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綜合能力》模擬複習衝刺題「附答案」

社會工作者 閱讀(1.9W)

  一、單項選擇題 【下頁有答案】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綜合能力》模擬複習衝刺題「附答案」

1.劉津是某社會服務機構新錄用的社會工作者,機構安排了老莫做劉津的督導。老莫每次對劉津進行督導時,都會用一定的時間瞭解和關心劉津的情況及遇到的問題,並表示關心。老莫的這種做法屬於( )。

A.相互契合

B.聆聽

C.包容

D.保持沉默

2.小李原來從事居家養老服務,最近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某國小擔任學校社會工作者。在個別督導會談中,他的督導老陸示範了社會工作者與兒童建立關係的技巧,包括說話時內容表意清楚,避免責罵,發掘兒童優點,接納缺點並協助糾正等。上述督導活動中,老陸向小李教導了有關( )的知識。

A.社會問題

B.服務物件

C.工作過程

D.工作者本身

3.下列選項中關於實證主義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實證主義理論是一套判斷知識有效性的規則

B.對實證主義者來說,知識是權力的反映

C.實證主義主張探索世界形成知識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D.實證主義強調實驗法的普適性

4.社會工作者小姚為了解社群老年人的需求狀況,按戶籍登記隨機抽取了20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為了保證問卷的填答質量,最宜採用的做法是( )。

A.聯絡居委會人員發放問卷,在被抽中的老年人填完後,居委會人員上門收取,再統一交給小姚

B.通過郵局,將問卷及填好地址、貼上郵票的信封寄給被抽中的老年人,請他們填完問卷後寄回

C.使用一個場地將被抽中的老年人集中起來,由小姚當場說明如何填寫,並回收這些老人所完成的問卷

D.招募10位大學生志願者,對他們培訓後讓他們上門拜訪被抽中的老年人,記錄老年人的回答,並將完成後的問卷交給小姚

5.研究準備階段的最後工作是設計研究方案,其工作內容不包括( )。

A.選拔培訓調查員

B.確定研究型別

C.進行經費、人員、調查進度等事項的安排

D.要與研究物件及當地政府和組織進行聯絡

6.社會工作者韓紅的服務物件小新就讀於某大學新聞專業。一個月前到某單位實習,但是,實習單位中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他感到很煩惱。他的情緒開始變得很低落,不想再去實習單位,要求學院給他換另外一家單位,否則就不去實習了。小新對社會感到失望、害怕,不想畢業,而且所學專業是新聞專業,需要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於是認為自己太差勁,不可能找到工作,即使找到也不能勝任。在輔導員的鼓勵下,他前來向韓紅求助。韓紅告訴他一些關於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需要掌握的人際關係的知識和技巧,調整小新原來的行為方式。韓紅在此個案中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

A.聯絡人

B.治療者

C.使能者

D.教育者

7.一位八年級的女生向學校社會工作者訴說,因為自己的父母都是農民,穿不起名牌衣服,班上一些同學不喜歡自己。她覺得自己沒法跟這些同學相處,還覺得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很不幸。社會工作者幫助她認識到其想法過於絕對化。該社會工作者採用的是( )模式。

A.人本治療

B.理性情緒治療

C.危機介入

D.家庭治療

8.社會研究的( )大致與社會工作的“問題界定”和“方案制訂”相呼應。

A.準備階段

B.調查階段

C.研究階段

D.總結階段

9.創造一種有利的輔導環境,讓服務物件接近自己的真實需要,變成一個能夠充分發揮自己潛在能力的人,這是( )的觀點。

A.認知行為模式

B.家庭治療模式

C.危機介入模式

D.人本治療模式

10.針對於中學生迷戀網路遊戲的現象,研究者可以利用統計分析方法,發現不同因素的相互關係,把握最重要的原因,這屬於社會工作研究的( )功能。

A.改善實務過程

B.發展專業理論

C.優化社會環境

D.協助社會工作者增能

  二、多項選擇題

1.小冬開展了一個大學生人際交往小組,他在小組中強調組員之間的互動,通過組織小組活動及組員之間的互動,發掘組員的自身潛能,增強他們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的信心、知識和能力。小冬在這個過程中使用小組工作的一個重要模式,符合這個模式的實施原則的有( )。

