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醫師>

2016年兒科學精選知識點:小兒造血

執業醫師 閱讀(1.22W)

胚胎期造血胚胎期造血開始於卵黃囊,然後肝臟、脾臟、胸腺、淋巴結,最後在骨髓。因而形成三個不同的造血期。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2016年兒科學精選知識點:小兒造血

  1. 中胚葉造血期(mesoblastic hematopoiesis)

約於胚胎第10~14天,在卵黃囊壁上的中胚層間質細胞分化聚整合細胞團,稱之為血島(blood island)。血島外周的細胞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中間的細胞則分化成原始血細胞(hematocytoblast),此細胞呈強鹼性,尚無血紅蛋白,進一步分化後形成含血紅蛋白的初級原始紅細胞(primltive erythroblast)。自胚胎第8周後,血島開始退化,初級原始紅細胞逐漸減少,至12—15周時消失。

  2.肝造血期(hepatic hematopoiesis)

自胚胎第6~8周開始肝臟出現活動的造血組織,並逐漸成為胎兒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4~5月時達高峰,6個月後逐漸減退,約於初生時停止。肝造血主要是產生有核紅細胞,此細胞與骨髓中的原紅細胞近似,稱為定型的原紅細胞(definilive erythroblast),它可分化成無核紅細胞。此外,肝臟產生少量粒細胞和巨核細胞。

約於胚胎第8周脾臟開始造血,以生成紅細胞佔優勢,稍後粒系造血也相當活躍。在12周時還可出現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胎兒5個月之後,脾臟造紅細胞和粒細胞功能減退至消失,而造淋巴細胞功能可維持終生。

約於胚胎第6—7周開始出現胸腺,於第8周開始生成淋巴細胞。來源於卵黃囊、肝臟或骨

髓的淋巴幹細胞在胸腺中經胸腺素誘導後(出生後誘導過程中止)分化為具有細胞免疫功能的前T細胞,在周圍淋巴組織中增殖併發育為T淋巴細胞,這種功能維持終生。此外,胚胎期胸腺還有短暫的生成紅細胞和粒細胞功能。

自胚胎11周淋巴結開始製造淋巴細胞,從此,淋巴結成為終生造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器官。胎兒期淋巴結亦有短暫的紅系造血功能。

  3.骨髓造血期(medullary hemotopoiesis)

在胚胎第6周開始出現骨髓,但至胎兒4個月才開始造血活動,並迅速成為主要的造血器官,直至出生2~5周後成為惟一的造血場所。

(二)生後造血出生後主要是骨髓造血,產生各種血細胞;淋巴組織產生淋巴細胞;特殊情況下可出現骨髓外造血。

1. 骨髓造血出生後骨髓是產生紅系、粒系和巨核系細胞的'惟一器官,此外還產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在生後頭幾年內,所有骨髓均為紅髓,全部參與造血,以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5~7歲開始,長骨幹中出現脂肪細胞(黃髓),隨著年齡的增長,黃髓逐漸增多,而紅髓相應減少,至18歲時紅髓僅分佈於脊柱、胸骨、肋骨、顱骨、鎖骨、肩胛骨、骨盆及長骨近端。但黃髓仍有潛在的造血功能,當造血需要增加時,它可轉變為紅髓而恢復造血功能。由於&JL在出生後頭幾年缺少黃髓,故造血的代償潛力甚少,如果造血需要增加時,就容易出現骨髓外造血。

2. 淋巴器官造血生後胸腺、脾臟和淋巴結繼續產生淋巴細胞,其中胸腺產生T細胞,淋巴結產生8淋巴細胞。在貧血時,脾和淋巴結可恢復胎兒期造血。

3.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此係統分佈幾乎遍及全身各器官。組織細胞分化為吞噬性組織細胞;骨髓生成的單核細胞經血液進入組織後成為組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有強大吞噬能力的遊離吞噬細胞。

  4. 骨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

在正常情況下,骨髓外造血極少。出生後,尤其在嬰兒期,當遇到感染性貧血或溶血性貧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時,肝、脾和淋巴結可隨時適應需要,恢復到胎兒時的造血狀態,而出現肝、脾、淋巴結增大。同時外周血中可出現有核紅細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細胞。這是小兒造血器官的一種特殊反應,稱為“骨髓外造血”。當感染及貧血糾正後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