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普通話考試>

2016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

普通話考試 閱讀(6.72K)

應試人在運用普通話口語進行表達過程中所表現的語音、詞彙、語法規範程度,是評定其所達到的水平等級的重要依據。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6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歡迎學習!

2016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

  【朗讀材料一】牡丹的拒絕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妖豔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撒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豔在地上,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

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展示給人最後一次的驚心動魄。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裡,奇蹟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甘願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的,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歎服牡丹卓而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麼容易被世俗忽略或是漠視的美。

——節選自張抗抗《牡丹的拒絕》

  【朗讀材料二】神祕的“無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無底洞”?按說地球是圓的,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組成,真正的'“無底洞”是不應存在的,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山洞、殘品、裂縫,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殼淺部的一種現象。然而中國一些古籍卻多次提到海外有個深奧莫測的無底洞。事實上地球上確實有這樣一個“無底洞”。

它位於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由於瀕臨大海,大漲潮時,洶湧的海水便會排山倒海般地湧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據測,每天注入洞內的海水量達三萬多噸。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卻從來沒有把洞灌滿。曾有人懷疑,這個“無底洞”會不會就像石灰岩地區的漏斗、豎井、落水洞一類的地形。然而從十二世紀三十年代以來,人們就做了多種努力企圖尋找它的出口,卻都是枉費心機。

為了揭開這個祕密,一九五八年美國地理學會派出一支考察隊,他們把一種經久不變的帶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著海水一起沉下去。接著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地尋找這種帶顏色的水,結果令人失望。難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釋得太淡,以致無法發現?//

至今誰也不知道為什麼這裡的海水會沒完沒了地“漏”下去,這個“無底洞”的出口又在哪裡,每天大師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裡去了?

——節選自羅威爾《神祕的“無底洞”》

  【朗讀材料三】蘇州園林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向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為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瀏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問題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瀏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節選自葉聖陶《蘇州園林》

  【朗讀材料四】“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害的作用非常大。據專家測算,一片十萬畝面積的森林,相當於一個兩百萬立方米的水庫,這正如農諺所說的:“山上多栽樹,等於修水庫。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說起森林的功勞,那還多得很。它除了為人類提供木材及許多種生產、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也是功勞卓著,它用另一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類。因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氣氛很少,氣溫也高,生物是難以生存的。大約在四億年之前,陸地才產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時吐出新鮮氧氣,調節氣溫:這才具備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地球上才最終有了人類。

森林,是地球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室,是地球的綠色之肺。森林維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這種“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體都不能取代的。然而,由於地球上的燃燒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劇增加,使得地球生態環境急劇惡化,主要表現為全球氣候變暖,水分蒸發加快,改變了氣流的迴圈,使氣候變化加劇,從而引發熱浪、颶風、暴雨、洪澇及乾旱。

為了//使地球的這個“能吞能吐”的綠色之肺能恢復健壯,以改善生態環境,抑制全球變暖,減少水旱等自然災害,我們應該大力造林、護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綠起來。

——節選自《“能吞能吐”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