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大學聯考>

2014廣東大學聯考語文真題B卷(文字版)

大學聯考 閱讀(2.23W)

絕密★啟用前 試卷型別:B

2014廣東大學聯考語文真題B卷(文字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語 文

本試卷共8頁,24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姓名和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型別(B)填塗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貼上處。”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資訊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後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塗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塗選做題的題號對應的資訊點,再作答。漏塗、錯塗、多塗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後,將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馳騁/聘請 饒恕/夙願 塞翁失馬/敷衍塞責

B.瑕疵/遐想 遏止/搖曳 是否/臧否

C.誹謗/磅礴 洗滌/嫡親 累積/勞累

D.滲透/摻雜 俯仰/輔導 屢見不鮮/鮮為人知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與連篇累牘的電視劇本身相比,劇中翻書的動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細節。然而,令專家如鯁在喉、遭觀眾調侃的,正是其中與歷史常識相沖突的文化“倒刺”。梳理這些細節,無論是將死後諡號、廟號當作生前名號,還是“早產”的線裝書、字畫、歷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識性錯誤都不難發現。只要多一些檢查環節,多一些細節上的較真,在文化產品正式推向受眾之前做好知識核查,諸多類似笑話或許是可以避免的。

A. 連篇累牘 B. 如鯁在喉 C. 梳理 D. 受眾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貝母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鱗莖具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的神奇功效,常常採集起來,加工成藥材。

B.此次《環境保護法》修訂,歷時兩年,前後經過了多次審議,如今終於定稿,在環境優先於經濟的原則上已達成一致並寫入法律。

C.一段時間以來,漢字書寫大賽、非遺保護等文化現象引人注目,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為國人所認知。

D.馬爾克斯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不僅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學爆炸”的先驅,還是記者、作家以及電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然而,我們的大腦對音樂的感知卻不是這樣。

②所以要有交響樂,也正是這樣的“和聲”才使得我們這個世界充滿趣味。

③例如管絃樂的合奏,音波雖然混合,但是管樂聲和絃樂聲仍然保持各自的特點。

④物理學家們長期熱衷於研究的現象都是整體等於所有部分的加合,聲音就是這樣的。

⑤整體可以大於部分之和,這一事實現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但是曾經讓物理學家們感到非常窘困。

⑥雖然管樂聲和絃樂聲獨立地進入我們的耳朵,但是這兩種聲音的“和聲”對我們的情感所產生影響卻遠遠大於這兩種樂器的單獨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是為考查而設),完成5-9小題。

劉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曆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兄也,□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誇示險遠。敞質譯人曰:“自鬆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駁也。”為說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經》、《管子》書曉之,契丹益歎服。使還,求知揚州。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後官取瀦①水而不償以它田,主皆失業。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複用為田。敞據唐舊券,悉用還民,發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

。相傳以為神明。

敞以識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範偉為奸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罪。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四五,卒之付御史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據經,□以諷諫。時兩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於上下耳。”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皇太后聞之,亦大喜。

積苦眩瞀,屢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見他學士,必問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賜之。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選自《宋史•劉敞傳》,有刪節)

【注】①瀦:蓄積。②傅致:羅織。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素習知山川道徑 素:向來

B. 將論囚 論:討論

C. 持府縣短長 持:挾制

D. 卒之付御史決 決:判決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議以詠首薦 詠引前事為言

A. B.

若以一部校故 為鄉里所稱

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 飢者八九

C. D.

悉寬其罰而遣之 求霖者三十年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張永德被懲辦後不久,太宗就意識到張詠的意見是對的。

B.當李順叛亂的時候,張詠敦促上官正出兵討伐,併為之隆重餞行。

C.在歉收時,張詠主張對販私鹽的人從輕處分,並建議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D.真宗對張詠在四川的表現很滿意,通過謝濤傳達了對張詠的讚賞。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張詠“惜才”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雲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於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後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思想方法,才不會做書本的奴隸。以下討論怎樣用思想的方法來讀書。

