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經營管理>

中小型企業誠信經營管理

經營管理 閱讀(2.14W)

中小企業要充分實現誠信經營,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實施誠信教育,豐富員工的誠信經營知識,提高其整體誠信經營水平。所以,現在中小企業必須積極引導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把誠信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才能使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不斷髮展、不斷進步,才能從眾多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為成為大型企業做好基礎。

中小型企業誠信經營管理

  一、什麼是中小型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指出: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我國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是根據企業的銷售額、資產總值、和企業員工總數等指標來進行劃分的。

  二、誠信的內涵

一個企業繼續良好經營的基礎是誠信,在經營過程中以誠信為本,得到社會的認可,企業客戶的認可,方可保證企業在事業前進的過程中能夠向前發展。因此,誠信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三、中小型企業誠信缺失現象分析

(一)拖欠資金或者偷漏稅款

中小企業失去誠信的重要表現為:拖欠本企業與合作企業的業務款項,拖欠銀行貸款等行為。在於合作企業中,不按照事先簽訂的合同約定的時間付清雙方業務往來款項;不按時或者惡意拖欠銀行,本金和利息,存在能拖就拖的心理,行為甚為惡劣。還有一些企業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惜任何代價進行偷稅漏稅行為,拒不履行企業的納稅義務,並且數額巨大,令人嘆驚。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獲取更多的利益,混淆期間費用和生產成本的界限,是企業當期的利潤減少,從而減少當期的稅款。企業逃稅、偷稅的情況嚴重,直接造成了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普遍降低。

(二)製造假冒偽劣商品

製假售假不僅品種繁多、數量巨大、範圍廣泛、後果嚴重,而且呈蔓延發展趨勢,令人觸目驚心。據有關部門測算,每年我國的假冒偽劣商品的總產值高達2000—3000億元,因假冒偽劣給國家和企業造成的稅收和利潤損失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於我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十分之一。其中,中小企業就佔製造假冒偽劣商品的50%。

(三)合同違約和合同欺詐

跟據我國工商局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每年大約有40億份經濟合同的產生,涉及的相關金額總數達140萬億元左右。有專家估計,市場交易中的無效成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至少為10%~20%左右。合同違約、合同欺詐現象以成為中國市場的一大頑疾,合同的嚴肅性也受到挑戰。某些企業在合作伙伴或自己無力進行合同上的規定時,為了自身企業到利益,往往會不顧與其簽訂的合同,進行單方面或雙方同時違約。

  四、中小型企業誠信建設的措施

(一)健全中小企業誠信法律和監管體系

我國目前並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用來規範企業信用,致使許多信用活動變得無法可依,當務之急是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和健全誠信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企業資訊狀況的資訊徵集規定;資訊釋出和獲取的規定;信用評估和信用服務機構權利義務的規定;失信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為了保證信用活動有法可依,政府首先要有完整健全的法律依據,在其建立過程中,政府部門起到主導與積極引導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監督部門,規範加強法律監督力度,使得市場規範化發展。為了企業在市場中取得更高的經濟利潤與良好的發展前途,需要在健全的規則與誠信管理體系的監督指導下進行有效的企業經營行為,發揮制度與規劃在誠信監督和管理體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小企業誠信管理資訊平臺

誠信管理體系是誠信秩序的制度保障,它包括個人與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資信評估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等內容。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管理體系的先進經驗,可以實行個人誠信碼制,使個人所以誠信資料集中於一個固定的編碼上。由於我國60%以上企業相關信譽方面的資訊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相關資訊,推動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透明行政,加強和提高監管效率和科學性,也是企業建立完善的體系平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充分利用工商、財政、銀行、質檢、司法部門等的現有資料和已有建立的系統,強制性出臺資料收集政策,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加快建立技術先進、可靠性強、權威性高、覆蓋全面、相對完善的企業和個人公共資料資訊庫。同時,政府要制定相應的市場準入機制、失信約束和管理辦法、資料資訊的收集和使用辦法等符合市場規律的誠信體系“遊戲規則”。將我國資訊化建設平臺和誠信體系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電子政務和電子網路,建立覆蓋全國的資訊收集和查詢網路系統,運用資訊化手段加強誠信的監督和管理。

(三)嚴厲依法打擊失信經營企業

依法嚴厲打擊中小企業失信行為。加大失信源頭的治理力度,強化市場誠信監督管理理論,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市場誠信執法,嚴厲查辦假冒偽劣商品大案要案,嚴厲打擊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安全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失信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利用高科技手段從事違法活動的行為。加強執法協作,建立健全處置重大失信違法突發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行業性、區域性企業失信問題集中整治,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誠信法律體系,對失信企業進行有獎舉報制度,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加大失信違法行為的刑事司法打擊力度。企業失信的根本還在於失信行為所獲利益和其失信成本的比較。因此,加大企業失信成本可以成為加強企業誠信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果一家企業失信,那麼就沒有一家消費者到這家企業去購買產品和服務,就會導致該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沒有銷路,最終導致企業的資金無法運轉,經濟得不到改善,企業的成本就會增加。那麼,該企業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為而失信。因此,要加大對誠信的管理,通過法律、法規對失信行為進行懲罰,是企業的實行成本增加,讓企業失信變得得不償失。

(四)積極引導和完善中小企業內部誠信管理

人力有效準備是戰略實施的'最重要關鍵。也就是說,企業想實施本企業的發展目標與戰略思想,首先需要一個強大的企業員工隊伍,這個隊伍人員的素質,直接決定著企業戰略實施的效果。企業通過費員工培訓,宣傳教育正確的誠信理念,使得企業各個層次員工都樹立起正確的誠信觀,建立起正確的工作作風與思想理念,為企業誠信經營起到良好的作用。一個企業的誠信度,直接關係行為的主導為企業員工素質,企業員工素質提高誠信度可靠,整個企業的誠信度就能得到保證,整個企業即可進行有效的誠信經營。通過企業對員工誠信素質的教育,讓每個員工都感受道誠信的重要意義,並且要求中小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具有誠信經營的素質,他們才可能在這個企業生存下去,才可能在社會競爭中而不被淘汰。因此,中小企業要充分實現誠信經營,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實施誠信教育,豐富員工的誠信經營知識,提高其整體誠信經營水平。所以,現在中小企業必須積極引導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把誠信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才能使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不斷髮展、不斷進步,才能從眾多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為成為大型企業做好基礎。同時我們也要把握好時機和分寸,通過真確的方式處理加強輿論監督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關係,密切注意正面宣傳與批評報道的比例和比重,善於運用公開報道和內部反映兩種形式,恰當地把握住輿論監督的時機和重點,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在輿論監督中的重要位置和主導作用。爭取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誠信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