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怎麼寫

工作報告 閱讀(6.62K)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11月,中國共產黨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解當前我區廣大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學習借鑑先進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做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根據今年統戰系統調研計劃安排,由中國共產黨蕉城區委統戰部牽頭,民盟蕉城區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組成調研組,聯合開展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活動。6月至8月在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長王麗雲、區政協副主席民盟蕉城區委主委鄭貽雄帶領下,調研組與區文化部門負責人一起先後深入我區沿海山區鄉鎮及20多個村居進行調查,通過座談、訪問、視察等形式瞭解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情況,還先後前往泉州市泉港區和莆田市荔城區等地考察取經,在認真分析研究和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

區新農村文化建設調研報告怎麼寫

10月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決定》頒佈以來,我區農村文化建設也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區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有了新的進展,特別是民間文化多元化發展尤引人注目。但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廣大農村文化生活的.貧瘠讓賭博、迷信、色情等有機可乘,從而影響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狀況比較普遍,具體情況是:

1、陣地建設不平衡,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中產權明晰、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僅七都、金涵和位於猴盾村的區少數民族文化站三個站,其餘各站或一直以來就沒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單位的場所,面積狹小,裝置簡陋,功能不全。據不完全統計,我區有76個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動室,佔全區行政村總數的27.3,但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室只是掛一張牌而已,形同虛設。而且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據調查,現有的部分鄉村影劇院多建於上一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現多數已成為危房不能使用。

2、鄉鎮文化事業投入少,活動經費短缺。據瞭解,“十五”期間上級省、市廳、局對我區文化事業的投入累計達55萬元(其中扶持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24萬元,維修、裝置添置經費23萬元,文物經費8萬元),我區年文化體育事業經費財政預算9.4萬元,其中文體局文化事業費1.1萬元,圖書館經費(包括圖書購置費)4.3萬元,體育事業經費4萬元,但這些大多為人頭經費,用於日常辦公開支已相當緊張,真正用於開展業務工作的已所剩無幾。文物事業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由於缺乏資金,使得文物部門無法對一些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也無法向民間徵集文物。我區民間資本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很少,幾乎沒有,只有在2004年開始的天后宮(媽祖廟)修復工程中,募集到民間資本100多萬元。全區鄉鎮現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數外,絕大多數是多年來未能添置新書,且文化活動器材貧乏。

3、文化隊伍人才緊缺,整體素質在下降。我區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均為一站一編制,由於基層文化站待遇低,難以吸收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進人渠道不規範,素質參差不齊,目前在編的有12人,但僅有9人在崗,被鄉鎮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崗的也往往兼有鄉鎮(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難以做到專幹專用。現有鄉鎮文化專幹平均年齡偏大,由於缺乏培訓學習,知識老化現象比較突出。

4、文化活動少,農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鄉鎮文化站通過聯辦、協辦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書畫展、圖片展、拔河賽,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的“文化下鄉”活動一年僅二至三次,也只到2-3個鄉村,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義務題寫春聯、電影公映等,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近幾年,隨著農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間民俗文化活動又重新活躍起來。在一些傳統的節慶日,一些鄉鎮、農村都有開展一些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燈會”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對唱”。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鄉村舉辦的少數文化活動,廣大農村看電影難、看戲難、看書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四難”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電視網路廣泛普及、網路文化盛行的今天,由於國家將衛星電視節目由模擬轉為數字接收後,我區廣大農村原電視“村村通”裝置未及時更新,絕大多數鄉村群眾只能收看1-3套外地節目,許多偏遠山區基本無法接收電視節目。群眾長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區)的電視節目,也得不到發展生產的資訊科技的指導和服務。鄉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聊天、打牌外,農民沒有其它文化活動,導致一部分群眾沉迷賭博和廟會活動,致使一些地方賭博及“六”等歪風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