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交往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和注意事項論文

生活經驗 閱讀(1.36W)

體育教學中課程內容的實施注重的是師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互動性。交往教學理論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它將師生間的交往視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認為教學目的的實現就是依賴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此外,交往教學理論還提倡教師應放棄自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真正將課堂交給學生來掌握,這一“解放式”的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自我個性的塑造,讓學生在完善自我修養的過程中感受教學的魅力。鑑於交往教學理論的實踐性特徵,我們有必要在體育教學中推廣這一理論,並切實用之於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得體育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學科。

交往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和注意事項論文

一、交往教學理論的基本實施原則

交往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自我性格的完善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上,突出的是學生學科主體性地位的發揮。交往教學理論中提出,教學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在情感認知、價值取向、學識交流等方面的一種溝通與交往。因此“,交往”成為了整個教學理論的關鍵所在,也是全部教學過程的中心,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也與交往有著密切的聯絡。無論是教學結構的組織或是教學時間的安排,交往教學都與傳統教學有著明顯區別。利用半圓形或是馬蹄形的組織形式來安排學生的活動,便於瞭解學生活動的實施情況;時間安排上,理論授課的時間減少,師生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溝通時間增多,有力保障了交往教學在體育課程中的開展。在交往教學理論的實施原則上,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體現交往教學的合理性。交往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開展,師生間的關係應當是坦誠和融洽的,能夠做到互相包容、互相支援,有了這樣的關係作為支撐,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體會到互動式學習帶給自身的樂趣。這其中,合理性原則是極為重要的。所謂的合理性原則,就是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必須擺正自身的觀念,以友好平等的態度走進學生的真實內心,去聆聽學生真實想表達的內容。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首先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切忌將自己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此外,學生在課程內容接受時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他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認知結構來合理安排和組織教師講授的課堂內容。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路不盡相同,因此對於課程的消化也可能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完成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注重交往教學理論實施的合理性。

2.突出交往教學的合作性。交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互相依賴和團結協作的過程中共同體會任務完成的滿足感,感受成功的巨大喜悅。這不僅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更是學生個性的一種完善過程,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勢必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在提出教學任務的同時要為學生制定一個共同的努力目標,讓學生充分發揮團隊之間的合作來實現這一目標。此外,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和職能,只有每個人都充分展示出各自內在的潛能才能真正完成對應的課程任務,這就使得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除此之外,適當的物質獎勵也可以激勵學生更加高質高效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體驗交往教學帶給他們的無限樂趣。

二、交往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及注意事項

交往教學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對於體育教學過程的指導、對於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對於體育評價模式的制定。在教學過程的指導上,交往教學要求教師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產生必要的心理行為需求,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比如在講解投籃技巧時,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觀看NBA的投籃視訊集錦,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一種巨大的衝擊力。在認識到實際操作的具體要領之後,學生自然會對教學內容產生極大的參與熱情,進而在同伴的協助下完成這一規定動作。教師也可積極與學生進行技術要領的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困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基於交往教學理論的互動性原則,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取上也顯得比較靈活和多樣。區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大可選擇一些能夠與學生更加親近、聯絡更加密切的教學方法。例如角色互換教學法就是交往教學理論的一種呈現方式,學生通過自學或是提前的預習來掌握本節課所要講解的主要內容,並在課上向教師講解和提問,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在評價模式的制定上,應儘量體現出評價的價值和反饋的重要意義。體育課程評價模式的選擇上,應突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採取師生互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來全面瞭解學生對於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評價後的反饋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關係到學生知識的習得,更是教師今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此外,關於學生情感態度等因素的評價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這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也必將產生積極的指導作用。交往教學理論應用於實際的體育教學時,也有其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其一,合理規劃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擺脫班級授課帶來的不利影響。學生人數多,授課時間短,就必然會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交往教學中的分組教學就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妥善的分組教學不僅密切了學生間的聯絡,更促進了學生的共同進步。其二,摒棄傳統落後的教學觀念的束縛,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平等的教學觀,在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的同時使得交往教學理念能夠在體育教學中真正得以落實。

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體育教學的人才培養方向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創造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有賴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更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息息相關。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我國課程改革中學生主體性地位日益突出,這也成為了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發展方向。如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無疑成為了我國體育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交往教學理論由來已久,它不僅適應了體育教學的改革方向,更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學習意識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煥波.試論影響體育教學學生主體性構建的幾個因素[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01).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杜偉.主體性參與現代體育教學的探索(上)[J].中國學校體育,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