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資本運作>

運用金融和資本運作知識成就企業

資本運作 閱讀(2.31W)

本文為yjbys網小編在網上搜索整合的一篇關於“運用金融和資本運作知識成就企業”的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運用金融和資本運作知識成就企業

金融業對內開放程度過低蘊藏著金融風險,也阻礙了企業的融資途徑,在現今環境下,如何在企業和資本之間建立一個智慧而高效的資本供應鏈?在2012(第六屆)中國CEO年會上,圍繞“金融變革中的商業機會”主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EMBA邀請首期班學生代表與業界人士對話,探討未來5年金融變革環境中,企業家如何學習運用金融和資本運作知識,帶領企業更好地參與金融活動,贏得商機。

關喜華:要跳出銀行做銀行

主持人:金融改革話題是2012年最熱的話題之一。我們的對話主題是金融變革中的商業機會。企業該如何參與到金融活動中?阿里金融已經超過260億元。請問關行長:這種創新型的金融機構對你有壓力嗎?首先有請龍江銀行行長關喜華來分享她的心得和智慧。

關喜華:銀行現在面臨很大壓力。一方面,利率逐漸走向市場化,包括匯率市場化。另一方面,中國金融還面臨團隊建設問題,因為金融高階人才都在投行。我理解傳統銀行的服務,現在看應該融入投行的一些理念。如果只做銀行,沒有跳出銀行去做銀行,就做不好銀行。我們銀行有一個理念,就是跳出銀行做銀行,要站在客戶角度做銀行,因為客戶是利益相關者。在團隊建設上,我們不僅要把現有人才有效配置,而且要去挖掘一些國際高階人才,成立研究院。我們研究了很多好產品,因為發現了客戶需求。很多企業非常艱難,銀行完全可以引領產業發展,在產業轉型過程中提供幫助。在服務理念的引領下,培養企業家團隊,支援企業家在資金和人才方面的有效配置。

主持人:金融應該市場化。請問關行長:銀行能不能為中小企業服務?

關喜華:銀行實際上還是能為普通老百姓或者中低端客戶服務的。我們多數銀行都是這樣的定位。這在國際上叫金融的倫理和道德。實際上,美國金融危機以後,最終風險底線沒控制住,就是倫理和道德的問題。為中小企業服務,為弱勢群體服務,為廣大低端社群老百姓服務,很多銀行高管不願意做這樣的服務,寧願為大客戶服務,因為為一個小客戶和為一個大客戶服務是一樣的,而且為小客戶服務可能還付出更多。由於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銀行沒有積極性。所以我覺得應該轉變觀念。其實小客戶也是我們未來客戶的基礎,而且市場需求蠻大的。

銀行同質化趨勢太嚴重。在金融格局中,不同金融體系、金融單位為不同的客戶服務,這個很容易對接,也很容易做專。中小企業貢獻那麼多就業,但其金融的回報卻相對較小。金融現在競爭很無序,價格戰是蠻可怕的。全國人民都不希望銀行做不下去,也不希望銀行有風險,否則企業發展的動力也就沒有了。

另外,監管和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相結合。在發展初期,國家可能更強調發展,這時監管就應該適當寬鬆一些。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需要轉型,那時可能需要不斷加強監管,調整不同的金融政策。

周國華:金融政策一定程度被扭曲

主持人:請問周總,你對金融變革有什麼感受?

周國華:我們集團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資源型企業。利用金融槓桿實現公司成長,我們做過嘗試,把集團旗下的不同業務進行合併。我們今年做了一些結構調整和轉型,把在馬來西亞的公司持有的股份轉讓給中國建設銀行,這個過程非常複雜。馬來西亞政府不支援中國金融行業對這樣的銀行進行控制。最後,我們進行訴訟,法院進行了判決。訴訟完成了,合法地進行了交易。

從這些投資專案來看,我覺得中國的金融服務還不夠,他們太強調銀行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下決心參加金融EMBA學習。我們在中國的投資佔比不到10%,但投資額超過100億人民幣。我們在廣西設立了一個產業園區—馬中產業園區,這樣就可以打破一些貿易壁壘。園區和政府合作,但過程很苦。我們現在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我們希望我們集團對中國的投資量能逐步達到20%。

中國加入WTO的時候,我特別擔心會有大量國外銀行進入中國,事實上這10年下來並沒有出現這樣的局面。外資銀行整個佔比大概2%,原來預估會達到15%到20%。這是由於管控所致。由於體制問題,金融政策一定程度是被扭曲了,所以改革非常難。

唐彬:定位一定要改變

主持人:請問唐總,在當前中國金融改革中,哪些改革值得我們推進?

