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時間管理>

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

時間管理 閱讀(2.53W)

引導語:時間管理傾向是一種具有動力性的人格特徵,它由時問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構成。善於管理時間者的生活質量是高的。時間管理技能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高。

論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

卡特爾(Cattell,R.B.)假定每一個人的潛源特質是相同的,但人們所具有的程度卻是不同的,並設計出量表來進行預測。可以這樣認為,人格特徵是穩定的、在各種不同情境中重複出現的個體行為特點。這些特點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現程度、跨情境性和潛在的可測度。例如外傾、內傾,外控、內控、宜人性、依賴性、焦慮性、攻擊性等都屬於人格特徵。

時間無處不在,處處在;它傾向於所有的人,給每個人以相同的機會。但人們對時間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是不同的。我們曾對5至8歲兒童時間知覺的研究[1]中發現,有的兒童不論對哪一種時距(3秒、5秒、15秒、30秒)的再現絕大多數均作提前反應;而另一些兒童恰好相反,不論對哪種時距大多數均作錯後反應。每個人對時間的緊迫感也不同。Friedman&Rosenman(1974)的臨床觀察[2]發現,易患冠心病者的A型人格與B型人格在時間緊迫感上有很大差異。我們的一項研究[3]表明,A型人格者對於較長目標時距(40秒和60秒),無論即時再現、剝奪使用內部時間標尺再現或口頭言語估計都顯著地短於B型人格者;對於短時距(3秒和16秒),在剝奪使用內部時間標尺和口頭言語估計的條件下,A型人格者再現和估計均顯著短於B型人格者。時間透視是指個人對於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

間所持的看法、態度和觀念,以及對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對注意。我們的研究[4,5]發現,不同自我同一性的被試對其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時間體驗不同:在時間透視的廣度、方向及關聯性等方面,高自我認同的被試有著較大的現在廣度、較積極的遠景開放的未來取向及較強的時間整合;低自我認同的被試則較注重過去,較易發生與未來中斷的傾向。這些都表明時間是一種人格維度[6]。

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明顯地表現在時間管理傾向上。時間是一種重要的資源,一天24小時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但是由於管理的不同,時間可以使一個人在青春年華里,成就事業,摘取皇冠,達到理想的彼岸;也可以使年輕人轉眼間滑向老年,終身一無所成。時間的種種隱喻,諸如“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力量”、“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一切”“、時間就是過客”,都反映了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和價值觀念。個人在利用和支配時間上的人格特徵不僅表現在行為上,而且與其對待時間的態度以及對時間的價值觀念密切相聯絡。對待時間的態度和時間的價值觀念促使人朝著一定的目標而行動。基於此,我們把時間管理上的人格特徵稱為時間管理傾向。這種人格特徵具有動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程度、跨情境性和潛在的可測度。

  2 時間管理傾向的結構

有些研究者曾對時間管理的結構成分做過探討。Brittion和Glynn[7]從資訊加工的角度把人的時間管理與計算機作業系統加以類比,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模型。他們把時間管理分為巨集觀、中間和微觀三個水平的成分。巨集觀水平的成分包括選擇目標和子目標,排列目標的優先順序;中間水平的成分包括產生任務和子任務,並且排列任務的優先順序;微觀水平的成分包括安排和執行任務。依據此模型,Brittion和Tesser[8]編制了時間管理問卷(TimeManagementQuestionnaire,簡稱TMQ),由三個因素即短期計劃、時間態度和長期計劃構成。Macan[9]認為時間管理的特徵性行為應包括以下幾個成分:分辨需求,根據其重要性來排序以及據此分配相應的'時間和資源。在此基礎上,Macan等編制了時間管理行為量表(TimeManagementBehaviorScale,簡稱TMB)。該量表包含四個基本維度,即設定目標和優先順序、計劃—機制和安排、時間的自覺控制以及混亂傾向。

我們在查閱文獻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傾向的三維理論模型並編制了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TimeMan2agement,TMD)[10]。該模型、時間監控觀和1所示。

