群的生活,願意守著老鄰居,因而選擇了一個人居住在此。

張大爺有一雙兒女,但是對張大爺很少關心。張大爺的身體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無力支付醫藥費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會和周圍老鄰居的幫助維持,張大爺說他經常感覺寂寞,情緒比較低落。

在我為時兩天的調查中,一共採訪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們選擇獨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6類:

三、問題和建議

(一)問題原因

在為期一週的走訪調查及與居委會人員的交流中,我們大致瞭解了造成這種“空巢”現象的幾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觀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主觀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這種現象和我區,我市,乃至全省全國的人口結構密不可分,我國人口結構的總的趨勢是老齡化加劇,從這點看來我區的這一現象只是我國諸多人口問題的一個縮影。

2.思想觀念的改變是造成“空巢”現象的內在因素。隨著經濟發展,父輩之間以及爺孫之間的代溝的不斷凸顯,衝擊著老人們“一家之主”的傳統思想觀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韋榮的舊的家族式生活觀念。思想過於保守的老人越來越受到思想開放的子孫的“排斥”。而年輕人隨著文化知識與思想的進步,不在受“父母在,不遠遊”舊思想的束縛,紛紛離開父母,從而造成“空巢”現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現象的直接原因,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條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為主流。所以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數量的不斷增多。

4.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現象的主要因素。在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年輕的人們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而忽視了對老人的陪伴,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議

1.必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造成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經濟原因外出務工經商,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資辦企業,發展縣域、鎮域經濟,讓農民不出縣、鎮就能打工掙錢,既增加經濟收入,又兼顧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同時要引導當地農業產業升值,增加務農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務農;鼓勵並扶持有頭腦的農村青年和能人創業,減少人員流出亦即減少空巢的出現。

2.建立養老保障體系

首先,國家在政策上要出臺更多優惠老人措施。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推廣就是為廣大農民特別是空巢老人謀的福祉,對於他們來說,這每月至少55元的養老金給的不止是物質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農村老人健康檔案及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以空巢老人為重點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三級(村、鎮、縣)醫院共享,對老人的照料心村級醫院為主,縣、鎮級醫院為指導,儘量減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採取多種方式強化農村養老工作。一是繼續發揮家庭養老的功能,大力倡導“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過家庭協商最好留一個在老人身邊,或輪流照料老人;二是強化社群為老服務體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醫療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體活動系列和法律服務系列;三是辦好農村養老專業機構。國家投資一部分錢,其子女出一部分錢,讓農村老人特別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養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會開展敬老愛老助老養老的傳統養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護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為你的後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揚恪盡孝道的傳統美德,營造全社會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對於那些侍奉老人恪盡孝道的子女社會要給予表彰。要從建立和諧社會、保持穩定的大局出發,動員全社會關心、支援和幫助空巢老人。通過政府有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通合,為空巢老人辦好事、辦實事。

四、經驗體會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兒女們的呵護與關心,我寫這次報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關心自己的父母與身邊的老人,當老人受到重視時她(他)們就不會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老人,他(她)們各自承受著不同的壓力,痛苦以及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無不值得我們伸出援手。而據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們年志願者協會的幫助,可見我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們作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命運,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時也是為我們的父母和兒女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因此,我們一起努力吧!盡全力去奮鬥,以避免今後怨天尤人。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8

(一)活動過程

我們三個返鄉志願者在觀音閣鄉婦聯陸主席和團委王書記的帶領下,於XX年7月29日來到觀音閣鄉桃花村進行調研工作,此次調研主要是慰問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我們先是來到留守兒童嚴宇薰的家裡。她和爺爺早早的就在門口等著迎接我們,我們給她帶來了小小的文具用品。這個小女孩很小就由爺爺奶奶帶大的,但是她很乖很聽話。由於爸媽長期不在家裡,小小年紀便學會了自立。

接下來我們去到空巢老人家裡。兩個老人家剛好做事回來,看到我們來了熱情地叫我們坐下並倒茶給我們。我們與老人親切地交談著,瞭解他們的生活與近況,並提醒他們要注意身體。

最後我們來到了小朋友嚴禮林家裡。他只有2歲,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對於我們突然的造訪,小朋友顯得很認生。我們給他帶來了一個小玩具,他甚是喜歡。慰問完他的爺爺奶奶和了解了他們家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也離開了。

(二)活動結果

通過這次走訪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我們瞭解到多數家庭的年輕夫婦外出打工,只能留下老年人和小孩共同生活,所以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導致農村勞動力缺乏,整個村莊缺乏人氣,感覺空寂。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很拮据,沒有太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種莊稼過日子。他們還要照顧他們的孫輩,且由於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大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不能為那些留守兒童輔導作業,而許多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教育,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大多都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後就直接出去工作了。

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成績不佳,在校表現不優。進入學齡階段的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其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造。但是缺少父母的督促和教育讓他們的成長出現心理上的誤區。

