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武術>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大全

武術 閱讀(1.61W)

太極拳是以天人合一、萬物皆化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知識體系,通過人的意念修煉、呼吸調整、並配合肢體運動的武術實踐方式實現養生健身的獨特文化表現形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大全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1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鬆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直立,肩關節放鬆,上聳下沉輕鬆自然,節奏明快、均勻。

2、開肩合肩

雙手叉腰立正站直;同時雙肩要上前做裹合動作;然後恢復原狀;下面是將雙肩同時向後展開;然後再恢復原狀。以上的這幾個動作要重複練習。

要求:頭容正直,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後活動,不可上聳然後再

3、前後轉肩

前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迴環轉動。 要求:雙肩放鬆,轉動快而均勻。

後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後迴環轉動。

要求:同前轉肩。

左右交叉前後轉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後向前轉動;③向前轉動二個八拍之後,雙肩再一先一後地向後轉動。

要求:同前、後轉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裡;左腕附於右腕裡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裡,右腕附於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後腿微用力蹬,腰略發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鬆,重心略向後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鬆稍向後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覆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協調,擠迫與放鬆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鬆沉,不可抬肘。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2

是加強下肢步法的鍛鍊,是步法的基本功,持久鍛鍊能使下三路通順靈活,步法輕捷穩健。

1、行步的兩種練法

1-1、走直線

二腳依直線趟步前進(二腳走在一邊直線的二邊),如果要回身,左腳在前時,右腳平提並步不落,繼續向前趟動半步處,腳尖向左扣平落與左腳成角尺形(右腳跟與左腳尖相距約三寸),重心移到右腳,左腳平提向前靠右腳跟不落,繼續向前趟出半步,腳尖外擺九十度與右腳成角尺形落實(二腳跟相距五寸左右),重心移到左腳,右腳平提靠向左腳,以後動作仍和前面一樣直線趟步前進。如回身時右腳在前,則左腳平提並步不落,以下動作如上相同,唯左右相反。

1-2、沿圓周形走步

步法與直線走有所區別,一般是左腳在圓周內側,左腳出步仍是仍是直線,而右腳向前趟出經過左腳後腳尖要向左扣落步(扣得大圓周就小,扣得少圓周就大,練時各人自行掌握),落步時二腳也要落在圓周線的二邊。如要回身換方向走,動作與直線走的回身一樣。行步動作要求做到“三平”:意平(意要中定照顧全面)氣平(整體圓滿勿飄浮竄晃),形平(肩、胯、腳心相合,行步中不能有起伏)。

2、行步的基本練習步驟

2-1、從靜立式開始,要求相同。

2-2、二肘外撐,提腕曲臂,二掌平移到胸前,中指相對。要求:肘、肩相平,虎口圓心手空含。

2-3、曲膝坐身(內裡要鬆挺)坐身的高低要量力而行,同時二掌隨勢下按到丹田時,二腳尖平移併攏。頭正身直,尾閭中正,二腳用力平均。

2-4、重心移到右腳,左腳平提地向前趟出一步,要求整個腳掌用力平均,腳趾尖意要向四面展開,落地之後,五腳趾羅紋貼地,切忌抓地。出步時要求二膝蓋相靠(兩腳像剪刀,故叫剪刀步)右腳主力,左腳吸力,腳心平吸。

2-5、曲左膝弓步,要求膝蓋與踝骨垂直,也可膝蓋梢向前弓一些,但膝蓋不得超過腳尖,重量徐徐移到左腳。

2-6、二手吸、中指微微內合,百會虛領,左膝鬆挺,內裡意要下沉,似向地面四外鋪開,意要下坐不要提拔或上挺,右腳跟向下蹬,腳尖(大趾隱白穴)鉤對膝蓋,以胯勁使右腳平提、前趟並步,二腳心平吸,二腳湧泉穴即要相接又要接地心,二腳要互相吸引(平行並步時身軀要平穩、不要有起伏)。

2-7、右腳向前趟出一步,以下動作與本節第4點相同(但左右腳相反)。此式是二腳交替前進。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3

坐功(包括各種坐法)也是靜功養生的重要鍛鍊方法之一,姿勢雖然和站功不同,但是要求和練法是一樣的,且坐功容易入靜,較能持久,並能夠達到以坐代睡的功效,練坐功除下肢坐著外,其餘均與基本式的要求相同,兩者的效益也是相同。

