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醫師>

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複習資料

執業醫師 閱讀(5.66K)

內科學在臨床醫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是臨床醫學各科的基礎學科,所闡述的內容在臨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中有其普遍意義,是學習和掌握其他臨床學科的重要基礎。以下就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複習資料,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臨床執業醫師《內科學》複習資料

 細菌性肺炎

  一、肺炎鏈球菌肺炎

肺炎鏈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鏈球菌或稱肺炎球菌(3型毒力最強)所引起的肺炎,約佔社群獲得性肺炎的半數。通常急驟起病,以高熱、寒戰、咳嗽、血痰及胸痛為特徵。X線胸片呈肺段或肺葉急性炎性實變。

 【病理】

病理改變有充血期、紅肝變期、灰肝變期及消散期。表現為肺組織充血水腫,肺泡內漿液滲出及紅、白細胞浸潤,白細胞吞噬細菌,繼而纖維蛋白滲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氣。在肝變期病理階段實際上並無確切分界,經早期應用抗菌藥物治療,此種典型的病理分期已很少見。病變消散後肺組織結構多無損壞,不留纖維瘢痕。極個別患者肺泡內纖維蛋白吸收不完全,甚至有成纖維細胞形成,形成機化性肺炎。

 【臨床表現】

(一)症狀

發病前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起病多急驟,高熱、寒戰,全身肌肉痠痛,體溫通常在數小時內升至39-4O℃,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熱,脈率隨之增速。可有患側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痰少,可帶血或呈鐵鏽色,胃納銳減,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易被誤診為急腹症。

(二)體徵

患者呈急性熱病容,面頰排紅,鼻翼扇動,面板灼熱、乾燥,口角及鼻周有單純皰疹;病變廣泛時可出現發紺。有敗血症者,可出現面板、黏膜出血點,鞏膜黃染。早期肺部體徵無明顯異常,僅有胸廓呼吸運動幅度減小,叩診稍濁,聽診可有呼吸音減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實變時叩診濁音、觸覺語顫增強並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消散期可聞及溼囉音。心率增快,有時心律不齊。重症患者有腸脹氣,上腹部壓痛多與炎症累及隔胸膜有關。重症感染時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及神經精神症狀,表現為神志模糊、煩躁、呼吸困難、嗜睡、譫妄、昏迷等。累及腦膜時有頸抵抗及出現病理性反射。

 【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O%以上,並有核左移,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

 【X線檢查】

早期僅見肺紋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葉稍模糊。隨著病情進展,肺泡內充滿炎性滲出物,表現為大片炎症浸潤陰影或實變影,在實變陰影中可見支氣管充氣徵,肋隔角可有少量胸腔積液。

 【診斷】

根據典型症狀與體徵,結合胸部X線檢查,易作出初步診斷。

 【治療】

(一)抗菌藥物治療

一經診斷即應給予抗菌藥物治療,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首選青黴素G,用藥途徑及劑量視病情輕重及有無併發症而定。對青黴素過敏者,或耐青黴素或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可用呼吸氟喹諾酮類、頭孢噻肟或頭抱曲松等藥物,多重耐藥菌株感染者可用萬古黴素、替考拉寧等。

(二)支援療法

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補充足夠蛋白質、熱量及維生素。

(三)併發症的處理

二、葡萄球菌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staphylococcal pneumonia)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肺化膿性炎症。常發生於有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肝病、營養不良、酒精中毒、靜脈吸毒或原有支氣管肺疾病者。

【臨床表現】

(一)症狀

本病起病多急驟,寒戰、高熱,體溫多高達39-40℃,胸痛,痰膿性,量多,帶血絲或呈膿血狀。毒血癥狀明顯,全身肌肉、關節痠痛,體質衰弱,精神萎靡,病情嚴重者可早期出現周圍迴圈衰竭。

(二)體徵

早期可無體徵,常與嚴重的中毒症狀和呼吸道症狀不平行,其後可出現兩肺散在性溼囉音。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核左移。胸部X線顯示肺段或肺葉實變,可形成空洞,或呈小葉狀浸潤,其中有單個或多發的液氣囊腔。另一特徵是X線陰影的.易變性,表現為一處炎性浸潤消失而在另一處出現新的病灶,或很小的單一病灶發展為大片陰影。

【診斷】

根據全身毒血癥狀,咳嗽、膿血痰,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加、核左移並有中毒顆粒和X線表現,可作出初步診斷。細菌學檢查是確診的依據,可行痰、胸腔積液、血和肺穿刺物培養。

 【治療】

強調應早期清除引流原發病灶,選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其他病原體所致肺部感染

一、肺炎支原體肺炎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改變,常同時有咽炎、支氣管炎和肺炎。

  【臨床表現】

潛伏期約2-3周,通常起病較緩慢。症狀主要為乏力、咽痛、頭痛、咳嗽、發熱、食慾不振、腹瀉、肌痛、耳痛等。咳嗽多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黏液。發熱可持續2-3周,體溫恢復正常後可能仍有咳嗽。偶伴有胸骨後疼痛。肺外表現更為常見,如皮炎(斑丘疹和多形紅斑)等。

 【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X線顯示肺部多種形態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佈,以肺下野為多見,有的從肺門附近向外伸展。病變常經3-4周後自行消散。部分患者出現少量胸腔積液。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略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起病2周後,約2/3的患者冷凝集試驗陽性,滴度大於1:32,如果滴度逐步升高,更有診斷價值。

 【診斷】

需綜合臨床症狀、X線表現及血清學檢查結果作出診斷。

 【治療】

早期使用適當抗菌藥物可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本病有自限性,多數病例不經治療可自愈。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為首選,如紅黴素、羅紅黴素和阿奇黴素。

二、肺麴黴病

肺麴黴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主要由煙麴黴引起。該真菌常寄生在上呼吸道,慢性病患者免疫力極度低下時才能致病。

 肺麴黴病臨床上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侵襲性肺麴黴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是最常見的型別,肺組織破壞嚴重,治療困難。症狀以乾咳、胸痛常見,部分患者有咯血,病變廣泛時出現氣急和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影像學特徵性表現為X線胸片以胸膜為基底的多發的楔形陰影或空洞;胸部CT早期為暈輪徵(halo sign) ,即肺結節影(水腫或出血)周圍環繞低密度影(缺血), 後期為新月體徵(crescent sign)。治療首選兩性黴素B。

(二)麴黴腫

(三)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