A.使能者原則

B.積極參與原則

C.開放性的互動原則

D.平等性的互動原則

E.面對面的互動原則

2.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工作中,各地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的作用。下列對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關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社會工作者有一定的組織形式,而志願者沒有

B.志願服務是非職業活動,而社會工作是職業活動

C.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都要接受專業教育和訓練

D.社會工作者處理問題的複雜性大於志願者

E.社會T作者的專、專業守則比志願者的行為規範更嚴格

3.丁慧從事矯治社會工作,她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對社群中有犯罪危險的違法人員提供( ),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結構,修正其行為模式,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

A.行為糾正

B.改善工作條件

C.思想教育

D.精神康復

E.心理輔導

4.肖芳是一名學校社會工作者,最近學院讓她開展了一個大學生人際交往小組,她在小組中強調組員之間的互動,通過組織小組活動及組員之間的互動,發掘組員的自身潛能,增強他們社會交往與社會生活的信心、知識和能力。她在這個過程中使用小組工作的一個重要模式,符合這個模式的實施原則的是( )。

A.積極參與原則

B.“使能者”原則

C.開放性的互動原則

D.平等性的互動原則

E.面對面的互動原則

5.青年階段具有的特殊能力有( )。

A.適應能力

B.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C.思維能力

D.職業能力

E.管理能力

6.下列選項中關於精神分析理論的說法正確的有( )。

A.意識是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覺察的想法與感受

B.人的心靈是由意識、表意識與潛意識構成的

C.潛意識是非理性的

D.潛意識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是無所不在的

E.潛意識是一種低階的心理過程

7.能夠為服務物件提供幫助的社會支援網路通常分為( )。

A.組織化的社會支援網路

B.個別化的社會支援網路

C.正式的社會支援網路

D.系統化的社會支援網路

E.非正式的社會支援網路

8.小明的父親平時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小明非常依賴母親。期末考試中,小明多門功課不及格,父親回家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大聲責罵兒子:“你這個臭小子,不會讀書,只會花錢,都是你媽慣壞的!”小明的母親對丈夫的行為十分不滿,反駁說:“你平時不關心兒子,只會罵他,你賺來的錢他不花誰花!”小明家中存在的主要家庭結構問題包括( )。

A.糾纏

B.倒三角

C.聯合對抗

D.疏離

E.三角纏

9.金曉結婚後一直和丈夫生活在一起,金曉生了孩子後,婆婆就搬過來與他們一起生活,順便照看孫女。時間久了,金曉與婆婆之間的矛盾慢慢增多,金曉不習慣婆婆的老舊思想,而婆婆也看不慣金曉的各種行為。因為孩子的飲食問題,婆媳終於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婆婆一氣之下搬回了自己的家中。從來沒有單獨帶過孩子的金曉一下子亂了手腳,每天忙得連飯都不能按時吃。金曉的丈夫工作較忙,也無暇照顧她們母女,於是金曉找到社會工作者小凡幫忙,小凡運用任務中心模式協助解決金曉的問題所需要具備的條件有( )。

A.金曉反思自己的早期生活經驗

B.金曉覺得有能力處理婆媳關係的問題

C.金曉承認婆媳存在溝通不良的事實

D.金曉認為婆媳溝通不良是個問題

E.金曉願意改善婆媳關係

10.在小組工作中,小組進入良性的成熟階段的標誌有( )。

A.已經達到預期目標

B.更願意接納他人

C.小組活動運作狀態良好

D.組員之間更願意瞭解和被瞭解

E.更願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援、相互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