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書法美術>

中國畫用色方法

書法美術 閱讀(1.69W)

導讀:中國畫也成為國畫,在國畫上對於用色的技巧上,非常重要,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中國畫用色方法

幹染溼染

通常勾好墨線後,在紙上烘染淡墨或設色稱為千染,這種幹染在匈線幹了以後即可進行。於染的特點可以出現用筆和飛白,雖是染也可以看到行筆的力量。溼染的方法是對畫面全部或所需要溼染的部分普遍噴溼或刷溼以後,冉進行雜色。溼染的效果與幹染不問,雖然看不出用筆,但染得勻,染得潤。

哪些地方可以用溼染方法呢?一般用在畫雨景山水上;求其煙雨瀰漫的氣氛用溼染法最好。方法是在山水勾被以後,全畫用清水噴溼約十分鐘,使水分稍滲後,用淡墨烘出雨腳,山影、遠山,一次不夠,乘溼再染,這樣煙雨的氣氛就加強了。當然霧景,夜景雲氣也可以溼免一般在畫水的部分,勾出水紋後,也可以進行溼染,以增加水的色調及水的感覺。染法既可以用墨,也可以用花青或草綠色,為了不使水面平板,可以留出一些白色的波光。雲也是留出白紙雲形,要染出動的感覺。

溼染主要適用於生紙,可渲染出溼潤的效果。如果畫雪景留曲時,溼染不容易留出白雪位置,而幹染又不潤,這時也可以在水中加膠後再行加染,這樣,既潤而又不致大滲。溼染不適用熟紙,熟紙的染仍需使用碰染法,慢慢退暈著染。至於用大寫意的方法畫畫,則不適用於溼染。有的山水畫天和水時,只留下空白就夠了,要看畫面需要,不一定都加染。

積粉

水與粉產生碰染,一般稱為積粉,畫花卉常用這種方法。其法是用一支筆蘸粉,一支筆蘸水,沿花瓣的邊緣部位往裡染,一個花瓣一個花瓣的邊緣都把粉積好了,再用顏色筆反方向的由花心往外染,到邊沿上留下白邊,就可以使每片花瓣翹立起來,有凌空之感。

花瓣畫完後,再用濃厚些的粉點出花心,如是黃芯,以用粉配合少量藤黃點出,也可先點粉後用藤黃罩一下,厚起的粉點會有凸出的立體感。這裡也有一個矛盾,比如說,鉛白能夠點出厚度,但容易反鉛變黑,不宜使用.鋅白不能凸出,蛤粉最好,但價高又易糊筆,拉不動筆尖,應瞭解各種粉質的效能後,酌情使用。

打底

國畫的打底,前面已簡單的提到過,主要是為了國畫顏料的使用,不象水彩、油畫顏料那樣經常互為調拌。打底的不法,可以簡單地分作墨打底與色打底。

畫水墨淡彩時,一般都用墨打底,如畫人的面部,在明暗交接處.下頦與頸部的一部分,都用淡墨先打一個底,然後再著赭色。如畫手部,也可把隆起的關節處用淡墨烘出起伏再行著色。一方面可增加手部的厚度、肌肉感.另方面可避免赭石色調的過度單一如果是畫藍色襯衣時,人用墨打底.也可增強農服的質感,另外在畫純勾勒的形式時,亦可不用打底。

色打底法。如果畫草坡.先用赭石打底後。罩以草綠.表現單下邊還有些黃土層:再如披金色時也可先用黃色打底,石綠用儲石或草綠打底.都可增加厚度感。另外石膏用花青打底,韓砂用洋紅、殊源打底,工筆花葉正面用石青畫,亦可背後用草綠或石綠襯底。

