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精選試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1.29W)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快到了,本站小編現在分享相關的試題及答案給大家,希望大家在考試中取的好成績!

2016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精選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塗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學習了杜甫的《望嶽》之後,教師準備給學生另外推薦幾首五言律詩進行賞析閱瀆,以下不合適的是(  )。

A.李白《月下獨酌》

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王維《使至塞上》

D.王績《野望》

2.教師講授完某教材中“對聯”這一知識後.要求學生根據學到的相關理論選出與“長空有月明兩岸”對仗工整的一項,以下符合要求的是(  )。

A.秋水不波行一舟

B.梨花帶雨雨沾衣

C.銀湖魚躍數點星

D.月明兩岸雁聲驚

3.教師在講授朗讀技巧與朗讀情感表達時,舉例說明漢語中兒化音具有表達親切、喜愛情感,表示輕、微、小等意義的特點,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

A.朵兒

B.妻兒

C.米粒兒

D.鐵絲兒

4.在教學《曹劌論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時,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察”的用法,以下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中的“察”是動詞“看清楚”的意思

B.“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詞“仔細看”的意思

C.“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中的“察”是形容詞“精明”的意思

D.“前太守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動詞“考察後加以推薦”的意思

5名著導讀課上,教師用幻燈片為學生呈現了下面一段話,讓學生憑藉知識積累完成填空。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能夠了解社會,懂得人生道理。從①

《西遊記》裡孫悟空的身上,我們能學到愛憎分明的品格;從老舍《②》裡男主人公“三起三落”最終被逼自甘墮落的悲慘遭遇中,我們能瞭解到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的壓榨與剝削的罪惡;從《三國演義》裡③的身上,我們能學到殫精竭慮的一片赤誠和指點江山、多謀善斷的智慧;從笛福《魯濱遜漂流記》裡魯濱遜的身上,我們能體會到④的精神。學生給出的正確答案應是(  )。

A.吳承恩駱駝祥子諸葛亮堅韌不拔

B.施耐庵駱駝祥子關羽自強自立

C.吳承恩茶館諸葛亮機警果斷

D.羅貫中茶館關羽勇敢無畏

6.教學艾青《我愛這土地》,教師推薦另外幾篇有關愛國的作品,建議學生比較閱讀,下列不適合推薦的是(  )。

A.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B.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C.戴望舒《我用殘損的手掌》

D.史鐵生《我與地壇》

7.教師為鞏固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在完成《春》這一課文的教學後,為學生舉出以下例子。以下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她還沒端起酒杯,便已經醉了”一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屬於擴大誇張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感嘆國事之艱難

C.“好像失了東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表達出對對敵妥協的國民政府的嘲諷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以“帆”代“船”。運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手法

8.某教師在導讀《伊索寓言》時,建議學生收集一些寓言故事並閱讀,領悟其中蘊含的哲理或啟示,學生收整合果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皇帝的新裝》

B.《農夫和蛇》

C.《智子疑鄰》

D.《烏鴉喝水》

9.某版國中語文教材《海燕》一課後附有一篇短文《句子成分》,這部分內容屬於教科書的哪個系統?(  )

A.知識系統

B.練習系統

C.助讀系統

D.範文系統

10.以下教師對7~9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認識,錯誤的一項是(  )。

A.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B.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800字

C.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D.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複雜的非連續性文字.能領會文字的意思.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11.閱讀《背影》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

師:同學們,在你們心中,父親是什麼樣的?誰能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說你的父親?

(生舉手回答)

師:可憐天下父母心。相比於母愛,父親的愛也許更內斂,更深沉,但是我們都能感受到父親對我們深深的愛。那麼,大作家朱自清的父親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和我們的父親一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7課——《背影》。

對該教學實錄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運用這樣的匯入,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絡,加深學生對於課文感情基調的瞭解

B.匯入體現了師生互動交流的新的教學理念

C.導人中互動較多,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見解,但不夠簡潔

D.學生通過導人環節,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12.教學《安塞腰鼓》時,教師上課前先播放了一段腰鼓舞蹈,在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時,自然地匯入新課。對該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方式,下列評價不恰當的是(  )。

A.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調節課堂氣氛

B.多媒體的使用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更加方便地給學生提供教學資訊

C.多媒體會佔據課堂時間,不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D.多媒體可以對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有所彌補,激發學生興趣