2.親情缺失嚴重,心理髮展異常。青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3.父愛母愛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務工的父母由於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內心往往會出現一種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這些孩子生活的經濟支付能力較強。因此,他們往往對孩子採取物質補償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全部的愛,孩子要什麼就可以非常輕易地得到什麼,從不遲疑也從不打半點折扣。這種愛的方式,在兒童的心裡逐漸形成了“金錢萬能”的價值觀和“逍遙享樂”的人生觀。

4.家庭教育缺失,越軌現象嚴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我們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有效監管,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都不好。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之前,對社會上的各種複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無法給予,從而導致留守子女極易產生犯罪和越軌行為。

(三)建議意見

1、作為政府,敬老院、養老院不僅要辦多,還要辦好,讓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歸、老有所終。

2、對於家庭的責任不能放棄,物質需求解決之後,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政府要鼓勵,社會要提倡,同時還要有具體的措施。

3、對無生活來源、長期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門要及時把他們納為救助物件,給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對低保邊緣的困難老人,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水平給予及時的救助,及保障他們晚年的基本生活。

4、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建立等等。

5、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

6、完善和落實相關法律政策,保證農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權益。

7、培養和扶持以民間組織為依託的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機構。

8、下大力氣優化兒童成長的社會環境。

然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幹部,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努力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

我們必須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程序。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新農村建設可以說是熱火朝天,農村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很多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都是在基礎較好的地方錦上添花的新型政績工程,真正基礎差經濟落後的地方卻無人問津,可以說是從未盼到過高階領導的“現場辦公”,致使新型落後地區在產生,新的不和諧在形成,致使這種地方的農民不得不繼續通過進城打工的途徑來維繫家庭的生存,從而導致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群體和留守兒童問題有增無減。因此,落實黨中央的加快新農村建設任務,我們應該堅持全面發展觀,不僅“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僅注重修道路建樓房,而且重視辦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不僅發展經濟提高收入,而且關注民本民生優化社會環境。總之,就是要建設全面和諧的新農村,最終實現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這一重大社會問題的目的。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9

一、調研背景

在現今的中國社會,80後與90後已經逐漸佔據社會生活的主導地位,隨著年輕思維方式的注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社會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也發生了急劇變革與更新。同時,由於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和現代交通和通訊的日益便捷,傳統的“養兒防老”、“父母在,不遠遊”等一系列思想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受到高度關注與重視,與此同時,醫療水平的不斷髮展使得人民平均壽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上升,使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在不斷加劇。

目前中國已步入老年型年齡結構國家行列,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彙總的情況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佔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佔8.87%。同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20xx年10月29日,首屆全國智慧化養老戰略研討會介紹,空巢老人比例很大,截至20xx年底,“空巢”老年人佔49.3%,城鎮“空巢”老年人佔54.0%,農村“空巢”老年人佔45.6%。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佔54%以上,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也再次引發關注。

在空巢老人這個群體中,農村地區的空巢老人是格外值得我們關注的。隨著農村外出創業、務工人員與日俱增,農村剩餘勞動力外流導致留守在家的老人群體也在不斷膨脹,他們的生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而且有邊緣化的危險,大多數留守老人還要承擔一定的勞動,單身留守老人的情況更差。而國家的各種養老保障制度還在完善中,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

二、調研意義

隨著大批農民工外出務工,農村空巢老人正成為日益龐大的群體,這些老人的生存狀況受到社會關注。早在20xx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社會老齡化程度加劇,家庭模式日趨小型化的今天,有關“空

巢老人”的報道也頻頻見於報端,作為一個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空巢老人”已經引起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農村“留守老人”(即空巢老人)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沉重話題,是農村改革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必須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真正使“空巢老人”能夠安享晚年,這既是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具體要求,又是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調研內容:

(一)調研形式與方法:

先向被調研地區負責人瞭解該村人口年齡結構的有關資料,然後根據所提出的'問題先擬好問卷,將問卷列印,到村裡抽取有代表性的家庭進行調查採訪,最終彙總資料撰寫報告。

(二)調研基本情況

生活水平低下是空巢老人最基本的一個特徵,空巢老人由於子女不在身邊且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空巢老人主要生活來源就是家中的土地,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疾病、傷殘、照料問題日益突出,大部分空巢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需要長期的照顧和醫療護理。生活困難與當前社會競爭的加劇造成子女的“遠遊”,這些年來,許多年輕人或外出經商或外出工作,造成許多老年人留守家中,無人照顧。這樣,就導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現,雖然大部分年輕人有贍養老人的意願,但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就業機會,不得不外出務工和學習,這是空巢家庭出現的最主要原因。特別是城鄉之間的差距使越來越多的農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務工,以期望獲得更高的收入,同時,許多家庭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舉家前往城鎮,這就使得農村地區空巢老人現象愈發嚴重,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空巢老人是由於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務工造成的。

(三)調研問卷分析:

