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淺析中國當代油畫色彩語言的本土化實踐優秀論文

愛好 閱讀(1.54W)

  一、西方油畫色彩語言的演進

淺析中國當代油畫色彩語言的本土化實踐優秀論文

在西方藝術史中,我們看到從中世紀聖像畫中色彩的幽暗與象徵意義,到文藝復興作品中色彩的真實與洗練,再到印象派在光學原理的引導下展開了一場藝術史上色彩語言的徹底革命。與以往的藝術注重外部世界真實的再現相比,後印象派則更著重於用藝術表現自我,探索主觀的色彩感受。我們還看到現代藝術中野獸派色彩的純化,表現主義的情感宣洩等等。對油畫創作來說,色彩語言的創新是藝術家對油畫語言進行探索的永恆命題。可以說,藝術史上每一次色彩語言的革新都見證著時代的演進。

  二、中國當代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的歷史語境

中國藝術家在對油畫語言的探索中特別注重色彩語言的內在張力和表現力,很多藝術家致力於油畫色彩語言的本土化呈現,在現代藝術教育體制和民族文化傳承的語境下,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以及油畫語言的獨特魅力。

(一)油畫語言本土化的文化背景

自從油畫傳入中國,它就面臨民族化的問題。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如何讓西方的藝術在中國發展,就形成了不同的主張。林風眠在藝術本體和文化形態的邏輯中提出“中西合璧”的觀念,認為中西方藝術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西方藝術長於形式構成,寫實的畫面強調客觀的實在性,東方藝術長於主觀的內在情緒表現,然而缺乏現實社會性,只有綜合東西方藝術之長才能產生新藝術。劉海粟從藝術的個性表達方面認為中西方藝術都能夠充分展示其獨特性格,並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中最早開設人體寫生課,推動了西方藝術在中國的生存和傳播。

(二)油畫民族化的積極探索

“徐悲鴻作為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主張繼承西方寫實油畫傳統,他在熟練掌握西方傳統寫實繪畫技巧與風格的基礎上,創作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國審美特徵的油畫作品。這種藉助西方寫實手法表現出來的中國形象已經透露出西方繪畫與中國現實社會的融合,即油畫民族化的思考。”徐悲鴻的繪畫深受法國學院派教學和古典主義藝術的影響,遵循寫實的創作原則,他以自己的藝術實踐探索著中西融合的繪畫之路。“從中國現代美術發生的根源來說,‘油畫民族化’並不純粹是‘民族化’話語的意識形態實踐,而是有著繪畫藝術自身的學科實踐歷史。中國有著燦爛古老的民族文化傳統,同時又面臨著西方現代文化的衝擊,在中西文化的交匯和融合中,作為舶來品的藝術形式——油畫,中國藝術家在掌握油畫技巧的同時,更希望它能在中國生根繁衍,形成中國化的民族風格。“油畫民族化”的提倡及創作實踐,恰恰反映出中國藝術家對待藝術的包容開放心態和在藝術創新上的獨立品格。在油畫民族化的發展道路上,出現了一批在創作實踐中積極探索的藝術家,如董希文、吳作人、羅工柳等,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創作了許多富有民族氣派的典範之作。其中對色彩語言的探索給今天的藝術家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藝術家融合中國民間藝術的色彩語言,採用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大紅、金黃和碧藍,營造出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在我們這個多元的文化時代,油畫民族化的探索和實踐對於豐富人們的審美情趣,拓展人們的文化視野,促進新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中國當代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的呈現

(一)鄉土油畫和豔俗藝術中的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

色彩語言的新探索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馬奈受到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而對色彩進行大膽提煉和概括,這種色彩變革成為印象派的先聲。鑑於色彩語言變革的藝術史意義探尋,中國當代油畫色彩語言的本土化就是將油畫的色彩語言置於中國特定的色彩觀念中,將其與民族的、地域的色彩文化相聯絡。藝術家王沂東以精湛的古典技法,把家鄉沂蒙山區的民俗色彩進行歸納,從而提煉出極具本土化特色的紅、黃、黑等色彩語言,形成了幾個大色塊強烈對比的畫面效果。藝術家宮立龍綜合運用東北地區傳統民俗的粉紅和粉綠等色彩,塑造了健康樂觀的農民形象。20 世紀90 年代,以豔俗藝術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在油畫色彩語言的運用上大膽借鑑民俗藝術中的純色體系,把民俗藝術中喜慶象徵的大紅大綠色彩進行反諷式的運用,極力強化和誇張色彩的豔麗與通俗,來營造一個浮華的表象世界。俸正傑大膽借鑑民俗中大紅大綠的色彩,在色彩語言上他的畫面與西方古典油畫典雅的色彩形成鮮明對照。具有標誌性的《中國肖像》系列,以強烈的紅、黃、綠等色彩宣告著藝術發生的文化背景。在《花飄零》系列中,那漫布畫面飄零著的紅色調的花朵意旨中國本土文化的某種言說。可以說,在俸正傑的作品中,色彩成為藝術家鮮明的藝術語言,標誌著藝術家獨特的風格特徵,其中包含著藝術家對本土生存情境敏銳的觀察視角和藝術創作的態度。在油畫色彩語言的探索中,注入了藝術家的個性和精神,它對於表達藝術家的創作主旨和文化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二)波普藝術中的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