1、坐功的四種坐法

1-1、常坐法

姿勢與平常坐凳子一樣,要求用木板凳不可用軟墊椅子,坐進的深度不要超過三寸(約臀部的三分之一凳邊正好與會陰穴相交),二腳平行分開,外側與肩寬,腳尖微向內扣,腳的外側要平直,如凳子此膝蓋高的話,二腳可向前伸一些,如凳子比膝蓋低,二膝可曲一點,二手放在膝蓋上或稍後一點,以各自感到舒適處為度。要求完全與基本式相同。

1-2、便盤法

像東北人坐坑一樣,二腳盤起來,左腳在外,右腳在內,二小腿交叉,二腳放在大腿後部,二膝蓋放平為好。

1-3、單盤法

先將右腳放在左大腿上,左腳放在後腿後部亦可以左腳在上面返過來坐。

1-4、雙盤法

右腳仍放在左大腿上,但左腳要在右腿下從前面盤到右腿上面。二手動作是捏子午訣(便盤和單盤也一樣),具體做法:左手大指尖和中指尖相連線成圓形,右手大指穿進圓中,大指尖捏在左手無名指根內側橫紋處,與橫紋十字相交,右手其餘四指輕鬆地貼在左手背上,中指放在左手背無名指根上面一點,意與右手大指相接,二手自然地放在二腿之間的小腹前,二手微微向外擰,小指意對牡丹田,二肘微向前合,以感到前後對稱平衡為度,頭正身直,鼻準對臍。亦可將二手分別放在大腿上,坐功的時間從十五分鐘到四十五分鐘為宜。練坐功之後必須要收功(上身動作如靜)。

2、晃海的輔助動作

坐功有一個晃海的輔助動作:晃海能起到自我按摩整體內外的作用,尤其對內臟更為明顯,能夠通順、調和氣血與內臟功能,協調臟腑和經絡之氣,使之運化正常,對於消化不良、腸胃病、大便不正常、神經衰弱、失眠、腰痠背痛及上實下虛各症,都有較好的療效。晃海動作還可以糾偏差,消除練功法偏後的不適感覺。具體姿勢動作:在常坐法的基礎上要周身放鬆,以腰為軸先從(男左女右)左向前向右俯身,然後向左旋轉,舒身上起再轉向左向前向右搖晃,這樣從左向右旋轉重複三十六次,然後從右到左旋轉三十六次,共晃七十二次(越慢越好)。晃時因不同的意識作用,會取得不同的效果。

做晃海動作應注意的事項:

2-1、要求做到慢、勻、鬆、靜,切忌急躁猛動。

2-2、切忌頭動,要以腰為軸地上身整體地晃動,人向左晃時意似向右走,這樣效果更好。

2-3、切忌仰身,在舒身上起時以身體挺直為度,身子不可後仰,否則便成反弓,精氣就會渙散。

2-4、晃海時要全身心融合於體內外的物質運動的資訊之中,使整個機體的各方面都得到更好的調節。

2-5、盤坐也可做晃海動作,雙盤與便盤同常坐法一樣,單盤時要注意如從左向右轉時,右腳要放在上面,自右向左旋轉時,左腳要放在上面。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4

臥功是靜功養生的鍛鍊方法之一,它可以利用睡眠的時間進行練功,特別為年老體弱或病者易於接受,因此法較適合於他們的身體條件。功力深厚者,可以以練代睡,效果也不亞於其他功法。臥功有二種練法:

1、仰臥法

臥床最好是用木板床,枕頭要略高一點,以仰臥時能鼻準對臍、眼觀腳尖為宜。因枕頭太高,則身體前後陰陽不能平衡。具體姿勢:仰面而臥,二腳交叉腳尖都微微向上鉤,下面的腳趾可以靠在上面的腳趾根上。二手是上手手心放在下手手背上,下手心輕放在丹田上。左腳在下時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右腳在下面時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亦可以二手平放在身體二側,手心向下。

2、側臥法

強調要向右側臥。(因為人的心臟在左側若向左側臥就會壓迫心臟)要注意右肩略向前偏一些,不要將右手臂壓在身下(右肩向前一些,背脊向後一點),否則不能持久,並難以入靜。枕頭要高一點(與肩差不多高),使側臥著仍能鼻準對肚臍,兩膝微曲,右腳腳面要鉤貼左踝骨或小腿處,兩腳腳尖(趾)都要向上鉤。右手的手臂手指都要自然微曲,大指靠太陽穴,中指靠督脈的髮際穴,無名指、小指、食指都輕撫在前額上。左手放鬆,勞宮穴貼在右小臂中節的郄門穴上,這樣比較舒適。其他要求與站功一樣。練臥功時,人的精神意識必須是清醒的,不能迷糊或昏沉或困熟,關鍵是二腳尖向上鉤,若要睡覺只要二腳尖放鬆即可。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5

