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7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腦出血

衛生資格 閱讀(2.77W)

腦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以下是本站小編帶來的詳細內容,歡迎參考檢視。

2017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知識點:腦出血

  【病史採集】

(一)發病多在白天活動情況下,往往與情緒激動,用力排便或劇烈運動等因素有關,發病初期,血壓往往高於患者平常的水平。

(二)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平素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的病史。

(三)多數起病突然,進展快,可有頭昏,頭痛,隨即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頭、眼常偏向病灶側,伴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侷限性受損。

(四)較多患者在起病時有嘔吐,嚴重者可因應激性潰瘍,嘔吐咖啡樣胃內容物,出現高熱等。

  【鑑別診斷】

1、殼核(內囊出血)出血:頭眼轉向病灶側,偏癱,急性期呈軟癱後漸變為硬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主側半球有運動性或混合性失語。

2、丘腦出血:對側半身深感覺障礙,可有偏癱且多數較輕,可影響腦幹致眼球向上運動不能,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減弱或消失,可出現對側肢體不隨意運動。

3、皮質下白質出血

(1)顳葉出血:以精神症狀為主,起病常有病灶側頭劇痛,噁心、嘔吐,出血如破入蛛網膜下腔可引起頸強,克氏徵陽性,如出現天幕疝,可有輕偏癱,偏身感覺障礙,主側半球有感覺性失語。

(2)頂葉出血:不均等偏癱,下肢重於上肢及面部或上下肢重於面部,偏身感覺障礙較重,出現失用、失寫、失算等。

(3)枕葉出血;視野改變為主,同側偏盲,重症可出現海馬後疝-昏迷加重,去大腦強直。

4、腦室出血: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1)迅速出現深昏迷。

(2)出現雙側病理反射。

(3)四肢肌張力升高,早期出現陣發性、強直性痙攣或去大腦強直。

(4)雙側瞳孔縮小,如針尖樣。

(5)常有丘腦下受損症狀──高熱,面部充血、多汗、紫紺、心跳慢、血糖升高、出現肺水腫消化道出血、大小便失禁等。

5、橋腦出血

(1)一側性橋腦出血:輕度意識障礙, 病灶同側周圍性面癱、外展麻痺,對側舌癱和肢癱,雙眼向患肢注視,病灶側出現Hornerus症,交叉性痛溫覺障礙,眼球浮腫等。

(2)雙側性出血:深昏迷,四肢癱,雙側周圍性面癱,雙側外展麻痺,雙眼瞳孔縮小,似針尖樣,中樞性高熱,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少數可出現去大腦強直。

6、小腦出血

(1)首先症狀為急劇性眩暈、劇烈頭痛,頻繁嘔吐。

(2)意識常清楚或輕度障礙,可很快陷入昏迷。

(3)病灶側肌張力低,腱反射消失或減弱。

(4)可出現眼震。

(5)共濟運動失調。

(6)侵犯腦幹可出現相應腦幹受損症狀。

(7)可出現頸項強直而克氏徵陰性,腦膜刺激徵分離現象。

7、對不易確定何側癱瘓的患者,注意癱瘓側可能有面頰鼓起,嘴角漏氣,舉起肢體時,癱肢無阻力,放手後立即落下,無回縮運動。

8、如有頸強,眼底有視網膜出血或視乳頭水腫,或瞳孔忽大忽小,一側瞳孔大,脈搏慢,呼吸暫停或潮式呼吸,應考慮腦疝現象。

  【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可超過1萬/立方毫米;並可有血糖增高,尿蛋白陽性。

(2)腦脊液在24小時內穿刺有一定診斷價值,腦壓增高,發病6小時後,腦脊液可為血性或較多紅血球,穿刺必須小心慎重,以免誘發腦疝,診斷明確時一般不作。

(七)腦超聲波檢查:大腦半球出血者,可出現中線波移位。

(八)在入院前儘量進行頭顱CT掃描可明確診斷,定出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及出血是否破入腦室,對治療和預後估計有指導意義。

  【治療原則】

(一)一般治療,臥床休息20天左右,儘量減少搬動,嚴格限制探視,間斷給氧;如有頭痛和煩燥者,適當給於止痛鎮靜劑,頭部冰敷。

(二)降低顱內壓:原則上各種脫水劑均可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5-250毫升加地塞米松5-10毫克,快速靜脈滴注或推注,4-6小時一次,直至病人顱內壓增高的症狀減輕或消失,開始減量或停用。如有不能用甘露醇脫水患者,可用速尿40~80毫克,靜脈推注6~12小時一次。

(三)調整血壓:降壓目的是使血壓維持在150/90 毫米汞柱左右,血壓過高可用利血平0.5~1毫克,肌注或漢防已甲素0.12以生理鹽水20毫升稀釋,靜脈注射。

(四)保持腦灌注:避免高滲透性昏迷,適當應用膠體液如血漿、白蛋白,複方氨基酸。

(五)糾正電解質、水、酸鹼平衡,根據排洩量補充液體,以等滲液為主,同時補充維生素C和鉀鹽等。

(六)加強營養:第三天,病情穩定可考慮上鼻飼維持營養。

(七)對症治療:過高熱加強物理降溫,有癲癇抽搐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

(八)預防併發症:保持床單幹燥,勤翻身,防止褥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做氣管切開,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及時處理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

(九)大腦半球出血者在起病7~10天后,仍有明顯顱內壓增高,經腦血管造影或CT證實有血腫且較大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確診為小腦出血者,如血腫較大迅速出現顱高壓,腦疝危象者,則需儘早手術治療。

(十)可應用胞二磷膽鹼、腦活素,能量合劑等和應用西比靈,尼莫地平,心痛定等鈣離子拮抗劑,可應用活血化淤藥物如丹蔘,腦細胞活化劑如氯酯醒、腦氨泰等。

(十一)恢復期應防止癱肢畸形,早期採用按摩,理療,新針治療。積極加強功能鍛練,有言語障礙者應堅持不懈地訓練說話。

三、療效評定標準。

(一)治癒:意識恢復正常,癱瘓肢體運動功能基本恢復,可遺留輕癱(如行走稍跛行),肌力恢復Ⅲ度以上,精細動作可較差,生活能夠自理;少數能恢復部分工作能力。

(二)好轉:意識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癱肢運動功能進步,但尚需有人扶著行走,肌力恢復Ⅱ度左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