唐彬:去年開始,我看到金融行業走向了開放。網際網路發展在中國經過了15年左右的時間,現在開始走向金融交易,而交易需要新的金融。資訊金融是結合了網際網路交易化的趨勢,使金融服務簡單化和多元化,在中國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最大的問題是金融機構的定位問題,它是政府的工具,而不是老百姓的工具。我在美國生活了10來年,發現了很多問題。定位一定要改變,要真正市場化開放,多元競爭。一定要擁抱網際網路,這個時代是網路時代。網路化讓大家隨時隨地都可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還要儘可能開放,分層管理。銀行改變得太慢,而且它自身有定位問題,不可能全新改變。像支付寶這樣的企業全力擁抱網際網路,服務非常貼心。中國經濟要真正發展起來,但如果金融不發展起來,光靠資源消耗,就會遭遇發展瓶頸。我們的金融太保守了,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黃悅:嘗試產業和資本結合

主持人:我們應該如何在產業和資本之間搭建起一個更好的平臺?

黃悅:我在商業銀行幹了10年,出來後就到資本市場,做上市公司的高管。從上市公司出來後,我就做股權投資基金的投資人。我的感受是,如果想把事情做大、做強,離不開資本。我想去做一個產業和資本如何結合的試驗。實際上我是在走這樣一條試驗之路。我在漢元旗下搭建了幾個平臺。我在設計漢元架構的時候,是把PE投資跟房地產相關聯的,就是結合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程序。

在我的產業結構裡,一個是一級土地開發,二是圍繞土地開發所形成的相關聯的東西,比如城市汙水處理。我認為產業和資本的結合從概念上來講,應該把金融產業去掉。一些企業實際上是很難得到資金的支援,目前中國巨集觀經濟面臨一個結構性的低潮,而不是週期性的低潮。如果是週期性的低潮復甦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是結構性的低潮,寒冬期就會還有一段時間。

主持人:你現在最看好的產業是什麼?

黃悅:我們一直看好醫藥健康行業,因為不管經濟如何不景氣,人們對健康還是很重視的。我們一直關注文化產業,其中一些領域還沒有開放。文化產業在現在這種經濟環境下是一座金礦。

索詠紅:青睞注重打造核心優勢的企業

主持人:金融機構和企業其實是雙向選擇的過程。我有不少朋友經營中小企業,甚至是小微企業。今年以來,有朋友跟我講,東南沿海有企業倒閉的現象。也有人說企業的好壞跟GDP增速沒有關係。我們在做股權投資的時候,是如何甄別企業的?什麼樣的標準可以保證我們選到好企業?

索詠紅:大家對巨集觀經濟形勢本身很關注。其實,我覺得並不是哀鴻遍野。我們怎樣挑選它們?怎麼甄別它們?我們跟大部分投資機構一樣,行業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在發展趨勢上具有投資價值,企業很早或者前期就開始注重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企業比較早就跟各種融資機構接觸,包括比較早就跟我們溝通,甚至跟投行去溝通,不能只是停留在自己企業內部。我比較看重這些特質。

主持人:索總主要是做股權投資的,在當前金融變革的環境下,你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會嗎?又該如何把握這些商業機會?

索詠紅:商業機會始終存在,只不過在現在的經濟環境下,機會多了還是少了的問題。從我們公司來說,我覺得機會增加了。為什麼?因為現在市場艱難,使得企業家更重視戰略投資者的價值。坦率地說,挑戰也非常大,因為可選擇的行業比較少,而且自己必須扎得更深,在整個產業鏈上下更多的工夫。作為投資人,比較強調企業要做好準備,要完善公司治理,鼓勵創業者擁有企業戰略發展自主權。

主持人:五位嘉賓提到各種問題、各種困難,但對未來變革中的中國充滿樂觀情緒。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不應該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