其中基本樁功包括高架板凳樁、低架板凳樁和無極樁。常練的單式有左右單手雲手、定步雲手、前繃上捋、前繃下捋、挽花手等等。步法有上步、退步、橫開步等等。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可見基本功的重要性。很多練太極拳的人一輩子都練不出功夫,原因在於基本功不紮實,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那是因為沒有正確的練習方法,沒有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步的去練習。

太極拳能不能打人?過去經常聽到這樣問題,心裡面實在是不好受,在國人的眼裡,我們的國粹太極拳不過是一種老年健身操。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太極拳是一種武術,武術本來就是拿來上陣殺敵用的,所以這樣的問題稍微用腦子想想便可明白。當然,很多人都把太極拳當健身操來練,為了追求外形動作的美觀而拋棄了很多傳統的東西,這樣一來別說十年,就是一輩子、兩輩子也練不出功夫。而且,現如今市面上流傳的很多種太極操,其實非但沒有起到健身的作用,反而練了還會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因為他們拋棄了傳統的練法,只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的內在的修養。太極拳流傳至今自有一套系統的訓練方法,都是古人智慧的總結,其養生、技擊功能都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只是把太極拳改得面目全非,表面上看是在推廣太極拳,實際上是在糟蹋國粹,踐踏太極拳。

定步雲手涮胯

江湖有言:“教拳不教樁,傳拳不傳胯”;可見站樁和練胯的重要性。練拳應該從下往上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要先站樁練腿力,等站樁有了一定的基礎就可以開始練胯,然後到腰,最後到肩膀到肘,然後手才能發力。這個順序是不可顛倒的,否則你就會走很多彎路。

定步雲手涮胯跟一般的定步雲手只有一點點區別,就是步子開到儘可能大,臀部要平行於膝蓋或者低於膝蓋(這不叫蕩襠,這是練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儘快把胯練開、練活。

1、預備式

雙腳並步站立,兩手自然垂於體側,中指在褲縫的位置,沉肩墜肘,下頜微收,脖子輕貼衣領之意,兩肩自然下垂,胸微含猶如嘆氣時的狀態。眼睛自然平視。耳聽身後。

2、起勢

雙腿自然屈膝下蹲,胯根內收,身體猶如微微鞠躬狀,力量在兩大腿上,雙手同時從體側向身體前方微雙順纏提起,然後身體微微左轉,右手繼續微微順纏在體前中心線向前上方穿掌至嘴的高度(掌心斜向左上方,指尖斜向前上方),左掌同時向前按出在中心線右肘的高度(掌心斜向右下方指尖斜向右上方)。眼看前方微微偏上。耳聽身後。

3、開式

身體微微右轉、右掌同時逆纏向前微微偏右棚出(掌心向前指尖斜向左上方),左掌同時微順纏向前偏右方微微切出(掌心斜向右上指尖向右前方)。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微微提起以腳跟裡側輕貼地向左側磴出,要儘可能的把步子開大,儘可能的蹲低,臀部最好略低於膝蓋。眼看左側磴腳的方向。耳聽身後。

4、正式

(一)身體微微右轉,微沉右臀,右膝微微順纏開啟,同時雙手在整體鬆沉的基礎上自然外棚。

(二)身體右轉,同時蹬右腿合左腿,重心左移;同時穿左掌,沉右掌,兩手如同抱球狀,右掌至中心線下頜的高度,左掌至肋間臍部略偏上,兩手心斜相對。

(三)身體左轉,左掌同時逆纏向右上方棚出,高度在右太陽穴的高度(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向右上),右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向左上,指尖向前微偏下),右肘的方向與右小臂的方向一致,不可夾或架。

(四)身體微微左轉,同時左臀微沉,左膝微微順纏開啟,雙手在整體鬆沉的基礎上微微自然外棚;

(五)蹬左腿合右腿,重心右移,同時身體繼續微微左轉,同時穿右掌沉左掌,兩掌心斜相對如同抱球狀,右手在中心線下頜的高度,左手在肋間肚臍偏上一點的高度。

(六)身體右轉,同時右掌逆纏向右太陽穴前棚出(掌心向前微微偏右,指尖斜向左上),左掌同時順纏向肚臍前中心線切出(掌心斜向左上,指尖向前略偏下),左肘勁力方向與左小臂一致,不可夾,不可架。

如此反覆練習,重心左右移動算一次。基本要求一組三十次到五十次。每天十組為度。堅持練習,可以快速把胯練開,練活。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6

