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2017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案例模擬題及解析

社會工作者 閱讀(2.62W)

  一、案例分析題

2017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案例模擬題及解析

  第一題

方婆婆,70歲,腿腳略有不便,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聽音樂。她很傷感,感覺自己對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興趣,雖然有生活自理能力卻無心照顧自己。方婆婆的子女平時都要上班,家中沒有人照顧她,方婆婆的兒子在徵得母親的同意後,將她送到了離家20公里遠,收費比較高的養老院。

人住養老院半年後,方婆婆還難以適應定時吃飯和定時熄燈等管理制度,也不喜歡院方組織的郊遊活動,她感到既沒有人可以交流談心,也不能經常請假回家,只能待在這個“小地方”。漸漸地她越發感到手腳沒有力氣,渾身不自在。針對方婆婆的情況,養老院沒有提供具體的服務,方婆婆強烈要求回家。

方婆婆的兒子發現社群開辦了居家養老服務,內容包括家務助理、送餐、家庭病床等,價格也比較便宜,社群裡有很多母親的老朋友還有志願者服務。於是方婆婆的兒子為母親申請了居家養老服務,向社會工作者求助。【2010年真題】

【問題】

1.結合案例,指出該養老院服務存在哪些侷限性。

2.依據機構照顧理論,結合案例中方婆婆的問題和需要,提出改善該養老院服務的建議。

3.結合案例,簡要說明居家養老的優勢。

  第二題

小明:16歲,高中一年級學生

小明父親:50歲,公務員

小明母親:49歲,中學教師

小明父母因兒子的問題前來求助。

小明嚴重厭學,網路遊戲成癮,在學校與同學關係不好,沒有什麼朋友,和老師之間有嚴重衝突。

小明的父親是建設局的副局長,常年在外奔忙。小明從小由母親帶大,母親將全部心力都用在兒子身上。小明到了國中還和母親睡一張床,洗澡從不關浴室門。從小到大,母親什麼事也不讓小明做,早上甚至給他擠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親對他的學習要求特別嚴,從小送他上各種補習班,要求每次考試不得低於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國小時曾在省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獲過獎,但進入八年級後成績卻一落千丈。

在社會工作者與家庭的第一次面談中,小明母親提到她有幾個不明白:一是兒子很聰明,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認為他聰明,但他的成績現在卻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兒子身上,但兒子對她卻越來越惡語相加,有時乾脆一連幾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小明的父親則與小明母親有同樣的困惑。看到兒子對母親那樣,他很想管,但兒子根本不聽他的,常常回嘴說:“小時候你都沒管過我,現在憑什麼管我?”有時實在看不過,想打兒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兒子卻和他對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兒子,妻子就護著,反過來責怪他,關於兒子的問題最後總是演變成一場夫妻間的衝突。

第二次面談中,小明提到他覺得除了玩遊戲,做什麼都沒意義。從小到大什麼事都是母親幫他決定,上補習班無論怎麼不喜歡都得上;學習成績一旦下降,母親就給臉色看;升國中時非要他考母親希望他上的那個學校,他一點兒也不喜歡。長這麼大他好像從沒給自己做過主。他認為學習就是為父母學的,而父母讓他學習好其實是為了他們的面子。他說現在不想這樣了,他要過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兩次面談中,社會工作者發現這個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很奇怪。每個人說話都不看著對方,各說各的。母親不停地訴苦,每當母親這樣,小明就找個最舒服的姿勢坐好,進入半睡眠狀態;小明父親則縮起身子,好像根本沒有聽見。小明母親一看到這樣就會越說越傷心,訴苦最終變成哭訴。

社會工作者決定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為小明的家庭提供服務。【2008年真題】

【問題】

1.請根據上述案例提供的資料,對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預估。

2.簡述“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定義。

3.根據預估,運用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確定治療的目的和目標。

  第三題

楊璐是一個性格開朗的女孩兒,今年18歲,她在3年前離開學校後,一直在家裡自學。她按照自己的興趣制訂了讀書計劃,有選擇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有時還在網上寫寫小說,或者與朋友們在網上進行交流。但楊璐在學校時卻是一個讓老師煩惱的問題學生,不遵守校規和課堂秩序,與同學們的關係也不好,楊璐也正是因為這些理由而被學校勸退。

社群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將楊璐介紹給社群青少年社會工作者申紅,申紅通過電話與楊璐取得了聯絡,並且經過楊璐的同意,到她的家裡進行走訪。通過與楊璐的最初幾次會談,以及與楊璐的父母進行的接觸和溝通,申紅與楊璐之間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關係。

【問題】

1.在本案例中,申紅與楊璐進行聯絡,並與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關係,這屬於社會工作通用過程中的哪個階段?在此階段應注意什麼?

