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城市人居環境設計的發展

環境設計 閱讀(1.1W)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進步,人們對自己的居住環境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關於城市人居環境設計的發展,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城市人居環境設計的發展

人居環境科學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股國際設計潮流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群。人是城市環境的主體,運用科技、藝術、經濟等手段滿足城市環境中人的生理、心理、物質及精神需要,在進行環境與建築設計時首先把生活其中的人放在首位,“以人為本”,處處為人著想。同時,要創造自然與文化、美的形式與生態環境的全面融合,要讓自然滲入設計,讓人們重新感知、體驗和關懷自然,使人們的工作、生活、休息、娛樂與自然和建築的平衡發展達到近乎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使人性化設計真正體現出對人的尊重和關心。

  1、城市人居環境要適應人的需求

城市人居環境就是要適應人的需求。北京大學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文虎教授認為,北京“官居城市”目標的提出,標誌著政府觀念從重物輕人到以人為本發生了重大改變。適宜人居住的環境有很多指標,人的天性要和自然親近,親近的含義就是人在這個環境裡感到很放鬆、舒適。人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需求。所以,適宜人居住的環境應該要滿足三種條件:一是好的物質環境;二是好的人際環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圍。一個“宜居城市”要有充分的就業機會,舒適的居住環境,要以人為本、並可持續發展。葉文虎教授理解“宜居城市”這個概念是比較全面而科學的。

人居環境對城市居民的深遠影響已得到人們的共識,在交流頻繁和日益開放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將人居環境的優劣作為選擇長久棲息地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城市人居環境已成為城市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居環境是為人所使用和鑑賞的,其優劣、美醜要根據人使用後的效果和感覺來評價。同時,人居環境也會對人的情緒、心理乃至性格特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更要求我們在設計中要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要求,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層次。

  2、城市人居環境設計的發展和趨勢

從太古洪荒的掘山為穴、構木為舍、壘石為屋,到今天的摩天樓、跨海橋,人類世代不息的環境創造,構成了一部燦爛的文明史詩。隨著文明的歷史掀開新一頁,特別是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利用的深度、廣度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1世紀是一個資訊流高速發達的時代,也是一箇中西文化融合、提升生活品質的時代,世界範圍內的科技、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有r巨大進步。伴隨著住房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到來,社會和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人們的生產、生活、居住方式也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社會對生活質量和居住品質的要求隨之日益提高。

如今,人們對居住品質的要求和期望,已從最基礎的住宅工程質量要求,發展到對居住社群的綜合品質需求,召喚著新時期以人為本高品質的居住區的出現。規劃設計是居住區建設的靈魂,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是居住區開發建設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新時期的居住區設計,應該是一個對人的行為(包括生活方式等)進行深入理性思考而獲得的結果,應該為社會公眾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建築空間”,並賦於其具有現代精神、人性化、個性化的生活方式與價值。

  3、建築設計的新追求

在居住區開發實踐中,合理地運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將對住宅單體平面、外立面與住宅整體形象,以及與居住區相配套的文化、教育、商業、娛樂等配套設施的建築設計產生深刻的影響,會使建築形象更具時代感和地域文化的特徵,會從多方面滿足和豐富人們對新生活居住方式的'需求。

  1.住宅房型平面及立面的設計

居住區中,住宅是建築設計的主體。住宅單體平面設計應創造合理、健康、靈活、舒適、安全、個性化和符合審美要求的居住空間。住宅戶型需要根據不同專案的不同目標、客戶群進行不同的戶型設計,這也是住宅設計“以人為本”的基礎。戶型平面決定了居民生活的室內空間質量,是生活環境的第一空間。居住環境的健康、舒適是人們格外關心的熱點,隨著表現異國文化情調“歐陸風”的消退,色彩明快、淡雅清新、具有傳統民居風格和現代建築風格的小區會更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藍圖中。

  2.可持續發展的趨勢

建築能耗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綠色環保節能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而合理的空間組織,新型節能材料的應用,應在設計中得到充分重視,熱、電、水、天然氣等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和節約是發展的趨勢。例如,居住區利用小區垃圾焚燒給小區供熱;利用中水(為生活汙水或可重複使用的非生活飲用水)系統給住戶衛生間抽水馬桶供水;利用植物綠化降低噪音、淨化空氣,以及天然水的再利用等一系列的有益嘗試,或許就是我們明天的小區生態模式。住宅的發展促進了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應用,反過來新材料、新技術的更新和應用為創造更完美的居住空間提供了條件。住宅是一個依賴環境生存並不斷與之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的結構體系。通過增加科技含量,優化住宅設計來達到對環境的保護,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同時走在科技前沿的住宅產品,才是最具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

  4、居住區環境設計

環境設計的理念,經歷了從“仿中西園林”到“生態小區”,從“公園”到“家園”的過程。與人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住宅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居住區空間環境與規劃設計、戶型設計同樣應受到重視。從綠化、園藝、環保和節能等諸方面綜合考慮,應注重環境的生態化與個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環境與人工元素的緊密結合;應使居住者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與觀賞上的心理需要相結合;應能滿足人們的娛樂、休閒、健身需要;應考慮老人、兒童兩個層次的不同需要等等。應著眼於符合居民生活活動需求,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創造出既有人情味,又有個性化的環境空間。同時。人性化的設計,如綠化景觀、殘障坡道、兒童樂園、健身步道、游泳池、網球場、棋類牌類亭等設施的佈置,均應傳達一種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關愛,體現出一種社群文化――小區同時也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從根本上講,社會效益、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應是統一的。

綜上所述,只追求視覺的美感而忽視人性的要求,或者只講求人性的需要而忽視美的效果,都是失衡或不健康的空間。一個真正有活力的居住小區是可持續發展的小區。人是居住小區的主體,是具體的使用者,只有最大程度地滿足人的需求,才能使居住小區的活力得以再生。因此,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始終貫穿於我們的整個規劃、建築、環境、室內設計之中。規劃師和建築師應時時注意吸收和借鑑先進的生態理念,掌握先進的生態技術,因地制宜地將其運用到設計中去。

我們相信,未來的人性化設計將具有更加全面立體的內涵,它將超越我們過去所侷限的人與物的全方位關係認識,向時間、空間、生理感官和心理方向發展,人性化設計是當今城市生態的環境建設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