邏輯與數學相依為命,邏輯方法即是應用數學的方法來研究思想的概念,來理解自然與人生的事實。邏輯方法的目的在能給我們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識。換言之,邏輯方法要給我們堅實可靠、顛撲不滅的知識。必定要這種知識才夠得上稱為科學知識。邏輯方法與數學方法一樣,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問效用如何、結果好壞、滿足個人慾望與否等實用問題。譬如,有一個三角形於此,數學不問此三角形有何用處,不問此三角形是誰畫的,更不問畫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數學只求證明三角之和必等於兩直角,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質,是一條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個人是否用邏輯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掃除那偶然性的事實,擺脫實用的目的,而去探討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質。應用邏輯方法來讀書,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討論的題材的本質,如是就可以判斷書的學術價值的高下。同時,我們讀一書時,亦要設法把握一書的本質或精義,用種種理智的活動以求瞭解此書的內容。

體驗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體察外物,去反省自己。體驗法最忌有主觀的成見,要虛心忘我,深入事物的內在本質或命脈,以領會其意義與價值,而不從外表去加以粗疏的描寫或概括。此種方法,用來體察人生,欣賞藝術,研究精神生活或文化創造,特別適用。朱子所說的“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沉潛玩索”,都是體驗的方法。應用體驗的方法來讀書,使自己沉潛浸潤於書籍中,設身處地,用一番心情,費一番神思,以審美、欣賞藝術的態度去讀書,從中感覺書之可樂可好、智慧之可愛。把讀同代人的書當成與作者交流思想、溝通學術文化的途徑。把讀古書當作與古人晤對的精神生活,神遊冥想於古籍的寶藏裡,與聖賢的精神相交接往來,含英咀華,體會古人真意,發揮自己的心得。由此而深造有得,則其所建立的學說,所發出的議論,自有一種深厚純樸、中正和平之氣,而不至於粗疏淺薄。

所謂玄思的方法,最簡易地講來,可以稱為“由全體觀部分,由部分觀全體”之法。只知全體,不知部分,則陷於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體,則陷於支離瑣碎。必由全體以觀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爭執矛盾。必由部分以觀全體.才可以見得部分的根本所寄、歸宿所在,而不致執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達到豁然貫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極之理、宇宙之全,而觀一事一物之理,而發現本末精粗,條理井然,“枝枝相對,葉葉相當”。用此方法讀書,即是由約而博、由博返約。譬如:讀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觀全體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釋一字一句應有的含義,便是由全體觀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個時代的文化以觀察個人的著作,由個人的著作以例證整個時代的文化,也可以說是應用由全觀分、由分觀全、多中見一、一中見多的方法來讀書。此種玄思的方法,認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機體,有如常山之蛇,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故讀書,瞭解思想,把握世界,須用以全體觀部分、以部分觀全體的方法。

總之,要從讀書裡求得真實學問,須有嚴格的方法,以逐漸養成研讀偉大著作的勇氣與能力。

(改編自賀麟《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識具有科學知識堅實可靠、顛撲不滅的特點。

B.體驗法要虛心忘我,觀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義與價值。

C.審美、欣賞藝術要放棄主觀成見,站在作者的立場,贊同作者的觀點。

D.合理運用思想的方法讀書,人自有一種深厚純樸、中正和平之氣。

E.朱子既觀察事物的部分,也觀察事物的整體,避免了學問上的空洞與瑣碎。

13.關於應用思想方法來讀書,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讀書不會應用思想的方法,就會讓自己成為書本的奴隸,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應用邏輯的方法來讀書,要充分運用理智,把握書的精髓,確定其學術價值的高低。

C.應用體驗的方法來讀書,要求靜心誠意,把書的作者當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應用玄思的方法來讀書,必須先把握全書要旨,然後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節。

14.數學方法與邏輯方法有什麼相同之處?請結合文意概括。 (4分)

15.國學大師陳寅恪通過唐代歷史解讀白居易的詩,同時,他又通過白居易的詩《賣炭翁

(2)作者為什麼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6分)

(1)子曰:“知者不惑, , 。”(《論語》)

(2)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 。(李密《陳情表》)

(3)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4) , ,捲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種:邏輯的方法、體驗的方法與玄思的方法。讀書要能應用

》考察唐代“宮市”弊政。陳寅恪的研究體現了文中的什麼思想方法?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l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字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字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塗與所選試題組對應的資訊點;資訊點漏塗、錯塗、多塗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題。

