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中國酒文化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生活經驗 閱讀(7.44K)

中國酒文化的社會意義是什麼你是否瞭解? 對於很多人來說,飯桌上可能可以不吃飯不吃菜,但是絕對不能少了酒。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酒文化的社會意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酒文化的社會意義是什麼
  酒的效能

酒是多種化學成份的混合物,酒精(學名乙醇)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還有水和眾多的化學物質。酒精無需經過消化系統就可被腸胃直接吸收。酒進入腸胃後,進入血管,飲酒後幾分鐘,迅速擴散到人體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帶到肝臟,在肝臟過濾後,到達心臟,再到肺,從肺又返回到心臟,然後通過主動脈到靜脈,再到達大腦和高階神經中樞。

酒精對大腦和神經中樞的影響最大。酒進入人的大腦和高階神經中樞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微妙的影響。我們可把飲酒後的心智狀態分為暢意、微醺、失控和爛醉四種。少量飲酒能疏肝解鬱、宣情暢意,令人神清氣爽、通體舒泰,有益身心健康。飲至四、五分時,似醉非醉,血流加速,血?擴張,人進入一種無拘無束、情緒興奮、積鬱一空、飄然羽化的解脫狀態,這是拋棄傳統束縛迴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在擺脫現實的悲苦與煩惱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即所謂“酒以成歡,酒以忘憂”、“醉來贏得自由身”。此時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最有益於文學藝術的創作。飲至七、八分時,神經麻木,神智迷忽;反應遲鈍,不能自控;身非己有,言不由衷。此時信口開河,容易失言;意志薄弱,舉止失常;不守原則,隨意承諾;失去記憶,容易誤事。甚者惹事生非,引發暴力,影響家庭和睦,危害社會治安。如果飲至九、十分,則頭暈目眩,天旋地轉;嘔吐不止,哭笑無常;語無倫次,不識歸途;甚者人事不省,危及生命。

  酒的功能

第一,酒是美好物品的象徵,是表達心意、寄託情感的媒介。酒為糧食釀造之精華,美味甘甜,補益身體。但在人類社會早期,勞動生產率非常低下,物質財富極度貧乏,不可常得。故作為“天之美祿”(《漢書?食貨志》)的酒,只有在祭祀和節慶時才能享用,並且首先要奉獻給神靈和祖先享用。物質產品豐富後,親朋好友來了,要用美酒招待,以盡地主之誼。

第二,酒具有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作用。酒能消毒殺菌,舒筋活血。適量飲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舒活筋骨,消除疲勞,有益身體健康。

第三,酒具有興奮作用。飲酒後,人體血液迴圈加速,大腦受到刺激,情緒激昂,精神振奮,思維特別活躍。它可以增加酒宴上的歡快喜慶氣氛,給人帶來生活樂趣,但過度興奮會帶來負面影響。

第四,酒具有親和作用。酒宴上輕鬆愉快的氣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利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能聯絡感情,消除隔閡,調和矛盾,增強凝聚力。

第五,酒具有麻醉作用。過度飲酒,神經麻木,神智迷忽。在麻木狀態下,思維得到抑制,心靈得到安寧,無憂無慮,忘卻了煩惱和痛苦。“醉酒忘世”有時是一種度過心理困境的消極方法,政治黑暗時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消極處世態度,但其負面作用很大,有損身心健康。

  中國酒文化承載的社會功能

酒是一種飲料,但它是一種特殊的飲料。酒是屬於物質的,但它又融於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卻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

(一)酒與政治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敬神祭祖,歷來就是中華民族普遍遵行的禮法習俗。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達對死者的思念和敬仰。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神靈和祖先享用。《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來激勵鬥志;戰士凱旋,要用酒來洗塵慶功。酒與國家大事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酒特有的誘惑力,使人上癮,飲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傷身敗體,被認為是引起禍亂的根源。所以,飲酒不僅僅是飲酒者個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種社會行為。特別是貴族階層耽湎於酒,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歷史上還有不少國君因耽湎於酒,引來亡國之禍。最高統治者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不得不對酒的生產和消費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戰國策》記載:“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實踐證明夏禹的預言是正確的。夏商兩代的末君都是因為耽湎於酒而引來殺身之禍並導致亡國的。西周統治者在取得天下之後,周公總結借鑑夏商兩代亡國的歷史教訓,制定和釋出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酒誥》中認為酒是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某些時代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成為後世人們引經據典的範例。

(二)酒與經濟

長期以來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決定了酒業的興衰,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釋出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反過來,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狀況,也是瞭解歷史上天災人禍的線索之一。在一些區域性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自從漢武帝實行國家對酒的專賣政策以來,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收入或酒稅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酒的厚利往往又成為國家、商賈富豪及民眾爭奪的肥肉,是引發社會經濟矛盾的根源之一。

(三)酒與文化教育

中國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禮”和“德”。

酒禮突出體現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禮儀、禮節延續至今。如中國大部分地區還保留“三巡”的習慣,無論待客還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輩或下級要主動敬長輩或上級酒,敬酒時,晚輩或下級在碰杯的時候,酒杯要低於對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轉到主位等。這些其實都體現了中國酒文化的禮儀要素,這是一種不成文但力量強大的禮儀。這些禮儀要素的重複、強化最終會對人在生活中的思維和行為產生影響,發揮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長幼有序、尊老愛幼、以敬為禮、謙和禮讓既是中國文化的體現,反過來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