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第二學歷>成人大學聯考>

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政治》複習考點

成人大學聯考 閱讀(2.51W)

成考生在備考專升本《政治》科目時,要了解考試知識點,有針對性地複習。以下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政治》複習考點【精選】,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成人大學聯考專升本《政治》複習考點

考點:世界的普遍聯絡和永恆發展

聯絡觀點和發展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徵。

(一)聯絡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

1.普遍聯絡原理的基本內容

(1)聯絡的客觀性。

聯絡是指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聯絡都是相互聯絡。聯絡與區別互為前提。聯絡的客觀性是指:聯絡是客觀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認識和意志為轉移;聯絡都是現實的、具體的,不是主觀幻想的。

(2)聯絡的普遍性。

聯絡的普遍性表現在: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現象都不能孤立存在,其內部以及同周圍其他事物、現象之間都存在某種聯絡,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階段之間也總是相互聯絡;

②任何事物都是作為系統或系統中的一個要素而存在。系統是許多要素相互聯絡,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它具有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相對穩定性,不是雜亂無章的事物的集合;要素是組成一個系統而且相互聯絡著的單元或部分。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離不開整體,兩者是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整體是各部分的有機統一。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絡的整體;其三,任何事物、現象可以通過一系列“中介”、“轉化”而溝通起來,都是整個世界普遍聯絡之網上的一個環節。

(3)聯絡的多樣性。

聯絡的多樣性表現在:不同的物質運動領域、不同的具體事物之間有不同的聯絡;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聯絡,聯絡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聯絡的形式是多樣的,主要有直接聯絡和間接聯絡、內部聯絡和外部聯絡、本質聯絡和非本質聯絡、主要聯絡和次要聯絡、必然聯絡和偶然聯絡等等。

2.這一原理的意義

(1)堅持用聯絡的、全面的和系統的觀點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反對孤立的、片面的觀點和思想方法。

(2)要從普遍聯絡的總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功能,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要樹立整體觀點和系統觀點。

(3)在實踐中要儘可能全面分析和把握複雜多樣的多種聯絡,並從中著重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科學的任務是發現事物的本質、必然的聯絡。

(二)聯絡與系統

系統是由事物內部互相聯絡著的各個要素、部分所組成的有機整體。系統論的主要方法論原則:

⑴整體性原則,即系統的有機整體的功能大於部分的機械之和。

⑵動態有序性原則。系統的聯絡是有序的,這種聯絡存在於發展變化之中。

⑶最優化原則,即系統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總體目標實現的最佳狀態。

系統由要素構成,系統和要素的關係,是整體(全域性)與部分(區域性)的關係。

⑴整體與部分相互依賴,沒有部分,不會有整體;沒有整體,也無所謂部分。

⑵整體對部分起支配、統帥、決定的作用,而部分處於被支配、被決定的地位。

⑶整體是各個部分有機的結合,其功能大於各個部分機械相加之和,整體具有部分所沒有的新功能。

⑷部分影響整體,對整體具有反作用。在特殊情況下,當某一部分成為整體的主要環節時,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三)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發展的過程性

1.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

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根源於“物質的本性”(恩格斯語)、事物的內在矛盾和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前進、上升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基本方向和總體趨勢,下降、倒退則總是暫時、區域性的現象,它只能干擾而不能消除前進上升的必然性;新生事物在某個地方、某個時候遭受挫折甚至夭折,但它在另外某個地方、某個時候又以“鐵的必然性把它重新產生出來”,新事物必然最終戰勝舊事物;發展存在於物質形態、物質反映形式、物質運動方式的前進演化中,存在於自然、社會和思維一切領域的運動過程之中。在事物的前進運動中,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實現了真正的發展,是發展的決定環節,因此它是發展的實質。

2.發展的過程性

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

⑴任何事物的存在本身都是作為一種特定的運動過程而存在的;

⑵任何事物的存在總是暫時的;

⑶過程即事物產生、發展和滅亡並轉化為他事物的歷史,每一過程都要被另一過程所代替;

⑷前進發展是世界總過程的主導方向;