1.缺乏子女關愛、精神生活單調

隨著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留守老人大多過著“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2.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對農民工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3.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對老夫妻沈爺爺和周奶奶,有一次周奶奶去廁所,摔倒在廁所中,差點喪命,多虧沈爺爺及時發現,才挽救了周奶奶的生命。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經常發生,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4.隔代教育存在問題

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我們發現現在外來務工人員由於經濟上的問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還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老人的身邊。我們問及他們把自己的兒女放在老人身邊是否放心時,有70%以上的人表現出自己的憂慮。

5.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6.女性和喪偶留守老人的生活處境更為艱難

我們在調研中還發現,留守老人中更加弱勢的群體往往是女性和喪偶的群體。女性留守老人由於身體特質的原因,勞動能力相比男性來說,相對較弱,導致她們的經濟收入較低,生活質量較差。而喪偶的老人,由於缺少兩人之間的相互扶持,生活照料上會更差,精神上更加寂寞。

四、調研總結:

(一)政策方面

1.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2.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制定相應政策,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例如,減免稅收,創業初期給於經濟上的補貼等等。形成本地特色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產業鏈,使農村青壯年就近就業,減少外出的數量。

(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1.政府需加大財政投入,仿效現在城市居民的養老方式,農民在青壯年時期,按時交納與農民收入相匹配的養老保險金,真正實現農村居民從家庭養老向社會養老的過度。

2.政府制定政策,加大農村醫療制度的改革。例如加大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做好宣傳工作,擴大覆蓋面;更加切實地解決農民“就醫難、費用高”的問題。

3.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問卷,分析得出:大約有9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於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於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程序。

2.加大對社群的經濟支援。以雄厚的集體經濟為基礎的社群對農民養老的經濟支援,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各行政村應從社群的資源(並非僅指自然資源)狀況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和集體經濟。這樣,不能下地從事重體力勞動及經濟來源較少、較單一的留守老人們就可以發揮自己所長,在村辦企業中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使老年人有自我保障。

(四)生活照顧

1.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建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2.委託或僱傭親人或鄰居對老人進行照顧。在與老人及其鄰居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很多農村人都是本姓氏的居住在一起,老人的鄰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親戚、家族。由此我們考慮到,在外打工的子女可以將老人委託給鄰居、親戚照顧,並給以一定的報酬。這樣,既方便照顧老人,也可聯絡雙方的情誼,而且老人也更易接受。

(五)精神慰藉

首先,電話是留守老人與子女聯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徑,除此就是子女逢年過節回鄉探家。

其次,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

最後,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絡,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

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10

一、調查物件

居住在本社群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辦法,加強城鎮空巢家庭艱鉅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帶給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戶調查。

四、調查成就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物件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物件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物件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物件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物件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物件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腫恣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潛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精良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構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忙: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思考,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群眾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就應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齊,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本人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透過軌制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只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用心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推薦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成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透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推薦。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軌制。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個性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十分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能夠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此刻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就應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讚譽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思考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添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體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資料庫。將社群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資訊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資料庫。二是建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路。透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展開“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矯捷展開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艱鉅的空巢老人帶給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忙,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物件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狀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群各級黨政領導支援下,調整充實社群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展開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資料的各項活動,個性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定電視、聊天、健身等多種活動專案,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逼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群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狀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帶給買菜煮飯、購物、打掃衛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動作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帶給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怎樣體會到學生的反應。有了這份動力,才會想出設計出更好更科學的方法,應用於教學過程,啟發式教學等方法才能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其次是要設定較高的目標,同時又要思考到效果不佳時,自己的反應。就是預先想到效果不好時,自己應承受這份壓力,較好期望固然很好,但若由於自己的潛力所限以及各方面的變化,引起教學效果不佳,自己應理解這一現實。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而破壞了整個活動。當我第二次課效果不好時,當時實在難以理解,爾後的兩天為下次的備課則沒了興趣,沒有了熱情,自己前兩次作了充足的準備為什麼會這樣我在思考這些,思慮再三,還是備課不充分,沒有更好的調動學生,既沒有預計學生的反應,又沒有思考可能發生的狀況,比如第二次課的板書問題,這都是沒有預計到的。

而當我在第三次課時,情緒平淡而又有熱情,坦然應對一切。這樣就好了許多,語速較前兩次慢了一些,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少了許多。

總的說來,實習讓我收穫許多。不僅僅僅是對教學,做任何事情都滿懷熱情。我抵制住了第三次課前的不良反應,作了充分的準備。對事情結果期望高,嚴要求,又要以最壞的結果來思考,坦然應對。這是我較深的體會。

最後,我還想說的事,感謝張老師的悉心熱心感懷。每課必聽,不管是試講還是上課,更重要的事提出學生的問題,以一個有豐富經驗的老師來發現這些問題,解決問題,這是對學生最大的負責與幫忙。同時,我們這一團對也是值得學習的。互相幫忙,照應,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