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2017年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基礎考試模擬題

社會工作者 閱讀(3.29W)

1[案例分析題]某社群里老街坊、老鄰居多,老黨員也不少,鄰里關係比較融洽。該社群老齡化程度較高,60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l9.5%,而且高齡老人數量較多。社會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一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一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子女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群文化活動太少,缺少展示才藝的舞臺;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2017年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基礎考試模擬題

針對以上情況,社會工作者擬訂了一個社群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一是協助貧窮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

問題: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還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如何構建社群支援網路來滿足該社群老人的需求?

參考解析:

1.案例中所呈現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維護(一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經濟保障(一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就業休閒、社會參與(一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子女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群文化活動太少,缺少展示才藝的舞臺)、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上述案例中提到“社會工作者已經擬定了一個社群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一是協助貧窮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這僅僅是滿足了經濟困難的老人的物質援助和行動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發揮餘熱、親情滿足及權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滿足。

2.構建社群支援網路來滿足該社群老人的需求,應該做到:社會工作者繼續挖掘社群的資源,運用專業方法為老人搭建服務平臺,包括:

(1)聯絡社群民警及司法部門,為老人提供法律諮詢及援助。

(2)聯絡社群組織,運用社群資源,開展老人興趣小組、舉辦文化康樂活動。

(3)鼓勵低齡行動方便的老人蔘與社群服務,組織老人義工隊伍,發揮老人餘熱。

(4)開展社群孝心行動,搭建親子服務平臺,鼓勵老人子女參與關心長者行動等。

(5)最終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網路、鄰里互助網路、社群緊急支援網路、老人家屬支援網路。

2[簡答題] 劉某,男,68歲,和老伴住,主要靠平時做些小買賣和低保金來維持生活,有--JL-鹼家。一天,在劉某開車載老伴兒去超市購物的途中,意外遭遇一場交通事故,老伴兒當場死亡,劉某大腿骨折,多處擦傷。老伴兒的去世使他的精神幾近崩潰,脾氣變得非常暴躁,這使得本已患有糖尿病的他更加消瘦,經常把自己關在房問裡不與外人交流,且時常自言自語“如果我不帶著她去超市,就不會遭遇車禍,她也就不會死,還不如自己也死了算了”。兒子非常擔心父親,和妻子多次商量後將父親接來與自己同住。

劉某之前與兒媳有矛盾,同住後矛盾更加嚴重,因此兒媳在對其照顧上也不夠用心,甚至出現打罵的現象,兒子夾在中間很為難,家庭成員每天都是在吵鬧聲中生活,這嚴重影響了正在準備會考的貝貝(孫子),貝貝近來成績很不穩定。劉某一直向鄰居李某(一名剛退休女職工,中年喪偶,無兒無女)抱怨自己兒媳對自己如何不好,並傾訴其因老伴兒去世所產生的愧疚與焦慮,李某也時常安慰劉某。久而久之,劉李二人在一起生活。於是劉某便向兒子、兒媳表明了自己想重組家庭的想法,想找個人來照顧自己,自己現在存的錢加上李某的退休工資足夠二人養老,並保證不會麻煩他們,但卻遭到了兒子、兒媳的強烈反對,接下來的日子家裡的爭吵更加頻繁,兒子很是無奈。經人介紹劉某來到了所在社群的“守望”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求助,接待他的是社會工作者李穎。

問題:

1.請結合以上案例界定劉某的需要。

2.根據系統理論的觀點,請結合案例指出與劉某案例有關的四大系統。

參考解析:

1.服務物件劉某現在的需要主要有:

健康維護的需要:老年期是疾病多發期,健康維護是老年人最為關注和渴望滿足的需要。老年人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適宜的生活照顧,並得到康復服務。案例中的劉某患有糖尿病,又發生大腿骨折,健康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需要健康維護,並且需要得到較好的生活照顧。