13.閱讀《壺口瀑布》教學實錄(節選),回答問題。

播放壺口瀑布的視訊,教師激情講述(略)。

師: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樑衡走進壺口瀑布,去感受她的魅力和帶給我們的震撼。(板書:壺口瀑布——樑衡)

師:剛才同學們都對自己眼中的壺口瀑布進行了描述,那麼樑衡先生筆下的壺口瀑布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生自主朗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好,同學們讀完了課文,那麼就請大家來說一說,初讀課文之後你對壺口瀑布有什麼感受?壺口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師指名回答)

生1:瀑布非常壯觀。

生2:氣勢磅礴。

生3:壺口瀑布的景象變化萬千!

師:同學們的感受真多!還有沒有?你來說說。

生4:一般的瀑布是從高處往下流的.而壺口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裡跌去,被人們俯視。其他瀑布的水流比較清澈,而壺口瀑布的水渾厚莊重。

師:請坐。她總結出了壺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特點的不同。還有沒有其他感受?

生5:壺口瀑布水流湍急。

師:好,請坐。(教師板書,學生感受)同學們初讀課文就有了這麼多感受,可是要深入理解文章.還需要我們到字裡行間去用心感悟、仔細揣摩。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最能打動自己的段落和句子,看看哪一句話你最喜歡,想想為什麼喜歡。如果有了體會,可以在文字旁邊加批註。同學們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以下對這段教學片段評析錯誤的一項是(  )。

A.通過視訊展示壺口瀑布的氣勢,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瀑布的大氣磅礴,創設了情境。營造了氛圍

B.這段教學旨在讓學生初讀課文.對壺口瀑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C.這段教學體現了閱讀教學從整體人手,巨集觀透視,重視“第一印象”“首感效應”的教學觀念

D.在這段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重視學生對文字內容的解讀,也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14.閱讀《秋天》一課教學設計(節選),回答問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感知課文:【A】(1)範讀課文。(要求:①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②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3)齊聲朗讀;(4)自由朗讀。[多媒體課件顯示三道思考題,朗讀之後,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①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②詩中描摹了幾幅圖畫?(分別命以整齊、漂亮的名字)③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研習解讀:【B】展示學生繪製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象,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顯示第二個問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第二個問題。(①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明為什麼喜歡這幅圖。②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品味賞讀:【C】(1)先找出最喜歡的優美語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主要分析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說說為什麼喜歡,寫得好在哪兒?(2)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鞏固精讀:(1)齊讀,自背,齊背;(2)比賽背誦。

總結拓展:【D】(1)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夏忙後農閒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閒、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3)佈置作業: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並做點評。

以下對這則教學設計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朗讀指導,有助於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齊聲朗讀、自由朗讀、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

B.看圖想象、描繪畫面、體會意境的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

C.品味賞讀,重點解決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意境的教學重點、難點

D.拓展延伸進行比較閱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並做點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

15.閱讀下面一段《社戲》的教學實錄,回答下面的問題。

師:我們今天來學習《社戲》。首先我們來看看題目,從題目來看,你們覺得社戲應該是一種什麼東西?

生:一種文化藝術。

師:文化藝術。一種怎樣的文化藝術呢?

生:一種戲劇。

師:我們做過一次實踐活動——“戲曲大舞臺”,你覺得它應該屬於哪種戲劇?

生:沒有研究過。

師:請坐。我們看看下面有個註釋: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魯迅先生他是如何來描寫這個社戲的。請同學們把語文書開啟翻到《社戲》這篇課文。

通過這個教學實錄我們可以看出教師採用的是哪種教學方法?(  )

A.討論法

B.點評法

C.練習法

D.問答法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題,第16題20分,第17題5分,第18題15分,共40分)

案例:

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實錄,完成第16題。

教學背景:

這是一名教師公開教學的教學設計。教科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為第一單元第一課,屬於精讀課文。以下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當我們遊覽某處風景名勝或文化遺蹟之時,除了自己用心觀賞之外,往往還需要導遊給我們作一番詳細的講解。那麼,你認為一個出色的導遊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應該是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投影:能準確挖掘景點的妙處,並將它準確傳達出來,以增強遊客遊覽的興趣)

今天,大家將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擔任魯迅老屋後的百草園的導遊工作,引導遊客遊覽百草園,領略百草園的美。當然,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要進行相應的培訓,而這堂課就是“導遊培訓課”.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順利過關!