一、領架

太極拳內功之修煉法,這對我們練太極拳者都十分重要。究竟太極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煉,誰都講不清楚。對這種博大精深的學問,數百年來,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十年”並不算太長,如果沒有掌握太極拳的正確修煉方法,就算是練幾十年也出不了門。我想關鍵是方法,所謂“引門入路須口授,功夫無息發自修”。這兩句名言,道出了練功的要旨。

有人說古人功夫好,近人理論好。其言確實。自楊家的楊露禪,人稱楊無敵,馳騁天下無敵手。吳式的吳全佑、吳鑑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畲武功獨厚。趙堡傳人張彥,獨闖少林寺,三進三出無人能擋,人稱“神手張彥”,並非虛言。古代太極拳各家都有過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傳人中頗有軼聞詳述,這裡不贅。這些功夫皆來自真傳和苦練,沒有什麼捷徑。

首先要有正確的練法,也就是引路入門的口授方法。

所謂“領架”即是學練老師的架子,領悟架式的真蒂。架子正確與否關係到太極拳的質量。如不得太極拳之神形,則練一輩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當然鍛鍊身體,活動筋骨,還是可以的,這叫普及太極拳。若想精其技,趨大成者,非得老師拳架之神形不可。效能形動而神靜,意會而勢靈。練太極拳練的就是神、氣、形三者,三者為太極拳之含金量。“神者能輕靈,氣者有剛柔,形者可縱橫。”登此門堂者,方許為初成。所以學練老師的架子,這只是邁出第一步,如何走架運作,這裡不妨作一些比喻。

我們要知道,一個襠是二個胯的組合,當我們在走架、推手時,兩個胯的左旋右轉,它的運作不完全相同,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例如金剛的最後一個動作,在搗捶時它是前後上下的旋轉,也是由襠胯的組合來完成。所以兩個胯並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整個襠胯的運作,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千變萬化,我們把它叫作變襠。

二、運襠

練太極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練“襠”。尤其趙堡太極拳襠是內勁的關鍵。太極拳活與不活,全在於襠的運作。襠不活,動作必然呆滯。襠胯是太極拳的天機。所謂“天機”者,玄機關竅之意,凡動作變化全憑於此。不得此中奧祕,難以練成太極功夫。所以學練趙堡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襠。

“襠”是天機玄竅,沒有襠的運作,就不存在趙堡太極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為了使練太極拳者有所啟迪,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極,克隆某一個太極大師的拳架,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處,其中道理,亦包括於如何運襠,如何駕馭與全身之動作,能觀微而達其精者。

襠跨在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如何運作,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太極拳襠胯的作用。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離開了手,就不存在戲文了。我想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餘練功幾十年深感“以襠代手”的重要性。練趙堡太極拳如何“運襠”不可不知太極拳高手鄭老師,他之運襠極為精微,雖有若無,顯於見微。

為什麼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顯於形,所以若有若無,使對方不知其深淺,未能知其變化,深藏不露,適於靈變。否則的話,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洩於活機,亦非高人之所為也。

太極拳襠胯之運作還有一種聯想的比喻,它就是像是手錶中的一種叫“鉈飛輪”又曰“鬼推磨”的擺輪。大家都知道擺輪是手錶的基本動力,它是一種不固定擺輪的旋轉,它是手錶保持平衡運轉的動力,且精確無誤。

它與普通手錶的擺輪不一樣,普通擺輪通過一根軸承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走動,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和擺輪本身的重量,造成軸位變化,從而出現速度和走時的偏差。只有像“鉈飛輪”那樣,擺輪不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的時候才能抵消偏差。

這對太極拳來講,它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襠即由兩個胯組成,在一箇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是太極拳運作源泉,是陰陽變化之樞紐,動靜開合,虛實變幻之襠機。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使之“聚而鼓盪,狀若璇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內,由內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樑。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門派的太極拳種。餘也曾試著操練過,其理一貫,一通百通,只是各人重視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兩腳著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線上中下,左右旋轉環扣環。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祕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四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7

太極拳如何練習推手

想要將太極拳推手練好,那麼就要了解“沾連粘隨”的原則,“沾連粘隨”在推手中是非常重要,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

想要將太極拳推手練好,那麼就要了解“沾連粘隨”的原則

“沾連粘隨”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聽懂勁必須依靠搭手的粘著點來獲得可靠的資訊,有了正確的資訊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順著正確的方向推發,此為其一。

其二,在推手發放對方時,也必須遵守“沾連粘隨”的原則,在粘著點上發放之,切忌脫寬推出之,連擒、拿、摔、跌、擲、打都要按照在“沾連”狀態下進行,不能以脫空推擊擲、打,特別是擒拿時也要在粘著點上來迫使對方重心按我的意向轉移,以順勢而發之,而不是以反關節為目的。

