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和聲分析在鋼琴教學的重要意義論文

愛好 閱讀(2.8W)

一、和聲分析和作品風格

和聲分析在鋼琴教學的重要意義論文

通常情況下,演奏者能否對作品和聲進行分析,對於瞭解和品味音樂中蘊含著的深層次含義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這也是提升演奏效果的方式之一。例如當我們演奏某個作曲家的作品時,首先會進行讀譜,然後試奏。為了能夠保障演奏效果,必要時還會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比如瞭解作品當時的社會背景,作曲者當時所處的生活環境等。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一點在於,鋼筋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和聲意義的樂器,在資料收集的同時如果能夠進一步地探究作品和聲的特點,那麼所演奏出的作品也會更加有感染力[1]。像我們常說的貝多芬風格、海頓風格等,都是從品味中獲取出的經驗。那麼這些風格是怎麼樣進行總結的呢?實際上也是在對作曲家的作品進行和聲分析後得出的結果。作為教師來說,首要的目標是讓學生把握作品的具體風格,而和聲分析正是關鍵的環節。鋼琴作品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風格,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變化。例如在古典風格時期,巴洛克音樂的特點在於復調音樂多,由並行顯效構成,保持聲部的獨立進行。隨著音樂的發展,簡單和質樸的功能性已經成為主流音樂。時間再往下推移,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中,和聲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表現因素,類似於不協和音的使用也變得廣泛。等到了上個世紀,和聲和音樂的結合已經非常完善[2]。作為教師需要注意到的一點在於,鋼琴教學本身需要處理好音樂作品當中對立和統一的關係。

二、和聲分析和作品結構

音樂作品是具有自身的結構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曲式”。而曲式的構成正是包含了和聲的因素在其中。作曲者們在創設作品結構的環節當中也會考慮到和聲的佈局,並涉及到結構形式的多個方面。在很多實際的作品當中,和聲終止等也通常會被認為是確定音樂結構和段落的措施,比如在肖邦的《搖籃曲》當中,就有非常直觀的體現。色彩性是和聲最為突出的特點,其能夠使旋律配置有規律地變化和發展。在為一首歌曲即興伴奏前,必須瞭解作品的作者、背景、主題及風格等,同時,還要明確和聲選擇的合理性,並依據作品的風格作出和聲選擇上的相應處理和配置。此外,作品結構還包括調性佈局。調性佈局也是作曲者們結合音樂作品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的合理規劃。例如巴托克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當中,第一個樂章是在顫動的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之上,鋼琴奏出一個單旋律,以切分節奏隨意裝飾,在E大調上展開;第二樂章是絃樂器在旋律上相互模仿,它與鋼琴獨奏的眾讚歌或讚美詩般的樂句輪換出現;第三樂章開始有活潑的快板。這種索賠風格實際上也是調性佈局的'一種體現。

三、和聲分析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和聲的應用多見於伴奏的場合[3]。伴奏對於學生來說實際上是一種音樂的運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體現,並且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能實現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學環節中也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和聲的選擇

首先在和聲的選擇上,就需要注重合理性。一般而言,音樂作品本身的風格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在確定音樂整體風格以後,需要根據作者、時期和地區等來進行和聲的具體選擇。此外還需要考慮到作品本身的調性,例如民族調和西洋調的區別等。如果沒有正確處理好這一點,那麼和聲的效果是無法保障的。對於能力還不夠完善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將教學重點放在鋼琴作品本身,在演奏的過程中嘗試讓學生多關注聲調構建的規律,從而提升其樂感。

(二)和聲織體

織體通常在音樂作品中會涉及到兩個方面,即時間上的形式和空間上的形式,包括單聲織體和多聲織體等,其作用在於提升旋律的表現力,並且將一些旋律無法表達內容進行強化,讓音樂的作品魅力能體現得更加顯著[4]。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需要結合音樂作品風格的變化和音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變化所決定。例如輕快活潑的音樂和靜謐憂傷的曲風,在和聲織體的選擇方面也會有所區別。如果我們將注意力重新放在鋼琴演奏本身,也可以看出音樂結構邏輯的變化也是影響和聲織體安排變化的重要因素。

四、結語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具體的作品仍然需要通過演奏者的表現來將音樂中所蘊含的藝術和美感進行展示,而和聲分析對於鋼琴演奏的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以目前的思維方法來看,已經朝著綜合性的方向發展,所以音樂教育也應該跟緊時代的腳步,並且瞭解到和聲和鋼琴教學之間的關係,為後續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個理論和實踐共同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盛.探討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3,08(09):15-16.

[2]周振亞.試論和聲分析在鋼琴演奏(教學)中的作用[J].藝術百家,2011,13(04):104-106.

[3]田霞.和聲理論及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探析[J].北方音樂,2013,10(05):17-18.

[4]萬明芳.從審美角度探析鋼琴教學中體驗與表現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8):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