(教師板書:百草園導遊培訓課)

(二)美點概覽

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身臨其境去觀摩真正的百草園,但是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資料:魯迅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先“紙上談兵”,和少年魯迅一道領略百草園的無窮樂趣。

1.提出初讀要求:

自讀課文1~8自然段,用“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你看那……”概括百草園的妙處。

2.學生初讀課文。

3.學生彙報初讀情況。(指名回答)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美麗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莢樹……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神祕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鳥遊戲……

4.概括百草園的美點。

學生回答,引導比較。(教師板書:景物美、傳說美、遊戲美)

(三)美點欣賞

我們已經知道了百草園美的所在:景物美、傳說美、遊戲美,那麼它們為何美,美在何處?讓我們親自去領略吧1

1.提出閱讀提示。

(1)課文第2自然段,描繪了哪些景物?它們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景物的?

(2)作者為什麼敘述美女蛇的傳說?

(3)雪地捕鳥著實有趣,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捕鳥知識?作者又是怎樣描述雪地捕鳥過程的?

2.學生細讀課文。

3.教師引導學生彙報讀書心得。(指名回答,組織討論)

方法一:打出投影片(兩幅:一幅與第2自然段對應,一幅與雪地捕鳥對應),以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

方法二:組織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引導學生體會整體到區域性的順序。

方法三:用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一個遊戲。引導學生體會這段話中動詞的準確使用。

(四)練寫“導遊詞”

1.組織學生質疑問難.探究重難點內容。

2.梳理學生問題,突出以下問題:

(1)怎樣向遊客介紹百草園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遊客講述美女蛇的傳說嗎?

3.組織學生分小組研討,並引領學生讀課文。

引導點撥一:介紹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二要繪聲繪色、聲情並茂,調動遊客的觸覺、視覺、聽覺、味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順序,做到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勝任導遊工作了。

引導點撥二:介紹景物時能調動遊客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是一個出色導遊的專業素質之一。

4.學生在小組內練習寫、說、評“百草園導遊詞”。

(五)課堂“導遊”

1.組內選出“優秀導遊”,並向全班彙報“導遊”特點。

2.各小組“優秀導遊”在教室內導遊,全班同學評價。

(六)作業設計

請同學們回家向父母或親戚朋友導遊百草園。

問題:

16.仔細閱讀以上教學案例,請對這則教學設計的優劣進行評析。

案例: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7~18題。

溢彩流金的歲月

①隨著時間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夢幻也悄然而逝了。今天,閉上眼睛憶起那聖潔、天真的童年生活,我彷彿又回到那流金溢彩的時光裡……

②我的童年大多是在老家度過的,那湛藍的天空、那空曠的綠野、那絢麗的花朵,還有柔婉的溪流,都是我童年時期最好的朋友。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個月夜裡,小河邊清脆的笑聲……

③當夜被溫柔的風哄睡以後,我和小夥伴們便出發了。請不要問去幹什麼,先聽聽這夜的絮語吧:油蛉在淺唱,蟋蟀在低吟,那入夜的小蟲也在呢喃,偶爾從樹林裡傳來一兩聲鳥兒的夢囈.和著小溪流動的“叮咚”聲,組成了一曲夜的交響樂。踩著這曲子的節拍,我們悄悄地摸到了小河邊。小河微波盪漾.被月兒的清輝籠罩著,尤如披上了一件神祕的面紗。垂柳倒映在水中,纏綿悱惻。啊!多美的夜景呀!我和小夥伴幾乎要把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④我們開始行動了,小夥伴把掛著蚯蚓的魚鉤扔進河裡,就小聲地跑到不遠的地方靜靜等著.彷彿看見了釣上來了活蹦亂跳的魚兒們。半夜裡,我們被突然的雞啼聲驚醒,迅速地爬起來去看我們設下的鉺。當提起沉沉的魚竿,看到魚鉤上的魚兒時,我們高興得笑了起來。這笑聲傳了很遠很遠.遠到了現在的我的心裡。

⑤這讓我不禁有了新的思索。成長似乎是轉瞬即逝的,成長的回憶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我們塵封在心裡,但細想起來,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成長是一曲剛健的歌謠。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譟動與喧騰,追逐與奮爭,而這就是成長的旋律,拔節聲聲,節奏錚錚。成長是一道炫目的彩虹。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色彩與紛繁,百感與多情,而這就是成長的傑作,七彩紛呈,飽滿豐富。

⑥成長的故事有很多,但一旦過去就再不能經歷第二次,因為歲月無可回頭。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這流光溢彩的歲月,把握當下的每一秒,努力奮進,為實現未來的千百個好夢而努力奮進!

