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探析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特徵與應用思考的論文

愛好 閱讀(1.86W)

隨著中西方在藝術方面的交流不斷加深,人們對中國畫色彩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並逐漸發現其自身存在著很大優勢。本文根據傳統中國畫的色彩地位以及在當代中國畫的色彩運用情況對傳統中國畫色彩在當代的審美觀念加以分析。

探析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特徵與應用思考的論文

中國可以說是一個色彩古國,從古至今,就一直遵循自身獨有的審美法則和規律來演繹中國畫的色彩觀、發展其施色的方法。受到文化背景在不同階段的影響,中國畫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對於我國的傳統繪畫而言,西方國家比較注重繪畫外在的相關表現色彩方式,而我國的繪畫色彩觀更加重視內在意向性,形成了具有獨特藝術特徵的當代中國畫色彩審美觀。

傳統中國畫的色彩地位

色彩是繪畫在基本語言上的必要元素,其具體地體現了藝術的格調。但是中國畫的色彩視乎已經被水墨、形神等話題所淹沒,而被置於了一個十分次要的位置上。每每提到中國畫,當代人們大多聯想到的都是水墨畫,卻忽視了中國畫中色彩的作用和地位。

春秋戰國時期以五色系為中國畫的基本顏色,賦予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的審美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變化,也使得中國畫中色彩的地位不斷的提升。魏晉南北朝時期,謝赫就繪畫研究方面提出繪畫“六法”,在“隨類賦彩”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當時畫家重視色彩的程度。南宋時期的畫家宗炳提出的“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中,也能看出對色彩的理性認識。由此可見,色彩在傳統中國畫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在表現方式上也獨具特色。

傳統中國畫的顏料特徵

中國畫家在繪畫時都是使用中國特有的顏料進行色彩運用的,這樣繪製出的藝術作品更加具有我國的民族特色。中國畫在顏料的選擇上十分重視優選提煉,重色要求古厚,淡色要求清逸。傳統中國畫在色相上,對景物的逼真並不在乎,而是重視意境的點醒,使色彩達到恰到好處的效果,因而顏料的品種比較單一。唐朝時期,才出現了色彩的調和,產生了複色和間色,結束了單用顏色的歷史,進而使顏料的品種大大增多。

傳統中國畫的顏色在早期分為植物色和礦物色兩大類別:植物色淡雅清新、溼潤透明,方便暈染,但是不穩定,容易褪色,如洋紅、胭脂、藤黃、花青等;礦物色色彩濃麗、厚重質樸,具有較強的覆蓋力,色性穩定,不易褪色,但在使用上比較麻煩,不容易掌握。另外還有金屬顏料,就是指在繪畫時使用的金粉、銀粉、金箔、銀箔等。

在現代作品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繪畫效果來使現代繪畫中對色彩的各種需求得到滿足,有時還會使用到一些人工經過高溫來合成的仿石色。這種顏料色質穩定、色性純正,有晶體閃光,極大的使全色譜上天然石色的不足得到彌補。在現代繪畫中,有時也會使用銅粉、鋁粉、銅箔、鋁箔以及一些合成的金屬粉和金屬箔。

色彩在現代中國畫中的.運用

在創作現代中國畫時,需要靠色彩來拓展畫面的表現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眾多畫家逐漸投入到色彩知識、色彩構成已經色彩規律的工作中來。色彩作為一種視覺語言,在表現價值品味、生活潮流、當代審美上,起著無法代替、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色彩的主觀觀念基礎上,當代繪畫色彩體系拓展的更加廣泛,現代畫家們從古老的中國工筆畫、壁畫以及西方表現主義、印象主義等色彩因素中進行主觀配置,吸取色彩營養元素。雖然現代中國畫仍然是在主觀上進行色彩設計,但已經延伸了“隨類賦彩”的含義,其對視覺效果更加註重,而且更加接近色彩規律。

傳統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思考

在探索中國畫的發展程序中,可以發現中國畫不同於西方繪畫,其體系結構具有很強的

獨立性。不難發現在不斷運用與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時,具體物體形象豐富色彩變化的再現、色塊在組合時的關係、色調間冷暖的微妙變化,很適合用西方繪畫中的技法和材料來表現,但中國畫中的筆墨紙硯卻難以將物象的具體狀態表現出來。另外,西方繪畫中色彩的豐富變化是由面的疊加與融合來形成的,而中國畫強調的是線的造型,用線來寫形,因此很難用中國畫來使豐富的色彩變化表現出來。

現代感是中國畫表現體系中主要一環,可是現階段的大部分的中國畫都缺少現代感,因此一定要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創新,尤其是以往的色彩系統,其也是時代不斷髮展的新需求。中國畫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應該是揚外抑內,更不應該是棄古從今。需要進行各種方面的探索,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努力發展到更高的層次,使我國這個時代的特有的精神能夠被表現出來。下一個時代將是色彩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