經濟保障的需要:在傳統社會中,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經濟供養;但在現代社會中,老年人是需要通過領取退休金、養老保險等途徑來得到贍養,從而獲得經濟方面的保障。案例中劉某主要是通過自己做些小買賣和低保金來獲得經濟方面的保障,但現在由於大腿骨折,影響了自己的小生意,完全靠低金保維持生活,需要經濟的支援。

婚姻家庭的需要: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老年人也有維持和嚮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和權利。伴侶和家庭的支援對老年人具有重大意義。案例中劉某因老伴兒去世倍感孤獨,因此想重新追求婚姻家庭生活,符合老年人的正常需要,但遭遇子女的橫加干涉。

2.依據系統理論,可以把助人歷程中相關的部分為四個系統:改變媒介系統、服務物件系統、目標系統和行動系統。

(1)改變媒介系統。所謂“改變媒介”是指受僱於政府、非營利機構、組織和社群中的社會工作者,是“有計劃變遷”的具體操作者,在“問題—解決”的改變過程中是促使服務物件發生改變的媒介。案例中的改變媒介系統是社會工作者李穎,那麼李穎的專業技能、價值取向及人格特徵都將影響她對劉某的幫助。而“守望”社會工作機構的價值理念、服務範圍、機構文化等也會對助人歷程有影響。這些都需要接案社會工作者有所考慮。

(2)服務物件系統。服務物件系統是指社會工作服務的物件,也是社會工作服務的直接受益人。服務物件系統可以是個人、家庭、團體、組織或社群。服務物件系統包括前來求助已經使用服務的現有服務物件和還沒有接受服務,但未來有可能使用服務的潛在的服務物件。本案中。劉某的兒子來機構求助.並與社會工作者進行了面談屬於現有服務物件,而劉某雖然還沒有來機構,但未來會是服務的受益人,因此是潛在的服務物件。

(3)目標系統。為了達到改變服務物件系統的目的需要改變和影響的系統即是“目標系統”。案例中,為了幫助解決劉某家庭的問題,劉某、劉某的兒子、兒媳及孫子貝貝都需要某些方面的調整和改變,因此都是目標系統。

(4)行動系統。行動系統是指那些與社會工作者一起努力,實現改變目標的人,是社會工作者的合作者。為了實現與服務物件的協議,幫助服務物件達到改變的目標,社會工作者要進行各種努力,調動各種資源。本案例中的目標系統,從另一個角度看,有可能成為行動系統。

3[案例分析題] 小剛今年上國小四年級,家裡有爸爸媽媽和一個哥哥.爸爸媽媽都是國小文化程度,兩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開了一間雜貨鋪,生意還不錯,很忙。哥哥和小剛每天都是自己做飯。四年級以前小剛的成績很好,經常受到父母的表揚,有時成績要比哥哥的還好。小剛也每天按時上學、放學、寫作業,不用家長操很多心,父母也由於工作忙的緣故無暇顧及到兩個孩子的學習,只是偶爾問問考試成績。四年級後小剛的成績開始一落千丈,令家人感到莫名其妙。於是父母開始留意,後發現原來小剛每天都要去打電腦遊戲,有時甚至是曠課去打。發現小剛的劣跡後小剛的父親痛打了他一頓,並警告說以後不準再去打遊戲。剛開始幾天小剛的確是乖乖地上學,但沒過幾天,當他看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學就往遊戲廳跑的時候,他的手也開始癢癢起來,於是他又開始去遊戲廳,只是玩的時間少了一些,因為害怕被父母發現。偶爾因為貪玩忘記了時間回去晚的時候就會跟父母撒謊說自己去同學家寫作業了。被父母再次發現後,父母非常氣憤就又打了他,小剛就這樣一面看到小朋友都去玩那麼好玩的遊戲就禁不住誘惑,一面又很害怕父母的暴打。好了一段時間,總是再犯。看到小剛成績總是提不上來,還老去打遊戲,屢教不改,於是小剛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給他錢,平時也沒好氣地同他講話,天天罵他是“成不了氣的傢伙、沒出息的傢伙”。以後父母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鋪生意上,很少回家。小剛也就幾乎不上課,整天在外面跑著玩。

問題:

1.什麼是兒童社會工作?這裡的“兒童”的含義是什麼?