問題:

17.請從第③⑤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③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

18.請結合具體內容對該習作作簡單評析。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9~21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日:“吾孰與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日:“吾與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關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是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單元導語

本單元所選的詩文是先秦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們集中反映了這一時期人們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學習時,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聯絡學過的文言詩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

課文導語

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講究策略。鄒忌的故事就是一個成功的範例。你知道他是如何勸諫齊威王的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 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課後練習

一、背誦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視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4.朝服衣冠.窺鏡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三、試用課文中的話給本文另擬一個標題,或發揮想象力,以鄒忌或齊王為第一人稱改寫這個故事。

學生情況

九年級.班級人數45人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裝置,能夠演示PPT,播放視訊、音訊檔案,投影實物等。

問題:

19.完成課後練習題第二題。

20.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並說明依據。

21.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則教學方案,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律詩的內涵及表現形式。古體詩指的是唐以前形成的古代詩歌,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其篇幅長短不限,按每句字數可劃分為四言、五育、六言,稱為四言/五言/六言古詩。近體詩是唐初形成的格律詩體,其字數、句數、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為絕句和律詩。絕句有4句,可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律詩有8句,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李白的《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五言古詩,不符合題幹“五言律詩”,故不合適。B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五言律詩;C項,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五言律詩;D項,王績的《野望》(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是五言律詩。故本題當選A項。

2.【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漢語修辭手法。此聯是清朝林則徐題於福州西湖宛在堂的一幅對聯。對聯要求詞性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結構一致,字數相等,語意相關。A項,題中對聯“長空”對“秋水”,“有月”對“不波”,“明兩岸”對“行一舟”;B項,“雨沾衣”中“沾”與數字“兩”不對應;C項,“魚躍”與“有月”不對應;D項,“月明兩岸”接上聯,應是迴環,而非對仗。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現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兒化音可用於表達親切、喜愛的情感或表示輕、小、少等類似意義,同時還有區分詞性和詞義的作用。根據題幹分析可知,本題要求找出“兒”表示兒化音的一項。A、C、D三項中“兒”為字尾,是兒化音;而B項中“兒”是實詞,表名詞“兒子”的意思,不屬於兒化音。故本題當選B項。

4.I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漢語。B項中的“察”應為動詞,表“觀察,仔細看”的意思。本題當選B項。

5.【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及相關作者。《西遊記》是吳承恩的代表作品;老舍的《駱駝祥子》描寫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北平城內人力車伕的生活,通過描寫洋車伕祥子買車丟車、攢錢丟錢、勞苦終生、一無所獲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在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中,城市下層貧民由“人”蛻化為“獸”的過程,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集智慧和忠誠於一身的代表人物。《魯濱遜漂流記》中塑造了一個勇敢無畏、機警果斷、自立自救、堅韌不拔的魯濱遜的形象。故本題當選A項。

6.【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學作品主題。D項,《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親情的謳歌。不符合題幹要求“有關愛國的作品”,故不適合推薦。A項,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B項,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C項,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殘損的手掌”既是寫實,也是詩人堅貞不屈意志的寫照。詩歌一方面從實處著筆,描寫淪陷區的陰暗,表現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注:另一方面抒寫解放區的明麗,對象徵著“永恆的中國”的土地發出了深情的讚美。故本題當選D項。

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現代漢語中的修辭手法。A項中“她還沒端起酒杯,便已經醉了”應屬於超前誇張。故本題當選A項。

8.【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學作品體裁。A項《皇帝的新裝》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作品。不符合題幹“寓言故事“的要求。B項《農夫和蛇》、D項《烏鴉喝水》都出自《伊索寓言》;C項《智子疑鄰》出自《韓非子》,這個寓言意在告誡人們,不尊重事實而以親疏和感情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就會造成主觀臆測,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本題當選A項。