波普藝術以其大眾性和流行性的風格昭示著現代文明中人們心境的轉變,隨著中西文化交流和時代的演進,這種藝術創作觀念和手法在中國廣為傳播。在中國獨特的歷史境遇與民族性格的作用下,中國當代藝術家嘗試用本土化的藝術語言詮釋著波普藝術的魅力。藝術家在作品中運用鮮明的色彩把具有歷史和文化意蘊濃郁的題材包裹起來,使色彩不流於浮在表面,而是深入藝術本質,融入藝術家的創作觀念,形成文化波普的風範,觀者在對作品的視覺捕捉及內在體驗中延伸出更多深層的東西。魏光慶的作品可謂是這種文化波普的典型代表。在他的《紅牆》系列中,從“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淵明採菊”“賢女敬夫”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瞭解藝術家文化波普的本土化創作手法及文化觀念,他“希望將自己對傳統道德的理解以一種通俗的構圖和製作表現出來。藝術家將紅色的磚牆進行了規整的勾勒,並採用十分講究的色彩對木版畫中的人物與場景進行了趣味化的處理與描繪。”藝術家將波普藝術的創作手法與有著歷史和文化寓意的影象相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經驗的藝術作品。在這種波普式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的作品中,鮮豔的民族色彩昭示出民族的性格和藝術家的文化積澱,在色彩與畫面內容等諸多力量的匯合中,給人帶來更深層的文化邏輯,也是油畫語言本土化的有效探索和實踐。

(三)中國傳統繪畫影響下的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

西方油畫的色彩大多是在符合物理光學的基礎上結合藝術家的能動把握加以運用的,而在中國傳統繪畫裡面,講究色彩的主觀性,色彩更多地服從於藝術家情感和觀念的表達,講究“隨類賦彩”。如張曉剛在《大家庭》系列作品中,運用主觀的色彩,使區域性小色塊與大面積的黑灰色進行強烈對比,形成一種亦真亦幻的模糊性,產生一種難以言錶的歷史距離感和隔膜感,給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中國傳統繪畫影響下的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在翁凱旋的作品中體現得非常充分,藝術家採用單純如墨色的油畫色彩,以意象化的筆法描繪了大自然的風景,這種風景的描繪與西方風景畫的表現方式有所不同,他不是單純再現式的對景寫生,而是融入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和文化意蘊,是藝術家對傳統文化厚積後的薄發,畫面在單純的色彩交織中重構出中國山水文化的意象,創造出意境幽深的山水景緻,展現了藝術家對於廣袤自然的體驗和宇宙天地的構想,也讓我們體驗到藝術家探索油畫本土化的深刻用意。藝術家祁海平則用寬厚的筆觸著意於黑色調的酣暢淋漓,在《水墨氤氳》系列、《行草意象》系列、《莊周夢蝶》系列、《詩與詞》系列中,藉由黑白色彩的意象交構,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我們可以從中體驗“道”的深奧,使作品深具哲學的寓意。由此可見,藝術家在對中國傳統繪畫色彩語言的運用中實現著油畫語言的本土化。

(四)卡通藝術中的油畫色彩語言本土化

與豔俗藝術追求畫面的豔麗相類似,卡通一代的畫面色彩也非常豔麗,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卡通一代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轉變有關,他們的豔麗與豔俗藝術的豔麗在實質上有很大不同,他們更多的是受網路插畫等時尚元素的影響,而且出自內心的娛樂情結。藝術家熊莉鈞的作品是對卡通一代的莊重宣言,作品中卡通的造型萌動可愛、活力四射,畫面中色彩的亮麗鮮明影射出藝術家的廣闊心靈,盪漾著青春的明朗,彷彿一道明亮而健康的陽光照進我們的內心。卡通一代的藝術家充分發揮色彩語言的表現力,在豔麗的色彩佈局和對比中捕捉著時代的種種際遇,見證著本土經濟文化的歷史鉅變。我們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的變化之深刻、迅速,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能比擬的。當我們習慣了每天晚上閃爍的霓虹燈,當我們享用著網路和數碼產品,當我們在快餐文化中追趕著城市的節拍,我們一定會為現代生活的日新月異而感嘆。在卡通一代的作品中,包含著年輕一代的藝術家對我們所處時代的思想感情,那鮮豔多變的色彩恰恰交代出年輕人所面對的時代印象及其積極樂觀態度,也是藝術永葆生命力和時代感的體現。

  結語

“油畫本土化的過程,是一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也是融合主義精神不斷完善和強化的過程。從表象上分析,這個過程基本上是沿著寫意和寫實的語言結合模式而展開,而從精神上說,這個過程,又正是藝術家對中國特定的社會情境自覺對應的結果。”雖然油畫是一個外來畫種,在西方有著自己的文脈和傳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當代油畫就一定要按照西方的油畫體系進行創作。中國當代油畫創作應該依託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進行創造性地融合和演進,在油畫語言和風格上大膽突破西方油畫傳統的陳規和束縛,創作具有獨特東方審美價值的當代油畫作品,從而找到中國當代油畫的文化獨立性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