2.作為兒童社會工作者在做兒童社會工作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3.如果你是兒童社會工作者,接到這個個案,你將如何幫助小剛?

參考解析:

1.(1)兒童社會工作是在現有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在當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成長、發展的需要,以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為指導和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充分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和技巧對兒童開展的助人及自助服務活動。

(2)“兒童”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所有兒童;二是指處於困境、得不到正常照顧以及有各種問題的兒童。

2.(1)要認識兒童是有權利受到全方位的愛護和關懷的。兒童除了生理的需要外,還有很強的心理需要;兒童自身問題的形成並沒有成人的那種積澱,受外界影響的程度相對較高,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兒童問題的解決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幫助而不是兒童自己。

(2)兒童社會工作者需要掌握與兒童成長相關的知識,它們是做好兒童社會工作的保證。

(3)社會工作者在直接面對兒童時,要把握好與兒童案主之間的關係。

(4)兒童社會工作者要處理好和其他為兒童提供服務的人士之間的關係。

3.(1)先深人這個家庭瞭解該家庭的成員結構和成員關係。

(2)瞭解小剛的各個成長階段的事情。

(3)瞭解小剛與同學朋友以及與家庭成員的關係。

(4)試圖取得小剛的信任,逐漸瞭解小剛的心理特點。

(5)瞭解學校和社群對小剛的行為的影響。

(6)通過談心疏導小剛,讓他的遊戲情緒淡化。

(7)建議學校和家長合作,加大檢查和監督力度,減少小剛及其他小朋友在營業性遊戲廳玩遊戲的機會。

(8)建議家長順勢調整,正確引導,主動給小剛玩遊戲的機會,引導他選擇有益的遊戲。把他從沉迷引向研究遊戲的境地。

4[案例分析題] 小麗,女,17歲,國中三年級學生。小麗還有兩個哥哥,都是國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了,現在都已經成家。小麗家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但由於這兩年天氣太旱,莊稼收成不好,父親便出去打工,做起了農民工。小麗的父母一直對小麗寄予厚望,希望小麗能考進市重點中學,所以對小麗處處嚴格要求。小麗雖家庭條件不好,可是父母卻捨得為小麗的教育投資。從小時候起,小麗的每一天都排滿了學習課程,小麗父母還為小麗買了各種輔導書。小麗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出去玩一會都要向父母請示,買文具、衣服等都有媽媽的全程監督。小麗看到很多同學都可以去外面自由玩耍,還可以隨意買自己喜歡的東謠,心裡很羨慕也很難受。小麗如果和同學出去玩,回來也不敢跟家裡人說,害怕挨批評。馬上就要會考了,小麗很擔心,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父母會責備她,有時小麗磨蹭著不敢回家,還學會了撒謊。小麗的父母已發覺小麗經常說謊,而且最近一次月考的成績也不如以前。

問題:

1.小麗面對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針對小麗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在介入時可以用到哪些相關理論?

參考解析:

1.上述案例中,小麗面臨的主要困境有:

(1)父母管教嚴厲,缺乏自由。父母對小麗寄予厚望,在學習上要求嚴格,平時對小麗有太多的約束,小麗覺得沒有自由。

(2)升學壓力大。小麗馬上就要進行會考,升學壓力較大,月考成績不理想,不敢回家,害怕遭受責罵。

(3)與父母沒有進行正確的溝通。小麗嚮往自由,卻不敢和父母說,害怕遭受責罵。小麗和父母之間缺乏溝通,甚至還學會了撒謊。

2.針對小麗的困境,社會工作者在介入策中可能會用到的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有:

(1)家庭系統理論

家庭系統理論有三個基本觀點:

①家庭成員的基本問題是整個家庭的不良溝通交流方式導致的。

②家庭所面臨的危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

③因“問題”而導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調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如果社會工作者能夠讓小麗的家庭成員認識到家庭“問題”的產生與家庭成員的溝通交流方式之間的關聯,及時改變這樣的交流方式,建構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決家庭功能的失調,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家庭生命週期理論

家庭也像人一樣有一個成長、發展的自然變化過程,這是家庭生命週期理論的核心觀

點。家庭生命週期理論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關係以及他們的需要會隨著家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特徵,每一個家庭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員去面對。

小麗的家庭現在處於青少年家庭階段,這一階段家庭的主要任務是:

①調整家庭界限以滿足青少年的獨立要求。

②適應家庭成員對個人自主性的要求。

在本案例中,小麗沒有自由,受到管束太多,阻礙了其發展的獨立自主的要求。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問題”面前都擁有應對困難的能力,並且通過克服逆境的過程尋求新的發展。家庭抗逆力理論認為所謂健康家庭,並不是說沒有“問題”,而是擁有能力應付“問題”。這要求社會工作者既要從不利因素又要從有利因素兩個方面考察小麗的家庭應對逆境的過程。因此社會工作者在介入時要提升小麗及父母解決“問題”的能力。

(4)生態系統理論

生態系統理論把家庭放在關係複雜的多重系統中來考察。生態系統理論假設影響個偽發展的環境可以分為四個系統,這四個系統分別為: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外部系統及巨集觀系統。這就要求社會工作者在對小麗家庭展開社會服務的時候,要全面考慮四個系統的重要性及作用。

5[案例分析題]小虎,男,今年10歲,從小與父母一起生活,但一直不太親近父母。小虎的母親描述說當小虎還在10個月大的時候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感覺孩子不太和自己親近,但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在小虎5歲的時候情況就越來越嚴重,不愛說話,不接觸身邊的小朋友,對於父母也是非常冷漠。現在,小虎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弱,還經常分不清“你”和“我”這樣的人稱代詞。在行為方面表現也非常差,小虎經常會向他人吐唾沫,有時還對他人大叫大吼。與小朋友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友好,他經常會摸對方的耳朵或者摸對方的頭,但往往會被別人用手甩開。這個時候小虎就會立即停止行動,但一會兒又會反覆,直至別人不滿時才會結束,之後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邊或到媽媽身邊坐著。後經醫生診斷,確診為自閉症。

問題:

1.結合案例,應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分析小虎的現象。

2.結合案例,應用埃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分析小虎,並指出小虎現階段的任務是什麼,他現在有些什麼困擾?

參考解析: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把兒童個體的發展分成4個時期,分別是感知動作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0~2歲是幼兒的感知動作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只能協調感知和動作活動。2~7歲是前運算階段,在這一時期,表象或內化了的感知或動作在兒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作為中介來描述外部世界。7~12歲是具體運算階段,這時候兒童在一定程度上可作出推論。12一15歲屬於形式運算階段,在這一時期,一般兒童能對抽象的和表徵性的材料進行邏輯運演。

案主小虎10歲,已到了具體運算階段的年齡,然而他的認知水平依然停留在感知動作的階段。此外,他運用語言作為中介描述外部世界的能力也相對較弱,語言表達和溝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感覺統合療法的理論即與皮亞傑認知發展的4階段理論基本類似,首先規定了新生兒感覺統合發展的4個階段,社會工作者即在此基礎上對小虎進行感覺統合方面的訓練。

2.埃裡克森認為人生有八大發展階段,在每個階段都面1臨特殊的發展任務,要經歷一次心理一社會“危機”,或者說矛盾衝突。這些衝突包含著對立的兩極,個體只有嘗試面對並解決這一衝突後,才能順利進入下一階段,同時發展出某種特定的品質或“美德”。如果衝突無法圓滿解決,那麼個體自我的發展就會出現困擾乃至停滯。埃裡克森的人類心理社會發展階段包括嬰兒期(0~1歲)、幼兒期(1~3歲)、兒童早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少年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老年)期(65歲以上)這八個階段。