9.【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科書系統。《句子成分》是對現代漢語中旬子及句子成分劃分的介紹,屬於知識系統。故本題當選A項。

10.【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

1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實施中的匯入環節。匯入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教師用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匯入,抓住父愛這一情感,有助於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學實錄中的這種互動交流式課堂匯入,旨在使學生融入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C項說法有失客觀,故當選。

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評價。該教師對多媒體使用時間的把握是比較合理的。教師播放腰鼓舞蹈的視訊,可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腰鼓表演時的磅礴氣勢,並沒有遏制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故C項說法錯誤,當選。

1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這段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初讀課文階段.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壺口瀑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故B項表述“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誤,本題當選B項。

1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C項應為品味賞讀,重點解決揣摩、品味詩歌優美的語言的教學重點、難點。故C項表述有誤,當選。

1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方法。問答法也叫談話法,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題幹中教師通過與學生對話,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點,故屬於問答法。

二、案例分析題

16.【參考答案】

優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能夠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語文實踐,教學具有創造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身為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得以落實。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自讀課文、質疑問難、小組研討.設計了一系列的導遊活動,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語文實踐創造了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在進行組內“優秀導遊”評選以及全班同學評價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努力體現出新課程評價的理念。學生閱讀課文前,教師作出明確要求,並予以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提問時,教師的問題緊扣重點,並輔以讀書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點撥時,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深入探究,引領學生進入文字,指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與事物對話。這些都體現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以及其組織、引導作用。

(2)教師發揮了教學的創造性。

教師教學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對教科書內容的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上,教師用“導遊培訓課”的新形式設計教學,整堂課設計了“美點概覽”“美點欣賞”“練寫‘導遊詞”’和“課堂‘導遊”’四個環節,巧妙地把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讀訓練整合在教學中。此外.教師對課後“研討與練習”作了獨特的處理。

“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第1題和第3題被放在學生細讀課文後彙報讀書心得時(“課堂‘導遊”’)處理。作為指導學生理解內容和詞句的方法,此種安排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鍛鍊了表達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學的創造性還表現在把課文的重難點化作學生的說寫實踐。學生討論後,練習說、寫、評“百草園導遊詞”。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作業設計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既鞏固了課內所學,又培養了學生的情感,也具有創造性。

缺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以下幾方面明視訊記憶體在不足:

(1)教學設計內容不完整。作為課時教學設計,本設計缺少學習任務分析、學生學習準備分析、教學目標分析與界定、教學資源配置等要素。教學過程設計,雖注意了對師生雙邊活動的設計和教學媒體的設計,但相互之間的組合不夠明顯.尤其是媒體的使用幾乎沒有設計。

(2)第一單元以“成長”為主題,訓練重點為“學習這個單元,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方面做了精心的設計,而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方面做得不夠,令人遺憾。

(3)語文基礎重視不夠。“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是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識字寫字、熟讀課文、朗讀背誦、揣摩詞句、體會情味等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練習,一刻也不能忽視或淡化。《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這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反映了語文新課程教學的流弊。

(4)應注意學生閱讀期待的激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導語”和初讀、細讀的過渡性話語,起不到激發學生閱讀期待的作用。比如,課始階段,如果學校條件許可的話,教師播放百草園的觀光片,可能效果就會更好。

17.【答案】

錯別字:第③段,“尤如”應改為“猶如”;第⑤段,“譟動”應改為“躁動”。

病句:第③段,“我和小夥伴幾乎要把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應改為:我和小夥伴幾乎要被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18.【參考答案】

本篇習作內容豐富,框架合理。作文中既有敘事,又有寫景;既有抒情,又有述理;不僅將事、物、人與情、景、理極好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安排得自然有序,從事入理,符合邏輯。例如作者在前半部分著重講述了童年半夜釣魚的趣事,此部分情景交融,親切生動;而後由童年不再,只有回憶來生髮對成長的意義的思考,最後引出要珍惜時光、把握當下的道理,使文章主旨得到昇華。

習作在結構上也十分完整.以“總一分一總”的結構安排全文內容:先總述點出“流光溢彩的時光”,再分敘童年這“流光溢彩的時光”中的趣事與“流光溢彩的時光”帶來的思考,最後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此外,本篇習作的大部分語句中用詞準確,修辭生動,通過擬人、比喻等多種手法的融合交叉,呈現出一幅幅讓人如臨其境的畫面,體現出小作者較好的語文功底。

