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對外漢語學習為什麼要從漢字開始

漢語 閱讀(1.34W)

長期以來,對外漢語教學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先學拼音。但是,這是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呢?這種系統的教學法是不是適合普及型的教育呢?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引入中文,以便更適合大眾學習中文的需求呢?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學習為什麼要從漢字開始的知識,歡迎閱讀。

對外漢語學習為什麼要從漢字開始

  一、為什麼不先學拼音?

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中國兒童學習漢字的過程吧。中國孩子一生下來,天天所見的便是這方方正正的漢字。當孩子上國小時,他們的腦子裡已經認識了不下幾百個漢字。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學會輔助工具——拼音。拼音告訴人們字的發音,它不是漢字的本質,也不是漢語言的本質。

漢語拼音主要是在英語發音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漢字拼音的認和讀對英語為母語的人來說是最容易的,對母語是德語的人來說也不是十分困難。只要記住個別字母的發音,德國人一般都能十分輕鬆地看著拼音讀出來。

許多德國學生反映,讓他們在一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專門學習拼音,是一件十分枯燥無味的事。對中國的國小生學拼音來說,每個音都是有意義的。比如“e”,孩子們會想到“鵝”字。孩子們在發音的時候都是有聯想的,因為他們懂這門語言。而外國人學拼音卻只是單純的發音,於是覺得枯燥無味。

目前,許多教學方法是用一兩個星期的時間教完拼音,認為這樣可以幫助初學者立刻認出字來,讀出課文來。卻不知,西方人對字母是十分敏感的。當漢字加上拼音時,他們的眼睛只會盯著拼音看,而無視漢字。這樣對以後在沒有拼音的情況下認讀漢字埋下了很不利的伏筆。許多人在讀完一本只有拼音的漢語材料後,可能“聽、說”沒有問題,可是一到中國便傻了眼,滿天的漢字讓他們感到十分陌生。

  二、“字意音一體化”

“字意音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便是一開始就教漢字。在教學中,很多漢字不可能要求學生學一遍就記住發音,可以在單詞表中另闢一欄加註拼音,以及德語的注音。如果學生不知道怎麼發音,可以翻看單詞表。這個翻看的過程,也就是不知不覺學習拼音的過程。有心人會慢慢發現拼音和德語注音的差異。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都會很努力地試著讀。這是加強記憶的過程,也就是學習的過程,即字意音相結合的過程。

在教漢字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對每個漢字進行結構分析。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構造,消除他們對漢字的陌生感。講解漢字的時候,更應該注重漢字的`形象化、人物化和故事化。老師在講解漢字的時候,可以多想出一些小故事來。這樣,學習起來既不單調,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這些漢字的故事,不一定要符合這個字的真正來源和構造,能夠幫助學生記住漢字就是好方法。

實踐證明,從漢字入手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漢語困難,反倒增強了他們學漢語的信心,讓他們戰勝畏懼漢字的心理。同時,通過書寫漢字,更能夠加強他們對漢字語言文化的瞭解,因為漢字在構造上蘊含著中國人的許多哲理和世界觀。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動手寫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常說學外語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會問:沒有拼音,我們怎麼教學生四聲呢?其實,中國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說話從來沒有意識到什麼四聲。這個字就是這樣讀。之所以有四聲,是後來人們總結出來的理論。在教外國人學漢語的時候,也要扔掉過多的理論。等學生對漢字和發音掌握到一定程度,再將四聲理論講給他們聽,也不為遲。

學習漢語對外國人來說,不單單是學習一門語言,同時也是對大腦影象記憶和字意音迅速反應的一種訓練。

  三、怎麼處理拼音呢?

我這裡所說的“字意音一體化”教學不是完全不要拼音,問題是什麼時候學,怎麼學。

我在採用“字意音一體化”的教學時,是將拼音的認和讀放在半年或一年之後,在這之前都是老師帶讀新單詞。事實上,許多學生從一開始就常常在看拼音了。以字母文字為母語的人對字母是情有獨鍾的,這時他們已經無意識地開始接觸拼音了。等學到半年或一年之後,漢字已經在他們的頭腦裡生根,老師便不再帶讀新單詞,而是讓學生試著看拼音發音。這時,大多數學生都能很正確地拼讀出來,拼得不對的地方,老師一定要提醒。每篇課文一開始學新單詞時都這樣去做,學生在無形中也就學到了拼音。

除了會拼,還要會寫。因為,如果人們想用電腦寫漢字的話,有些軟體是需要輸入拼音的。等學生學到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後,老師就要求他們用電腦寫漢字。這時,他們就不得不將每一個字的發音轉換成拼音。學生們在學習拼音時,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從實際需要出發去學習。

“字意音一體化”的教學中,學拼音是隱形的、無意識的、輔助的、漸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