太極推手無論是擊打、擒、拿、摔、跌、擲,都必須要在粘著點上進行,這也是區別於其它拳種所有的原則。例如太極推手中的採勁,採勁並不是以反關節為目標的,而是用兩個不同的粘著點來迫使對方重心按我的意圖轉移,切忌採痛對方為原則,造就“我順人背”的有利發放時機。

太極十三式中的前八式是技法,即是“四正手”、“四隅手”,其技法的每個招式都是在粘著點上迫使對方重心轉移,同時還必須要在粘著點上,順著對方重心移動的方向而推之,千萬不可逆行施推之。

一旦逆行施力,也是蠻力加上頂抗,”是太極推手極力反對的現象。所以每當與高手推手時,雙方搭手後,技高一方自始至終沾粘著對方的重心,迫使另一方無所適從,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連動也不敢動,這就是一方的重心被對方控制住了,這些都歸功於“聽勁”的功勞。

聽勁是在懂勁的基礎上進一步昇華而得的,在懂勁的基礎上能聽到對方勁力的來龍去脈,當即判斷出順勁的方向。

太極拳推手的注意事項

驟發

對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發力驟然發勁,如迅雷閃電,疾風驟雨,引發之間,合而為一,使對方在毫無思想準備下驟然被髮出,不及走化。

已故太極拳家顧留馨老師曾稱讚揚澄甫先師推手是“動之至微,引之至長,發之至驟”,“凡身受之者未覺其動而已騰空跌出”。故牽動手法更能得到順勢借力的效果。

寸勁

向對方發動時,應以在極短之時間發出的最大之勁發之才能將對方發之致遠,即所謂“寸勁”。這樣就會使對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勁整

所發之寸勁亦應集周身之勁,所謂“周身一家”。《拳論》中也指出“發動須沉著鬆淨,專注一方”;“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運勁如百鍊綱,何堅不摧”。故如欲使發放效果最大,必須勁整。

螺旋

在向對方發勁時,無論用單手或雙手均應畫或大或小之圈,含有螺旋之意,以使對方不知我勁之所向,陳式太極拳中曾強調纏絲勁,楊式大極拳亦然,發動時畫極小之圈,而後適時發出,所謂“意在驚彈走螺旋”,“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發之致遠。

太極拳技擊的主要素養

1,舒筋開骨

舒筋功是太極拳法中一個重要的基礎,無論太極、形意、八卦,對筋、骨、髓、肌肉、皮毛等全方位的訓練,都極為重視。就太極拳而言,在盤架中,也能達到舒筋開骨的目的,但一般的習練者是很難通過盤架這種訓練方式達到目的,所以前賢們去粗取精,匯成舒筋功傳於後人,這樣更利於初學者的掌握和強化舒筋開骨。對筋骨的訓練主要是開筋、潤筋、養筋,人體之筋如同橡皮條,長期伸拉會使其老化失去彈性,正確的練法應是在其拉開後,適時給它補充養分,更好的增加周身彈性,延緩其自然老化;具體練習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種在行功中練,以人體神經末梢帶動周身,身固於內,意放於外;來拉動、牽引全身軀幹至手指、腳趾末端的大小筋脈;另一種是運用周身氣血鼓盪伸縮的轉換,使全身的筋膨起。

開筋只是太極拳學的基本功修煉,可通過多種練習方法獲得,根本談不上什麼上乘之學。開筋開骨始終是傳統太極拳學功力修煉的必修課,不僅能調節氣血、改善人體機能,更為日後進階打下基礎。

開筋之訓練,大至周身,小至關節、末梢,只有筋開才能強。開筋只是基本功,單純開筋是不能達到易髓境界的,還須開骨,先輩所講“骨開生靈”即指此,這涉及到開骨、潤骨、透骨的過程,待最終將精氣合一後才能進行易髓的訓練。從傳統拳學的角度來講,力起於骨,連於筋,骨能起弓背的定位作用,筋能起弓弦的伸縮作用;二者缺一不可。舒筋功全套功法只有十八個動作,從氣的起落、鼓盪開合、舒筋拔骨,每一式都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使周身勁力渾厚,勁力倍增。

先輩們對這套功法極為重視,因此它在社會上流行的較少,只是在部分傳人中延傳。傳統太極拳基本功是具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配套性的訓練,如:太極大杆、太極欄板、太極棒、太極拳的行功、太極拳的靜功等方法很多。