具體過程是有始有終的,有限的、世界是由無數有限的,具體過程構成的。這體現了:

a.它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徹底的革命批判的精神和實質,要從“暫時 性方面去理解”一切事物;

b.要堅持新陳代謝是宇宙間普遍的永遠不可抵抗的規律,正確對待新生事物;

c.承認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還是一成不變事物的集合體,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之一。

考點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內容提要:瞭解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的根本區別;掌握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切 實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亦即物質與意識的關係問題。凡主張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堅持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都屬於唯物主義派別;凡斷言意識是世界的本質,堅持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意識決定物質的,則屬於唯心主義派別。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有同一性,即主張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哲學,都屬於可知論;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沒有同一性,即主張思維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確認識存在的哲學,都屬於不可知論。

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之所以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由於:

(1)它是任何哲學和哲學家都不能迴避並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2)它的第一方面,即思維與存在之間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哲學中兩大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

(3)它是解決其他哲學問題的根本原則和理論依據。

(4)它也是社會實踐中的基本問題。

二、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

哲學作為一門學問,是同人們的世界觀聯絡在一起的。世界觀是人們對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及人與 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世界觀人皆有之,但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還不是哲學。

哲學是將人們的世界觀用理論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過一系列特有的概念、範疇和系統 的邏輯論證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觀點和根本看法。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1)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理論形態。這樣的世界觀不僅要回答世界“是怎樣”的問題,還要解決世界對人來說“應怎樣”的問題,反映人的情感、願望、理想和信念,所以哲學 世界觀同時包含人生觀、價值觀。

(2)哲學是一種知識體系,又是一種意識形態,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知識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它源於知識,又高於知識,是知識的綜合和昇華,達到對世界、人與世界的關係和人的本質的認識。各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認識基礎,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理論指導。

(3)哲學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為人們理解和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即人與世界的關係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人類文明的活的靈魂,哲學革命是社會變革的前導。

三、哲學的主要派別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它們只能在哲學意義上,即在回答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別的意義上使用。唯物主義是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學唯心主義是斷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專門的哲學術語有著特定的含義和確定的標準,不能隨意亂用,也不能另立標準,否則會造成混亂。一切哲學都不能超越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這是哲學的黨性或黨派性。哲學史上有所謂二元論,認為精神和物質是平行的,同為世界的本原,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但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哲學派別,最終還是陷入唯心主義。

2.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哲學發展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中,還交織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如果說哲學 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那麼,人們在說明了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之後,一定要進一步回答世界是“怎麼樣”的問題,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是發展變化的還 是不動的,世界萬物為什麼會發展變化。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第二個對立。辯證法是主張世界是普遍聯絡和運動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而上學是主張世界是靜止不變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在歷史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 段古代的同樸素唯物論相聯絡的自發辯證法、近代的唯心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在建立和證明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的理論體系,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 其中的黑格爾哲學辯證法的“合理核心”與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

五、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相統一的完備的理論體系。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實踐基礎上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

【歷年真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社會和自然的關係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C.政治和經濟的關係問題

D.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問題

2.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 )

A.一元論和二元論

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D.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哲學派別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物件是( )

A.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的普遍規律

B.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

C.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

D.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4.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 )

A.普通個人的歷史作用

B.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

C.傑出人物的歷史作用

D.思想理論對歷史發展的引領作用

5.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區分的是( )

A.反映論和先驗論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6.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別在於如何回答( )

A.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B.世界有無統一性的問題

C.世界的存在是怎樣的問題

D.世界可否被認識的問題

【答案】

1.B.

考查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其內容包括: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

2.B.

考查了哲學的基本派別。按照對哲學基本的問題第一方面(物質和精神何者了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

3.A.

考查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物件。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因此,它的的研究物件是自然、社會和人類發展的普遍規律。

4.B.

考查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分歧。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 是歷史的創造者,而唯心史觀認為少數天才帝王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主人,所以,兩者在歷史創 造者問題上的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

5.D.

本題考查了思維與存在之間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有同一性,即主張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的哲學,都屬於可知論;凡是主張思維與存在之間沒有同一性,即主張思維完全不能或不能完全正確認識存在的哲學,都屬於不可知論。因此,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不同回 答區分的是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6.D.

