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民間舞>

東北秧歌地方特色是什麼

民間舞 閱讀(1.92W)

東北秧歌原來只是過年前後作為一種大眾喜慶形式來組織,如今多以社群老年活動的形式存在。小編整理了東北秧歌地方特色,歡迎欣賞與借鑑。

東北秧歌地方特色是什麼

  一、節奏明快

滿族秧歌伴奏樂器有大鼓、大鑼、龍笛、大三絃、察拉齊(拍板)、八角鼓、花棍等,滿族薩滿祭祀歌舞用樂器有錠鼓、抓鼓、單鼓、鼓鞭、腰鈴、拍板、小腰鈴、三絃、琵琶、三節棍、花棍等,兩者對照基本一致。滿族秧歌一般是由嗩吶和鼓點伴奏,舞曲節奏比較明快,很受大眾的喜歡。節奏明快的原因是和滿族生活的地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關東大地,冬季嚴寒,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而北方漢子為了禦寒,常常將酒作為禦寒的媒介。他們性格也粗獷,充滿一種豪邁的陽剛之氣。漁獵生活,比較緊張激烈,充滿著一些危險,在追殺野獸和捕漁的時候,不僅需要很多的經驗,還要求具備勇敢、敏捷、機警、灑脫和凶猛。而漁獵成功之後,人們歡慶的喜悅也是超出尋常,激情澎湃,豪情滿懷,喜形於色,邊歌邊舞。舞者、歌者、觀者都會情融其中。有的滿族舞蹈不用歌曲伴舞,而是用器樂曲伴奏。如滿族秧歌,除一開始有“秧歌帽”誌喜外,大部分舞蹈都是嗩吶和鼓聲伴奏,其音樂特點十分火爆、明快、節奏強烈。換言之,這種歌舞來自於生活,歌頌生活,也是在表現生活。展示生活在這種條件下人們樂觀、勇敢的精神風貌。

  二、粗獷豪邁

北方漢子質樸、豪爽、直率、粗獷,這種個性也會反映到娛樂和樂曲中來。而漁獵生活的環境,也使東北男人在生產中加快了生活的節奏。這種快節奏的生活自然會滲透到日常的生活中來。北方四季分明,到了冬季,生產作業減少,業餘時間就加大了娛樂活動的空間。東北“貓冬”的時候,也就是休閒的季節,東北人常常用秧歌來進行娛樂,以愉悅精神、鍛鍊體魄。於是,東北秧歌被稱為“火辣辣”的,充滿激情和豪氣的一種娛樂形式。

  三、音段反覆

滿族舞曲感情樸實、濃烈,曲調新穎。前兩句類似漢族歌曲裡的襯詞,以切分音為主的節奏組成,節奏型都是4分之3、4分之2組成的變換拍子,後4句進入4分之2的均等節奏型。全曲只有“1、2、3”3音列上下級進而構成,旋律起伏不大,結構方整,節奏明確,構成了滿族歌舞曲獨特的音樂風格。一段通常是3個或7個音階,迴圈往復,鼓點、嗩吶、銅羅等樂器的伴奏,也是如此。節奏變化時,會在快慢上去體現。在典型的滿族秧歌舞蹈中,出征、鷹獵、打魚、求婚、凱旋、慶祝等幾個部分的歌舞表演,其音樂伴奏都幾乎是一個主調,在反覆地迴圈。只有個別的地方,有的`加快或者放慢一些。

  四、普及性強

滿族廣泛分佈在中國各地,其中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和北京較為集中。由於節奏明快、音段反覆等原因,曲調相對簡單,便於掌握,老百姓易於接受。在滿族秧歌中主要表現獵人追襲動物射獵的場面,模擬征戰和狩獵的舞姿,模仿駿馬奔騰,鷹雀飛翔的動作,都是在人們不斷地傳承中得以延續和繁衍。

  五、便於流傳

老百姓易於接受的曲調,就便於傳播,這樣也就增加了流傳深度和廣度。例如:在1234567這7個音階中,秧歌的曲調只是3212321,只佔前3個音階。而老百姓往往用“辣椒茄子蘿蔔蔥”來替代。對於對音律不太熟悉的人來說也可以輕易地掌握。這樣,熟悉的人越多,流傳得也就越廣。清代的民間舞蹈不僅繼承了歷史的傳統,而且在社會文化的程序中不斷地傳承和發展。滿族秧歌樂曲的熱烈奔放,開朗詼諧,充分展示了關東的風情民俗。清王朝統一全國後,東北地區較為安定,滿族民間在原有民間舞蹈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民間舞蹈,逐漸形成了從表演形式、樂曲到角色、裝扮及舞蹈動作都獨具特色的滿族秧歌。進入了現代的滿族秧歌更成為了大眾娛樂健身的一種群眾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