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北宋院體畫的特點美學特徵是什麼

校園 閱讀(1.93W)

院體畫在宋朝最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數量的宮廷畫師。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北宋院體畫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北宋院體畫的特點美學特徵是什麼
  北宋院體畫的特點

宋代院體畫不僅是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的繁榮時期,同時為中國藝術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宋微宗時期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名聲大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畫家,為中國藝術文化遺產留下寶貴的財富,功不可沒。

宋微宗不僅是位皇帝,而且還是位偉大的藝術家和鑑賞家,是宋時藝術的引路者和開拓者,並使翰林畫院成為朝野上下的熱點。可惜被奸賊所害,成了敵國的戰俘。

宋微宗注重畫家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古代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為提倡“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宋微宗把畫院全面改觀,這時期的院體畫叫“宣和畫”,以花鳥畫為主,其特徵是細膩準確,幽雅含蓄,富有詩情畫意,以形寫神的特點。在技法和審美取向上都與當時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體畫有了詩意的注入,立即有了靈魂,使畫面體現生命力,活靈活現,讓觀眾百看不厭。為了充分表達詩的意境,翰林畫家們在構圖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強調構圖的完美性,敘事性的內容著眼在“事”,構圖的目的性是把情節展現清楚,就像一個人講話一樣要表達什麼內容,不但要講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內涵。以詩意的內容著眼在“意”,通過某種場景來傳達如詩一般的意境,一幅畫只有一個意境,那就是要有個中心點,表現的主題要明確,所以宋代院體畫很講究虛實、主次關係。畫面注重取捨,與立意無關的一律不要,並保留空白,留以想象。看到宋代院體畫,會感到清爽、乾淨,不納悶,有韻味,這就是它耐看的特點。

  宋代院體畫代表人物

黃家富貴、徐熙野逸

徐、黃二體是指徐熙和黃筌的兩種不同繪畫風格,當時稱“黃家富貴、徐熙野逸”,談到院體畫務必提到他們在當時的地位和影響。

黃家代表西蜀宮廷畫院工整華麗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瀟灑清逸的一派,就繪畫風格而論,沒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評論的“二者猶春蘭秋菊,各擅重名”但從總的藝術水平及皇家審美標準而言,還是有差異的。

黃筌由於世為宮廷畫家,受過專門訓練,廣泛學過,兼收幷蓄,又在唐代繪畫傳統的環境得以長期陶冶,加上“多寫禁御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翎毛骨氣尚豐滿,而天水分色”比較適合封建統治階級裝飾宮廷,美化生活的思想意趣,所以得到皇家的`賞識和恩寵。畫的體式格調則成為宋初圖畫院優劣取捨的標準。

徐熙處在宮廷畫院之外,沒有象黃筌那樣受過嚴格專業訓練,性格“放蕩不羈”,耳目所習,“多狀江湖所有雜花野竹,水鳥淵魚”,翎毛形骨貴輕秀,而天水通色,雖然也為南唐宮中繪製過掛設裝飾的“鋪殿花”,因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故觀者往往不甚採鑑。從藝術風格看。如郭若虛中肯地指出的:“大抵江南之藝,骨氣多不及蜀人,而瀟灑過之也”。所以,這種風格與黃家相比,顯然不如黃家那樣受趙宋封建統治者的歡迎,為了迎接統治者的口味,徐熙後裔向黃體學習,從“野逸”而到“率皆富貴圖繪”,及至創造出“沒骨”畫法,被皇家畫院評定為上品,這種現象決不是黃家排斥徐家風格的鬥爭產物,而是充分反映了院內外不同流派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正是由於這種交流,才促成了宋初畫院的興盛,併為“院體畫”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院體畫的簡介

院體畫,簡稱院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狹義上是指中國古代皇室宮廷畫家的繪畫作品,廣義上則包括宮廷繪畫在內和受到宮廷繪畫影響的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類別,以及傾向於中國古代宮廷繪畫的這種畫風。院體畫風格多以工整細膩、細節繁複而寫實逼真為主。

院體畫在宋朝最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數量的宮廷畫師。宮廷繪畫對中國美術發展有重要影響。兩宋畫院可稱為歷史上畫院隆盛的時代,而畫院的制度以此最為完備。出自院畫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統治者的審美標準,謂之院體畫。

唐朝時不少畫家是為宮廷的需要而創作的,描繪宮廷生活成為流行一時的繪畫題材,如《明皇幸蜀圖》《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都是傑出的作品。張萱、周昉是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他們的仕女畫多反映宮廷題材,張萱曾供職於“畫直”一職。

五代時期,各個割據政權都比較重視繪畫的發展,顧閎中即為南唐畫院待詔,其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繪畫作品。西蜀宮廷畫家黃筌以其細膩富貴的畫風成為這一時期宮廷繪畫的代表,“黃筌富貴,徐熙野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主要的兩種畫風的分流。

宋朝時期院體畫逐漸走向成熟。宋朝在建國之初建立了翰林圖畫院,然後集中了社會上的名西蜀南唐兩地的畫院畫家。翰林圖畫院歸內侍省管理,專門為宮廷及皇室貴族服務。畫院通過考試錄用或升遷人才,考試標準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既要求狀物繪形的嚴格和寫實技巧又強調立意構思,多摘取詩句為題目。宋徽宗趙佶對皇家專門的畫院即宣和畫院的支援,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畫院內人才濟濟,多是北宋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南宋初期則仍用宣和畫院舊人並補充當地畫手重建畫院,名家亦齊聚宮廷,有馬遠、夏圭、李嵩、樑揩、李迪等繪畫巨匠,又一次掀起宮廷繪畫高潮。

元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意識落後而對文化的漠視,以及對漢人和中原文化的高壓政策,朝廷亦不設立專門繪畫機構,所以院體畫的發展基本停滯。

明清時期,朝廷逐漸恢復宮廷繪畫機構,院體畫又有了一定的發展。明代沒有專門的畫院,但有宮廷畫家,多取法宋朝院畫,這一時期主要以戴進、吳偉最為突出,另有邊景昭、孫隆、呂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