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臨床執業醫師>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感染性疾病

臨床執業醫師 閱讀(1.65W)

感染性疾病是由於病人在治病期間,由於體質和抵抗病菌能力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像剛做過手術的人,不注意對刀口消毒和保護,容易被感染而不易癒合。還有的病人由於動了大手術,在癒合期間,引起肺炎,這叫感染性肺炎。像白求恩就是因為手上的刀口被細菌感染而不治身亡的。

臨床執業醫師考點:感染性疾病

  麻疹

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為特徵。

流行病學:麻疹患者為唯一的傳染源。接觸麻疹後7天到出疹後5天均具有傳染性。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分泌物中,通過噴嚏、咳嗽和說話等由飛沫傳播。

臨床表現: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紅色斑丘疹開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和上肢,第3天到達下肢和足部。

預防:1、控制傳染源 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易感者檢疫觀察3周。

2、被動免疫 接觸麻疹5天內立即給予免疫球蛋白

3、主動免疫 減毒活疫苗

  風疹

臨床特徵為上呼吸道輕度炎症、低熱、面板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

典型臨床表現: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持續1月左右, 散在斑丘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遍及頸、軀幹、手臂,最後至足底。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出現,一般歷時3天。

預防:隔離期——出疹後5天。

  幼兒急疹

發熱3~5天,熱退後出疹

紅色斑丘疹,以軀幹、頸部、上肢較多

皮疹間有正常面板

  猩紅熱

病原菌:A族溶血性鏈球菌

臨床表現 前驅期:發熱,咽痛、咽部及扁桃體充血水腫明顯,有膿性分泌物。草莓舌,頸及頜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出疹期:皮疹最先於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通常24小時佈滿全身。細小丘疹,壓之蒼白,帕氏線。

恢復期:情況好轉,體溫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現順序消退。

治療: 首選青黴素。

預防:隔離患者至痊癒及咽拭子培養陰性。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

流行病學:人是唯一宿主。隱性感染和輕症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以糞―口途徑傳播。發病前3~5天至發病後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糞便內排出病毒。

脊髓型特點:遲緩性、不對稱性癱瘓,無感覺障礙

腱反射消失,肌張力減退,

下肢及大肌群比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

  典型臨床過程

潛伏期—前驅期—癱瘓前期—癱瘓期—恢復期—後遺症期

隔離期:至少40天。

中毒性細菌性痢疾

病原菌:痢疾桿菌

發病機制 ①個體反應性 本病多見於營養狀況較好、體格健壯的2~7歲小兒,故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患兒特異性體質有關。

②細菌毒素的作用:痢疾桿菌釋放大量內毒素進入血液迴圈。

臨床表現 起病急驟,高熱可大於40℃,反覆驚厥,迅速發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無腹痛或腹瀉。

  型別 休克型 吐咖啡樣物

腦型

混合型

診斷 大便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