圖1 時間管理傾向結構圖

  時間管理傾向中的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

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的態度和觀念,包括時間對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對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的意義的穩定態度和觀念,它通常是充滿情感,從而驅使人朝著一定的目標而行動,對個體駕馭時間具有動力或導向作用。時間價值感是個體時間管理的基礎。時間監控觀是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它體現在一系列外顯的活動中,例如在計劃安排、目標設定、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一系列監控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及主觀評估。時間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駕馭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間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它是制約時間監控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分別是價值觀、自我監控和自我效能在個體運用時間上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即時間維度上的人格特徵。

績顯著,成就動機高,薪水高,出人頭地的時間也早;不駕馭時間的人,儘管他拼命地幹,工作仍停滯不前,成績平平或很差,出人頭地的時間晚甚至不可能。有些人曾研究過學生的時間管理行為與學業成績的關係。例如Weinstein,Stone和Hanson的研究[11]表明大學生在時間管理是表上的得分高低與其學業成績呈顯著的正相關。

時間管理傾向與個人的能力有關。善於駕馭時間的人,具有強的統籌時間的能力、捕捉時機作出決策的能力;相反不會駕馭時間的人,這些能力相應地要差得多。

善於駕馭時間的人有正面的自我觀念。他們成才早,出人頭地早,地位高,收入高,其自立意識必然發展得早,自信心和自尊心強,有強烈的自我實現動機和行為;相反不會駕馭時間的人,在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等方面相應地要差得多。

善於駕馭時間的人,出色快捷地完成了工作任務,能做到按時回家與家人團聚,有時間關愛家庭成員,在業餘時間能進行自我提高,生活方式豐富多彩,家庭圓滿幸福。相反不會駕馭時間的人,工作拖拖拉拉,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去幹工作,生活方式單調乏味,無暇關心家庭成員,很可能會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感情產生裂隙,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雖然上述是依據日常觀察和傳記文獻資料所作

3 與時間管理傾向相關的因素

能否有效地實現對時間的管理與個人的生活質

量密切相關。只要分析一下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就可以發現他們原來都是管理時間的高手。可以推測,善於管理時間者,其生活質量是高的,即事業有成,能力強,有正面的自我觀念和幸福生活。

善於駕馭時間的人,出色快捷地完成了任務,成

出的推測,但要驗證這些推測是否正確則需要做大

量的研究。不過,我們最近的兩項研究[12]表明,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與主觀幸福感都有顯著的正相關,從而增強了我們對上述推測正確性的預期。

  4 時間管理技能的訓練

對時間管理傾向的結構及與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因素的探討,時間管理技能。提高的。Weinstein等[11],,時間,講授的主要內容是時間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應用等;接著是把時間管理與其他的學習內容結合起來講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對他們的時間管理策略的使用效果進行檢驗,同時也接受教師給予的反饋。學生在學習時間管理策略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

(1)如何使學生對他們時間使用狀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如一天或一週的時間裡個人時間的浪費情況,以及如何減少或消除對時間的浪費,要求學生進行監控,並對成功或失敗的結果進行自我分析。

(2)估計出完成學業任務所需要的時間。結果表明,通過訓練不少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時間管理的行為習慣,學業成績也提高了。中島孝志[13]在總結自己的經驗時提出對工作人員時間管理技能訓練的策略,例如怎樣利用早晨的時間,怎樣利用星期一的時間,怎樣擺脫不會管理時間的“蝸牛”狀態,短時間內完成工作的方法以及如使時間增值的方法等,認為對於時間管理,只掌握理論是不夠的,還應有實踐精神。一個人通過實踐能夠形成時間管理技能,擺脫磨蹭惡習,從而可以改變命運。

其實,時間管理技能的訓練是可以從小開始抓起的。雖然幼小兒童並不懂得什麼是時間及其含義,但時間管理技能完全可以與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結合起來進行訓練。從少年期起,時間管理技能則完全可以與理論講解時間的意義和價值結合起來進行系統的訓練。善於駕馭時間就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了人的生活質量。

假定一個人的生命為80年,約合70萬小時,其中去掉孩童時期的10年(817萬小時)和退休後的1715萬小時,以及睡眠時間(13萬小時),剩下的僅為30餘萬小時,而逝去的時光已不再來,再減去10歲至22歲的10萬小時,最後所剩者僅為20萬小時。“人生天地之間,,忽然而已。”周・知北遊,。、提升民,,把這項工作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