各種基本功是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訓練目的而有針對性的訓練,但需要明確說明的是各項基本功達到一定要求後,其效力都應體現於太極拳每一式中,也就是說通過功法提煉的素養最終必需化於拳架動作中,最終實現拳功一體,不能分家。各種基本功如何化入拳中,需要根據修煉者自身層次的實際情況,由明師指點,方能達到練有所用,體用一家。

古人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過功法強化提煉所需要的素質,最終還於拳架中,採用這種曲徑通幽的方式,可以使得初學者更容易上手掌握,利於進步。

2.承接走化之功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武術較有特色的拳種之一,既然是傳統武術就離不開技擊,否則就稱為舞術或養生拳法。太極拳是養生與技擊相互結合的功法,凡喜好太極拳技擊的人並有一定的認識到,在技擊中磕一下碰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事。技擊不同與健身推手它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不能同日而語,推手是基礎,技擊是昇華。推手中的借力打力和技擊的借力打力是有區別的。

只有在推手中掌握了技巧,再經過一些必要的訓練方式過度到技擊,這些必要的方式是需要多種訓練的素養。在各種基本功素養中:首先,就要有承接引走化之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推手是雙方手臂相搭必然會產生接觸點,可以通過接觸點知道對方的之所為,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說就有足夠的走化發放的時間或者過程,相比之下較為容易;再者,推手時速度比較慢,更容易瞭解對方,就是在高速度高頻率的推手中也會相應的容易,因為它有了一個先知的條件,接住手之後的變化,跟技擊的變化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推手訓練的就是讓彼此都有一個反應的時間和相互喂勁,這根實戰的破壞性是有根本的區別。

在技擊中,雙方都是運動中尋找對方的破綻,你並不知道對方怎麼打你,打你什麼位置,他是如何變化的,主要靠的就是平時訓練時的潛在的意識,本能的反應,和臨場的經驗,判斷對方來做出相應的調整。(關於自然的本能反應後文另有詳述)。往往對方的打擊點也就是第一個接觸點,所說的隨勢打勢見勢打勢那是需要有一個時間和過程的,在對方快速打擊的前提下,如果不是訓練有素未必就能反應的過來,劍經有云,知拍任君鬥,但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達到良好的知拍能力。很有可能第一個接觸點就是對方的打擊點,如果沒有一定的承接能力的話,就很有可能被對方所傷。我見過一位太極拳大師推手中所講、所做的都還有章有法,但在技擊中完全就是兩回事了,許多動作反應不過來。他認為推手就是技擊的放慢,實際不然,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人他很難明白技擊和平時講拳的技擊他們的實質區別在那裡,如果具備承接走化之功就不會被對方所重創。

24式太極拳基本功如何練習 8

太極拳推手是太極拳運動中雙人徒手對練套路的形式,運用太極拳的勁力、技法,遵循太極拳的原則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進行的運動。在推手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太極拳的各種身法、步法和招式,它是太極拳體系中訓練技擊能力和勁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筆者在長期的太極拳推手訓練中,體悟到要習得推手功夫,須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學拳架、練拳架、調拳架,求得動作的內功勁力

一般來講,拳架中的每一個動作既是推手化、發的技術,又是散手實戰搏鬥的技法,不然的話拳架就成了脫離實際的花架子。(旨在健身娛樂則另當別論。)所以,要學練太極拳的技擊功夫,首先要一絲不苟地學習太極拳的套路,要按照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逐步做到準確、熟練、輕鬆,自動化動力定型,繼而進~步求得太極拳獨具特色的內功勁力。

太極拳內功勁力的基礎是動作柔而不軟、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在於韌,剛而不僵在於鬆”。“鬆在靜中取,韌在動中求”。要達到人體各部既鬆柔又堅韌的效果,應採取動靜結合的訓練方法。

如調架時外鬆內緊,外靜內動,外慢內快,外柔內剛。其具體做法是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方面由丹田處向四周梢節徐徐貫勁,一方面在沉靜的基礎上有意使身體內部上下、前後、左右各處產生對拉拔長和螺旋滾轉的內力,但在外形上看去仍是輕緩柔和、連貫圓潤的,這也就是術語所講的無形的內練法。

這種練法的好處是能有效地促使身體各部位協調地配合行動,由矛盾抗爭而達到力出統一、氣力充沛、生動和諧、整體機動靈活。在這種意識指揮下的內力在體內各關節肌群中不停地如鏈條般滾轉纏繞,時上時下、時左時右,以及螺旋轉化,使得身體各部位動作準確合拍、變化無窮,這樣就既訓練了柔而不軟、剛而不僵的內功勁力,又增加了動作技術的實用程度。