同時習作中也有需要予以改進的地方。比如第④段中寫釣魚的趣事。既然前文提出“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個月夜裡,小河邊清脆的笑聲”,那麼就應當在記敘這件事時進行詳敘,通過展現出這一童年趣事的“趣”來表現出其對於“我”的意義.表現出那“清脆的笑聲”在“我”的記憶中的深刻。小作者在改進這一部分時,可通過增加景物描寫來烘托氣氛.以細節描寫來感知人物形象.進一步完善作文內容。文中還存在錯別字和病句現象,小作者需要加以注意。

三、教學設計題

19.【答案】

孰:(1)誰;(2)仔細、周詳

美:(1)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2)形容詞,漂亮、好看

私:(1)偏愛;(2)私情

朝:(1)早晨;(2)朝見

20.【參考答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輔以重點講解,展開課堂討論。

2.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3.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

2.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設計依據:

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都要考慮。現在的語文教學不再侷限於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更強調語文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從這三個維度展開。

②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品位”的要求,將“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藉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理解諷喻說理的特點”設定為知識與能力目標。

③材料課文是先秦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故事內容完整,結構清晰,人物對話極具特色,反映了這一時期政客的政治信念。所以設計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將“課前預習輔以重點講解,展開課堂討論”“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以問題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作為過程與方法目標。

④國中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期,通過語文學習讓學生形成有益於人生的積極情感和價值觀十分必要。故結合單元目標和本文特點,將“體會古代志士為了國家利益勇於諷諫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於納諫的大度胸懷”“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設定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1.【參考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疏通文句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錄音,學生邊聽邊標註出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2)示範朗讀結束後,學生藉助註釋及詞典進行理解。

2.譯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與同桌組成兩人小組,自讀課文,結合註釋、同典及預習情況自行疏通句意。

(2)如有疑議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3.初讀初解.教師檢查

教師運用多媒體顯示課文重點字、詞、句,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多媒體顯示]

(1)讀準字音。

帙麗朝服衣冠窺鏡

期年朝於齊間進

(2)解釋加點詞語。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過者④聞寡人之耳者

⑤今齊地方千里⑥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⑦鄒忌諷齊王納諫⑧能謗譏於市朝

(3)翻譯下列句子。

①我孰與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謂戰勝於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題目,全班交流,教師加以明確。

二、思讀課文,理清思路

1.研習第一自然段

師: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真得非常精彩。回答人的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懷著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暗含畏懼拘謹之情,其客抱有阿諛奉承之情。所以我們在讀這一段的時候,這些情感都要讀出來。

(教師完成分析後,指名一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師評,學生齊讀)

師提問: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的是什麼?鄒忌又由“之”想到了什麼?

(學生四人為一組展開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加以指導,師生達成共識)

明確:“暮寢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問”“三答”.尤其是“三答”。鄒忌在三問三答之後,經過“孰視”“窺視”,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說比徐公美。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這是鄒忌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至此他豁然頓悟,認識到凡是對自己有偏私、有畏懼、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都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這由比美悟出的道理為鄒忌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2.研習第二自然段

(生齊讀,師指導)

師:本段是鄒忌現身說法,用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明確:①“於是入朝見威王”句要用中速較緩慢地讀出。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誠”字上面。

③“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於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

不有求於王”一一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並且要讀出懇切、至誠之意。

④“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當作“土地”講,“方”是“方圓”之意,因此在“今齊”與“地”之後都要略作停頓。

(教師領讀.學生齊讀)

師提問:在本段中,鄒忌是如何諷諫齊王的?

明確:以家事喻國事的方法。

師:鄒忌緊扣“私”“畏”“求”三個方面以親身體驗諷勸齊王,那麼鄒忌諷諫的效果又如何呢?讓我們繼續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教師進行誦讀指導;生齊讀,師評,生自評)

師提問: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明確:王日:“善”,這是對鄒忌一席話的肯定和讚賞。鄒忌由小及大,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國事,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去規勸齊王。而其設喻巧妙,推論自然;人情人理,態度誠懇,所以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見。

師提問: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師巡視指導。學生髮言,教師予以明確)

 三、回顧課文.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鄒忌諷諫得以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課外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比較觸龍與鄒忌的講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