案例中的小虎今年10歲,處於兒童中期。兒童中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重要的知識、技能和生存技巧,增加勤奮感,使勤奮感超越自卑感;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形成良好的自身能力。

小虎現在語言表達方面非常弱,還經常分不清“你”和“我”這樣的人稱代詞。在行為方面表現也非常差,經常會向他人吐唾沫,有時還對他人大叫大吼。與小朋友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友好,經常會摸對方的耳朵或者摸對方的頭,但往往會被別人用手甩開。這個時候小虎會立即停止行為,但一會兒又會反覆,直至別人不滿時才會結束,之後會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邊或到媽媽身邊坐著。這裡可以看出小虎還處於幼兒期和兒童早期的一些行為,還未完成兒童早期的任務,還在不斷地嘗試新的事物,沒有形成克服內疚、建立信心的人格,對自身沒有確切的目的,意志力較薄弱。他的重要聯絡人還是父母和家庭,需要形成相應的同輩群體和自身的角色模式。

3.解決方案。

(1)在小虎自身方面,利用個案輔導的方式對小虎進行治療。在語言治療方面可以採取言語治療幫助他提升語言能力;在認知方面進行提升,增強小虎的自我認同感和提升他的自信心;對行為進行修正,幫助他改正吐唾沫和不良交際行為等,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改善同伴之間的關係。

(2)在家庭方面,對小虎的父母進行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治療技能培訓,提高治療效果。

(3)在朋輩群體方面,與小朋友進行溝通,爭取得到小朋友的理解與支援,接納小虎,擴大小虎的“交際圈”。

(4)改善小虎的生活環境,建立專業治療環境與生活環境相結合,促進小虎健康成長。

6[案例分析題]雅琴,50多歲,機關幹部,丈夫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較高,夫婦倆平時就感情不和,現在丈夫早出晚歸,常在外“拈花惹草”,對家中的事不管不問,只把工資交給妻子,家裡大小事情都由雅琴料理。

雅琴夫婦有兩個孩子,兒子30歲,他從小在奶奶身邊長大,與奶奶關係親密,至今沒有固定工作,常閒待在家,雅琴看他不順眼,兩人口角不斷。女兒在雅琴身邊長大,母女關係十分親密,可女兒只談朋友不結婚,也給雅琴增添了許多煩惱。

雅琴的丈夫在其父親去世後,將沒有收入、身體有病的母親接到家中一起生活,這給

雅琴增加了負擔,雅琴內心十分不滿,婆媳之間摩擦不斷,婆婆和兒子站在一起抗衡雅琴,女兒則站在雅琴一邊。雅琴的丈夫為了避免與雅琴衝突,逃離家庭矛盾,始終保持“中立”角色,兩個孩子與父親的感情也十分冷淡。這個家庭每天都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雅琴覺得家裡人在躲避她,也擔心丈夫有一天拋棄她,脾氣越來越暴躁。雅琴感到很孤獨無助,也無法向親友訴說苦惱,所以來到社群家庭服務中心求助。

問題:

1.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說明本案例中導致家庭問題的家庭結構狀況(次系統、系統之間的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權力結構)。

2.依據導致家庭問題的家庭結構狀況,指出該家庭中的哪些關係需要改善?

參考解析:

1.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米紐秦根據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總結提出的。該模式認為每個家庭都具有一定的結構,這些結構涉及家庭系統中的次系統、系統之問的邊界、角色和責任分工以及權力結構等。

(1)本案例中,雅琴家庭中的兒子和婆婆關係親密,雅琴和女兒關係親密,分別形成了兩個次系統。

(2)在雅琴家庭中,雅琴與丈夫之間,雅琴與兒子、婆婆之間,雅琴、女兒與兒子、婆婆兩個次系統之間,兩個孩子與父親三個人之間,都關係冷淡、存在矛盾,存在明顯的分割界限,形成家庭系統之問的邊界。