過嶺

師陀

我不曾騎過馬,對於“馬性”是不大瞭解的。現在巧得很,一匹馬立在暮色蒼茫的道上,只等我騎上去。它不停地擺耳蹬蹄,想是已經餓得發慌。然而要騎上去,便覺得欠一點勇氣,——就是說“欠一點”吧。雖然不曉得“馬上威風”,但關於馬的傳說是知道一點的。我生長的地方有一句話,道是:“一馬三分龍。”馬似乎又有幾分神性了,但只說有“三分”,可見並不是龍。我既不憎馬也不敬馬。

據說馬的脾氣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頗有幾分神祕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揹著陽光,顯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頂約有五六里路的樣子。山路頗險,倘一個不留神,豈但“翻身落馬”,且要“落山”,將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殘照裡”的詩句並不難,難的倒是騎上去,又如何來那麼一鞭,何況從沒有騎過馬的呢?這時憑空想起不如騎馬閱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馬童”將馬帶牢,絕不聽其發脾氣:這氣派倒是在畫報上看見過。

來接的朋友同隨從都已到齊,在馬上揚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聳身跨上鞍橋。還好,它並不如我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將騎與未騎穩之際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謝馬,一面感謝馬的主人。

“這馬幾時也清高起來了?”我說。

馬擺了擺頭,很斯文,又像對我抗議。

人馬一直升上去,是一種既危險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轉而上,兼之剛下過雨,腳下那些被磨得禿光禿光的石塊,異常滑溜。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著滑跌,為防備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還得跳著“狐步舞”。蹄聲咵咵響著,其雄壯是隻有“馬賽進行曲”可以比擬的吧。

晚霞發出彩絹般的光,一縷一縷橫斜在頭頂。人同馬打著滑跌,跳著舞,踏著進行曲漸漸接近彩霞,似乎馬一躍身,就可以鑽進去。回望上下,溪谷間騰起茫茫濃霧,此身飄飄然,就如在雲端裡,覺得當真要萬念俱空似的。騎馬登山竟是這樣充滿詩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這詩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當將要一腳踏進雲端時,馬卻停下來了。它知道雲端不能馳騁,競又是這樣不通人意。嗚呼!

在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馬與驢不同。倘是驢(不僅刁賴,而且愚蠢),要決意怠工下來,就一個乾脆,將人摔下脊背,算是給責打者的一點懲罰。而馬不然,比驢聰明,它懂得責打是為著要它前進,並非逼它投崖自盡,所以任怎樣處罰,它只是給一個不理。它很斯文地站著,在鞭下還觀賞山景,大“可以充吾師”的。不得已我只好請它上去。來到山頂,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顆星像水銀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閃耀。四山絕了飛鳥。最遠處,一座崇巒後面,尚殘留著稀微的白光,照耀著積雪的山巔。谷上瀰漫著霧,有黑影在搖動。隱約中樹叢下面送來吠聲。經年的枯草瑟瑟作響,山景益見荒涼。風吹得馬的鬃鬣翻轉來,尾巴順風飄擺,一縷一縷似要飛去。馬四蹄打顫,迷茫地望著遠處,悲抑地搖搖頭,又繼續齧食枯草。問了同行者,說是還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現在回想,題目應作“荒山乘馬圖”,自己便做做“圖”中的主角,充充“風塵三俠”中的人物,在時下定會受歡迎的吧!

(選白《師陀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有刪改)

16.文中說“它知道雲端不能馳騁,競又是這樣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分)

17.結合文意,分析“我”騎馬後所認識到的“馬性”。(5分)

18.“我”在過嶺的三個階段都有著豐富的心理感受,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題。

羅哲文(1924-2012),中國古建築學家。下面是中央電視臺《大家》欄目在羅哲文先生生前對他的訪談節選。

主持人:在您選擇職業的年代,建築學可算是一種不入流的行當,您為什麼選擇了學習建築?

羅哲文:從我當年進入營造學社學習建築到現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話,可以說我和建築學有緣分,或者說這是一個從偶然到必然的過程。說偶然,是因為抗戰時期,營造學社遷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賓,要是遷到別的地方去了,我這輩子可能就不會做這個工作了。說必然,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做手工,我還是很喜歡工藝、畫畫什麼的。

主持人: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師,您現在所從事的古建築保護研究,有哪些觀念是樑先生帶給您的?

