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2.98W)

>>>點選檢視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年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答案

1.【參考答案】C

【解析】感覺記憶是指當刺激物停止作用後,其印象一瞬間就急速消失的記憶,也叫瞬時記憶。根據研究,視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1秒以內,聽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4—5秒以內。結合選項本題選C。

2.【參考答案】B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物件的指向與集中。因此,注意有兩個特點:指向性與集中性。

3.【參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並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1)因素來源,指造成事實的因素屬於個體內部還是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是由行為者本身的力量所決定的,如天資、能力、心境、興趣、態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如任務的難度、外部的獎賞與懲罰、運氣等。因此排除C、D項。(2)穩定性,指的是作為行為原因的內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徵,穩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穩定地發揮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務難度;不穩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變動的因素,如心境、運氣等。(3)可控性,是指行為動因能否為行動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駕馭,如努力、教師偏見、他人的幫助是可控的,而天資、心境、任務難度和機遇是難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韋納又把人們的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綜上所述,內部而穩定的因素是能力。

4.【參考答案】A

【解析】知覺的特性包括:整體性、恆常性、理解性、選擇性。(1)整體性是指個體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資訊,使其具有一定結構的整體。(2)恆常性是指儘管作用於個體感官的刺激在不斷地變化,但個體所知覺到的物體卻保持著相當程度的穩定性。(3)理解性是個體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物件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4)選擇性是個體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物當成知覺的物件,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物件。因此.學生閱讀時畫重點線也是一種知覺的選擇,同時也是一種記憶術。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知覺物件,熟記知識。

5.【參考答案】D

【解析】遺忘現象的產生就它的機制來說,是記憶痕跡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認為,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由於記憶痕跡的逐步消退;長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先後材料的干擾,是由於神經過程的負誘導規律而產生抑制的結果。這種干擾抑制作用又分為兩種: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是指後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所以題幹中中間遺忘多是由於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

6.【參考答案】D

【解析】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系統地對遺忘進行了研究。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節省法,又叫重學法,即學習材料到恰能背誦時,間隔一段時間再重新進行學習,達到同樣能背誦的程度,然後比較兩次學習所用的時間和次數,得出一個絕對節省值。

7.【參考答案】D

【解析】根據遺忘先快後慢的規律,複習要在尚未大量遺忘前及時進行,以減緩遺忘的程序。學生學完英語單詞後,教師要求他們課後立即背誦,第二天進行檢查就是在學生尚未大量遺忘前進行及時複習,促進知識的保持。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8.【參考答案】A

【解析】暈輪效應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徵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後,掩蓋了其餘品質、特徵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的理解,即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要品質、特徵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後,就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其餘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一俊遮百醜”“一壞百壞”即是這種效應的體現。

9.【參考答案】C

【解析】短時記憶中資訊保持的時間一般在1分鐘以內,且其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時記憶的廣度平均值為7±2個。

10.【參考答案】B

【解析】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物件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持續時間越長,注意就越穩定。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個物件上,是很困難的。當注意某一物件時,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而是在間歇地加強或減弱。注意的這種週期性變化稱為注意的起伏。題幹描述就是注意的起伏,故本題選B。

11.【參考答案】A

【解析】元認知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計劃策略。包括設定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2)監控策略。包括領會監控、策略監控和注意監控。(3)調節策略。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A項屬於計劃策略,故答案為A。

12.【參考答案】B

【解析】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就是典型的遷移現象。本題正確答案為B。

13.【參考答案】C

【解析】成就動機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在教育實踐中,對於力求成功者要調動其積極性,安排競爭的情境;對於避免失敗者要安排競爭不強的情境。

14.【參考答案】D

【解析】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識記是記憶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故本題選D。

15.【參考答案】C

【解析】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和韋特默。班杜拉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16.【參考答案】D

【解析】多元智慧理論是20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加德納的多元智慧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九種以上的智慧,即語言智慧、邏輯數理智慧、視覺空間智慧、音樂智慧、身體動覺智慧、人際智慧和自知智慧、認識自然的智慧、存在智慧。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九種智慧。

17.【參考答案】B

【解析】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題幹意思是歡樂之時,時間過得很快,寂寞的時光總是很長很難熬。這是一種時間錯覺。故選8項。

18.【參考答案】D

【解析】人的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蒐集有關的資料和資訊,為創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於完善的時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9.【參考答案】D

【解析】提取失敗說認為,遺忘之所以發生,不是因為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資訊消失了,而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題幹描述就是提取失敗說的現象。

20.【參考答案】A

【解析】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學習。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二、辨析題

1.【參考答案】錯誤。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出,學習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著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學習效率隨動機強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動機水平時,學習效果最好;在比較困難的任務中,學習效率反而會隨動機強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動機水平時,學習效果最好;在中等難度的任務中,動機強度水平為中等時,學習效果最好。也即任務難度較低,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務難度較大,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務難度中等,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隨著任務難度的不斷增大,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隨之下降的趨勢。故題幹描述錯誤。

2.【參考答案】正確。原型啟發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資訊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其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叫作原型。作為原型的事物或現象多種多樣,存在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之中。題幹所述即為原型啟發的例子,故正確。

3.【參考答案】正確。兩種方法的作用不同,強化法可以增加某種行為發生的概率,而處罰法則是抑制某種行為發生的概率。在消除不良行為的時候應該同時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所以兩者結合效果會更好。

4.【參考答案】正確。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建立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把新獲取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絡,積極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或知識體系。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七種,七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療等。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希望免於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後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歸屬與愛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的性格、經歷、生活區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係。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

⑤求知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指的是個人對自身和周圍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例如,通過經驗或者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瞭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審美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夠系統地、有條理地安排事務.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質等。

⑦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2)甲同學因為父母離異而缺少歸屬與愛的需要。針對甲同學渴望得到家庭、團體、同學和朋友的關懷和愛護,教師應該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並倡導班上的同學跟甲做朋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乙同學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師當眾責罵他,讓他感覺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很丟面子,所以逃課。針對乙同學,教師應該多在課堂上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2.【參考答案】材料中,老師首先鼓勵小楊自己解決問題,然後採用引導的方式讓小楊自己努力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解題,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明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進步,並最終把問題解決。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具體表現在:

(1)表揚和批評。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強化,從而鞏固發展正確的學習動機。一般來說,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後者則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師鼓勵、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效果。

(2)歸因表述。歸因表述是老師對學生成績原因的一個評述,它將影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當一個學習者剛剛取得某種進步時,把進步歸因於努力是必需的,這能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案例中的老師把學生的進步歸因於努力,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響,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3)實施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材料中教師巧妙設定問題,引導小楊積極思考,激發他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