以色貌色

前已提到中國畫以固有色為主,來體現國畫色調上的單純、高雅、明朗、潔淨等富有裝飾性的美感。以色貌色是指用顏料把物件的基本色畫得逼真。物體在美術上的反映是靠的形、色、質、空間感這幾個要素,一幅國畫當然要求把形象畫正確,但如果只是形象正確了,色彩畫得不好,就會影響畫的完整性。怎樣才能畫好顏色呢?必須從生活中觀察色彩,同時還要學習傳統上的著色方法,即前人怎樣觀察物體的顏色,又怎樣把它加工整理的。

平染

用水調和顏色在碟子裡後,不分濃淡的平塗在線紋的框子裡,叫做平染。這種方法,不需要用水作深淺的暈染。所以,看來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要做到徐得又勻又細,特別是石青.石綠等重彩顏料,也須有~定的練習,才能掌握得好。在平染時,色不能調得過濃,一遍不足時可以再染一遍,但平染時注意不要出現水花。寫意畫很少平染,因為寫意畫著色要一次就帶有用筆濃淡的變化。

碰染

碰染法多數應用在工筆熟紙上。方法是手上同時嵌住兩支筆,如畫荷花時,一支筆蘸洋紅,一支筆蘸白 粉,到紙上互相碰染,產生好看的顏色,比在色盤中經過調拌的色調鮮明,其意外效果全在於碰,所以色不能調得大幹,才能在色與色相碰時互相滲透而產生暈染效果。人物面部用儲石,而兩頰可用曙紅與儲石相碰染,碰染一般一次完成,如果不足可以碰染兩次。嶺南派畫家全用此法,用工筆畫青銅器也用此法。

“碰染”也叫“承染”,是傳統的老辦法。如畫綠色的花葉,先把花育調和好,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水,花青色點在葉的暗處,隨時用水筆烘乾,這樣用花青染,水筆烘,越來越淡,畫至亮處,用水接染對,要退暈得天然無痕跡。

分染

碰染是一次完成法,分染是把一道工序分成兩道來完成。方法是把碰染中的色調,按照陰陽向背,分作兩次或數次來完成。

如染人臉傳統的“三白”法,就是分次烘染而成的。其法是額頭、鼻子到下額部分先行塗薄粉一次,再以稻石通染,遇到發亮的地方用淡儲石,如嫌色調不足,干時可再用罩染一次。

如畫生紙的人面必須分染時,為避免生紙遇到含膠的顏色後再畫時容易滯貼,可以先把小面積的口脣用洋紅畫出來,再塗大面積的儲石,以求渾融,清代黃漢源他水畫式》說,"'設色之妙,莫妙手渾樸,醜莫醜於濃沙,應徵著色中看不到筆鋒的塗痕

如畫月季花,在用洋紅烘染出陰陽反正後,下次再染白 粉;畫青綠山水,山石的根部先染儲石,下一步用石綠畫沒有著色的下部,慢慢退暈到與蕉石互相銜接。染色時,要求染得自然而無痕跡。

罩染

國畫家使用單色的礦物色及植物色時,如需進行間色的調配,常常是通過罩染。硃砂罩染胭脂使硃砂更紅;蘭色罩染硃砂,使硃砂變紫;石綠罩染藤黃變成嫩黃,鉛粉罩染胭脂變成粉紅。除去花青配藤黃可產生草綠外,大部分複色預先調和好再畫到紙上並不鮮明,七除了色的關係外,宣紙的效能也有關係。因此,畫家所理想的色調便通過另一途徑來達到,這便是前面所說的罩染,過去稱為籠套。也就是說,我們如要得到一種紫的顏色,可以先用胭脂塗上一層,再籠罩一層花青,便產生了紫色。凡有火氣的'顏色,均可罩上淡墨以減火氣。

再以畫花葉為例,在用花青碰染出深淺之後,再用二綠,三綠一層一層地罩染。方法是:按光暗的要求,有花青底的地方,石綠上得談一些,表示發暗,花青淺的地方,石綠畫得厚一些,石綠多的地方,自然顯得亮堂發光。然後再用花青配藤黃而成的綠色,一道道地罩染兩遍,這時花葉就步得鮮潤厚重,煥發出綠色光澤。

