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7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熱點: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衛生資格 閱讀(8.76K)

中藥大多數是天然藥,其中又大多為植物藥,由於產地生境、採收季節、貯藏、加工等條件不同,影響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更由於天然藥中所含的有效物質有些可能僅為微量,故按合成藥那樣去嚴格規定最小有效量、極量、最小中毒量等往往是困難的。

2017年主管中藥師考試熱點: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一、本章結構

劑量;用法:特殊煎煮法及服藥

  二、大綱要求:

1、熟悉劑量的概念及確定劑量的因素。

2、掌握煎藥時常用的特殊處理法及服藥方法。

  三、要點精講:

  考點一:劑量

確定劑量的因素:

藥物的性質;劑型、配伍;患者的情況;季節變化。

一般中藥內服約5~10克,部分常用量較大劑量為15~30克;新鮮藥物30~60克。

劇毒藥、峻烈藥、貴重藥除外。

  考點二:特殊煎煮

(1)先煎:金石、礦物、貝殼類石膏、磁石、牡蠣、石決明;

毒性大的藥物如川烏、草烏、附子、天南星。

(2)後下:氣味芳香薄荷、青蒿、木香、沉香、白豆蔻;久煎失效鉤藤、大黃、番瀉葉等

(3)包煎:蒲黃、海金沙;車前子、葶藶子;辛夷、旋覆花。

(4)另煎:人蔘、西洋參、羚羊角、麝香、鹿茸

(5)烊化阿膠、鹿角膠

(6)沖服如芒硝,竹瀝,飴糖、蜂蜜

(7)煎湯代水:灶心土

  推薦閱讀:臨床中藥用量是否要限定

中醫人都知道“用藥如用兵”,中藥劑量這幾兩幾錢的差異是最有講究的。然而一項調查發現,某醫院的千份處方平均用藥18種,劑量都在5g~15g之間,頻率最高的是10g,從未出現4g、7g、13g等劑量。

中國中醫科學院餘瀛鰲說,從中醫文獻看,明代以前的方劑用量基本和仲景原方相同,而明清以後的劑量,就基本同現在了。經方劑量後世究竟折算多少,從3g到16g,多種意見始終沒有統一。而通行的教材,則採取“古之一兩即現之一錢”,三兩摺合9g的做法,為了方便,臨床開方常用10g。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藥研究所肖小河認為這種現象原因有三:一是醫生不敢超越《藥典》,怕擔負法律責任;二是沙鍋容積有限,中藥煎煮需加10倍的`水,而處方通常在10味以上,這限制了每味藥量都不可能太多。三是中庸和諧思想,使藥量不會過於峻猛。但是,“這種用量,幾乎是忽視了中藥的量效關係。”

肖小河提出,加大中藥劑量是提高臨床療效的重要途徑。從藥材角度看,中藥也存在耐藥性問題,何況由於盲目引種,中藥材的道地性減弱;傳統文獻中,補陽還五湯等大劑量應用屢見不鮮;清末的“火神派”也重用附子、乾薑上百克治療危重急症;從有效成分分析,如青蒿素治療瘧疾需口服1g有效,按0.5%的含量分析需用藥材200g,遠超過藥典規定的9g,此外當代中醫的大劑量用藥經驗等,都證明“加大中藥用量可能是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的重大舉措”。

他建議,中醫臨床處方儘可能“味少而劑重”,這樣既可以“藥專而力巨集”地針對性治療疾病,也有利於進一步開展新藥開發和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