羅哲文:他有一個觀點,中國的新建築要“中而新”,就是說既要中國式又要新創造。他這個觀點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現在也在宣傳,新建築一定要中國式,要體現中國古建築的優秀傳統,同時也一定要創新。樑思成先生臨終前囑託我“文物保護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這個重託我一直記在心裡,永遠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歲高齡的時候穿越了羅布泊。很多人都說,您是穿越羅布泊念念最大的人。您為什麼要在這樣的高年齡做這樣的事?

羅哲文: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尋訪漢長城。幾十年前,我剛接觸到長城的時候,看到一些關於長城的書,其中一本寫了從玉門關到庫爾勒的這段長城,並說這段長城跟玉門關以東的長城不一樣。從那時候起我就想親自來看一看到地怎麼回事。

主持人:考察這段長城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羅哲文:這段長城對研究整個長城來說太重要了,絕對不能缺了這一塊兒。過去曾經有個錯誤的說法,認為長城是防禦擾掠的,目的在於封閉,但我認為長城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的見證。漢武帝的時候,打通了絲綢之路,那時的長城就是為了保護絲綢之路的暢通,所以到了新疆庫爾勒以西,城牆就沒有了,修建了一個一個的烽火臺。當時絲綢之路上荒無人煙,來往的商旅不可能帶夠整個行程的糧食。此外還有馬匹的問題,到了烽火臺,商旅可以補充糧食,更換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您跟長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過長城多少次?

羅哲文:我跟長城打交道快60年了。像八達嶺、山海關,去的次數都記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

主持人:實地考察中,您有沒有遇到過危險?

羅哲文:遇到的太多了。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長城,那兒有個地方非常危險很難爬上去,我上去的時候還揹著相機,結果腳下一滑,差點摔下去沒命了。

主持人:現在很多人都稱您是中國古建築方面的一代大師了。

羅哲文:這個我不敢當,不能說是古建築大師,我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覺得自己就是昌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對於年輕一代從事古建築保護的人,您覺得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

羅哲文:我覺得基本技術一定要學到。搞建築首先你要畫出圖來,所以畫圖功夫一定得有,寫文章介紹建築的結構,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獻的能力。當時我們做研究,從哪一本書上可以引用下來的資料,都必須要查原書,不能不經考證就用。像這種基本功年輕人要學的不能偷巧。必須認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學好。

主持人:在古建築保護中,您最擔心、最憂慮的事情是什麼?

羅哲文:最擔心的就是技術的傳承,特別是工藝的傳承。我認為工匠特別重要,沒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課時現在很多人忽略了這一塊兒,很多工藝失傳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輩子古建築研究,在您看來,建築是什麼?

羅哲文: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外國人叫它石頭的史書,我說是木石的史書。中國建築跟外國的還不一樣,外國的建築主要是石頭,我們中國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書,是一個綜合的藝術,是歷史的見證。歷史有兩個歷史,一個是文字的歷史,還有一個是實物的歷史。缺少了實物,就沒有東西驗證文字的歷史了。所以文物的價值就在於它是歷史的見證。

(選自《大家》,商務印書館,2005年,有刪改)

19.概述羅哲文先生研究漢長城的過程和結論。(4分)

20.在古建築保護土,羅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

21.訪談呈現了一代大師羅哲文先生怎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逐層分析。(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在下面的問卷調查統計表,回答後面的問題。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邏輯嚴密,前後連貫。每處字數不得超過所給空格數(含標點符號)。

大櫨欖樹是曾經生長在模里西斯的一種珍稀樹種。如今在地球上已難覓蹤影。 ① ?科學家對此提出了多種假說。美國一位科學家的研究認為, ② ,而渡渡鳥在三百年錢滅絕了,因此,大顱欖樹也跟著消失了;後來,有學者研究發現大顱欖樹的種子不需要動物的腸胃軟化也能發芽。於是,又有研究者們提出了新的假說:外來物種的入侵導致了大櫨欖樹的消失。不過,這個假說需要進一步驗證: ③ ;如果被證偽,則會被拋棄。

23. 閱讀下面三副圖,聯絡第二幅圖的文字,給另兩幅圖配上文字,要求前後內容相關,邏輯嚴密。每處字數不得超過所給空格數(含標點符號)。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黑白膠片的時代,照片很少,只記錄下人生的幾個瞬間,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但照片漸漸泛黃,日益模糊。

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很多,記錄著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可以隨進上傳到網路與人分享。它從不泛黃,永不模糊,但在快速瀏覽與頻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點滴”也可能被稀釋。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