2.申紅與楊璐建立了信任關係後,下一步應該開展哪些工作?

  第四題

袁虹在旅行社工作,其丈夫獨立經營一家網路公司。生了兒子小磊後,為了能夠更好地照顧小磊,袁虹便辭職在家專職照顧兒子和丈夫的生活。丈夫因忙於公司的經營,對於家中的事情很少過問。

因家境優越,小磊從小就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袁虹也因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很嬌慣他。讀國小時小磊的學習成績很好,可自從上了國中,小磊便開始迷上了網路遊戲,經常逃課去網咖,放學回家後也是用最快的速度草草完成作業,然後繼續玩遊戲,學習成績越來越差。袁虹意識到自己對於兒子疏於管教,開始對他嚴格管理起來,但小磊已經習慣了母親的嬌慣,對於她的管教不予理睬。在學校的期中測試中,小磊的成績已經下滑至全班倒數第三名。氣憤的袁虹非常嚴厲地教訓了兒子,並且限定他以後不能再玩遊戲,還停止給他零用錢。任性的小磊竟然以離家出走來向母親抗議,並表示不想再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要自己獨立。無助的袁虹找到社會工作者,希望能夠幫助兒子。

【問題】

1.本案例中,袁虹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2.針對袁虹所面臨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應如何介入工作?

  第五題

社群中有一些獨居老人,他們的子女都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在老人身邊照顧他們。這些老人平時不喜歡外出,經常會通過電視或報紙宣傳看到一些藥品或保健品的廣告,並對其療效或作用非常相信,不顧子女的勸導,通過各種途徑去購買。

【問題】

如果你是一名專業社會工作者,請根據以上情況擬訂一份個案服務方案。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題

1.養老院應該嚴格按照老年人的需要來提供服務。此案例中,該養老院的服務存在以下侷限性:

(1)該養老院設定老年人不習慣的定時吃飯和定時熄燈等管理制度,違背了社會工作中“以人為本,迴應需要”的專業價值觀。

(2)該養老院組織部分老年人並不喜歡的郊遊活動,忽視了服務過程中的個別化原則和服務物件自決原則。

(3)社會隔離可能對老年人造成嚴重的危害。該養老院限制了老年人請假回家、行動外出等自由,忽視了老年人社會參與、就業休閒等層面的需要。

(4)方婆婆在養老院裡找不到人交流談心,說明該養老院忽視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對於人來說,健康是首要的。尤其對於老年人,健康維護是最應關注和渴望滿足的需要。案例中,方婆婆由於心理上不滿養老院的生活,漸漸身體上也出現了不適應,但是該養老院卻沒有及時發現,也沒有提供具體的服務。

2.老年機構照顧方面的理論主要有“選擇、優化與補償理論”和“延續理論”。

(1)“選擇、優化與補償理論”注重採取措施抵消隨著老年人身體功能的衰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老年人減少選擇的活動,把能力和精力重點放在少數能掌控的事情上,在這些事情上儘可能地發揮最佳功能,並輔之以補償措施。結合方婆婆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項具體措施:

1)養老院應該廢止定時制度,減少其對老年人精力的牽扯以及對老年人自由的限制;

2)應該加強老年人之間、工作者與老年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滿足老年人心理和精神需求;

3)設定老年人喜歡並樂意投入精力的活動,例如方婆婆喜愛的音樂賞析。

(2)“延續理論”強調老年人在內在品性、愛好上的延續和外在的物理和社會環境方面的延續,在機構服務與環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內在與外在的延續性需要的情況下,老年人便能對照顧機構的生活有良好的適應。結合方婆婆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項具體措施:

