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職稱考試>

2017年高階經濟師常考知識點

職稱考試 閱讀(7.57K)

高階經濟師常考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7年高階經濟師常考知識點,希望對您的複習有所裨益!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高階經濟師常考知識點

  知識點一:財政概述

(一)財政的本質

財政,又稱國家財政,是一個歷史範疇,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財政又是一個分配範疇,是國家(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憑藉其政治權利(公共權力)直接參與社會總產品分配的一種活動。

1.財政的基本特徵

財政的基本特徵是財政區別於其他分配範疇的屬性,主要表現為分配主體、分配物件和分配目的的不同。

(1)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分配主體是指分配的決定者。財政分配的主體是國家,這是因為:

①財政分配以國家為前提,國家決定著財政的存在、發展和分配範圍。非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都不屬於財政分配。②在財政分配中,國家處於主動的支配地位。國家是財政分配活動的決定者和組織者,財政收入的來源和規模,財政支出的使用方向,都決定於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⑧財政分配依據的是國家的政治權利,有法律規定做保證,因而財政分配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的特點。

(2)財政是以社會產品為客體的分配。分配客體是指分配的物件。財政分配的物件是社會產品。但是真正能納入財政分配的只是社會產品的一部分。從財政分配的價值形態看,主要是剩餘產品價值M,由此構成財政資金的主要內容。在特定情況下,財政分配也包括一部分勞動報酬V和一部分補償基金C.

(3)財政是以滿足國家和社會共同需要為目的的分配。財政分配的目的就是保證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需要。在現代社會,國家利益於社會公共利益有著密切的關係,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是國家職能之所在。因此,財政分配的目的除了保證國家執行其統治職能的需要外,還包括滿足公共設施建設、文教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需要。

(4)財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實物、力役形式和價值形式

2.財政的本質

任何財政體現的都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係,財政與國家的關係決定了財政的本質。

國家的性質決定財政的性質。財政是與國家一同發展的,財政的性質取決於國家的性質。不同社會制度下,國家的性質不同,財政性質不同,體現的分配關係也不同。

國家的職能決定財政分配的範圍。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的職能在發展,財政分配的範圍也隨之逐步擴大。

我國財政的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為實現國家職能需要並滿足社會的共同需要,通過集中性地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種“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分配關係。

  知識點二:影響經濟波動的因素

影響經濟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投資率的變動。一般說來,投資率與經濟增長率呈正相關關係。當投資率保持在積累率允許的限度內時,投資的增長將促進經濟的正常增長;當投資率的增長超過積累率的限度時,就會導致投資品供應短缺,投資週期延長,新的生產能力形成減緩,進而導致整個投資效益下降,最終實際經濟增長率也會下降。因此,保持一個適度的投資率是影響經濟波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2)消費需求的波動。消費需求是社會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需求的不足,會導致社會總需求水平小於社會的總產出,這樣一部分社會總產品的價值無法實現。消費需求的不足會導致產出下降,失業率上升,從而使實際經濟增長率下降。當消費需求過旺的'時候,社會總需求會超過社會總產出水平,導致實際經濟增長率過快增長。

(3)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換。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扭曲和落後,會制約經濟增長。

(4)資源供給。經濟增長過程是將不同的生產要素組合在一起投入生產的過程。經濟增長需要使用原材料、勞動力和資本等各種資源。當資源被過度利用時,經濟將超高速增長;當資源供給不足時,經濟增長率將降得很低。因此,資源的供給適度與否,就成為經濟是否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

(5)技術變化的狀況。技術變化是導致經濟波動的最重要因素。當技術進步發生時,會有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在技術倒退的時候,經濟會因此而陷入衰退之中。

(6)經濟體制的變動。經濟體制的變動會對經濟週期產生深遠的影響。計劃經濟體制下“預算軟約束”的存在,使得投資需求總是大大超出積累水平的限制,從而使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產出水平,實際經濟增長率超過潛在經濟增長率,經濟經常處於過熱的狀態。當這種經濟過熱狀態被人為抑制時,實際經濟執行又往往陷入衰退。所以,經濟波動由於計劃體制和人為的原因往往要比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波動嚴重得多。

(7)心理預期的變化。心理預期的不穩定性會影響投資、消費等行為,進而影響社會總需求,引起經濟的波動。

  知識點三:經濟增長方式及其轉換

1、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及型別

經濟增長方式是與經濟增長聯絡在一起的。經濟增長本身是一個客觀存在的過程,經濟增長方式則體現了人們對這一增長過程的總體特徵的看法和評價。當經濟增長只有一種方法或途徑時,就不會產生經濟增長方式這樣的概念,正是由於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特徵,才有了經濟增長方式這樣的概念。

經濟增長方式所要說明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增長是如何實現的,即經濟增長是通過什麼方法和途徑實現的,這種增長有哪些特徵。由於經濟增長的過程表現為各種生產要素、各種資源的組合和配置過程,因此,經濟增長方式是指資源的總體配

置方式,即決定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及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由於要素的組合方式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不同,經濟增長呈現出了不同的特徵,從而有了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方式一般分為粗放型經濟增長和集約型經濟增長兩種型別。

2、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階段

粗放型增長是指主要依靠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來增加產品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增長是指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數量和提高產品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3、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和途徑

第一,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兩個重要轉變,即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兩個轉變是緊密相關的。轉換經濟增長方式首先要轉變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優化生產要素組合與配置、協調供需關係的功能,能促進競爭、優勝劣汰,能促進企業改進管理、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換的基本前提。

第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的基礎在企業。我國國有企業多數是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不能不帶有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烙印,這是我國國有企業長期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通過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的企業財產組織制度,徹底轉換經營機制實現企業的高效運轉。

第三,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整合優化經濟結構,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調整經濟結構,不僅要對低水平的、汙染環境和浪費資源的落後生產能力堅決進行壓縮,還要加快發展短缺的、技術含量高的和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能力,特別是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僅要調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還要對地區和城鄉經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是: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當前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是:東部地區繼續保持發展勢頭,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第四,加快科技進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是提高經濟增長中科技含量的根本途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技進步的主攻方向,一是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二是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努力佔領科技制高點。為此,國家要加大科技投入,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科技開發,建立和完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風險投資機制,繼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的機制。企業必須跟蹤行業技術發展的前沿,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進行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實現技術跨越。

第五,重視人力資源開發,提高勞動者素質。人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包含著生產者的素質。高素質的勞動者、高素質的經營者、高素質的各類專業人員,是促進生產發展、提高經濟效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因素。為此,要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繼續有條件地擴大招生規模,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加快人力資源的開發,合理使用人力資本,加強和發展職業培訓,建立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全面提高勞動者、經營者與各類專業人員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