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大學生考證>

在校大學生“考證”熱應該理性對待

大學生考證 閱讀(1.44W)

隨著大學畢業生的逐年增加,強大的就業壓力迫使大學生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一些學生便加入了考證一族,以此作為取得工作的敲門磚。還有一些學生盲目跟風,效仿其他同學考證,來給自己一顆定心丸。同時,社會上的一些用人單位把證書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種證書。然而,多數大學生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職業規劃,只是通過這些證書來尋求心理安慰,面對未來的不可預知性,大學生在迷茫的同時,用考取證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方式。高校學子利用課餘時間考相關專業證書,且以持有證件數多為榮。大學生熱衷於“考證”,既有就業壓力的原因,也有盲目跟風的心理。專家呼籲,應理性思考高校學生“考證”熱。

在校大學生“考證”熱應該理性對待

 “考證”族湧動校園

今年19歲的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經濟系學生蘇某,兩年前入校時,對市場營銷專業已感到幾分吃力。沒想到學校還有“考證”要求,他先是考了普通話、計算機、英語等級證,接著自加壓力,拿到了商務策劃師證,考了駕照,目前正準備考辦公軟體運用。

“這兩年我不知自己是怎麼過來的,”小蘇說,“除了上好專業課,其餘就是沒完沒了的培訓、考試,整天像是在大學聯考。”

記者瞭解到,目前流行於大學校園的證書大概可分為三類:公共技能型證書,如英語等級考試;專業性證書,如物流師;實用操作型證書,如駕駛證等。

在不少大學,公共技能型證書是學校對學生的“規定動作”,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在長沙某師範大學商學院讀大二的學生車某,正按步就班地考普通話二乙、計算機一級證書。他說,接下來是考英語等級證。

一些職業院校有硬性規定:學生畢業時要有“雙證”,即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有技術,還要靠證書支撐,才比較容易找工作。”廣州市無線電中等專業學校小李在接受當地媒體記者採訪時如是說。他告訴記者,他們畢業前找工作時,一些同學甚至拿出來六七個職業資格證書,希望爭取更多機會。

  有調查表明,在許多中職院校,幾乎“全民考證”。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技能鑑定所所長周友秀表示,以前學校對學生考證沒有要求,現在要求學生必須拿與自己專業或專業相近的證。目前學校1.7萬名學生,除畢業證外,手上至少有一個職業資格證,一個學生手上有兩三個證的現象普遍,多的達五六個證。

就業壓力加大,造成一些高校不惜將學生“武裝到牙齒”,連實用操作型證書也在“鼓勵”之列。

  學生考“證”忙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擴招,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供大於求”的局面凸現,不少大學生心理壓力加大。他們在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增加就業“砝碼”的情況下,就通過多拿證來增強求職競爭力。

“考‘證’的原始動力在於方便求職,”湖南理工學院學生王資說,“畢竟多拿一個證,就多一個就業機會,多一條生活出路。”她的話代表大多數熱衷“考證”大學生的看法。

從眾心理讓一些大學生趕持證“時髦”。浙江工業大學一位姓王的學生接受當地媒體記者調查時說,剛進大學的時候,沒想過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大學志願是父母替他填的,進大學後不知道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等到大三下半學期開始,他焦急起來。他發現身邊的同學在忙著考證,他立刻加入了“考證”行列。

自卑心理讓一部分大學生產生證件依賴症,這在一些職業院校表現突出。

社會上的歧視,導致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壓力加大。記者瞭解到,由於這個原因,一些職業學院的學生覺得低人一等,想通過獲得證書取得社會認可。湖南某職業學院物業管理班,全班52個學生,都有助理物管師的職業資格證,但他們並不滿足,想再考一個證,目前,這個班已有5人考了企業經紀人資格證、5人考了會計證、1人考了高等祕書證、5人獲得內審員資格證。

  理性對待“考證”

對高校“考證”一族而言,沒有證書心裡不踏實,證書多,又多了幾分迷惘。一些陷入證書“圍城”的'學生對記者說,擁有一大堆證書,反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沒了感覺,自已今後的職業規劃變得模糊。

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約有一半的大學生找工作時缺乏社會經驗,並非沒有持證。大學生順利進入職場的關鍵因素在於其影響力、創造力和團隊精神。

一些走出證書“圍城”的大學生意識到,首先應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對專業的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有針對性地考取相應證書,不要盲目追求證書的數量。因為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本證書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