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生產管理師>

什麼是一個流生產?

生產管理師 閱讀(2.99W)

一個流生產是70年代在準時制生產方式的基礎由日本企業首先提出來的,是對傳統生產觀念的根本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是靠大量的在製品和零部件儲備來維持均衡生產和任務的完成,儲備越多,問題就越不容易暴露,其思想是維持型的。

什麼是一個流生產?

一個流生產,即各工序只有一個工件在流動,使工序從毛坯到成品的加工過程始終處於不停滯、不堆積、不超越的流動狀態,是一種工序間在製品向零挑戰的生產管理方式,其思想是改善型的。通過追求“一個流”,使各種問題、浪費和矛盾明顯化,迫使人們主動解決現場存在的各種問題,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時盡其效。

一個流生產是70年代在準時制生產方式的基礎由日本企業首先提出來的,是對傳統生產觀念的根本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是靠大量的在製品和零部件儲備來維持均衡生產和任務的完成,儲備越多,問題就越不容易暴露,其思想是維持型的。 一個流要求以現場為管理中心,實行三現主義(現場、現物、現策),建立消火(現場駐屯、故障掛牌、裝置不工作時間維修、維修工具管理)和防火體系,形成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的文明生產環境,為現場創造提高質量、降低成本、保證交貨期的環境與條件。現場管理要從以裝置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從以單機操作轉向同步生產,變濁流為清流。物流設計要堅持:連續流動原則;規範化裝載原則;運輸手段簡單原則;輸送速度要快;便於收集下腳料和便於管理原則。

一個流的實質是以不斷減少資源浪費為目的,將生產諸要素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優化組合,實現用最少的人、物耗、資金、時間完成必要的工作。採用 “一個流”生產技術,關鍵是要實現觀念的轉變(由維持轉向改善)、管理職能的轉變(專業管理向以現場為中心的管理轉變)和用人制度的轉變(由被動考核向主動培訓轉變)。

  一個流生產的特點

按產品類別佈置的生產線

多製程的生產方式

固定的、單一的物流

採用穩定性好的小型裝置

產品單件流動

作業員一人多崗

  一個流生產的優點:

生產時間短

在製品存量少

佔用生產面積小

易暴露問題點

容易適應市場與計劃的變更

有利於保證產品品質

有利於安全生產

不需要高效能的、大型化的裝置

減少管理成本,確保財產安全

一個流生產方式的實施效果依賴於以下五個前提:

生產線按產品物件原則佈置;

換裝時間佔作業時間的比例很小,可忽略不計;

要求職能部門、服務部門以現場為中心,全力以赴地支援;

要求縱向責任明確,橫向關係協調;

要求資訊的收集、傳遞、處理和反饋及時準確、全面暢通。

一個流佈置要點

  1.根據產品結構(工藝流程)佈置或調整

對產品工藝流程的分析是一個流生產的基礎也是價值流分析的關鍵。德魯克先生說過“生產管理不是將工具用在材料上,而是將邏輯用在工作上”。用簡潔的圖示方式,將產品工藝流程描述出來,作為生產線佈置和調整的依據。

  2.能做出標準作業的生產線

生產線應簡潔明瞭,無死角,無隱藏的角落,標示明確

要能看得出: 製造過多的浪費 步行距離的浪費 手動作業的浪費 要明確: 生產步調(生產節拍) 在製品數量的明確化 作業者的動作流程必須保持順暢

  3.沒有浪費的生產線

生產的基本型態是不要讓生產物流停滯下來

加以考慮專案: 中間庫存品的位置 堆置方法 搬運路徑 主要原則: 要先進先出 快速流動 前後關連生產線儘量靠攏過來。

  4.資訊的流動

反映資訊來源要一元化 生產的實績差異管理要以生產線為物件 資訊應儘量用目視管理呈現 資訊要能及時反映出來 資訊要讓生產線全體瞭解 指示的傳遞流向應與物流方向一致

  5.少人化的生產線

裝置要小型化,能夠移動 “U型佈置”或“C型佈置” 作業應同一個方向走動 裝置之間不能有阻隔 讓加工的動作儘量由機械來完成 裝置的按鈕應考慮人機配合 操作員應一人多崗 多製程化,減少瓶頸工序,工序間應易於合併

