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茶藝師>

貴州茶樹品種與茶文化

茶藝師 閱讀(2.31W)

導語:貴州,簡稱“黔”或“貴”,地處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相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轄貴陽市、遵義市、六盤水市、安順市、銅仁市、畢節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茶樹品種與茶文化

1980 年發現的晴隆茶種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茶種化石,標誌著貴州的茶樹歷史至少在100萬年以上。貴州現有各類茶樹品種資源600餘種,是我國茶樹品種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兩個品種,是中國茶樹品種的優良品種。同時,貴州是茶樹和茶業的故鄉,明清以來,茶業是貴州省的一大產業。長期以來,各少數民族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民族茶文化產業經濟史與貴州文明史同生共榮。

茶樹在地球上已生存約6-7千萬年,然而大約1.4億年前地殼發生巨大變化,使貴州高原地貌初現。以後約6千萬年左右,地殼運動又一次出現了造山運動,貴州地勢受喜馬拉雅山強烈抬升的影響,造就了今日貴州西高東低的地勢。這兩個6千萬年絕非偶然巧合。茶樹起源於第三紀,從地球史發展看,貴州正是三疊紀時期上升形成的古陸,貴州高原恰恰是全球三疊紀岩溶最完整、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卡斯特地貌如此千姿百態,是我國南方諸多茶區所不能比擬的,在這古老的生態良好的帶酸性的岩溶地層,分佈著無數的高大野生茶樹。在中國乃至全球茶區再難找到與貴州相同的地方,古老而美麗的貴州不僅是人類最早居住和最宜居住之地,也是中國和人類不可多得的最適宜種植茶樹的寶地。

茶樹最先為中國人所發現,茶葉最先由中國人從藥用變為飲用。這都是全世界所公認的事實。1824年,勃魯氏在東印度和緬甸交界處的阿薩姆省沙地耶山區,發現了一株高約13米、經圍近1米的大茶樹。這位軍人就以此為依據,推斷茶樹原產地在印度,英國植物學家勃勃來克、勃朗、葉卜生以及日本人加藤繁等,緊追其後,大做文章,鼓吹印度是茶葉的原產地。

1919年,荷蘭人科恩·司徒,覺得說不過去,便折中地提出個二元論,認為大葉種茶樹原產地在中國西藏高原之東的四川、雲南以及越南、緬甸、泰國、印度阿薩姆等地;小葉種茶樹原產於中國東部及東南部。 1935年,美國人威廉·烏克斯提出多元論,認為茶葉原產於東南亞有野生茶樹的各產茶國,包括泰國北部、緬甸東部、越南、中國雲南、印度阿薩姆等地。 1974年,英國人艾登認為茶葉原產地既不在中國,也不在印度,而是緬甸的江心坡。為了辨明真偽,世界各國科學家們抱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茶樹的分佈、變異、親緣關係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絕大多數的`研究者確認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1935年,印度茶業委員會組織的科學團,對印度發現的野生大茶樹實地科學考察,結果植物學家瓦里茨博士和格里費博士認為勃魯氏發現的野生的大茶樹與從中國傳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的變種。1892年,美國學者瓦爾茨和威爾遜先後撰文闡述茶樹原產地在中國的理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學者志村橋和橋本實,從細胞遺傳學和形態學角度對各國茶區茶樹進行全面系統的比較,結果得出結論:茶樹原產地在中國雲貴高原一帶。

我國科學家從茶樹的起源和自然分佈狀況,從地質的變遷以及由此引起的種類變異,無可辯駁地論證了雲貴高原是茶樹的原產地。經地質學家認定,雲貴高原不僅自然景觀奇特、地理環境優越,而且沒有遭受第四紀冰川的侵襲,許多古老樹種得到儲存下來,繁衍至今。20世紀以來,我國西南地區不斷髮現大量野生茶樹。在貴州省,從上世紀30年代起,先後發現許多野生大茶樹,沿黔東梵淨山、佛頂山和黔北赤水河流域的石阡、印江、思南、沿河、安龍、普安、榕江、丹寨、務川等分佈。在四川和重慶一些縣市,也相繼發現不少野生大茶樹。特別是在雲南勐海的大里山密林裡,發現一棵野生大茶樹高達32.12米,胸圍2.9米,樹齡達 1700多年。這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野生茶樹,類似這樣的野生大茶樹,在附近還有9棵。而考古學家也在貴州晴隆縣菁口鄉筍家菁發現了茶種化石,至今仍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化石。這塊茶籽化石先由貴州省茶科所劉其志初步鑑定,認為從形狀上看,很接近該地野生茶樹的種子,有明顯的種臍,種臍旁邊有三個胚胎的印跡,初步認為是化石茶籽,從現場調查該地主要是三疊紀地層,從地球史發展看,該地區是三疊紀時期上升形成的古陸;1988年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郭雙興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物理化學研究所專家等現場勘查調查,初步認為是新生代早第三紀四球茶茶籽化石。茶果實為綠色,每果有種籽1—5粒,茶籽呈褐色,是典型的薄殼類種子,直徑1cm左右,半球形或前面楔形,背面圓形。茶籽具有兩片肥大的子葉,分開子葉可見胚芽和胚根。子葉含豐富的油脂、澱粉、蛋白質和少量糖,供種子萌發和幼苗出土所需營養。貴州茶籽形狀與一般的有所不同,近似油茶籽,是茶樹的一種。貴州是茶樹的故鄉,是茶樹的原生地和古老的茶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