色墨混用

中國畫顏色調配法,顏色與顏色門的調配,效果並不是太好,這樣的調配法並不是中國畫理想的路子。但是中國畫顏色與墨調配使色相發生了豐富的變化。如石綠加墨,石綠更為深沉,石綠的顏色也不太飄了;朱嫖加墨染出的人臉,不顯粉氣。這裡也阿看出“墨即是河”的國畫著色原理。可見色墨適當混用,可使色氣達到不浮不滯,色中有墨,墨中有色。

退暈

實際也就是暈染,不過退暈是指由濃色調到淡色調一直到白的畫法,是更為專用的名詞。所有碰染、打底及所謂“吳裝”畫法,都要掌握慢慢退暈的技法,要退得B然而無痕跡,此法對於工筆畫尤其是一門常用的技法。

襯染

國畫用的絹或紙.質地都比較細薄,顏色有透射力,常常是正面著色透穿紙背,而紙揹著色,也可以反託到紙面上。所以國畫也就利用襯染這一方法,使顏色更為沉著厚重,且原有筆劃不致日用石色而掩蓋。

襯染背面的顏色,可以用畫面上的色調,也可以改變為起配合作用的顏色。如紫色的牡丹花頭,前面染過洋紅,背面可襯托以花青色,紫色花頭可用粉襯,也可以用石黃襯。葉子前面是石綠,後面可以襯托草綠,如花青底再用草綠罩染時,可以石綠襯背。如畫白鵝及鴨子,白 粉可以施在背面,這樣既可以~點不傷筆意,而且又可不著痕跡。其它如桃花、梅花要使它顏色更鮮明,背面都可以村粉。需要襯托的畫紙畫絹不能太厚,太厚了也就失去襯托的效果。

幹染溼染

通常勾好墨線後,在紙上烘染淡墨或設色稱為千染,這種幹染在匈線幹了以後即可進行。於染的特點可以出現用筆和飛白,雖是染也可以看到行筆的力量。溼染的方法是對畫面全部或所需要溼染的部分普遍噴溼或刷溼以後,冉進行雜色。溼染的效果與幹染不問,雖然看不出用筆,但染得勻,染得潤。

哪些地方可以用溼染方法呢?一般用在畫雨景山水上;求其煙雨瀰漫的氣氛用溼染法最好。方法是在山水勾被以後,全畫用清水噴溼約十分鐘,使水分稍滲後,用淡墨烘出雨腳,山影、遠山,一次不夠,乘溼再染,這樣煙雨的氣氛就加強了。當然霧景,夜景雲氣也可以溼免一般在畫水的部分,勾出水紋後,也可以進行溼染,以增加水的色調及水的感覺。染法既可以用墨,也可以用花青或草綠色,為了不使水面平板,可以留出一些白色的波光。雲也是留出白紙雲形,要染出動的感覺。

溼染主要適用於生紙,可渲染出溼潤的效果。如果畫雪景留曲時,溼染不容易留出白雪位置,而幹染又不潤,這時也可以在水中加膠後再行加染,這樣,既潤而又不致大滲。溼染不適用熟紙,熟紙的染仍需使用碰染法,慢慢退暈著染。至於用大寫意的方法畫畫,則不適用於溼染。有的山水畫天和水時,只留下空白就夠了,要看畫面需要,不一定都加染。

積粉

水與粉產生碰染,一般稱為積粉,畫花卉常用這種方法。其法是用一支筆蘸粉,一支筆蘸水,沿花瓣的邊緣部位往裡染,一個花瓣一個花瓣的邊緣都把粉積好了,再用顏色筆反方向的由花心往外染,到邊沿上留下白邊,就可以使每片花瓣翹立起來,有凌空之感。

花瓣畫完後,再用濃厚些的粉點出花心,如是黃芯,以用粉配合少量藤黃點出,也可先點粉後用藤黃罩一下,厚起的粉點會有凸出的立體感。這裡也有一個矛盾,比如說,鉛白能夠點出厚度,但容易反鉛變黑,不宜使用.鋅白不能凸出,蛤粉最好,但價高又易糊筆,拉不動筆尖,應瞭解各種粉質的效能後,酌情使用。