  6.能夠做全數檢查的品質保證

全數檢查的做法必須建立在生產線上 裝置要朝防錯機構的方式來改善 生產線上的照明及作業條件環境應良好 必要的檢查標準要在生產線上呈現出

  7.確保安全的生產線

機械的加工動作點,必須遠離雙手可達的範圍之外 通路設法去除踏臺、突出物或有動作的機械、使工作時容易步行 避免誤動按鈕 消除落下物,保持整潔 提供舒適的作業環境 去除臨時管線

  一個流生產對裝置的要求

  1、裝置的選擇

買簡易的裝置:指僅具有基本功能作用的機器,再根據生產要求逐步附加上一些必要的機能。 門當戶對的裝置:裝置的使用應當恰如其分,配合適當的需求,購買門當戶對的專用機器裝置才好。 小型化的裝置:生產的裝置要小型化才好,產量需求增加時,能夠很適當地追加上去,才不會造成產能過剩的現象。 生產線應能使交期時間變得更快,即”細流而快”,理想的裝置最好能做到一次僅能做一個,馬上流到下一製程,中間沒有停滯。

  2、流動的裝置

要小型化 裝置要有輪子或容易搬運 裝置的水電氣應設快速接頭、插座 物品在加工時的出入口要一致化,有自動彈出裝置更好 裝置的管線要整齊並有柔性

  3、柔性的裝置

裝置的適用性要強。只要改變某些部位,就能轉變成其他用途 裝置切換速度要快。產品一有變化,僅需更換部分機構或元件就可生產該產品 明確各生產區域。保持其彈性變更的能力,儘量不隔離成不同的房間 裝置要有擴充產能的可能性 裝置要能夠標準化 不要再花時間去做調整或者是試作的工作

  4、狹窄作業面的裝置

作業面縮短,不但可以減少作業者走動時間的浪費,也可以減少作業者的週期時間。

前製程的出口為後製程的入口 作業面的接近、高度與深度要使作業者儘量靠近作業點的位置,站立工作時的高度以肚臍的高度為準,深度以手腕前後動作的適當深度即可。 狹窄深長的裝置 減少無附加價值的走動。

  5、動作理想的裝置

從現有的機器動作的`品質來改善提升,不但花費的投資少,同時又能很快地滿足市場需求的快速成長。

有高效動作的裝置。裝置應能產生有附加價值的加工動作,無效的動作都應去掉。 有“連結”功能的裝置動作。前後相連的動作有一部份是在同一時間內同時動作,它不但可使動作的品質高,而且所花費的成本較低,週期時間也短,產能較高。 有移動功能的裝置動作。機械裝置的動作必須多能工化。

  一個流生產對人員的要求

多能工----一人多崗制

作業標準化----改善的前提

少人化----有彈性的組織

輔助人員----做非標準的工作

團隊協作----榮辱與共

推行一個流的條件

條件一:單件流動。----將浪費顯現化,消除批量不良

條件二:按工藝順序佈置生產裝置----消除搬運的浪費

條件三:生產速度同步化。----消除在製品堆積與等待的浪費

條件四:多製程操作的作業。----可實現製程合併,少人化

條件五:作業員的多能化。----作業標準化,製程合併

條件六:走動作業。----多製程作業,便於發現問題

條件七:機器裝置的小型化。----易於生產線變更,節省空間,大型裝置未必就是最好的

條件八:生產線最短距離的佈置(U型化)----消除走動的浪費、最經濟的作業佈置方式

  推行一個流的步驟

步驟1:全員的意識建立。觀念上必須改變,要站在客戶的立場去堅持以一個流的生產方式作業,尤其是幹部。 步驟2:成立示範改善小組。不同部門的中堅幹部成立示範改善小組嘗試,以便能徹底實施。

步驟3:選定示範生產線。應從最容易的地方著手作示範。

步驟4:現況調整分析。選定示範線後,應先充分了解該產品的生產狀況(如生產流程圖,生產線佈置方式,人員的配置及生產性,庫存時間人力空間及裝置的稼動率)。

步驟5:設定生產節拍。生產節拍----是以每日的工作時數除以每日市場的需求數----即目標時間(規制時間),許多改善的出發點以生產節拍為依據,生產節拍受生產時間及訂單量的變化而變化,與現場的裝置、人員的生產能力是無關的。