(3)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中佔據一定的位置,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責任。在雅琴家庭中,雅琴扮演妻子、母親和兒媳的三重角色,承擔管理家務,照顧丈夫、孩子、照料老人的責任;丈夫同時也扮演父親和兒子的雙重角色,承擔家中經濟來源,照顧孩子、老人的責任;兩個孩子和老人則都在自己的角色上,承擔一定的責任。在功能正常的家庭中每個成員能夠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但在雅琴家庭中,各成員間摩擦大、配合程度低,角色和責任分工存在缺陷,致使家庭功能失常。

(4)在雅琴家庭中,丈夫常年在外,家裡大小事情都由雅琴料理,雅琴佔據權力結構頂端位置;但婆婆進入家庭一起生活之後,婆媳之間摩擦不斷,婆婆和兒子站在一起抗衡雅琴,說明婆婆或其所屬次系統試圖挑戰以雅琴為主的家庭權力運作方式。

2.米紐秦認為病態家庭結構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糾纏與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等現象,而這些也是本案例中存在的需要改善的家庭關係。

(1)家庭系統中各子系統之間的邊界不清晰就會出現糾纏與疏離的現象。①在雅琴家庭中,兒子與婆婆關係密切,女兒與雅琴關係親密,形成兩組糾纏的關係;②兩個孩子與父親之間,雅琴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兒子與母親之問都表現得疏遠、冷淡甚至衝突,形成陣列疏離的關係。

(2)當家庭成員之間出現相互衝突的現象時,有些成員就會形成同盟,與其他成員對抗。在雅琴家庭中,婆婆fllJL子站在一起抗衡雅琴,女兒則站在雅琴一邊,家庭成員之間出現衝突時形成同盟與其他成員或同盟對立,形成聯合對抗的關係。

(3)在雅琴家庭中,由於婆媳關係的摩擦,把雅琴兒子、女兒也帶人了雙方的摩擦中,這就形成了三角纏的關係。糾纏、疏離、聯合對抗、三角纏這幾種不良關係導致了雅琴家庭的病態家庭結構,嚴重妨礙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需要社會工作者採取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協助雅琴,對家庭親子關係、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進行改善。

7[案例分析題] 小美是國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時在學校較少與班上同學說話,經常獨來獨往,放學後也不跟社群裡的同齡人玩耍。小美的母親是從外地農村嫁到城裡的“外來媳”,與親戚、鄰居交往少。因為身體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貼補家用。小美的父親是一線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較低。父親對小美比較嚴厲,父女之間交流很少。因為工作時間關係,父母之間很少溝通。家裡有什麼事,都是父親說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參加任何社群活動。社會工作者在一次“外來媳”家庭走訪中遇到了小美,決定對其開展個案服務。在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對自己問題的看法,就認定小美的問題源於自信心不足。

問題:

1.在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從小美家庭層面收集哪些資料?

2.在本案例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還應從小美與環境的互動層面收集哪些資料?

參考解析:

1.服務物件的環境資料包括家庭、親屬、鄰居、學校、工作單位,以及可以得到的其他資源的系統。在本案例中的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應從小美的家庭層面收集的資料包括:

(1)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收入狀況、居住環境;案例中已呈現小美的母親是從外地農村嫁到城裡的“外來媳”,與親戚、鄰居交往少。因為身體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貼補家用。小美的父親是一線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較低,但是這個家庭的具體經濟狀況及居住環境有待進一步的瞭解。

(2)家庭成員的角色和互動情況,包括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父母一子女的角色;案例中可以看到,父親對小美比較嚴厲,父女之間交流很少,父母之間很少溝通。

(3)家庭規則,包括如何解決分歧、衝突、家庭的權威關係;案例中可以看到小美家的

家庭事情由父親決策,需要進一步收集資料來分析其家庭教育型別。

(4)家庭成員的溝通方式,包括如何表達期望、需要、情感等;小美的家庭中家庭成員缺少有效溝通。

(5)家庭關係,包括家庭內的次系統;家庭的決策和分工方式等。需要收集家庭成員的交往、家務勞動的分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