求得鬆柔又堅韌的效果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在自由散推中求之。當拳架動作達到能不假思索而準確自如完成時,就進行散推實踐。其做法是首先精神放鬆不必緊張,注重沾連黏隨、聽探順化、隨彼運動而求訓練沉靜中的鬆柔。其次是當對方用大力、猛力推擲我時,我不要怕倒,要有意接住對方來勁並盡力以擁法搠架,隨機監聽,保持外柔內剛、虛靈沉著,以內力的虛撐控制好自己的重心,防止對方突破我的防線而長驅直入,甚至要有意與對方相持一段時間然後再控制好,在有把握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想辦法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地引化對方大力,或在保全自己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沉氣發勁,以擠壓勁貫注身肢到達接觸部位,此時身勁抖發,起如鋼叉,在掀挫對方重心時待對方將要倒地的一刻復又施以重壓貫勁下砸、挫其銳氣,訓練出我韌柔中之堅剛。

第二步:換勁訓練

所謂換勁就是通過一定的練功方式,將人體固有的先天自然的笨拙力量,變換成符合太極拳技法要求的'勁力。這一步也是求懂勁、身上裝勁的訓練。

1.以內引外訓練法

所謂以內引外訓練法是指以內動引導外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人體內部的意、氣、力三者的動轉,“外動”指人體外部形態的變動。“外動”依賴“內動”而啟動,內不動則外不發。“內動”通過“外動”來表達,外不動則內不顯。這種訓練法能有效地形成內動外即隨的條件反射,促進意、氣、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一動俱動,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調架子和單盤操練某一個或幾個、一組或幾組式子來求得。

2.以外導內訓練法

所謂以外導內訓練法是指以外動導引內動的練習方法。“內動”指意識指揮內勁功力,“外動”主要指肢體的運動。這種訓練法的要點是“以體訓練”、“開關利氣”,在配合走轉步法和身法的吞吐開合、起伏轉折的同時,身體各關節依次鬆沉,協調而靈活自如地運動,即拳經所謂“筋骨要鬆,皮毛要攻,節節貫串,虛靈在中”,並能促使內力穿肩、越肘、過腕、達於指端。這種訓練法由練外入手,看得見、摸得著、易於運用,因而較為科學有效,並有助於學者獲得以外形變動導引內勁貫注,從而形成形動勁隨的條件反射,對聽探順化、沾連黏隨勁法的形成特別有效,能促成意、氣、勁、神、形的有序化配合。以外導內通過散推及其接勁,以及接住對方勁力後的耗勁、問勁和滾旋鑽撐磨合勁的推揉來訓練發動內勁功力。

第三步:搶招搶勁訓練.

搶招搶勁訓練是兩人相互搏鬥,力求制人而不制於人的訓練方法,普遍運用於提高實戰搏鬥技能。搶招搶勁訓練分為限定型和自由型兩個階段。

限定型搶招搶勁訓練主要用於提高運用個別動作和組合動作的能力。常用限定條件包括攻防物件、攻擊招法、攻擊次數、攻擊部位。開始時限定條件較多,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逐漸減少限定條件,直至過渡到無限定條件的自由型搶招搶勁。

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是在無任何條件限制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接近實戰的訓練方法。要注意和不同技術風格、不同身高甚至是不同體重級別的對手進行自由搶招搶勁訓練,以提高推手中適應不同對手、不同打法的能力。此外,自由型搶招搶勁訓練的目的是提高攻防技能和體能,而不是要傷害對方,因此應以友好為基礎,相互切磋提高。如果是為參加推手競賽而進行的專門訓練,還應以競賽規則的有關規定為準繩,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進行訓練。

第四步:採拿折別訓練

1.學習必要的解剖知識,明白運動器官的結構及其運動的基本規律,瞭解某關節有幾個活動面、最大活動度是多少、其上附著幾對主要韌帶等。還要學習人體主要穴位和要害的準確位置,只有做到應手而得,方可在掐穴、拿筋、折別捏扣、鉗制關節時靈活運用。

2.鍛鍊手的抓擰握掐、捏扣折別能力。通過動作貫勁、空握抓扣,以及擰棒子、卷棒功、上罐功、麻辮功等功法的鍛鍊,有效地提高兩手臂的抓鉗扣折能力。

3.學習基本採拿折別技法。在學習時可採用一人喂招遞手、一人訓練的方法,反覆練習採拿折別法或化解方法,一法練熟再換一法,並在學習中逐步領悟採拿折別法的基本技法和原理。