步驟6:決定裝置、人員的數量。根據生產節拍、各製程的加工時間和人力時間,計算出各個製程的裝置需求數和作業人員的需求數,裝置不足,應分析稼動率,進一步改善以提高裝置產能;而人員不足,則必須努力設法將零點幾個人的工作量予以改善並消除掉----少人化。

步驟7:佈置一個流的生產線。要依製程加工順序,以逆時針拉動,裝置儘量拉攏以減少人員走動及物品搬運的距離,裝置小型化、滑輪化、專用化,裝置的工作點高度應抬高,以增加作業人員工作的靈活性。

步驟8:配置作業人員。依計算所得的作業人數及機器裝置的佈置,以“生產節拍”為目標,將各製程分配到每一個作業員,使得每一位作業員所分配到的製程人力時間的總和能與“生產節拍”完全一致,最好或越接近越好。作業員必須要有能操作多項製程的多能工,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人力時間。

步驟9:單件流動。流線化生產的方式,就是將以往不知道的潛在浪費暴露出來,生產線建立後,就能以加工一個,檢查一個,傳送一個到下一製程的方式生產,即單件流動的意義。

步驟10:維持管理與改善。流線化生產線配置好之後,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應儘量改善,對於人員的排斥,應苦口婆心予以溝通讓其接受。

步驟11:水平展開與無人化目標。此生產線的範例應在全工廠內推廣,並朝著無人化的目標前進。

  一個流生產的要點:

  1.單件流動

“一個流”生產的第一要點就是要使產品生產的各道工序做到幾乎同步進行,使產品實現單件生產、單件流動。單件流動是為了避免以批量單位進行加工,前道工序的加工一結束就立刻轉到下一道工序,從而使得工序間在製品的數量接近於零。

  2.按加工順序排列裝置

在一些工廠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工序的加工裝置之間的距離非常遠,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品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和人力才能搬運到下一道工序,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孤島裝置。“一個流”生產要求放棄按裝置型別排列的佈局,而是按照加工順序來排列生產裝置,避免孤島裝置現象的出現,儘可能使裝置的佈置流水線化,真正做到只有“一個流”。

  3.按節拍進行生產

“一個流”生產還要求各道工序嚴格按照一定的節拍進行生產。如果各道工序的生產節拍不一致,將會出現產品積壓和停滯,無法形成“一個流”。因此,應該設法讓生產慢的裝置快起來,生產快的裝置適當減慢速度,每一道工序都按節拍進行生產,從而使整個生產過程順暢。

  4.站立式走動作業

在很多工廠的生產現場都可以看到,工人們幾乎都坐著工作,他們的很多動作都屬於浪費。從JIT的角度來講,為了調整生產節拍,有可能需要一個人同時操作兩個或多個裝置,這就要求作業人員不能坐著工作,而應該採用站立走動的作業方式,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5.培養多能工

在傳統生產方式中,工人通常只會操作一種裝置。當A裝置的生產能力很強而B裝置的生產能力較弱時,很容易造成A裝置的操作工人空閒而B裝置的操作工人過於繁忙,從而導致生產不均衡。因此,“一個流”生產要求工人能夠操作多臺生產裝置,通過培養多能工來均衡整個生產節拍。此外,培養多能工還有利於人員的增加或減少。

  6.使用小型、便宜的裝置

由於大型裝置的生產能力很強,很容易讓後續工序無法及時跟上,從而導致大量的中間產品積壓。此外,大型裝置還會造成投資和佔地面積的增加。因此,JIT不主張採用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批量大的裝置,而主張採用小型、便宜的裝置。在不影響生產的前提下,越便宜的裝置越好,這樣不但投資少,而且靈活性高。

  7.“U”型佈置

如果將生產裝置一字擺開,工人從第一臺裝置到最後一臺裝置就需要走動很遠的距離,從而造成嚴重的人力浪費。因此,“一個流”生產要求將生產裝置按照“U”字型來排列,從入口到出口形成一個完整的“U”型,這樣就可以大量的減少由於不同工序之間的傳遞而造成的走動,減少時間和搬運的浪費,增加生產效率。

  8.作業標準化

作業的標準化就是要求每一個崗位、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份作業指導書,然後檢查員工是否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要求工作,這樣就能強制員工嚴格按照既定的生產節拍進行生產。如果作業沒有標準化,那麼生產一個產品的時間就得不到控制,無法控制生產節拍,更無法保證形成“一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