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社會工作者>

失獨社會工作的意義

社會工作者 閱讀(2.43W)

導語:社會工作者在不同的地方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效果,幫助需要要幫助的人群。

失獨社會工作的意義

“失獨”描述的是一個家庭中獨生子女由於疾病或意外等原因死亡,而父母喪失生育能力且沒有另外收養子女的狀況。當代中國的失獨問題已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失獨問題的表現形式可歸為三個方面:一是失獨者的生存照顧問題。中國式家庭向來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失獨者的養老照顧問題顯得尤為突出。二是失獨者的社會融入問題。失獨者往往自責或自卑,難以直面與正常家庭間的落差,自我阻隔或被動阻滯與主流社會的連線,從而導致社會融入的困難。三是失獨者的.社會衝擊問題。部分失獨人群可能將失獨成因完全歸結於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對政策合理性及合法性的質疑甚至否定,進而產生直接的社會衝擊。

面對上述問題,我國政府和民間亦逐漸積極作為,針對失獨人群的需求或社會管理的需要,出臺了諸多措施,付諸了多項行動。如,針對失獨人群的困難救助,早在2007年,國家人口計生委與財政部便聯合印發了《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在民間,失獨自組織的自助互助平臺亦在積極搭建,失獨人群的社會關懷也日漸擴大,等等。

對於應對和緩解失獨問題,已有實踐均發揮了一定作用。不過,在政策的具體落實、組織運作或服務提供的專業性方面,尚存在相當大的改進或提升空間。社會工作介入失獨人群或失獨家庭的意義正是在於儘可能彌補已有實踐之缺憾,其不僅是對新的社會特殊人群社會管理的積極參與,更是專業社會服務的有效提供,也是社會工作的職業使命所在。

社會工作如何有效介入失獨群體?失獨社會工作又何以可能?

首先,服務理念上應突出生命價值重構,即注重從身體、心理、社會、靈性四個維度重構個體的生命意義。身體層面,為失獨者連結資源,提供物質幫助,滿足其基本的生存需要;心理層面,控制其情緒,調整其認知,改善其心情;社會層面,立足社群,創新活動形式,引導和鼓勵失獨者的社會參與和融入,增進其社會資本,減少社會排斥,增進社會包容;靈性層面,重構生命的多元價值和意義。

其次,服務方法上應優先採用微觀取向的個案工作。儘管小組工作、社群工作、社會行政等社會工作方法都能程度不等地對失獨群體提供相應服務,但是,由於失獨人群所遭遇的風險具有複雜性,而現實風險評估機制相對缺失,致使對失獨個體的風險分析及判定難度較大,群體的風險更是如此。基於失獨者問題的嚴重性,微觀取向的個案工作更具必要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最後,基於需求變遷來確定服務目標與跟進服務。失獨人群或家庭的需求並非一成不變,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階段性。針對失獨人群的服務目標或任務大致可分為3-4個階段:第一階段——危機應對期,即針對剛剛失去獨生子女人群的社會工作應傾向於危機干預,相對強調哀傷輔導的技巧。第二階段——封閉孤獨期,失獨人群在度過危險期後,會較長時間陷入孤獨封閉狀態,工作重點應側重協助失獨者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關係的建立。第三階段——反社會期,部分失獨人群因得不到適當疏導,可能會產生反社會的情緒和行為,這就需要增加政策疏導的工作任務和衝突調解的技巧。第四階段——增能發展期,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優勢視角激發失獨者的潛能,使其認識生命的意義和生命體驗的多元性,增強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消極反抗轉向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