4.練習連環採拿折別法,將多個技法連續不斷地串起來練。即一方採拿折別住對方,對方先解脫再反採拿折別,又復而化解,又採拿折別,如此拿、解交替迴圈練習。

5.兩人搶機採拿折別練習。這種練習不限定誰進攻誰防守,由練習者根據對手變化搶到機會隨勢應用。練習中先採用只准用一種方法採拿折別某一部位的搶機練習,然後逐次增加招法數量和可採拿折別的部位,直至兩人進行完全無限定的訓練。

第五步:跌擲發放用勁的實戰應用訓練

跌擲發放用勁的實戰應用訓練屬太極推手功夫的應用訓練階段。這一階段開始訓練時,一般先由老師誘導學生體會各種勁道和跌擲攻守應用的方法。老師打出不同的勁和跌擲技法讓學生感受,然後再讓學生將同樣的勁力、跌擲之技用在老師身上,待老師鑑定正確無誤時再和對手進行比試相較、切磋提高。

此階段的訓練,以注重採拿折別、跌擲摔打兼施並用的推手方法為最佳。傳統的趙堡架三合一太極拳上下步(亦稱進一退一)順式推手法,極講究一膽、二巧、三功夫,重視運用上中下三盤明暗四十八技法,其中的抓拿折扣、別挫擲跌、摔打兼施並用之法,在訓練中幾乎沒有限制,非常接近實戰搏擊,極易過渡到散打比技,實用性強、見效也快。

1.訓練內勁的蓄、發

蓄,將弛散的意識收斂集中,將散向四梢的意氣收歸丹田,同時以吸氣配合,放鬆各部肌肉,肢體外形適度屈曲,以至被收斂的意氣好似被壓緊的彈簧,有一鬆即彈之勢。放鬆的肌肉被屈曲的關節預先拉長,好似以軀肢為弓胎、以筋肉為弓弦而拉滿的弓,有一放即發之勢。

發放體內勁力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以有意識的“蓄勁”為前湊,“蓄而後發”。這類發勁要求意氣先回斂、匯聚成一點,再迅速通過身體某部向攻擊目標發出,同時以呼氣配合,收縮主動肌和協調肌,肢體外形適度展開。另一類是以任一形態為預備式,“一觸即發”。這類發勁一般是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加快呼氣和收縮肌肉來完成發勁,也有在靜止和放鬆形態時突然收縮肌肉呼氣發勁的。這類發勁由於未經有意識的蓄勁準備,發勁較快,無預兆,但勁的力度沒有前一類大。冷勁和抖勁就屬這一類。

2.訓練寸勁與長勁的發放

寸勁是突然加速收縮肌肉發出的短促、剛脆的爆發力。寸勁的關鍵在於把握住運用加速度的時機,這個時機應在我肢體著力點出擊至沾貼對方衣服時,突然加速地發勁。

長勁是在原有化發勁力的基礎上繼續伸長的勁力,在意識的指揮下加大了化、發動作的幅度(貫勁作用超過了對方維持平衡的極限),使對方隨之不及、化之不盡而被迫受制。“擠”、“按”、“塌”、“壓”、“靠”、“撞”等均可附以長勁發之,讓內勁蠕蠕出擊不斷延伸,使對方愈退愈促。

3.訓練透勁與通透勁的發放

欲發透勁,首先意識要有穿透感,意氣要有穿透感,目光要有穿透感,內勁衝力要有穿透感。其次要延長髮勁的量度,使意感與勁力配合整體而行。如穿心肘橫擊對方前胸,“意感”是通過對方前胸擊其後背,勁力也須擊中對方前胸後仍繼續透達其後背,甚至延長至其背後遠處。

通透勁是指以腰脊發放內力,通肩串臂過腕於稍端,迅速爆發擊出的勁力。發放此勁時先舒胸含肩、挺腰拔背,使腰背部肌肉充分展開,以增加肌肉的初長度,然後突然展肩、吐胸、挺頂、撐腰,使內勁瞬間節節貫串而出。

4.訓練鞭勁和飄打勁的發放

發放鞭勁的要點是摧、探、抖、彈四字,要求以腰脊為勁源,通過活肩、鬆臂、抖腕,使內勁功力通肩過臂達於手梢,似鞭如棒彈擊而出。

飄打勁是要打得飄搖多變,使對方應付不了、捉摸不透,包括三種運動方法,一是在運動中加快速度,二是在運動中改變運動方向,三是在力點上延長時間或加大壓力強度,使對方難以承受。

實踐證明,通過上述五個步驟的訓練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太極推手的技擊功夫。這種訓練始終是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對抗中進行的,實用性強,見效也快。這種高效率的訓練,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依靠自“悟”的侷限和“太極十年不出門”的說法,為太極拳推手技擊運動的科學訓練闖出了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