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如休謨、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的觀點被稱為不可知論。

考點 2:物質與意識

內容提要:瞭解物質、意識、運動、規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物質與意識、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係;掌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一、物質的定義

(1)唯心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

各種形式的唯心主義從其思維決定存在、精神決定物質的根本立場出發,都完全否定物質的客觀實在性,總是將物質規定為某種精神的產物。

(2)舊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

舊唯物主義,從其存在決定思維、物質決定意識的根本立場出發,都能堅持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但存在著對物質的一些不科學的認識。

(3)辯證唯物主義關於物質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物質的認識集中體現在列寧的物質定義中:“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二、運動與靜止的關係

運動與靜止之間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一方面,運動與靜止的對立表現在,二者是相互區別、絕對與相對的關係,即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二者相互區別,不可混淆。運動是絕對的,即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條件下都是永恆運動的,這是無條件的,因而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即靜止是運動在特定條件下的特殊狀態,這是有條件的,因而是相對的。另一方面,運動與靜止的統一表現在、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關係,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二者相互貫通,不可分割。在運動與靜止關係上有兩種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一種是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係,否認運動,只講靜止,將靜止絕對化的形而上學不動論;另一種是割裂運動與靜止的關係,只講運動,否認靜止的形而上學相對論和詭辯論。

三、物質運動的客觀規規律

規律是事物的本質聯絡;規律是事物的必然聯絡;規律是事物的穩定聯絡。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即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運動即一切事物的一切變化與過程。

(2)物質與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關係。這表現在: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因為物質是世界上一切運動的主體與客觀基礎,設想離開物質主體的運動必然主張以意識為主體的運動, 最終陷人唯心主義,如黑格爾“絕對觀念”的運動。另一方面,物質是運動的物質,物質離不開運 動。因為運動是世界上一切物質的存在形式與根本屬性,設想離開運動的物質必然主張靜止是物質 的本質屬性,最終陷入形而上學,如歐洲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

(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實質上是承認了運動的絕對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否認靜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在絕對運動中存在著某種相對靜止的狀態,但相對靜止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而是絕對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

四、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2)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五、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1)意識能動作用的表現

①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為意識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主動的創造性過程。

②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為人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思想觀念的指導下展開的。

③意識的能動作用還表現在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上。

④意識能動作用突出地表現在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上。

(2)意識能動作用的實現途徑與條件

①要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必須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②要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就必須把正確的思想付諸實踐。

③意識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六、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的關係

尊重客觀規律性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首先,強調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要以承認並 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充分發揮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主體性作用;其次,客觀規律的發現和運用,都需要充分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七、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具體要求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辯證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觀的根本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

(1)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從客觀事物本身的真實情況出發,按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認識事物, 反對用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物的真相。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觀事物不斷變化著的實際認識事物,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反對用僵化的思想觀點看待事物。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要如實地揭示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性,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反對違背客觀規律的主觀臆斷和盲目蠻幹。

【歷年真題】

1.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這是( )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觀點

B.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2.列寧的物質定義表明,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觀實在性

B.空間廣延性

C.無限多樣性

D.客觀規律性

3.在認識論上,一切唯物主義都堅持( )

A.實踐論

B.反映論

C.矛盾論

D.先驗論

4.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這是對運動的( )

A.唯心主義理解

B.直觀唯物主義理解

C.辯證唯物主義理解

D.庸俗唯物主義理解

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裡的“客觀實在”是指( )

A.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

B.物質的具體形態和結構

C.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不能被人們所認識

6.相對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這是一種( )

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B.形而上學的觀點

C.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D.相對主義詭辯論的觀點

【答案】

1.D

本題考查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運動與物質的關係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質離不開運動,因為任何物質都是運動著的物質,運動是一切物質的存在方式,不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脫離運動的物質是形而上學的錯誤觀點。另一方面,運動離不開物質,因為任何運動都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是一切運動的承擔者和主體,無物質的運動也是不存在的,設想脫離物質的運動是唯心主義的錯誤觀點。

2.A

本題考查了列寧對物質的定義。列寧認為,“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由此表明,列寧的物質定義認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其客觀實在性,它是一切物質的共性。

3.B

本題考查了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 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反映到認識論上,唯物主義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能 動反映。

4.C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這是對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理解.

