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簡單的端午節小報相關圖片

愛好 閱讀(2.93W)

五月五,到端陽,又是佳節好時光,我們要怎麼慶祝呢,做一份簡單的端午節小報相就好。本站小編專門收集了簡單的端午節小報,希望大家喜歡!

簡單的端午節小報相關圖片
  簡單的端午節小報賞析  簡單的端午節小報內容:臺灣地區的四種傳統粽

1.臺灣粽子

又叫「燒肉粽」,也叫「八寶肉粽」,可分為南部粽和北部粽,北部粽用長糯米,炒至半熟,再以炒過的八寶,如五花肉、蝦米、花生、雞肉、乾貝、栗子、香菇、鹹蛋黃等作餡入料,有稱油飯式的臺灣粽。南部粽則用生糯米,包上前列八寶內餡,下水煮熟,粽葉的香味及肉汁滲入米中,味道好吃,像似浙江湖州粽的水煮法。

2.鹼粽

在臺灣河洛語叫「粿粽」,用鹼液和糯米拌勻,經過水煮晶瑩剔透,變成吹彈可破又美又Q的鹼粽,煮熟後放在冰箱冷藏又稱「冰粽」。吃的時候沾蜂蜜或細砂糖、紅糖,亦可淋糖漿在鹼棕上面直接吃。

3.粄粽

即客家粿粽,是屬客家人特殊作法,將圓糯米加上在來米,泡軟磨成米漿,再擠壓出水分,揉搓成有韌性的米團,一部分煮熟後再與生米團混合揉軟,再加上蘿蔔乾、豆腐乾、肉末、五花肉、蝦米等配料做成了餡,揑成圓形或小巧精緻形狀,蒸四○分鐘即可。其製作功力就是在餡中含油,吃起來有點油有點鹹又有點香。樣子奇特,討人歡喜,風味絕佳。

4.素粽

又稱菜粽,是針對現今較多的素食或佛教人口而作,以竹筍、五香豆乾、香菇、蘿蔔乾、花生仁、花生粉等作餡,先用油爆香,再加醬油、胡椒粉等,煮到熟爛,沾醬油膏吃,美味至極。

  簡單的端午節小報資料: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一、夏至說

學者黃石 、何新 等認為,端午之節,起源於上古之“夏至節”.上古以“夏至”(坤日)與“冬至”(乾日)為一年之兩大節日古,上古的'夏至節,是殷商古歷的新年.

同樣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 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1)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

(2)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3)《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二、惡日說

有些學者認為端午是“惡日”的觀念較為古久.《夏小正》 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 中寫道 “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

農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遺棄不養.孟嘗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認為“五月子者, 長於戶齊, 將不利其父母.”東晉大將王鎮惡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可見從很早起,人們就普遍認為五月是惡月,重五之日更是惡日.這樣,在這一天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三、紀念屈原說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裡扔飯糰、倒雄黃酒.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