1)養老院應該積極聯絡家屬,增加探親機會並給予老年人回家的自由,保留其對家庭生活的延續感;

2)多陪老年人收看節目,欣賞音樂,探討新聞,輔助老年人的外在延續性需要的滿足。3.居家養老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子女熟悉老人健康狀況,能夠進行或輔助展開精心照料,可同時滿足老年人健康維護和居家安全層面的需要。這樣就既有利於方婆婆的身體保養,也能減少老年人對後事安排的顧慮。

(2) 子女、老伴、朋友、同事等都在周圍,可充分滿足老年人婚姻家庭、就業休閒和社會參與層面的需要。這樣無論是心理上、精神上還是情緒上,方婆婆都能得到極大的滿足。 (3)投入相對減少,有利於減輕家庭和社會的養老負擔,節省社會成本,同時還可以提高方婆婆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4)在自己家中居家養老有利於服務老年人的各項社會工作更好地以個別化原則和服務物件自決的原則展開,有利於社會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有利於社群氣氛的和諧,這樣方婆婆就不用必須參加自己不喜歡的活動了。

第二題

1.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小明嚴重厭學,網路遊戲成癮,在學校與同學關係不好,沒有什麼朋友,和老師有嚴重衝突。

(2)小明父親常年在外,小明從小由母親帶大,與母親關係很親密,母子之間形成了糾纏的病態家庭關係,父子之間形成疏離的病態家庭關係;父親教育小明時,母親又會護著小明,這又形成了聯合對抗的家庭關係。

(3)小明與父母溝通存在很大問題,對父母的用心存在很大誤解。

(4)由於夫妻二人在兒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從而造成夫妻之間經常起衝突。

2.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是由米紐秦根據自己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總結提出的,是指以家庭作為基本的治療單位,假設家庭的動力和組織方式與個人的問題密切相關,通過家庭動力和組織方式的改變來解決個人和家庭的問題。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統、家庭結構、病態家庭結構、家庭生命週期。

3.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是以家庭為焦點的工作,要求社會工作者進入服務物件的家庭,瞭解服務物件家庭的基本結構以及家庭成員之問的關係。它關注家庭功能失調的評估,強調家庭功能的恢復。結構式家庭治療模式的目的是為了恢復家庭功能的正常發揮。具體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改變家庭成員的看法。家庭成員遇到問題時,通常會將問題的原因歸結為某個家庭成員或者外部環境,忽視家庭成員交往方式與問題之間的聯絡。針對本案例,社會工作者就要注重改變小明對母親的誤會。

(2)改善家庭結構。家庭問題通常表現為家庭邊界的不清晰,家庭成員之間或者過分疏遠或者過分親密。針對本案例,應該儘快改善小明家的家庭關係,其中包括: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夫妻關係。

(3)改變家庭錯誤觀念。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期望、要求和價值觀。社會工作者在本案例中就要對小明的父母進行疏導,讓他們試著去接受自己兒子的想法,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理解兒子的想法。

第三題

1.申紅與楊璐進行聯絡,並與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關係,這屬於社會工作通用過程中的接案階段。

在接案階段,應注意的事項包括:

(1)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社會工作者要謹記,並非每個個案都是從接案開始的,遇到緊急情況(如自殺、性暴力問題)時,就要跳過其他階段直接進入介入程式。社會工作者要辨別服務物件問題的迫切性和嚴重程度,從而決定何時和如何開始工作。

(2)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服務物件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接案面談使社會工作者有機會通過與服務物件的交流來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權衡是否有足夠能力為服務物件提供所需服務。

(3) 決定解決問題的先後次序。很多時候服務物件的問題不只是一個,社會工作者需要協助他們辨識問題的輕重緩急,及時滿足最迫切的需要,使服務能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工作者應該與服務物件一同討論決定解決問題的次序。工作的原則是:第一,尊重服務物件意向。第二,先易後難。這樣既能使服務物件願意努力作出改變,增強改變的信心,又能讓服務物件有機會認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成功地與他們建立專業關係。

(4)保證服務物件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機構的工作範圍。社會工作者要保證提供的服務是服務物件所需要的,並且不因機構和社會工作者的原因阻礙和延遲服務物件需要的滿足,致使問題延續或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