5.C

此題是考查對哲學物質概念特性的確認。“物質”範疇是唯物主義哲學關於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最 高抽象。但對世界本原“物質”的解釋和理解各種唯物主義又有區別。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依據對自然現象的籠統直觀把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選項 A);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根據當時自然科學關於原子是物質最小單位的認識,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上的物質結構和具體形態(選項 B);辯證唯物主義從無限多樣的物質現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從哲學上做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觀實在性,即“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選項 C)的性質是物質的本質規定,唯一特性。

6.A.

辯證唯物主義所講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考點 3:事物的聯絡、發展及其規律

內容提要:瞭解聯絡、發展、矛盾、質變、量變、否定等的概念,理解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及基本規律,基本範疇等。

一、事物的普遍聯絡

唯物辯證是關於普遍了聯絡的科學,聯絡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和總特徵,所謂聯絡,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辯證聯絡是以承認事物之間的區別為前提的,相互區別的事物又通過聯絡而相互過渡。辯證法要求在區別中看到聯絡,在聯絡中看到區別。

聯絡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絡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聯絡,而不是人們強加給事物的主觀臆想的聯絡。聯絡的客觀性,要求人們從事物的固有聯絡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用主觀臆想的聯絡 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實的聯絡是典型的唯心主義。離開事物的真實聯絡,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主觀任意的聯絡,是詭辯論的一個重要特徵。

事物的聯絡是極其複雜而多樣的。按照聯絡的特點和性質可分為內部聯絡和外部聯絡、直接聯絡和間接聯絡、主要聯絡和次要聯絡、必然聯絡和偶然聯絡、本質聯絡和非本質聯絡等。事物的不同聯絡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其中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決定著事物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趨勢,事物外部的、非本質的、偶然的聯絡可以起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作用,有時甚至起著重要的關健作用。

二、物質世界的永恆發展

1.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

唯物辯證法不僅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絡的科學,也是關於世界永恆發展的科學,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又一個基本觀點和總特徵。一方面,聯絡構成事物的互作用必然引起作用雙方的狀態或性質發生變化,概括一切形式的變化就是運動。聯絡是運動的前提,沒有聯絡不能構成運動,也不能顯示運動。另一方面,聯絡即相互作用,本身就是運動的一種態勢。因此,不能離開運動來講聯絡,離開運動就不能理解聯絡。

2.發展的實質

運動、變化、發展是一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的概念。運動作為物質的固有屬性是指事物的一般變化和過程,標誌著事物變動不定的動態過程。變化則主要指運動的一般內容,即事物所發生的改變, 包括事物性質、數量、結構、形態上的改變。運動和變化都既包括事物量的變化,也包括質的變化既可以是上升的、前進的運動,又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運動,還可以是平向的運動,二者都具有最大的普遍性,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二者的區別在於,在闡述物質的根本屬性時,往往使用運動這一概念;而在表述事物的具體運動過程、狀態時,常常使用變化這一概念。發展是在運動、變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事物運動、變化的整體趨勢和方向性的範疇。發展是具有前進性質的運動,是事物由低階 向高階、由簡單向複雜、由無序向有序的上升運動。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儘管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伴隨有下降、重複、迴圈等各種運動形式,但發展始終是運動多向性中的主流。“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不同於增長,它不僅是指數量的增加,更是指結構的改變和優化、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只有發展才能產生新事物,發展的.本質是創新。我們要增強創新意識,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促進事物發展。

三、對立統一規律

1.矛盾及其基本特徵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諸要素或事物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範疇。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是指矛盾 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對立面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貫通的趨勢和關係。

它具有兩種基本含義: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前提,在一定條件下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②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矛盾雙方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鬥爭性是指:

①矛盾雙方相互分離、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質和趨勢;

②矛盾的鬥爭性是一個廣泛的哲學範疇,不能把它簡單理解成政治領域裡敵對勢力之間的鬥爭。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事物發展的動力是事物的內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對穩定性,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矛盾雙方互相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規定了事物向著對立面轉化的基本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

①在事物量變過程中,鬥爭推動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和相互關係發生變化,為質變做準備;

