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第二學歷>成人大學聯考>

2017成人大學聯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及翻譯

成人大學聯考 閱讀(2.56W)

文言文是成考語文考試知識點之一,為幫助考生們複習好這部分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成人大學聯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及翻譯,供參考複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成人大學聯考高起點《語文》文言文及翻譯

  病梅館記原文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闢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譯文

江寧的龍蟠裡,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花。有人說:“梅以枝幹彎曲為美,筆直了就沒有風姿;以枝幹傾斜為美,端正了就沒有景緻;以枝幹疏朗為美,稠密了就沒有姿態。”本來如此。這些文人畫士心裡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號召用這個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除去繁密的、鋤掉端正的、摧殘梅、阻礙它的生機,把它弄成病態來作為賺錢的方法。梅的枝幹的傾斜、疏朗、彎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賺錢的人能夠憑他們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墨客這隱藏在心中特別的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幹),培養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幹),傷害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幹),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高價:於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了。文人畫士所造成的禍害竟慘烈到了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後,就發誓要治好它們:我放開它們,順著它們的天性,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裡,解開捆綁它們的棕繩的束縛;以五年為期限,一定要使它們恢復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態。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願受到辱罵,設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閒暇的時間,又有很多空閒的田地,來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時光來治療病梅呢?

  登泰山記原文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餘。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餘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餘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雲。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雲漫。稍見雲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雜樹,多鬆,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裡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向陽山谷中的水流進汶河,北面背陰山谷中的水流進濟水。在那(陽谷和陰谷)南北分界處,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位於長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從京城裡出發,冒著風雪,經過齊河縣、長清縣,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過長城的城牆,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攀行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級,共有七千多級。

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當中那條山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中溪)。我開始順著(中谷)進去。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黃峴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峰)。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山頂,擋在路上的像門檻一樣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瀰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青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這一天是月底,五更時,我和朱孝純坐在日觀亭上,等著看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瀰漫,依稀可見雲中幾十個小白點像“五木”骰子一樣立在那裡,都是遠山。天邊雲彩上有一線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像硃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盪著託著它。有人說:“那就是東面的海。”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照著,或紅或白,顏色錯雜,又都像脊背彎曲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嶽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東嶽大帝的女兒)廟。皇帝的行宮(出外巡行時居住的`處所)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天我看見途中路兩旁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高宗)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模糊或缺失了。至於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碑,都沒來得及去看。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裡,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也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裡以內沒有什麼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桐城姚鼐記。

  蘭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萬物的繁多,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的交往,很快就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內長談自己的抱負胸懷;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從造化,最終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