打底

國畫的打底,前面已簡單的提到過,主要是為了國畫顏料的使用,不象水彩、油畫顏料那樣經常互為調拌。打底的不法,可以簡單地分作墨打底與色打底。

畫水墨淡彩時,一般都用墨打底,如畫人的面部,在明暗交接處.下頦與頸部的一部分,都用淡墨先打一個底,然後再著赭色。如畫手部,也可把隆起的關節處用淡墨烘出起伏再行著色。一方面可增加手部的厚度、肌肉感.另方面可避免赭石色調的過度單一如果是畫藍色襯衣時,人用墨打底.也可增強農服的質感,另外在畫純勾勒的形式時,亦可不用打底。

色打底法。如果畫草坡.先用赭石打底後。罩以草綠.表現單下邊還有些黃土層:再如披金色時也可先用黃色打底,石綠用儲石或草綠打底.都可增加厚度感。另外石膏用花青打底,韓砂用洋紅、殊源打底,工筆花葉正面用石青畫,亦可背後用草綠或石綠襯底。

三礬八染

礬能起到固著顏色的作用,又可熟化生紙,如畫一個人的面部,若用重彩染色時,可以先在生宣紙上畫出人的顏面,然後用礬水鋪一次再上重彩,這樣既可保持宣紙的用筆,又可使重彩塗得細勻無水紋。如果色的膠性過小,顏色在紙上浮動時,亦可刷一道輕輕的礬水,顏色也就同結了。

據《唐六如畫譜》記載,畫花鳥要達到三礬八染,效果才能完美,如畫胭脂色的花頭,打上採砂的底色以後,再染胭脂時,色彩容易浮動而與胭脂相混,這時可以染上一道礬水後再畫,就不浮動了。每次著色不必過多,以後每染一、二層,即罩一層礬水,最多時可染八次,故有三礬八染之說。重彩立粉的畫在託婊前,也盯上一道礬水,以免色彩滲化水脫。

畫青綠山水方法大致們同。用石綠打底的山水,在用草綠烘染陰陽以前,也可上一道礬水,然後用有擦抹一萬,再礬再染,則無論如何罩染,都不會跑色,混色。但礬水不宜過濃,過濃會使畫面脆裂。礬水衝開後用舌尖舔一下,太澀時就是濃度大了,味道不澀而稍帶甜味時,才是適用的礬水,出現在通用袋色,不再使用礬水。

礬畫雨、燈、風、雪

礬畫法

以礬助畫,逐漸為畫家所多用,則當代很多畫家愛用礬水畫雨雪,利用生宣紙,按草圖安排,灑上肌水甩成的雪花或雨點,後再塗墨,則凡有礬點的地方,便成了雪花和雨柱了。

婦女兒童和花衣服,也可用礬水勾勒花紋,然後通染顏色,則花紋很覺自然,又如節日的燈火,焰火、鯉魚的鱗片、掛雪的樹枝,都可用礬水畫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堆金瀝粉

在中國古代建築彩畫中,常常使用準金瀝粉的技法。其方法是用搗細的黃土七分與豆麵三分拌膠成為泥狀,裝入小布包中,用時通過管狀物擠到畫棟上,然後塗以石黃、膠礬水及桐油,藉著未乾而有粘性的時候,貼上金箔,慢慢地壓擦一下,使畫面呈現出薄薄的內雕感。這種方法也大量地用於佛寺壁畫,用以描繪服裝、冠帶及佩飾物,可增強喜慶吉祥,富麗堂皇的氣氛,富於民族色彩感。

堆金瀝粉的方法,不適用於紙絹材料上作畫,因日久容易脫落。但如用淺蛤粉瀝粉後,使用句金之法,仍是可行的,人物服裝及空白處,需用金、銀細箔裝飾者,亦可直接用膠貼上於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