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景觀設計師>

景觀設計的要素和方法研究

景觀設計師 閱讀(2.46W)

對於景觀設計需要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跟著小編yjbys一起來看看吧!以下內容僅供學習參考!

景觀設計的要素和方法研究

  1.引言

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的組成部分,大到綿延幾十公里的風景區規劃,小到十幾平方米的庭院設計,都屬於景觀設計的範疇。本文的景觀設計定位於城市景觀設計的層次上,選擇城市景觀設計作為切入點,從中研究分析一般的設計要素和方法,是比較適宜的。近年來,我們生活的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批的廣場綠地、商業步行街、主題公園、街頭小品出現在我們的視覺以內,影響著我們的感觀和行為方式。而新建的住宅小區都以景觀優美的園林作為賣點,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購買心理。景觀設計已經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我們的周圍,走近了我們的身邊,並對我們施展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你可以不到美術館去欣賞藝術品,但你不得不在城市環境中行走,不得不在居住小區的環境中活動,它的景觀視覺美感、造型形態、色彩、材質、以及在陽光下燈光下呈現出來的效果,時時會刺激你的目光,影響你的行為和心理的變化。一個有良好景觀的城市環境、居住環境,為人們提供了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雙重價值。“詩意的棲居”始終是人們內心的嚮往,而景觀設計正式通過提高生活品質,提升生活品位,以人為主體,以空間環境為客體,構架著現實通向理想的橋樑。

  2.景觀的概念

景觀(Landscape),什麼是景觀,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哪怕是同一景象,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景觀是人類的棲息地,景觀是人類的工藝品,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法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我們可以從景觀與人的物我關係與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來認識景觀。

2.1景觀的視覺美的含義: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景觀作為城市景象景觀的設計與創造,實際上也就是創造城市、造建築的城市。景觀作為視覺審美物件的含義,經歷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第一個變化來源於文藝復興時期對鄉村土地的貪慾,即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其二則來源於工業革命中後期對城市的恐懼和憎惡,即景觀作為對工業城市的對抗。

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和附屬 人們最早注意到的景觀是城市本身,“景觀的視野隨後從城市擴充套件到了鄉村,是鄉村也成為景觀”。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封建領主制度將人束縛在君權之下,人被束縛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滿神祕和恐怖,且又為人類生活之母,對土地的眷戀和依賴,使得人如母親襁褓之中的嬰兒。城市資本主義的興起使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土地的價值從生活和生存所必須的使用價值,轉變成為可以交換的商品和資源,人與土地第一次分離而成為城裡人。新興的城市貴族通過強大的資本勾畫其理想的城市,同時不斷的向鄉村擴充套件,將其作為城市的附屬。1420年前後發明的透視原理,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為一個完全幾何、數學的圍有圍牆的圖案。在幾何中心是一個大的開放空間,被行政建築所包圍:國王的宮殿,法院的大樓,主教堂,監獄,財務大樓和軍事中心。這樣的理想城市是為行政辦公及法律公正而設立的,是為了城市生活而設計的,是純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一樣,遵循了嚴格的比例關係和美學原則。而景觀作為城市的延伸,也被同樣的審美標準來設計和建造,因此有了凡爾塞為代表的巴洛克造園。

景觀作為城市的逃避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義的第二個轉變,源於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工業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但是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境極度惡化。城市作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徹底破壞。相反成為了醜陋和恐怖的場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園成為了逃避的場所。因此。作為審美物件的景觀也從欣賞和讚美城市,轉向愛戀和保護田園。因此才有以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的出現和景觀設計學的誕生。一般來說,這個誕生的時間被確認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導田園風光為主調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和以保護自然原始美景為主導的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因此也才有霍華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園城市和隨後的田園郊區運動。

2.2景觀的棲息地含義: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或者說是潛在的家。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準。所謂的“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遊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遊之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無論是作畫還是賞畫,實質上都是一種卜居的過程。也就是場所概念(place)的深層含義。這便又回到哲學家海得歌爾的棲居概念。棲居的過程實際上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便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同時,棲居的過程也是建立在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過程。因此,作為棲息地的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是內在人的生活體驗 景觀作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體的人和具體的場所聯絡在一起。景觀是由場所構成的,而場所的結構又是通過景觀來表達的。與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樣,場所是無處不在的,人離不開場所,場所是人於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處,場所使無變為有,使抽象變具體,是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個認識和把握外界空間和認識及定位自己的出發點和終點。

  2.3景觀作為系統的含義:科學、客觀的解讀

在一個景觀系統中,至少存在著五個層次以上的生態關係:

第一是景觀與外部系統的關係,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態流是水。哀勞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高海拔將南太平洋的暖溼氣流截而為雨,在被灌溉,飲用和洗滌利用之後,流到乾熱的紅河谷地,而後蒸騰、蒸發回大氣,經降雨又回到本景觀之中,從而有了經久不衰的元陽梯田和山上茂密的叢林,這是全球及區域生態系統科學研究的物件。根據Lovelock的蓋婭理論,大地本來是一個生命體:地表、空氣、海洋和地下水等通過各種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學的過程,維持著一個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觀內部各個元素之間的生態關係,即水平生態過程。來自大氣的雨、霧,經過村寨上叢林的截流、涵養,成為終年不斷的涓涓細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飲的蓄水池;再流經家家戶戶門前的洗滌池,匯入寨中和寨邊的池塘,那裡是耕牛沐浴和養魚的場所,最後富含養分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層層梯田,灌溉著他們的主要作物――水稻。這種水平生態過程,包括水流、物種流、營養流與景觀空間格局的關係,正是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