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戶外活動>

徒步穿越技巧

戶外活動 閱讀(1.1W)

徒步穿越是戶外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對徒步穿越而言,路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是否能夠成功穿越,路面條件太差的話可能在穿越中會受傷,所以我們要掌握不同路面的行走技巧。為了讓大家在徒步穿越時能更順利,小編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戶外徒步穿越經驗,希望對喜歡戶外活動的朋友有所幫助。

徒步穿越技巧

一、泥土路

泥土路是最常見的一種路。這種路是人們長時間踩踏自然形成的,這樣路平時行走還可以,但要是遇到下雨天,就成了爛泥路,很滑,容易跌倒摔傷。在這樣的路面行走,一定要腳踏實地,利用登山杖作支點,以免不留心一腳踩進泥水中。其次要注意攀扶物是否牢固。

 二、跳石路

所謂的跳石就是沒有明顯的路,主要由雨水沖刷和山洪暴發形成的路面,路上都是碎石頭,走起來很咯腳。在這樣的路面上行走,一定要準備一雙厚底的登山鞋,繫好鞋帶。然後拉緊揹包的肩帶和腰帶,讓揹包緊貼在背上,然後集中注意力,選好落腳點。

  三、灌木叢

灌木叢有自然灌木叢和人工造林灌木叢這兩種。自然灌木叢主要分佈於茂密叢林中,灌木種類較多且較為低矮,一般土質溼滑鬆軟,可能會有沼澤,比較危險。人工造林灌木叢主要分佈氣候較為乾燥的山麓坡地,是人為栽種防風固土用的,所在這樣的路面土質乾燥、含石沙較多、貌似堅硬其實一踩就滑。在這樣的路上行走,要帶上墨鏡、帽子、長袖衝鋒衣並拉上衝鋒衣的拉鍊,穿上高幫防滑徒步鞋,隊員至少保持1.5米的距離。然後手扶著路邊的樹枝前行,但一定要確保樹枝牢固,落腳時要穩要慢。

  四、山地行走

山地往往由起伏不定的山丘或溝嶺組成,間有小溪、山崖或林叢。路面往往較複雜,可能會出現前面的石板路、泥路、跳石、灌叢等,需要綜合應用各種徒步穿越技巧。在山地路上行走,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的原則。在山地行走,經常會遇到各種岩石坡和陡壁。因此攀巖是登山的主要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應對岩石進行細緻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然後確定攀登的方向和通過的路線。

  五、雪地穿越

因下雪積雪形成路面,由於被積雪覆蓋,無法判斷路面情況,而且路面很滑,行走阻力較大,所以在這樣的.路面上行走,步伐要小卻要保持固定步調,其次,在攀登雪坡時,要少走有明顯裂縫的地方。在積雪上行軍,要揀雪硬的地方走。走熱了,不要用冰雪解渴,驟然吞食冰雪,易得喉頭炎。實在乾渴得歷害,可用融化的冰雪漱口,儘量不要嚥到肚子裡,水分會增加人體迴圈器官的負擔,影響體力。

 六、石板路

石板路主要出現在石質山崖、陡崖地帶,可以由整塊石頭形成,或者由多塊石頭形成,這樣的路面平滑且多青苔,所以很滑,一旦遇到雨雪穿越時很容易發生事故,輕則跌跤、崴腳,重則骨折重傷。所以雨後上山時除了穿防滑的徒步鞋外,行走時重心不要太靠前,要與地面的石板垂直,儘可能使用登山杖,手儘量扶著巖壁或樹木。下山時一定要用登山杖。人與人之間要拉開距離,避免一個人跌倒後拉倒其他人。

  七、河川穿越

河川穿越是戶外徒步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通常我們可以依靠地圖來判斷穿越地區是否有大的河流,但在地形較為複雜特別是海拔高河谷強切割的地區,一條看似不大的溪流往往成為穿越障礙,特別是在暴雨多發的季節,小溪流可能會成暴漲成大河。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尋找橋樑通過或詢問當地人瞭解橋樑位置,在萬不得已時選擇徒步穿越河川。過河時,先仔細觀察水流的情況,選擇河道較窄的上游小心渡過。

延伸閱讀:戶外突發事件應對策略

  一、迷路

在戶外登山活動時,為顧及到隊員們的體能各不相同,應安排體力中等的隊員走前面,體力較弱者走中間,以防隊員因體力不支而脫隊。所有的行動,都應以全隊或小組行動為宜。

在行進過程中應該隨時留心觀察周圍的風景以及地形、地物和前面的人留下來的腳印等,同時要注意嚮導員留下的記號或者指引正確路徑的任何標誌。遇叉路時尤應仔細辨認觀察,可用哨音聯絡,或等候隊伍確定正確路徑。

學會看地圖、指北針及高度計是預防迷路的要件之一,在出發前應先把地圖看熟,最好把應走稜線上的距離、山頭、起伏量、鞍部,都先從地形圖上計算出數字,標上記號,寫在筆記本上,進入山區以後,不論在何種氣候下,都要知道自己的位置,養成每次登山都使用地圖、指北針及隨時定位的習慣。

若氣候惡劣,如濃霧時,最好先暫停活動,在濃霧中要保持正確的位置,除了計算走過的山頭外,主要的支稜、溪谷、斷崖和特殊地形、地物等,都有助於位置的判斷。

此外,可依步行的時間與速度,估算在一定的時間內所走的距離。對於沒有到過的山區或濃密的芒草林、箭竹林,都應沿途留下記號,以便走錯路時可原路折回。並且對一些容易誤認的獸徑、獵徑、林道、保線路、取水徑等,都應加以辨認。迷路時,常會因體力消耗及飢渴而引發休克,須謹慎注意,加以急救。

  二、抽筋

抽筋發生的原因是因為登山時過度地運動或姿勢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協調不良,或因登山時或登山後受寒,體內的鹽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產生非自主性的收縮。

抽筋的症狀有患處疼痛,肌肉有緊張或抽搐的感覺,患者無法使收縮的肌肉放鬆。急救的方式為拉引患處肌肉,使患處打直,輕輕按摩患處肌肉。補充水分及鹽分,休息直到患處感覺舒適為止。

  三、落石

陡坡、斷崖、陷落的地段、碎石坡、溪谷或剛發生坍方的地點,是較易發生落石的地方,特別是下雨的日子。行經這些路段,應提高警覺,最好能繞道而行,若必須行走以上路段,應戴頭盔,並有人指揮,隨時注意落石的發生,並且應保持5~10公尺的適當距離,以防有落石發生時閃避不及。

若遇到落石時,應利用地形物躲到崖壁下,大樹後,或以手臂、揹包遮擋,以保護頭部,若聽或見落石距離尚遠,應注意落石滾動的方向,再依其相反方向閃避。若有夥伴遭落石擊中,應等落石完全停止後,將傷者移到安全的地方,再施行急救。急救處理的優先順序為創傷流血-內出血-休克-骨折(注意嵴椎受傷者需安全固定後才可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