②在事物質變過程中,鬥爭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轉化,實現事物的質變。

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事物發 展的動力。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切事物的矛盾運動。所 以說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簡言之,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提供了科學認識事物的總的方向。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其各方面的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表現為:不同運動形式、不同事物、不同過程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矛盾地位的 不平衡性;矛盾解決形式的多樣性(一方克服另一方;雙方同歸於盡;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規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質,是區別、認識事物的前提和基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兩者是相互區別的。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無條件的,具有絕對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 物的個性,是有條件的,具有相對性。

(2)兩者是相互聯絡的。其表現在:普遍性離不開特殊性,存在於特殊性之中,即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沒有離開特殊性而獨立存在的普遍性;特殊性又與普遍性相聯絡而存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一般是個別的一部分或本質;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個別和一般的 辯證統一。

(3)兩者的區別是相對的。由於事物範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在另一場合轉化為特殊性;反之,亦然。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即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係,是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這一原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基礎。在社會主義現 代化建設中,首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否則就會走上邪路。同時,又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反映我國的具體特點,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在實際工作中,“一般與個別相結合”“抓典型”等工作方法,都是這一原理的運用。

四、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一,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和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唯物辯證法是普遍 聯絡和發展的科學,而普遍聯絡的根本內容是對立面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聯絡,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也是對立面之間的鬥爭和統一。只有把握對立統一規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聯絡和發展的根本內容和實質。

第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中心線索,理解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辯證法其他規律和範疇的鑰匙。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都是對立統一 的關係。

第三,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鬥爭的焦點,是它們的根本區別之 所在。

第四,對立統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五、質量互變現律的方法論意義

(1)既然任何事物都是質與景的統一,就要把對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結合起來,定性研究是認識的基礎,定量研究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

(2)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們的認識和實踐與事物本身的度相適合,掌握適度原則。

(3)既然事物發展變化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就要處理好量變與質變的關係,既要重視點滴的積累,又要善於抓住機遇,將事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方法論意義

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方向、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發展的具體道路又是曲折的、迂迴的;事物自我發展的道路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們不能只看到發展道路的前進性, 而看不到事物前進道路的曲折性,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以致犯急躁冒進的毛病;也不能只看到發展 道路的曲折性,而看不到事物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被困難嚇倒,悲觀失望,進而無所作為。

【歷年真題】

1.下列各項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的是( )

A.聯絡和發展的觀點

B.量變和質變的觀點

C.對立和統二的觀點

D.本質和現象的觀點

2.下列各項體現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思想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C.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規律是( )

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

B.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C.事物內在的本質的穩固的聯絡

D.事物聯絡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4.唯物辯證法認為( )

A.必然性意義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計

B.必然性是可以預見的,偶然性是無法認識的

C.必然性是不可選擇的,偶然性是可以選擇的

D.必然的東西是偶然的,偶然的東西是必然的

5.唯物辯證法的揚棄範疇是指( )

A.新事物徹底拋棄舊事物

B.事物發展過程的非連續性

C.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

D.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6.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 )

A.實質

B.總特徵

C.核心

D.總規律

7.和諧是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的( )

A.絕對同一

B.相互分離

C.相互依存

D.絕對排斥

【答案】

1.A.

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世界的普遍聯絡和世界的永恆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所謂聯絡,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 相互作用。聯絡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發展是指事物由低階向高階的上升運動。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C.

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聯結、相互吸引等。C項中的相反相成。體現了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即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離異、相互排斥、相互銷蝕等。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根本性質發生變化中的作用更為顯著,只有通過矛盾雙方的鬥爭,才能突破現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轉化。

3.C.

本題考查規律的本質。規律是事物內在本質的、客觀的穩固聯絡,不是思維獲得的反映,也不是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4.D.

本題考查偶然與必然的辯證關係。偶然與必然是辯證統一的,必然是偶然的(基礎和支配)偶然是必然的(體現和補充),這是明顯帶有。既...又...。痕跡的辯證公式的體現。

5.D.

本題考查辯證法的揚棄概念。辯證法的揚棄就是對舊事物既克服又保留,而不徹底拋棄舊事物。是事物發展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統一。

6.B.

唯物辯證法揭示世界的狀態怎樣的問題,它的回答一是普遍聯絡,二是永恆發展。所以說,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徵為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

7.C.

和諧是矛盾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體現著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和諧並不意味著矛盾的絕對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